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新常態,新亮點:2015年國內消費展望_養老服務業迎來新機遇
養老服務業迎來新機遇
2015年,中國養老服務業也將迎來發展新機遇。養老服務業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具潛力和最有發展前途的產業之一,它既能使養老服務提供企業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又能全麵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既能應對老齡化社會所產生的現實問題,又能極大地滿足老年人的服務需求。
中國是世界上老齡人口最多的國家。截至2011年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達1.85億,占總人口的13.7%;65歲及以上人口達到1.23億,占總人口的9.1%;8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接近2000萬人。按國際老齡化的界定標準, 60歲以上的老年人數量占總人口數量的10%,65歲以上老年人的數量占總人口數量的7%的國家就是老齡化國家,中國已邁入老齡化國家行列。
但養老服務業在中國尚屬新興產業,產業化規模程度低,總體發展落後。相對於國外養老服務產業,中國發展模式較為單一,主要有與居家養老配套的家政服務和傳統的養老院機構養老兩種。兩者所提供的服務僅停留在衣、食等基本的生活需求上,與國外養老機構提供的個性化、特殊化、專業化的服務差距甚遠。社會資本投資也不足,供需失衡嚴重。社會資本參與提供養老服務業,日的就是為了追求利益。但養老服務業具有前期資金投入大、回報周期長、行業風險高、收益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等特點,且隨著物價水平和人力成本的增加,企業可變成本增長快,前期難有較大收益。這些都抑製了民間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投資規模和投資力度不夠,造成產業發展供給不足,但隨著老齡化的加劇,社會養老需求卻在不斷增長,造成供需失衡。
圖4-4 養老服務業雖增長迅速,但規模仍小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民生證券研究院
中國在多層次上提供政策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早在2006年,全國老齡委在其發布的《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中指出,要發展好養老
服務業,需要通過鼓勵吸引社會力量投資興辦不同檔次的養老服務機構,以擴大服務供給;鼓勵和扶持開發各項老年用品和老年社會服務產品,以滿足不同層次的需要;鼓勵支持老年用品專賣店和專櫃的發展,以便利老年人的生活;正確引導老年人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理念,以激發需求。2011年9月,全國老齡委又頒布《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強調要重點發展居家養老服務、大力發展社區照顧服務、統籌發展機構養老服務、優先發展護理康複服務以及切實加強養老服務行業監管等5方麵工作以落實老齡服務。要繼續完善老齡產業政策,努力把老齡產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開發拓展適合老年人多樣化需求的服務項日,打造一批老年產業知名品牌,積極開發符合老年需求、適合老年人年齡特點的旅遊產品以及引導老齡產業健康發展4項重點工作。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發展老齡服務業和產業,這是黨中央針對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形勢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首次在最高層次的決策上提出要發展養老服務產業。2012年12月28日修訂通過、2013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首次以立法的形式提出要保障老年人的權益,對中國養老服務業的發展起到關鍵性的指導作用,在第四章第五十一條,明確提出國家要采取措施發展老齡產業,將老齡產業列入國家扶持行業日錄,鼓勵、扶持和引導企業開發、生產、經營適應老年人需要的產品。
國家老齡辦統計2010年中國老年人消費總量為12425億元,預測到2015年將達到24000億元,而日前養老服務市場的實際需求至少在30000億元以上。盡管市場規模龐大,國家也給予相應的政策以扶持發展,但養老服務業發展依然緩慢,主要原因是養老服務業具有公共產品的屬性,前期投資規模大、回報周期長,收益具有不確定性。如果政府不能給予民間資本一定的承諾保障,
那麽很難真正激發民間資本的參與。
2014年10月,國務院下發《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提出要推廣使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提供公共產品與服務。10月28日,財政部印發《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納入預算管理清理甄別辦法》,最大亮點就是要大力推廣PPP模式(公私合營模式)。財政部在融資政策的基礎上,擬采取公司製PE (私募股權投資)形式設立中央財政PPP融資支持資金,為PPP項日開發、準備階段和融資過程提供資金支持。
圖4-5 PPP項目運營的一種形式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民生證券研究院
PPP模式將極大促進養老服務業的發展。PPP模式指的是政府部門通過與私人部門建立夥伴關係,共同提供公共產品或服務,是20世紀90年代後出現的一種新的融資模式。與政府部門或私人部門單獨提供公共品相比,養老服務PPP模式有極大優點。日前地方政府存量債務負擔重,《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提出地方政府要對新發債務負償還責任,中央政府不兜底,資金短缺阻礙了政府部門對養老服務的供給。養老服務業利潤空間大,民間資本參與提供養老服務的熱情高,如果與政府合作,能夠分散風險,將極大促進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可以通過完善風險分擔機製,在政府部門和私人部門之間分配好風險,降低私人部門贏利的不確定性。政府部門對政治風險、法律變更的承受能力強,而融資、經營等風險與企業經營活動直接相關,根據項日具體情況在政府和私人部門之間分配風險建立合理公平的風險分擔機製。可以提供相應的保障措施,保護好私人部門的利益。當私人部門從養老服務PPP項日獲得利潤較低時,政府根據合同對其進行補貼以保證合作繼續;當私人合作者因特定原因無法繼續經營時,政府承諾對養老服務PPP項日公司進行收購。通過這些機製保護好合作者的利益,能極大促進私人部門參與養老服務業的積極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