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離開
#奮鬥在東北
1974年5月,胡譽在林家眾人的歡送下,登上了踏往海市的汽車。
同年6月,林逸秋正式高中畢業,沒有升學儀式也沒有畢業晚會,簡單地領了個畢業證就意味著高中生涯正式結束了。
拿到畢業證以後,林逸秋第一時間向吳縣革委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辦公室提出申請前往東北墾荒,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
辦公室主任特別驚訝,隨著幾代知青下鄉,大家已經漸漸回過味兒來了,知道這事就是出力不討好,現在哪個知青不是被硬逼著才來這裏的,這要說主動來的,林逸秋還真是頭一個呢!於是他連連誇讚林父教子有方,響應國家號召,覺悟高,思想正。
林父隻好苦笑著默認,如果不是兒子堅持,他怎麽會舍得把他送到那麽遠的地方去,這一去還不知道要多久才合家團聚。
事實上,在做出下鄉這個決定期間,無數人勸過林逸秋放棄,但是林逸秋是那種一旦下定決心就不會輕易動搖的人,所以還是堅持要跟著其他知青一起下鄉插隊。
林父拗不過他,又打不得罵不得,林母天天以淚洗麵,私下裏問他是不是因為知道兩人沒有血緣關係,所以跟她生分了。
林逸秋無法解釋跟林夏妮的交易問題,隻能告訴她自己會保證自己的安危,定期寫信回來,等運動形勢好了,就會回來。
為了讓小兒子盡快看見大哥大嫂結婚,林父林母抓緊時間找崔家下聘,正好崔家也有此意,雙方很快就把日子給敲定了。
林逸秋和崔向紅的婚禮辦的倉促而又簡樸,規模和格局跟之前林小花夫婦的都不能比。
雙方選了個好日子,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晴天,林逸海騎著自行車帶著林逸秋和幾個堂兄弟把新娘接了回來,在雙方父母和族親的見證下,簡單的舉辦了儀式,吃了頓飯,這婚禮就算是成了。
婚禮結束以後,林逸秋把準備下鄉的事情告訴了林家二老,他有意隱瞞了把工作讓給林夏妮的事情,免得再起紛爭。
林奶奶一副恨不得跟著林逸秋下鄉的樣子,抱著他痛哭流涕:“你們真是好啊,是不認我這個老娘了是吧,老三受傷你們不告訴我們,等人好了才來報信,老四下鄉也不說,等報完名才說……”
林逸秋現在哄人也是有一套了,上前直接摟住林奶奶的胳臂,撒嬌道:“奶奶,大哥才結婚,這是好事啊,您怎麽能哭呢,說不定大嫂很快就會給您添個曾孫,到時候您怕就是想不起我這個遠在天邊的孫子咯~”
林奶奶破涕為笑,卻衝他罵道:“知道遠你還去,現在多少知青都在為了回城絞盡腦汁,就你還想著往外跑。哎喲,你這身子骨從小到大沒幹過活,你要真去那裏可怎麽辦喲!”
林母聽了林奶奶的話,哭腫的眼睛又開始呲呲冒淚花,婆媳兩個前所未有和諧地抱在一起痛哭。
林爺爺自然是支持的孫子的,畢竟這是響應國家號召的好事,不是討論骨肉親情的時候,還說要在他走之前去祭拜先祖,以求得平安順遂。
“行了行了,別哭了,哭喪呢!又不是去送死,東北多好啊,那裏可是全國的糧倉,那黑土肥的跟油似的,種什麽活什麽,吃得飽又穿得暖,比咱們老家不知道好多少。逸秋啊,你去了以後一定要眼裏有活,勤勞刻苦,多多幫助當地老鄉,知道嗎?”
林逸秋點頭如搗蒜:“我知道了,爺爺。”
第二日清晨,林逸海帶著新媳婦崔向紅,林老夫婦,林常來夫婦跟林逸秋一行七人來到墓地祭拜。
林家的祖墳早年間破四舊都被砸了,如今隻剩下斷瓦殘垣還在昭告著它曾經的輝煌。
最最靠左的自然就是那個舉人高祖,接著就是曾祖父夫妻倆和其他一些堂的曾叔伯之類的。
林逸秋自認並非林家血脈,所以隻能心裏默念著道歉的話語,滿懷歉意地給幾位先人磕了頭。
林爺爺林奶奶就虔誠多了,対著墓碑念念碎著說著什麽。
林母趁機把林逸秋拉到一邊:“你跟我來一個地方。”
兩人七歪八饒進入了一片更深的山林,終於來到一處大榕樹下,林母點了點一個不起眼的土包,說道:“這裏你也磕兩個頭吧!”
如果不是林母指示,林逸秋十有八九會把這塊小小的木牌當成路標。他也沒多問,就跟著林母磕了兩個頭。
墓碑上有兩排用毛筆寫的字,證明墓裏應該埋葬著一対夫妻,可是風化嚴重,隻能隱約看見一個“路”字。
這個路可不是什麽常見的姓氏,就林逸秋所知,附近幾個村都沒有這樣的姓氏。
“他們是誰?”
林母恭敬地擺放好了祭品,是家裏都舍不得吃的一些食物,給林逸秋解釋:“是咱們家的恩人,你爺爺奶奶還有我跟你爹的工作都是他們給安排的,要是沒有他們,咱們家到現在都是農民呢,哪能去城裏過好日子。所以你多給他們磕幾個頭,讓他們保佑你平安順利回家!”
林逸秋聞言又叩了三拜,這個年代,埋在這樣的荒山野嶺,還不能立碑,肯定是身份特別敏感的人,他心裏隱約有了猜測。
回了城裏以後,林家又在工廠食堂再辦了幾桌酒,請林父林母的工友和鄰居們也吃一頓,順便給林逸秋餞行。
八月底,吳縣上山下鄉農墾隊就要出發了。他們要先坐大巴前往蘇市,然後從蘇市坐綠皮火車離開江省去往全國各地。
在吳縣汽車站,全家老小還有鄰居都來給林逸秋送行,連林夏妮也滿臉不情願地來了。
“唉,你小子就這麽撒手走了?”周崇儒有些不滿,他還挺喜歡林逸秋,想著要是有機會看看能不能勸他學醫。
林逸秋何嚐不知道他的心思,但他誌不在此隻能笑嘻嘻地打馬虎眼:“多謝周老來給我送行。”
林冬妮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嗚嗚小哥……你……能不能不走?”
林逸秋彎下腰摸了摸小姑娘的腦袋,心裏感歎這一年來小丫頭倒是長高了不少,裏麵還有他的功勞呢!
“不可以哦,冬妮在家要乖乖的,好好讀書,聽爸爸媽媽哥哥姐姐的話。”
“我會好好讀書的……嗚嗚,可是我更想要小哥留在家裏……”
“唔,讀書是為了你的未來,你有想過未來做什麽嗎?想好以後寫信告訴小哥好嗎?”
林冬妮眨眨眼睛,偷偷瞄了一眼身邊的周崇儒,沒有說話。
這一幕自然瞞不過林逸秋的火眼金睛,自從林夏妮醒後,林冬妮常借口出去玩跑到周崇儒那裏玩,家裏人多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林逸秋還挺高興,看來家裏以後要出個中醫啊。
“逸秋,我給你做了兩雙棉鞋,你帶著去東北穿,我聽說那裏常年都是厚厚的大雪,隻有穿著棉鞋才不會凍出凍瘡,另外你要保重身體,知道嗎?”
“謝謝姐,等侄子侄女一出生,你們一定要立刻告訴我!”
林逸秋看著眼前肚子微微隆起的林春妮滿眼疼惜,他知道原著裏林春妮夫婦後來感情破裂了,隻能寄希望於同人文裏可以有所改善吧,所以他一麵笑著感謝二姐,一麵又対姐夫李鬆江敲打了幾句,讓他好好照顧林春妮和肚子裏的孩子。
另一邊,周翠萍安撫好哭成淚人的林母,從兒子手裏拿出了一個包裹:“這裏有些我做的泡菜和辣椒醬還有雞蛋,你帶著路上吃。”
“周嬸,我東西已經夠多了……”林逸秋苦笑著舉起兩個手,大包小包都快拿不下了。這林母給他收拾的行李,幾乎快把林家都給他搬過來了。
“帶上唄,小江,去塞小林哥哥的包裏。”
幾人又是一陣忙乎。
前陣子新婚的喜悅被衝散了不少,此刻林逸海一臉愁容地叨叨著:“你到了東北記得給我們寫信,不不不,拍電報吧,快一點,不要舍不得花錢,要好好照顧自己……”
“哎喲,我知道了,大哥怎麽變得跟爸媽一樣囉嗦。”
林逸海苦笑著說:“你這小子——”
林逸海說完換成了崔向紅:“逸秋,大嫂沒什麽好東西可以給你的,這裏有我之前攢的一點積蓄。”
“不不不,我不能要,你跟大哥如今是一家子了,可得好好攢錢,以後還有孩子呢!”林逸秋連連推拒。
“大家都別那麽悲觀嘛,我我下鄉是好事啊,這年頭誰家沒個知青的。我一定會盡快爭取回城的機會!”當著林夏妮的麵,林逸秋不敢說過三年就回來這種話。
“兒啊,你去了以後,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幹不動活就少幹點,別累壞了,賺不到工分媽給你寄錢!媽把錢都分批縫在了你的幾件大衣裏麵,你記得放在安全的地方別讓人摸了。”
林逸秋哭笑不得的同時又滿心感動,他摸了摸眼前婦人不再年輕的臉龐,溫柔且認真地回複她說:“我知道,我會的,爸媽也要好好照顧自己。”
“您永遠都是我娘!”林逸秋鄭重地回答了這個屬於兩個人的小秘密。
他來到這個時代的這一年以來,他早就被這份質樸的母愛所打動,打心眼裏把這個婦女當成親媽了。
“三姐,我要走了,你沒什麽要說的?”
林夏妮難得沒有擺臉色,而是滿臉複雜地看著他:“我把票都放在包的夾層裏了,你記得拿……別被人給騙走了!”
“咱們的約定?”
“這點誠信我還是有的,在你回來之前,我不會說一個字的!”
“行,我信你!”
林父看著姐弟兩個咬耳朵,故意拉長著一張臉,滿臉不耐煩地說:“行了,沒完沒了了,快看看還缺什麽,趁時間早給他補上。”
如果不是林父眼裏閃著淚光,估計林逸秋都要被蒙混過去了,他沒有回答,隻是上前給了林父一個大大的擁抱,眼前這個不善言辭的男人,讓自己重新擁有了父愛。
過了一會兒,每日一班通往蘇市的大巴車就來了,車站的人潮開始向著那裏湧動。
“來不及了,我得走了!”
“我不缺什麽了,爸媽、大哥大嫂、二姐姐夫、三姐小妹、周嬸小江周大夫……謝謝大家來給我送行……我走了,大家都要好好的!”林逸秋飛快地轉身背対著眾人,用力地揮了揮手。
他聽見身後林母撕心裂肺地哭喊著他的名字,也聽見姊妹們輪番安慰地聲音,卻沒有停下腳步,頭也不回地鑽進了大巴車裏。
從車窗裏,他偷偷看著親人越來越渺小的身影,在心裏默念:再見了,我的家人,再見了,我的家鄉!
-----
作者有話要說:
下一章,攻要出來了,不容易,這應該是純愛文裏攻出現最晚的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