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東吳會來偷襲荊州
劉禪沒有說話,安安靜靜等待諸葛亮恢複情緒。
他完全能想象諸葛亮現在的內心多麽沉重。
一個崇高的理想,並且為之努力一生。
到頭來終究隻是付諸東流。
任誰都會短暫的崩潰。
片刻之後,諸葛亮才從那種恍如隔世的狀態中恢複過來。
“你且說和東吳那兩場大戰說如何發生的。”
“好!”
劉禪咳嗽一嗓子,接著劇透曆史。
“此事,還要從孫權攻合肥失敗以後說起。”
“就在孫權失敗後的第二年三月,曹賊就會逼迫皇上封其為魏王。”
“同年10月,曹操會出兵征討孫權,雙方會在濡須**戰,雙方打到第二年三月,孫權向曹操請降求和,曹操撤軍。”
“這年10月魯肅病死,由主戰派的呂蒙接任他的位置,這為後來我們雙方大戰埋下伏筆。”
“來年二月,我軍開始攻打漢中,第一次未能獲勝;四月再次出兵攻打陽平關,一直打到一月份未能攻克。”
“這一年至關重要,接連發生大戰。”
“我軍南渡漢水在定軍山前紮營,激怒夏侯淵率軍攻打,黃忠老將軍占據高地大破夏侯淵,並且將其斬殺,張郃撤退到陽平關。”
“3月曹操從長安增援漢中,我軍據險而守,到5月魏軍因糧草不濟,士兵大量逃亡,曹操放棄了漢中。”
諸葛亮微微點頭:“漢中必須拿下來,這對我軍北伐中原至關重要,何況漢中也是蜀地門戶。”
劉禪:“拿下漢中後,為了對抗曹賊,皇叔在七月自封為漢中王,任命魏延防守漢中,並返回成都。冊封關羽、張飛、馬超、趙雲、黃忠為五虎上將。”
這是蜀漢最為高光的時刻,不過僅僅維持了三四個月。
之後就是蜀漢粉扼腕歎息的關羽大意失荊州。
劉禪悵然道:“就在同年七月,或許是受到漢中勝利的鼓舞,鎮守在荊州的關羽擅自發兵北上攻擊樊城。”
諸葛亮心裏咯噔一下。
關羽突然的發兵,已經打破他在隆中定下的策略。
“雲長操之過急,我軍奪取漢中算是控製了整個益州,此時應據險而守。東和孫權,安撫好境內各個少數民族,對內革新政治。”
“等到國富民強,天下形勢發生變化後,才能從荊州和秦川兩路開始北伐大業,如何能在自身尚未穩固之時擅自發兵!”
諸葛亮雖然是在盡力克製。
但是通紅的眼睛,和顫抖的雙手已經出賣他此刻憤怒的心情!
劉禪再次佩服不已。
事實果然如同諸葛亮設想的一樣。
在劉備夷陵之戰戰敗去世後,南方的孟獲就反叛了。
要不是諸葛亮應對得當,蜀漢差點因此滅亡。
“先生息怒,接下來的曆史雖然是一段悲憤的曆史,但其中有些叛徒不得不提,我們也好早做防範。”
諸葛亮放下羽扇,示意劉禪繼續往下說。
“關羽在建安二十四年七月開始攻打樊城,通過水淹七軍斬龐德,降伏於禁,圍攻曹仁。”
“到九月他派出一支偏師攻打襄陽,自己親繼續攻打樊城和曹操派來的援軍,周邊有不少曹將見勢不妙投靠了關羽。”
“關羽一時間威震華夏,曹操差點遷都避其鋒芒,但是……”
但是而字一出,諸葛亮就知道壞菜了。
“必然是東吳暗中偷襲荊州後方!”他十分肯定道。
“沒錯!”劉禪豎起一根大拇指,然後咬牙切齒往下說。
“東吳陰險狡詐,孫權早就想趁機奪取整個荊州,隻是懼怕關羽。這時恰逢呂蒙生病。”
“陸遜便向孫權獻計,讓孫權臨時任命他替代呂蒙,呂蒙則是以養病為由隱藏起來。陸遜上任後寫了一封給關羽。”
“這封信先是誇讚了關羽麵對曹軍的英勇,還大談我們兩家的友誼,並且放低姿態說他很高興與關羽為臨,又提醒關羽應該加強防禦防止曹軍反撲,還祝願關羽早日橫掃中原,來日向他請教。”
聽到這裏,諸葛亮閉上了眼睛。
他沉吟片刻後道:“這陸遜好心計!以雲長高傲的性格一定會中此人的奸計!”
劉禪點頭道:“是的,關羽收到信後十分高興。他認為陸遜膽小又沒名氣,於是放心的調遣留守在荊州的大部分兵力北上增援,企圖一鼓作氣奪取樊城和襄陽。”
“讓他對此舉充滿信心的理由是在後方設置有烽火台,一旦東吳偷襲也能來得及撤軍。”
“但是孫權暗中啟用呂蒙帶兵偽裝成商人,采用白衣渡江偷襲的計策,烽火台根本就沒時間點火就被端了。”
“那呂蒙偷襲公安後,傅士仁、糜芳先後投降.”
諸葛亮大吃一驚,這完全出乎意料他的意料。
“傅士仁自幽州起就一直跟隨主公,糜芳也是徐州過來的舊臣,而且還與主公有姻親關係,實在沒想到此二人會投降。”
諸葛亮已經在心中記下來。
劉禪默默替傅士仁、糜芳這兩個叛徒默哀一秒鍾,便接著往下說。
“孫權偷襲得手後,聯合曹操夾擊關羽,關羽被迫帶兵回撤,此時軍心士氣以失,陸遜又帶兵奪取夷陵,切斷了關羽撤退到蜀地的道路。”
“關羽被困於麥城之中,其實此時關羽還有機會逃出來。”
“當時劉封和我們收降的劉璋部下孟達駐守在上庸,關羽曾經向他們求援,劉封和孟達以上庸新奪為由拒絕發兵。”
“最終關羽在突圍的路上被馬忠所擒,遭到斬首,副將周倉、關平也死了,荊州徹底丟失。”
“孫權為轉移我方注意力,把關羽的頭顱交給曹操,企圖讓曹操吸引我軍仇恨,到第二年1月曹賊病逝,2月曹丕就逼迫皇帝讓位當上了魏國皇帝。”
諸葛亮聽到這裏,眼神已經沒有憤怒。
而是說不出的滄桑。
曆史上這一年大漢沒了,荊州也丟失,當真是滅頂之災。
他緩解情緒後說道:“我軍第二次與東吳大戰,必然還是因為荊州,而且以主公的性情,也會出兵攻打吳國替關羽報仇。”
“正是!不過在講第二場大戰前,有兩件事不得不提。”
劉禪豎起兩根手指:“其一,就在曹丕篡位稱帝當年5月,駐守在上庸的孟達帶兵叛逃到魏國,之後和徐晃反攻上庸三郡。”
“申耽、申儀兩兄弟背叛劉封,劉封因此被孟達徐晃等擊敗,上庸三郡丟失。劉封回到成都後因關羽的事情被賜死了。”
申耽、申儀、孟達,諸葛亮又記下三個叛徒的名字。
“其二便是皇叔稱帝,時間在曹丕稱帝第二年四月,繼續國號為漢,在後世我們被稱為蜀漢,先生被任命為丞相。”
諸葛亮從坐位上站起來,恭敬的向西麵行禮:“連失荊州和上庸,是亮的失職,主公依舊授予丞相一職,吾必將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以報效主公知遇之恩。”
劉禪一愣!
沒想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提前了十幾年出現。
諸葛亮果然高風亮節。
“先生請坐,接下來我講的第二次蜀吳大戰會有很多人死,其中包括皇叔。這是一場慘烈的大敗,請做好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