第5章 慈悲
從魏國攻打壽春之日算起,不過三個月,便兵至江水。隨後魏軍破白石壘,陣斬吳王陸振四子陸衍,江東戰局一錘定音。
這一日,江東初雪,吳宮的重華殿旁的泠雪軒,地龍燒得比往常旺些,不過下令的已經不是吳宮的宮人,而是魏國太子元澈。
自打從兗州一路南下,元澈越來越覺得南方的冬天似乎更冷。冬天江水結冰,正是南下的好時機,但等萬事安定歇下來的時候,元澈也覺得吳地的冬天是真的難捱。
重華殿離台城近,曾是吳國會稽郡主的寢殿。現下吳國女眷們都住在舊苑的長寧殿附近,於是有人提議將重華殿收拾出來。
元澈當時便皺了皺眉,以重華殿曾經走過水不吉利為由,不允。
後來有人說,重華殿旁的泠雪軒還空著,離台城也近,元澈便說了一句:“也好。”
此時泠雪軒外,皆已被一眾甲士圍了一圈,變成了大魏太子元澈暫時的辦公區域。剛從舊苑搜查回來的元澈匆匆步入泠雪軒,明顯神色不佳。
按理說,吳宮舊苑並不在元澈親巡的範圍內。但那日朱雀橋被炸之後,元澈連夜命人造設浮橋,踏橋入城,封鎖吳宮。另命太子詹事主簿魏鈺庭與馮讓攜官兵入駐台城,並按照自己的要求尋找那個神秘之人。但經過一天的搜索後,卻勞勞無功。
上至秘府令,下至主圖令史皆不知曾有哪個陸家人在秘府任職,亦未受命教授過六體製圖。從白石壘破至建鄴城破時,陸家嫡係中隻有陸微在宮城。而陸微年僅十二歲,元澈見過他,也看了他住所收藏素日練的字,與自己所想之人相去甚遠。而坐鎮台城的吳王庶弟陸擴,一向好武不文,也絕非用計之人。
於是,元澈隻好命魏鈺庭繼續在陸家旁支、戚族以及心腹重臣中尋找。又聽宮人說舊苑曾為宗室子侄們讀書的場所,所完成的課業也都存放在那邊。元澈這才來到舊苑搜尋,卻沒想到在這裏看到了會稽郡主。
但僅僅是一瞥。
元澈心存疑慮,但並未多言,隻命隨行眾人搜查閣樓。果然此處存放著宗族子弟們的一些課業。元澈便讓馮讓找出近兩年來陸氏宗族子弟的習作,全部送到自己辦公的府邸。
元澈隻將這兩年眾人的習作一一過目。宗室子弟們的字雖然良莠不齊,但法度不差,頗見陸氏宗族家學底蘊。當看到陸衍的習作時,元澈愣住了,陸衍的字與布防圖上所寫的幾乎無差。
可陸衍在白石壘一役中已經死了,按照時間推算,比自己拿到第一份布防圖的時間還要早。除非陸衍之智近乎於妖。
回到泠雪軒,元澈立即命人將自己的須發修了。待元澈準備麵見府署臣僚的時候,已然是一番新氣象。他身姿挺拔,骨相極其俊正,身著玄色朱紋赭章的常服,金冠束發。大約是常年出征在外的緣故,麵色如麥,雙手雖非玉白之色,卻幹淨修長。
他從舊苑回來,時候尚早,因此為他參詳政事的詹事主簿魏鈺庭還未至,元澈便靠在金髹牙雕憑幾上閉目養神,回想著這些天發生的一切。
朱雀橋炸了。那片陡然升起的降幡,大抵是引他入觳的誘餌。降幡升起後,果然將士們奮死衝向朱雀橋。幸虧自己並沒有隨軍衝入城中,不然隻怕早已命喪秦淮河。但即便收兵,撤退時踩踏傷者仍有數百人,若非他提前撤軍,穩住陣腳,死傷隻怕要過半。
這種令人陷入兩難局麵的用計手段,顯然出自同一個人。
不過用計之人應該沒想到他元澈還能活著見到第二天的太陽。
戰後元澈進行傷亡清點,發現攜自己節杖傳令的陳都尉死於朱雀橋,對方極有可能以太子節杖作為信號,引爆朱雀橋,是衝著自己來的。但他活下來則意味著完全不同的結局。
北麵白石壘和台城均已攻破,吳國王公們如想抵抗,最好的辦法便是從南麵突圍。若自己於朱雀橋身死,不僅對魏軍士氣打擊極大,吳國各個世族更會因為害怕事後清算,不得不奮死抵抗。屆時形勢逆轉,眾將領不得不縮保江水沿線。即便朱雀橋被炸,由於南線壓力的減輕,駐守石頭城的陸歸帶著大批將士沿秦淮南徙會稽。
可如今自己沒有被炸死,且朱雀橋炸完之後,南線的壓力依然沒有完全解除。這樣一來,吳國南逃的路線還少了一個,反倒成了死局。
而這件事,又給了元澈一個新的線索——這個人不僅能給朱雀門的士兵下令,還能調動城內的火器。
想到這裏,原本閉目養神的元澈亦不由得淡淡一笑:“馮讓。”
守在外麵的馮讓應了一聲諾,小兩步跑進殿內:“殿下有吩咐?”
元澈睜開了眼,坐直起身說:“交給你兩件事。讓你的人去打聽打聽朱雀門那邊的降幡是誰先降下來的。再去問問硝石硫黃這類東西之前都是哪裏管,誰在管。”
馮讓先應了:“打聽硫磺火器之類的好說,左不過走趟台城,隻是朱雀門當時的吳國守衛大多被我們先破城門的人殺掉泄憤了,或有存活下來的,也隻能問問羈押屬的人。”
元澈點點頭:“那便先查第二件事吧。另外陸歸那邊應該也快撐不住了,是降是戰,就在這兩天了。此役戰死的吳國宗族,一定要厚葬,具體禮節,孤會親自與老吳王商量。你先派人給石頭城送這個消息,把意思傳達明白。但願陸歸能窺得孤的一二用意。”
宮城攻破之後,元澈速派遊擊將軍趙懷恩與魏鈺庭領五千名鐵騎入城。之後隨即戒嚴宮城,魏鈺庭則入台城與吳人談判,率先接出在吳國入質多年的五弟元洸,並與老吳王商量勸降陸歸的事宜。考慮到陸歸還在據守白石城,並無投降之意,元澈仍命兩萬軍隊駐紮在橋頭不遠處。並且另分了兵入駐丹陽,防止吳國殘餘勢力南下餘杭。
不過他沒能料到陸衍的死亡。
當他看到老吳王與吳主夫人推開舊苑的大門,在明知道陸衍死訊的情況,依舊在被俘的子侄中,哀哀尋找陸衍的身影時,他知道魏國在天下人麵前失去了什麽。
而魏國失去的這一切,也注定需要在處理吳國皇室及親族時做出額外的讓步。
如今除了安頓大軍,上報賞罰,勸降陸歸,元澈還需敲定接手吳地後的兩件大事。一是盡快構建起大魏與吳地本土的行政機構。二是安排吳地除陸氏以外的親族過江北遷。這兩件事都是父皇在書函中命他領辦的。
此時,魏鈺庭已至泠雪軒廊下。經侍者通傳後,他先將所奉文卷交給了廊下值班的郭方海,仔細正了正冠帶,方才入殿。
由於近些天事務繁多,滿頭思緒,魏鈺庭並未對內侍說任何殷切之語。因此,待魏鈺庭入內,郭方海方冷笑一聲:“謔,好大的排場。冠上沒梁的如今都要咱們伺候了。”
話音剛落,旁邊的周恢當的一下用塵尾狠命地敲了一下郭方海的頭,一副嫌棄朽木難雕的神色:“你那脖子上頂的是腳底板?長的是雞眼?別看人家現在冠上沒梁,日後那梁比你腦門上的褶子都多。詹事主簿瞅著品級低,那幹的都是參政顧問之事。前朝裴妃,其家發跡也是從裴韶入太子詹事府起,有了從龍首功,才登的了這廟堂之高。”
前朝的裴家是與當今陳留王氏可以並稱的豪門,當年裴妃的兄弟皆位列三公,滿門榮耀,可不正是從太子詹事府的小小文職做起。
郭方海這才耷拉著腦袋點頭稱是,嘴裏嘀咕了一會兒,旋即拉了拉周恢的袖子,二人走至牆角。
隻見郭方海愁眉苦臉道:“師父,我得求您個事兒。前些日子,大都督和魏主簿來殿下這兒議事。我光顧著祗應大都督了,就沒理魏主簿那茬兒。您最知道我的,我那也不是存心,就是眼睛長腳底板兒上了,看不出高低。萬一哪天魏主簿給我個小鞋兒穿穿,求師父幫我摟著點。”
“哪個大都督啊?”周恢眉頭一皺,“打這場仗調了四州兵馬,總共四個督軍事呢。大都督這銜兒,你們如今一個個的叫慣了,等殿下哪日封了督中外軍事,看你們還胡亂說嘴。直接說名兒。”
“哦,是荊州都督蘇瀛。”
“哦.原來是蘇荊州啊。嗯,他原是與旁人不同些。”周恢眯著眼睛點了點頭:“此人奮起寒微,才具過人,年紀輕輕已居荊州分陝之要位,前途無量。不過魏主簿那兒你也無需過於擔心,他原師從大儒桐陽居士,寬和仁厚,不會和你計較這些的。你且放一百個心吧。”
郭方海聽完仍是鬱鬱,道:“那怎麽上回大都督還建議上書陛下,送陸氏入都還朝,赦免其將領親信。魏主簿反倒沒說什麽。”
這時,耳房已有人傳了茶水過來。周恢並沒有接郭方海的話,自去殿門前查審一應物事。
傳茶的小侍道:“聽重華殿管庫的人說,這是吳十九製的卵幕杯,如今吳國就存了這麽一對兒。”
“嗯,好東西。”周恢向前細細端詳,眼角眉梢掛著笑,“胎質之薄,有如卵膜,果然是錚錚有名,人間罕見。嗬,連茶色兒都能透過來嘿。好器具,好器具。”
周恢連連誇著,最後道:“就是這瓷杯,忒大了點兒。”
巨璫的語氣陡然轉冷,郭方海覷著師父依舊不改的笑意,雙腿已經軟了一半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