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認錯爹的第六天:
年幼的天子垂坐朝堂。
新寡的太後就在他的身後,隔著一道深色的翡翠珠簾,臨朝聽政。滿朝文武涇渭分明,宗親在前,朝臣在後,文臣居左,武將守右。
今日的早朝沒什麽新意,是個人就能預料到,主要討論的內容無非就是昨天的千步廊刺殺案。被刺殺的是清流一派中老而彌堅的大理寺卿蔡思蔡大人。幸好當時有不少東廠與錦衣衛的高手在場,蔡大人雖受了傷,但至少性命無虞,如今正告病在家,接受太醫院全天候的貼心服務。
隨著清流派一道上書請奏陛下增派人手徹查此案的折子,朝堂內鬥的大戲也就正式拉開了帷幕。
武將們事不關己,和幾乎不怎麽參與朝政討論的宗親一起,選擇了吃瓜看戲。
因為這明顯是文臣那邊的事,如今還誰不知道先帝給今上留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沒完沒了、層出不窮的黨爭?
哪怕是一場再清晰不過的刺殺案,也能被他們全方位、多角度地解讀出不同的新花樣。連蔡思為老不尊、因扒灰而慘遭買凶情殺的離譜推測都出來了。
蔡老爺子都快八十了,要是聽到有人這麽背後編排,怕不是都用不著刺客,就能原地氣死。
上書的朝官中,有真心實意為蔡大人追凶的,也有渾水摸魚的,但最多的還是想要借由此事達成自己目的的。連亭隻覺得各位大人的念唱作打有趣極了,沒有一個動作、眼神是多餘的。他並沒有參與討論,隻記住了每個朝臣都說了什麽、又做了什麽,並在心中進行了重新的解構和分析梳理。
因為他下朝後要去給太後做複盤。
楊太後雖然已經是太後了,但其實也不過三十出頭,正值美人風華。她出身不高,是個標準的笨蛋美人,因大啟一直有“後妃采選民間”的祖訓,才僥幸封了繼後。而從她的姓氏就能看的出來,她和楊首輔是有那麽一點關係的,隻是不多,如果不是她封了後,她甚至都不知道自己還有個首輔當遠親。
太後與首輔目前看上去就是一條船上的螞蚱,但隻有連亭這些太後的心腹清楚他們到底是哪頭的。
楊太後沒讀過書,大婚前目不識丁,連亭最初能被選入長春宮,就是為了私下教皇後識字。先帝死得突然,楊太後對朝政完全是新手上路,她甚至一度不提品級都分不清官職大小,幸而她肯耐得下心去學、去思考,不會在沒把握的事情上外行指導內行,成長得非常迅猛。
除了堅持複設東廠一事外,楊太後在朝臣中的口碑還不錯,是與小皇帝一樣的吉祥物。
為免引起楊首輔那邊不必要的警覺,連亭並不會次次下了朝都去慈寧宮,隻會三不五時地“請安”。好比這一天。
慈寧宮中也有一道影影綽綽的珠簾,隻不過這一回是穿著石青色常服的太後坐在前麵,小皇帝隱在簾後。
大啟的太監比曆朝曆代都特殊,內廷每年都會選一批閹童進內書堂讀書。十二監中的司禮監,在情況特殊的時候,甚至有代帝批紅的特權。隻不過如今的司禮監掌印和閣老楊盡忠狼狽為奸,內閣內廷沆瀣一氣,恨不能太後和小皇帝一直這麽無知下去,這才給了連亭上位發揮的空間。
連亭從不會自居在教太後,他覺得他隻是個非常善於講故事的人。生動幽默,條理清晰,簡單幾句就能把紛雜的事情給捋個清楚明白。
如今在朝上腰杆子最硬的兩派,分別是以首輔楊盡忠為首的楊黨,以及自詡君子群而不黨的清流派,在千步廊出事的正是清流派的大佬之一。
這就像村頭的兩家榨油坊,一個村子是養不活兩個榨油坊的。現在其中一家油坊的三老板出了事,那必然要懷疑是對家下的手。但另外一方自然也不會老老實實地被動挨打,不管是不是他們做的,都會先一步為自己抱屈,甚至倒打一耙,說對手賊喊捉賊。
雪花一樣的奏折已堆滿了內閣的桌案,兩黨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大規模攻訐。
清流派雖沒有直說,但意思已經很明確了,這案子的幕後黑手還需要查嗎?楊盡忠在先帝朝時就以排除異己而聞名。楊黨的反駁也很有力,他們要是真的想搞清流,有的是辦法,犯得著當街刺殺這麽沒有技術含量?瞧不起誰呢?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壓力也就給到了一直在督辦此事的錦衣衛。
“誰下的手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能從這案子裏得到什麽。”雙方一起給錦衣衛施壓,不是因為他們都想為蔡大人伸張正義,而是想錦衣衛不堪重負,不得不答應協同多方調查,名正言順地把自己的人推到這場權力的鬥爭中。
清流派想推蔡大人的學生上位,不用問,這人自然也是武陵學子,根正苗紅的清流派。楊閣老為了避嫌,不好明著推旗幟鮮明的楊黨,卻有個更適合的人選——在大理寺深耕多年的廉深。
“廉深?這名字有些耳熟。”楊太後蹙起一雙秀眉。
“太後英明,廉深廉遠也,是和光三年的探花,江左人士,武陵學子。”出身世家,狀元之才,還是大儒紀關山的關門弟子。紀關山正是如今清流派領袖陸春山的師兄。這麽一長串的頭銜下來,廉深看上去就是個再清流不過的清流派,曾經所有人都這麽覺得。
直至廉深娶了首輔楊盡忠妻族的女眷。
一條未曾設想過的道路出現了,廉深並不算嚴格意義上地加入了楊黨,隻是……懂的都懂。
廉深極擅詩文,據說曾一年之內給楊閣老寫了三十五首讚美詩,諂媚至極。當然,他自此在朝堂上也稱得上是名聲盡毀,被罵得老慘了。
但最有趣的是,廉深那一屆雖號稱人才輩出、百花齊放,最後的結局卻是貶的貶、死的死,隻有廉深一人在官場上熬了出頭。從七品的翰林院編修,到如今從四品的大理寺少卿,他是靠著自己的真才實學一步一個腳印爬上來的。
下一步,隻要蔡大人告老,廉深就能成為最年輕的大理寺卿。不到三十,官居三品,升遷速度不比連亭這個走太後路線的內監要慢多少。
“所以,他們真正在爭的是大理寺卿的位置。”太後抓住了重點,“蔡大人還沒有死,旁人就已經為了他屁股下的位置人腦打成了狗腦。”甚至是如果能借由刺殺一案再給自己的競爭對手潑上些髒水就更好了。
什麽清流什麽楊黨,不過都是汲汲營營。
至於最後到底誰能上位,太後和小皇帝目前都沒有發言權,他們也不打算下場,隻想圍觀兩黨到底誰更技高一籌。
就在這個時候,有冒冒失失的宮人突兀地闖入了太後宮中。
其實也不能用“闖”來形容吧,連亭來給太後“請安”時,是從來不會關門的,因為大門敞著反而更能說明他們問心無愧,也更有利於看到周圍有沒有人在偷聽。宮人一進來就給太後跪下了,頂多隻能算一個不經通報的失儀之罪。
但事急從權,那宮人看上去好像真的很著急:“還請太後做主,北疆王、北疆王世子又鬧著要回北疆,不肯吃飯了。”
北疆王世子聞蘭因,是當今天子一母同胞的親弟弟,年不過六歲,當初是隨陛下一同由北疆入的京,如今正在宮中暫居。因天子到底要不要改認先帝為父一事在朝中始終沒有定論,北疆王世子的身份也就跟著一起尷尬了起來。
連亭不確定對方聽到了多少,但也並不慌張,隻是從容地從袖中拿出了兩個胡麻餅:“您說巧不巧?奴婢*正想給太後、陛下獻餅,這餅頗得小兒喜歡,說不定也能投了世子的眼緣。”
趴伏在地的探子心思千回百轉,自我感覺懂了,連太監這回來請安,是為了給他兒子過明路。怪不得之前好像依稀聽到了蔡大人的名字,應該是在說千步廊。
大啟沒有明確規定過太監不能認幹兒,但也沒有特別允許,那這裏麵的操作空間就很大了。簡單來說就是民不舉官不究,上麵覺得你該有個兒子,那你就能有個兒子。
雖然昨天最大的八卦是千步廊刺殺案,但有心人也不會忘了連廠公被當街認親。
連亭心下已經編好了絮果的身份:“太後容稟,絮果是奴婢大哥的孩子。您也是知道的,幾年前奴婢的大哥去了,老家還來過信,奴婢為此傷心了許久,隻因在家中時唯大哥與奴婢最親。不想一晃眼大哥的孩子都這麽大了,也到了該讀書的年紀。”
連亭不僅會講故事,還會編故事。他恨不能和那些極品家人老死不相往來,這些年他們沒給他找過麻煩,完全是被他嚇的。不過,他確實有個大哥死了。至於他和已死之人的關係怎麽樣,那還不全靠他一張嘴?
太後也很會演戲,立刻進入了八卦小老太太的狀態,悲天憫人地活像一尊菩薩:“天可憐見的,孩子小小年紀就沒了爹,而你剛巧又無法有自己的孩子……可不正是老天讓你再續與大哥的親緣?皇帝,你說對不對?”
宮人又懂了,皇帝為什麽也在場?因為太後想幫她寵愛的太監敲邊鼓,把認兒子這事給坐實了啊。
小皇帝一掀珠簾,露出了不經世事的笑臉:“朕怎麽聽說,這餅子連伴伴之前在偏殿就給出去了不少?”
“因為小兒說希望奴婢能把這餅送給喜歡的人,陛下和太後就是奴婢最喜歡的人啊。”
宮人:……這也太肉麻了!你連亭上位靠的不會就是不要臉吧?
作者有話說:
瞎扯淡小劇場:
小攻:???我第一次出場就是個鬧絕食的背景板?
絮果:也不知道阿爹有沒有交到朋友,好愁哦。
*奴婢:一些朝代太監的自稱就是奴婢。
*伴伴:一種上位者對太監的稱呼。
PS:絮果的爸爸就是廉深廉大人了。這裏必須得劇透一下,他不是反派,也不是楊黨,他隻是走了一條不一樣的反楊道路。就,類似於哪怕是張居正,在嚴黨當道的時候,也給奸臣嚴嵩寫過七十六首賀詞。
又PS:攻受的名字雖然能組成一個成語,但與攻受感情線無關,因為名字是爹娘起的啊,隻是剛巧代表了他們各自父母的愛情路而已。攻的父母伉儷情深,受的爹娘……各自美麗。
又又PS:本來不想解釋,但評論區有留言說是沒太理解這章,就稍微注解一下。
新帝不是先帝的孩子,先帝無嗣,首輔為了掌權,從藩王的孩子裏找了一個小皇帝繼位。
有探子“闖”進來,是想知道連亭和太後皇帝在幹什麽。連亭當時在講千步廊的蔡思案,這是首輔所不希望小皇帝知道的,連亭以防萬一,隻能因地製宜,談及同一天發生在千步廊的事,也就是他被人認親的八卦。但理論上來說,如果隻是有人碰瓷,這事是假的,那連亭作為東廠廠公,完全沒有必要如此大費周章的講給皇帝聽,隻有他真的多了一個兒子,他想給兒子過明路,才能使探子信服他隻是為了這事找的皇帝太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