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啟發

林府。

林如海書房。

“你當真決心參加今年的鄉試了?”

“是,我已經決定了。”

林如海默然,半餉,才開口道:“我是建議你不要急著參加,畢竟你現在的基礎並不十分牢靠,貿然參加的話,會有很大的概率名落孫山。”

林清知道林如海深諳考場規則,他會這麽講必定有他的道理,要按平時他指不定就聽林如海的了。

可如今隻有他自己知道,時間不等人。

曹公並未在書中寫明林如海是幾時去世的,後世的專家經過一番考據得出的幾乎一致的結論是,林如海大概是在黛玉十歲出頭沒的,具體是十幾歲他們也不清楚。

如今黛玉已年滿八歲,如果他不抓住這次鄉試就得等到三年後,那時林如海在不在都還不一定,屆時他就算中了舉人也沒法名正言順插手黛玉的事。

畢竟自己一個遠房族叔,也就看在同宗同族的份上罷了,哪裏有人家的親外祖親?

所以在姑蘇的這幾個月,林清除了備考剩下的時間都在思慮林如海走後的萬全之策,他必須找到一個讓人無法反駁的理由來阻止賈家到時來搶人搶家產。

林清一開始壓根沒任何頭緒,愁的頭發大把大把往下掉。

在得知自己考中秀才後,為了放鬆自己緊繃的思緒,便又去茶樓聽說書。

本想著圖一樂,沒成想竟歪打正著給了他啟發!

事情是這樣的,那日茶樓說書的說了①《醒世姻緣傳》中一則吃絕戶的故事。

講的是一知州任上暴斃,隻留下一個小兒子和妻子。小兒子不久也因病去世,這下子便隻剩知州夫人獨自一人守著家產過活。誰知這知州族中人看知州家沒了男丁,便起了吃絕戶的心思,於是一擁而上,直接上門搶奪知州的遺產。

知州夫人哭天搶地然而卻沒有人同情她,反而還振振有詞,說你家絕了戶,這些家產合該由他們這些族人繼承才不會便宜了外人,隻把知州夫人氣了個仰倒。

還是當地的知府途徑於此得知此事上門勸說,才把這群吸血鬼勸走。

不過到底天無絕人之路,好巧不巧,這知州原先的小妾卻在這時被診出了身孕,且算月份,正好是知州還在世時懷上的。

於是由知府做主,把家產判給了知州夫人。不管這小妾懷的是男是女,到底也有了盼頭,全然不似原先那般可任由他人搶奪家產。

這則故事看的叫人悲從心來,林清也不由得觸景生情,想到了書中對黛玉寄人籬下的描寫,覺得何其相似。

周圍的人也都在議論紛紛。

有說這知州但凡有個兄弟子侄也不會便宜了那起子喪盡良心的族人的。

還有說這知州夫人欠缺考量,應當在小兒子沒了的第一時間就去過繼一個同族的小孩子,這樣不僅可以絕了那些想吃絕戶的人的心思,自己老了也能有個依靠。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聽到這話,林清靈光一閃。

誒!對呀!他怎麽沒想到?

既然林府現在麵臨後繼無人的困境,那不也可以過繼一個同族的男丁以撐門戶。

但林清思來想去,總覺得林妹妹一個未出閣的姑娘若是帶著幼弟過活,對名聲不好,屆時出嫁也會受到影響。

畢竟高門大戶的千金多的是,人家為什麽不選父母健在,有兄弟姐妹幫扶的姑娘,偏偏選你一個獨自帶著幼弟過活的孤女?

所以這種情形,即便過繼了別家男孩,怕也和上一世黛玉淪為孤女的命運差不離。

林清念及此,不禁長歎一口氣,到底是為大環境所累啊。

若是在現代,他就沒有這樣的顧慮。隻需找到信得過的信托,即使林妹妹沒有成年,即使她小小年紀帶著過繼而來的弟弟生活也沒有人會說三道四,更無人會打她那些遺產的主意。

畢竟,你當那些重金聘請的專業信托人員是吃幹飯的麽?

所以這種方法也並不十分妥當。

同是孤女,屆時又父母雙亡,家裏就她一根獨苗,林清忽然間想到了史湘雲。

史湘雲和黛玉唯一的區別就是她有個叔叔,其它各方麵與他家黛玉相比,差的都不止一點兩點,可正因她有個叔叔可以依靠,所以她能有個好姻緣,她能嫁給衛若蘭。

至於後麵衛若蘭病死史湘雲守寡一事,那就純粹是天降災禍了,畢竟“千紅一窟(哭),萬豔同杯(悲)”,《紅樓夢》裏但凡活著的女子沒一個有好下場。

不過如此一來,林清倒有了自己的思量。

雖然他不知曉林如海接他來的真正用意是什麽,但看最近林如海對他的上心程度,尤其他發現,林如海總在有意無意的將他往“入仕”的方向引導。

這就很讓人奇怪了。

雖然林府確實人丁單薄,當初劉貴為了說服他來姑蘇給出的理由也卻有幾分道理。

可林清在這待了大半年,卻再沒有見林如海派其他人出去尋別的林氏宗族子弟。

所以當初為什麽單單找他?

在穿過來之前,林清作為長在紅旗下的有為青年,一向對神鬼之事嗤之以鼻,覺得不過是故弄玄虛封建迷信。

而今有了這一番堪稱奇異的經曆,他才逐漸敬畏起來。

有些事,隻有真正遇到了,才知並非空穴來風。

況且,既然他能幸運的獲得命運的垂憐,那麽林如海是否也是受到某種啟示才會去特特尋他?

畢竟他在“紅樓”裏確實是個異數。

但不管林如海具體怎麽想的,可以確信的一點是,林如海很看重他,且有栽培他的心。

林清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最終還是覺得把自己過繼給林家最為妥當。當然,是過繼給林如海的父母,也就是成為林如海法理上的親弟弟,黛玉法理上的親叔叔。

雖然有點劍走偏鋒,可在男權社會,叔叔畢竟比外祖家親。

而且過繼其他任何人,他都不能保證對方會全心全意為黛玉著想,隻有他能,隻有他能保證將後會一心一意護黛玉周全。

林清打定主意後,並未立即告知林如海,因為他想先考上舉人再說。

如果自己現在提出過繼一事,先不說林如海同不同意,單就這個時間點就很敏感。

畢竟鄉試在即,這時候提出要過繼給林家,很難不讓人覺得有攀龍附鳳之嫌。

況且林清如今有了“金手指”,科考對他來講一點難度都沒有,他甚至可以隨意控製考試的名次,所以中舉隻是早晚的事。

不過嘛,林清在心裏盤算一番後,覺得這次鄉試他還是低調著些好。

畢竟他沒有神童的名聲傍身,而且還有個不愛讀書的惡名,若在短時間內考試表現的過於突出,容易引人懷疑。

屆時把他當成妖孽可就麻煩了。

畢竟中秀才他可以說是林如海請的老師教導有方,中舉也勉勉強強稱的上是天資聰穎,隻是前些年懶怠了,故才沒有參加科考,因而無法展露出讀書的天賦。

不過他之後的會試是奔著前三名去的,那時絕不能低調,而且必須達到一鳴驚人的效果,要不不能在皇帝麵前留下深刻的印象,進而為自己將後入朝做官做鋪墊。

可在這之前也不能過於高調,林如海雖頗受皇帝器重,統領江南鹽政,風光無限,可也正因為如此,才樹大招風,不知有多少人在背後盯著他,等著揪他的錯處。

所以,若是既想在日後的殿試達到一鳴驚人的效果,又不引起不必要的揣測和注意,鄉試低調是最合適不過的做法。

當然也是最合理的,最近的會試也得兩三年後,他完全可以利用這兩三年的時間“頭懸梁,錐刺股”,以及營造自己“天資聰穎”的名聲,到那時一切都會顯得順理成章許多。

林如海以為林清中了秀才,膨脹了,才鬧著要去參加鄉試,於是頗為苦口婆心的勸了他一通。

然林清是打定主意要參加八月的秋闈,林如海在發現自己勸不動後,便也由著他。

心想參加也好,看這小子如此誌得意滿,受些打擊也不是什麽壞事,反正也還年輕,以後有的是機會,這次就全當練練手了。

幾天後,林清順順利利度過了九天六夜的鄉試。

出來的考生無不筋疲力盡,渾身酸痛。

林清還好一些,臨考試前林如海給他準備妥當了一切,他隻需安心參考便是,再加上才十六,正是生龍活虎的時候,故而除了身體疲憊些,倒也沒甚大礙。

真正苦的是那批上了年紀的考生。

俗話說:五十少進士,三十老明經。

到了七老八十仍舊參加科考的大有人在。

林清看著這些年老的考生佝僂著背,麵如死灰,一邊咳嗽一邊蹣跚著腳步艱難的從考場出來,不禁心生慚愧。

他是使了特殊手段才能在風華正茂的年紀,就與這批早已風燭殘年的考生出現在同一考場。

這些人,哪個不是經過一番寒窗苦讀才能出現在這的?不管結果如何,單就這份毅力也足夠令人敬佩。

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②

南柯國的讀書人之所以讀書,很大部分是懷揣著入仕的心的。這些年老的考生之所以堅持不懈的參加科考,也大都心存“理想”。

須知中舉人雖不能像中進士那般可以直接入朝為官,但也能有做官的機會,俗稱“朝廷候補官員”,聽起來也是相當光榮。

要不範進中舉後也不會發瘋。

念及此,林清更是汗顏,簡直就要羞愧的無地自容。

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林清現在參加科考就是在作弊。

但無奈,林清實在清楚自己幾斤幾兩,以他上一世大學生的水平再加上林如海的悉心教導,隻能勉勉強強中個秀才,舉人和進士他是想都不敢想的。

但在以考試成績說話的南柯國官場,隻有擁有優異的考試成績才能在官場站穩腳跟,沒有成績傍身,任你天大的後台都沒用,反而還會被同僚鄙視看不起。

所以,老天爺原諒他林清吧。

他保證,將後他入朝為官,必定用這個係統裏的知識造福百姓,除此之外絕不濫用,更不用這“金手指”惡意打壓那些正經寒窗苦讀的讀書人。

老天爺有沒有聽到林清內心的肺腑之言咱們不得而知,反正到底沒有收回他這個“金手指”就是。

同年十月,秋闈放榜。

林清榜上有名,隻是排名中等偏後。

不過就算如此也頗令林如海意外和驚喜。

這個結果倒出乎他的意料,他原以為這小子會名落孫山的,萬萬沒想到竟能榜上有名。

林如海激動之餘,忙叫人把林清請到書房。

他要當麵和他談談,另外重新審視一下這孩子。

林清這時還不知道已經出了成績,總歸他心裏有底,知道一定上榜,所以並不十分在意。再者當初考試確實累著了,所以這些天他連茶樓都很少去,就待在院子裏休整,這會兒聽到林如海請自己去書房,他才慢悠悠的踱了過去。

當然,進門前,林清還是特地整理了一番,盡量不讓自己顯得過於懶散。

“大哥哥。”林清站在書房門口恭敬喊道。

“進來吧。”坐在太師椅上的林如海點了點頭,對門口站著的林清道。

林清進到書房後,順勢坐在了林如海下首的位置。

“你可知我今日叫你前來所為何事?”

察言觀色林清可是一把好手。

見林如海麵有喜色,再算算日子,林清便知已經放榜。

縱使內心明了,林清卻還是扮作些許茫然的模樣,道:“如清不知,煩請大哥哥告知。”

林如海見林清斯文又有禮貌,不禁越看越順眼,感慨道:到底還是個孩子呀,即使中舉,也不過才十六歲。

不過十六就能有如此成績,真叫他這個做兄長的為他高興。

於是和顏悅色道:“鄉試已經放榜,你榜上有名哩!”

林清本以為事先知道結果的他聽了會波瀾無驚,但這話從林如海嘴裏說出來卻叫他莫名激動。

所以,他這算得到了林如海的認可麽?

林如海眼睛都笑眯了,“原是大哥哥先前小瞧你了,萬萬沒想到,我家清哥兒於念書一事如此有天份。”

林清被林如海讚揚,很有些不好意思,畢竟他知道這成績是如何來的,所以有些羞愧。

而一旁的林如海是不知道這其中緣由的,隻當是小孩子不禁的誇,於是欣賞之餘又不免生出幾分疼愛之心。

念及自己活了大半輩子,膝下荒涼,僅有一女,且這唯一的女兒還被寄養在自己嶽家,獨留他一人孤苦伶仃,不免悲從心來。

“我這叔叔倒是好福氣,能有清哥兒這樣的孩子為他光耀門楣,你父母若泉下有知,得知你而今這般有出息,也能走的安心些。”

林清穿過來的時候原主父母已經去世,所以林如海這番話並未讓他有多觸動,不過,他倒是意外聽出了林如海話裏話外的悲戚之意。

驀地,林清福至心靈。

是啊!

現下他舉也中了,由頭也有了,林如海此番也觸景生了情,可不就是提出“過繼”這一提議的絕好時刻麽!

林清腦中快速轉動起來,預備乘熱打鐵把這事趁此一並辦了。

作者有話說:

注:①的故事選自明末清初西周生創作的一部長篇世情小說《醒世姻緣傳》第五十三回 “期絕戶本婦盜財逞英雄遭人捆打”晁近仁的故事。

②“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取自宋代汪洙的《神童詩》

預收《艾麗安娜》

*

艾麗安娜(莊眠),我靈魂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生之所戀,我死之所眷。——費尤斯·霍克圖

*

申明:本文男女主相差四歲,故事發生時,兩人都是二十來歲的年紀。

*

霍克圖家族繼承人與亞德家族長女婚禮當天。

場麵恢宏壯觀,各界名流都到場,A國最火的電視台更是對其進行現場直播,使得無數人目睹了這場夢幻的世紀婚禮。

尤其看到風度翩翩、溫文爾雅的新郎,執著新娘的手在牧師的見證下宣誓,無不感慨璧人成雙。

新婚當晚。

蹲守在霍克圖莊園外的記者們,竟意外拍到了新郎費尤斯深夜獨自驅車出門徹夜未歸的畫麵!

尾隨在後的記者們雖然中途把費尤斯跟丟了,不清楚他最後去了什麽地方,可誰叫這些人的想象力異常豐富,又有多年一線深挖八卦的直覺與經驗,就這樣,一篇名為“某顯赫家族繼承人於昨晚新婚之夜幽會某神秘女子,徹夜未歸!”的爆/炸性新聞就此登上頭版頭條!

報社十分狡猾,雖未指名道姓,卻把能給信息都給了,畢竟在Z州,能稱的上顯赫的也就那幾家,又說是昨晚新婚,說的誰眾人心照不宣。

這種桃色緋聞,一旦知道了故事主角的真實身份,勢必要鬧的滿城風雨,尤其費尤斯剛以家族繼承人的身份與亞德家族聯姻。

果不其然,網上討論的聲潮一浪高過一浪,若非霍克圖家族壓的及時,隻怕都要蓋過總統選舉的熱度。

個別‘看熱鬧不嫌事大’的,還在興致勃勃地猜想,故事另一主角究竟何方神聖,竟能引得以‘自律、節製’著稱的霍克圖家族優秀繼承人在新婚之夜如此失控。

礙於費尤斯原先表現的過於完美,好奇心爆表的一眾人猜來猜去楞是沒猜出個所以然來,倒是留學圈隱約透出了些許風聲。

神秘人許是費尤斯的前任——大美人艾麗安娜(莊眠)!

*

注:《艾麗安娜》文案第一句和一句話簡介,都是套用《洛麗塔》原文開頭的:“Lolita, light of my life, fire of my loins.My sin, my so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