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饅頭、柔如春綿

阿嬌乘車來到長樂宮,方姑姑知道她要來,早在太極殿外等著。親自上前扶住阿嬌下車,麵帶笑意說:“老太太知道您要過來陪著她用早膳,把一大早跑來長樂宮的丞相都攆走了。”

現在的丞相是老太太的侄子竇嬰,對阿嬌來說是自家的親戚。

“怎麽不留丞相一起用膳?”

“老太太嫌棄丞相人煩事多,打擾你們祖孫倆說話。”

阿嬌記得竇嬰雖然是竇家的人,但政見素來與老太太不一致。要不是竇家沒有更合適的人做丞相,老太太肯定是要把他給擼下去的。因此,兩人的關係總是一陣好、一陣壞。

丞相被趕出去,肯定不是因為她。

不過朝廷上的事情,她沒太大的興趣。

一進正殿,籠子裏綠毛勾嘴的鸚鵡大聲嚷嚷:“阿嬌!阿嬌!”

聲音粗糙,簡直是對聽力係統的巨大傷害。

“吉祥和如意呢?今天怎麽把小綠放出來嚇人。”

養鳥的內侍跪下來磕頭,聽到阿嬌問話,又連忙爬起來回道:“老太太說小綠聲音難聽就是因為見的人太少說的話也太少的緣故,多叫它出聲慢慢叫聲就悅耳了。”

青君小聲說:“哪位大人又惹著老太太了。”

程安打了她一下。

鸚鵡籠子掛在正殿廊下,進出的大人們全都要受一遍折磨。這隻總也□□不好的小綠還是阿嬌找來送給老太太賞玩的,它倒是十分的聰明,漸漸能叫出好幾十人的名字。偏偏聲音難聽,往往不是安靜一整日,便是瘋瘋癲癲地扯著嗓子叫個不停,直到麵前沒有能叫出名字的人為止,才會稍歇一陣。這樣不服管教、無法馴化的鳥兒,在老太太的百鳥園裏絕對是一個異類,卻也沒被老太太嫌棄。

阿嬌裝作什麽都沒聽見,跟著方姑姑目不斜視的走進外堂。老太太聽到腳步聲,抬起頭來,臉轉向門口的方向:“阿嬌來了。”

阿嬌遠遠看到老太太斑白的頭發,不知何為眼眶發熱,一股酸意直往鼻尖湧,眼淚斷線似的往下掉。她做出撩起寬袖擦臉的動作,驚得殿內伺候的宮女眼珠子差點脫框而出。誠然,阿嬌並不是沒在長樂宮哭過。她跟劉徹鬧別扭,祭出的最大的殺器便是太皇太後。兩人又常常鬧別扭,以至於她在太皇太後麵前哭訴是常有的事。

可她不管怎麽哭,都不是毫無預兆的,至少讓身邊的宮女來得及給她擦眼淚。這麽用袖子胡亂抹臉,也不怕把嫩嫩的皮子搓皺了。

便是方姑姑也有點拿不準要不要打一盆水過來給阿嬌洗臉。

可阿嬌根本沒注意到眾人的目光,緊緊挨著太皇太後坐下,雙臂摟著太皇太後的腰。

“你這孩子……”

太皇太後有心冷落阿嬌,叫她吃個教訓。再怎麽鬧也不能弄傷自己身子!可現在一顆心化成水,軟得不能再軟。轉過身,伸出一隻手把阿嬌摟在懷裏。

“吃什麽委屈啦?告訴外祖母。”

阿嬌搖頭,“沒委屈。”她之前不懂事,現在怎麽還能讓老太太擔憂呢!“就是許久沒見到外祖母,心裏想得慌。”

太皇太後不妨阿嬌說出這樣的話,忍不住問:“真的?”

“真的。”

“傻孩子,”太皇太後用手撫摸阿嬌柔順的頭發,“這不就見著了!不哭了。”

老太太越是慈愛,阿嬌眼眶越淺。她吸吸鼻子,想讓自己能正常的說話,誰知道說出的每一個字都帶著鼻音。

“外祖母,我給你帶了好吃的來。”

老太太耳朵很靈,自然聽出阿嬌情緒還沒恢複,卻順著她的意轉移話題。

“上回你送來的紅糖我還沒吃完,又是別的什麽糖嗎?”

“不是,”阿嬌揭開食盒的蓋子放在老太太麵前:“這是發酵過的蒸餅。您嚐一個,已經不燙了。”

食盒一打開,發酵的麵團蒸熟後特有的奇異香氣冒出來。

太皇太後伸手拿起一個,她看不見,隻能用手去感受蒸餅的形狀。圓鼓鼓的、拳頭大小,柔軟而有彈性。站在後方的侍膳的宮女上前一步,對著阿嬌行禮之後,先太皇太後一步品嚐滋味。不過她隻克製的吃了一口,形容道:“這物柔如春綿,色若秋練,香軟適口,略有回甜。”

太皇太後一小口咬下去,先是為完全激發的麵粉的香氣驚歎,再歎發酵過的蒸餅完全不費牙。她見多識廣,立刻意識到發酵的蒸餅比一般的餅更易消化,適合老人食用。同時,特別適合她食用……因為她眼睛看不見,所以很討厭湯湯水水的吃食。往往一頓飯吃下來,不讓旁人喂食的話,她不免要提起十二分的精神。

膳桌上的食物,有多少、剩多少、什麽樣是無法觸摸到的。這讓她常常產生一種無法言說的失控感,所以比起粥飯她更愛食用各種可以拿在手裏的餅,比如蒸餅、煎餅、烤餅。

可惜這幾年她越來越老,牙齒鬆動,已經咬不動太硬的食物了。

阿嬌不知道外祖母心中所想,把老人家扶到食案前,親手倒上一盅煮過的奶。

“您小心別噎著。”

阿嬌的食案上擺著和老太太桌上一樣的東西,和椒房殿膳房總愛配一兩樣醃菜不同,長樂宮備的早膳裏常有新鮮的拌菜。比如阿嬌左手邊放著的一疊拌豆腐,一疊拌魚丸,都是綿軟之物。

她就著拌菜和毫無異味的鮮奶吃下兩個饅頭,飽了。

老太太吃下兩個饅頭還不足,嚇得方姑姑連忙勸她多食傷身。

吃罷早膳,撤掉膳桌。老太太問阿嬌打哪弄來的發酵蒸餅,阿嬌沒臉厚顏說饅頭是自己發明的,隻推說以前在某本書上看到過,近來無事讓膳房做來一試。

其實沒有蒸餅,老太太聽說外孫女想念自己,心中依舊高興。可阿嬌願意想著她,不管蒸餅怎麽得來的,阿嬌獻寶似的先拿給她用都能顯真心,更何況發酵蒸餅很可能是專為她製成的……老太太心中感動,麵上不顯。

“外祖母,我有事求你。”

老太太本來打定主意不管阿嬌和劉徹之間的事,覺著越管越亂,但她一貫拒絕不了會撒嬌會哭的小輩。

“我想要重修宮規,草擬的條例剛寫完。外祖母,你幫幫瞧瞧可行不。”

太皇太後微微一愣,誰也沒看出她一瞬間的驚訝。

“怎麽想起改宮規了?”

又和皇帝較勁?

阿嬌把麗媛的事一一說了。相比剛發現此事的時候,她知道的內情更多。周希光已經抓出“大人物”,正是夏侯賜。此人乃開國功臣夏侯嬰之孫,繼承汝陰候的爵位也有二十多年了。年紀一大把,怪不得要用不光彩的手段把麗媛弄出去,而不敢朝阿嬌要人。

畢竟得要點老臉。

不過,周希光查探的過程中,阿嬌不免把長安的勳貴們挨個了解一圈。這一下讓她發現許多的問題。首先,阿嬌自後世知道的曆史裏,平陽長公主第一任丈夫為開國功臣曹參的曾孫平陽侯曹壽,兩人生下兒子曹襄。

可她剛得知曹壽幾個月前因重病不愈已挪回封地靜養。據說藥石無醫,喪報傳到朝廷也就是這幾日的工夫。

……曹襄還沒出生呢。

曆史出錯了?

阿嬌的魂魄跨越幾千年的時空是以投胎轉世的方式,繼續另一段人生。她兒時幾乎沒有“陳皇後”的記憶,漸漸長大偶爾會在夢中得到一些片段,醒來卻大多不記得。這些讓她對漢朝的曆史很感興趣,無意識的查找過許多資料。回歸時兩段人生的記憶重合,有關“陳皇後”的部分或許是受傷勢的影響、也可能是時間和空間帶來的影響。總之,很是模糊。

不過,隨著回歸的時間越來越長,阿嬌早已發現一些不對勁的地方。隻是因為傷情反複,思考時常頭痛不止,所以沒有集中梳理而已。

這幾日才整理出頭緒。

自己從小長到大“漢朝”和曆史上的漢朝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比如開國功臣除蕭何、曹參、張敖、周勃、樊噲之外,還有最為有名的敖神官。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許多神異非凡的本事,高祖皇帝同他相識於沛縣。兩人第一次見麵,敖神官就看出高祖頭頂紫氣縈繞,來日必為帝王。從此跟隨左右,無數次在危急時刻救下高祖皇帝的性命。

阿嬌詳知的一次就頗為神異。

那會高祖皇帝還是漢王,偶染風寒一直不愈,病情漸漸加重,醫者毫無辦法。等敖神官外出回到漢中時,高祖皇帝已經斷氣。敖神官在榻前為皇帝招魂,一刻之後對身邊的人說:“漢王的魂魄回來了!這時候隻要讓他的魂魄和身體合二為一,就還有十餘年陽壽。”說罷,喂皇帝吃下一顆仙藥。

登時金光大作,皇帝咳嗽一聲醒過來。

有人稱,親眼看到醒來的高祖皇帝身邊盤桓著一條金龍。

圍繞著敖神官,還有許多位做出過一番事業的功臣,其中就有一名叫做蠻憨兒的大將。他原本是敖神官的護衛,天生十竅開九竅,還有一竅不通,長到十三歲還是話都說不明白的癡傻兒,偏偏吃得極多,家裏養不起他卻又趕不走他。迫於無奈,舉家搬遷。隻剩下蠻憨兒一人留在家中,差點生生餓死,隻能搶鄰家的食物飽腹。

鄰裏召集幾十人驅趕他,卻被蠻憨兒一力打倒。

敖神官路過,感慨蠻憨兒天生神力,把他帶在身邊教導。也不知道敖神官用的什麽辦法,蠻憨兒長到二十一歲,不僅不再癡傻,帶兵的智慧甚至遠超一般將領。可惜,正如敖神官所言:天生神力的人往往壽命不長。

蠻憨兒隻活到二十四歲便在睡夢中安然死去。

高祖稱帝之後,分封有功之臣,別人都日夜爭功,隻有敖神官拒絕封王。隻求在甘泉宮為他修建神仙殿做日常起居之用,等閑不許打擾他。相當於國師之位的“神官”一職,還是高祖強行封賞的。

五年之後,敖神官於神仙殿仙逝。他對自己的死亡仿佛有所感應,在死前一個月尋到一名棄童做弟子,並交代眾人,讓弟子自學他留下典籍,等成年再繼承神官之位。

這名繼任神官到底學得如何沒人知道,他又聾又啞無神異之處,帝王嚐試幾次後不再向他問策。

到現在為止,神仙殿裏依舊住著神官,繼承前幾任神官的姓氏皆稱為敖神官,但他存在的象征意義早已大於實際意義。

如果說一個神化的高人是為標榜高祖皇帝的天命所歸,有杜撰的可能性。那本該十七世紀才傳入中國的土豆,卻是現在人們的一種主要食物,怎麽解釋呢?這可是敖神官在漢朝建立時,送給帝王的賀禮。

中宮膳房弄出的一係列蓋澆麵裏,阿嬌最喜歡的就是土豆燉牛肉蓋澆麵。就算不配拉麵,直接配一碗米飯也很讚。土豆還有不好吃的做法嗎?

總之,這個世界和後世的曆史大方向差不多,比如現在的皇帝是劉徹,皇後是阿嬌……可很多大事件的過程和結局完全不一樣,細微到某一個家族、某一個的差別就更多了。

這令阿嬌想到一個概念——平行時空。都能穿越,平行時空有什麽不可能的!她總覺得自己的魂魄離體背後還有別的秘密,不過想探究也沒有方向。

既然是平行時空,被廢的未來是不是可以改變?曆史不是真正的未來,參考意義不大,可以阿嬌的分析……希望渺茫。不過,曆史上老太太是建元六年過世的,還有四年時間,若是多多保養沒準能多活幾年。

言歸正傳。

阿嬌:“咱們宮裏跟篩子似的哪都漏風,也該有新的變化。哼,我也正好趁此機會給汝陰候一個教訓。”

太皇太後嗬嗬笑:後者才是主要的目的吧!

阿嬌正愁沒處撒氣非要撞上來……

“這幫人越來越沒規矩!汝陰候……是該治治他。念來我聽聽。”

作者有話要說:明天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