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_旅順萬忠墓紀念館
旅順萬忠墓紀念館
概況
旅順萬忠墓紀念館位於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九三路,這座莊嚴肅穆的陵園是為紀念中日甲午戰爭中慘遭日軍殺害的近2萬名中國同胞,而於1994年中日甲午戰爭100周年之際新建的。1997年,旅順萬忠墓紀念館被中宣部列入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1894年11月21日,是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的第四個月,瘋狂的日軍侵入旅順市區,對手無寸鐵的旅順百姓進行了四天三夜的血腥屠殺,製造了一起震驚中外、慘絕人寰的曆史慘案——旅順大屠殺。被殺害民眾近兩萬人,全城僅存36人。大屠殺過後,日軍為掩人耳目,消除罪證,驅使城郊農民同胞組成扛屍隊,把死難者屍體集中火化,燒了十幾天後,將骨灰埋在白玉山東麓。1896年11月清軍將士為遇難同胞樹碑建墓,命名為“萬忠墓”。後分別在1922年、1948年經過維修,並樹碑,碑陰銘文記述了日軍暴行和重修萬忠墓的經過。
1994年是中日甲午戰爭一百周年,旅順口區委、區政府為祭奠和告慰百年前的不朽英靈,發動群眾第四次重修萬忠墓,並新建了“萬忠墓紀念館”,於1996年對外開放。當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親筆題寫了館名。
紀念館的基本陳列內容包括“甲午戰爭前的旅順口”、“甲午戰爭與旅順口的陷落”、“震驚中外的旅順慘案”、“旅順萬忠墓”四部分。通過大量的圖片、實物和資料真實地反映了中日甲午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軍在旅順製造駭人聽聞的大屠殺的罪惡行徑,時刻提醒著人們牢記曆史,勿忘國恥。
旅順大屠殺
1894年11月21日,日軍攻占“東亞第一堡壘”旅順口後,進行了滅絕人性的4天3夜大屠殺,老弱婦孺無一幸免。短短4天遇害群眾超過2萬人,隻有埋屍的幾十人逃過此劫。昔日祥樂寧靜的小城頓時血流成河。
當時駐守旅順的清軍,總兵力為14700人。日軍第一師團長山地元治組織了1500名敢死隊,準備與清軍較量一番。然而旅順並非山地所想象的那樣難以攻取,清軍兵力雖雄厚,但諸軍互不聯絡,均無固守的信心,八位統領不相隸屬,各行其是。
11月17日拂曉,日本第二軍主力出動進犯旅順。日軍兵分三路:一為右翼縱隊,山地中將為主帥,乃木、西寬、長穀川三少將為其下屬;二為左翼縱隊,滿益少佐為指揮;三為騎兵搜索隊,由騎兵一大隊組成,秋山少佐
為指揮。18日上午10時,搜索騎兵隊第一大隊長秋山好古率領的前鋒到達土城子。此時埋伏好的3000多名清軍突然出現,把騎兵隊團團圍住。日軍騎兵陷於重圍之中。秋山見勢不妙,隻好下令突圍,向雙台溝方向逃去。有些受傷日兵不能行走,馬又喪失,便舉刀切腹或割頸自刎。此次土城子迎擊戰,日軍死傷55人,給了日軍一個下馬威。但是其後清軍不敢主動迎擊,光是消極防禦,注定了失敗的結局。
11月20日,日軍司令大山岩在李家屯西北的高地上召開各級將校會議,決定21日淩晨2時開始總攻擊。次日,各軍進入預定的陣地。11月21日晨6時40分,日軍逼近各炮台,西寬少將為先鋒,率領第三聯隊首先攻打椅子山最西的炮台。清軍發炮應戰,但由於日軍大炮命中率高,炮台被摧毀。上午8時,第三聯隊的步兵發動衝鋒,一舉攻下椅子山的三個炮台。隨後清軍不戰而退,東岸炮台全部失陷。
至晚上,西岸炮台尚在清軍手中。但是當夜清軍沿西海岸向北撤退,西海岸諸炮台也盡歸日軍所有。這樣,旅順半島20多個炮台,一天內全部被日軍占領,清軍戰死約2000餘人。李鴻章經營旅順16年,耗資數千萬,船塢、炮台、軍儲的實力為北洋軍之首,卻不能守一天。
日軍攻占旅順後,對城內進行了4天3夜的搶劫、屠殺和強奸,死難者約2萬人。許多歐洲人留下了親眼目睹的記錄。
英國人艾倫在他的《龍旗翻卷之下》中寫道:
“天黑了,屠殺還在繼續進行著。槍聲、呼喊聲、尖叫聲和呻吟聲,到處回蕩。街道上呈現出一幅可怕的景象:地上浸透了血水,遍地躺臥著肢體殘缺的屍體;有些小胡同,簡直被死屍堵住了。死者大都是城裏人。”“日軍用刺刀穿透婦女的胸膛,將不滿兩歲的幼兒串起來,故意地舉向高空,讓人觀看。”
美國《紐約世界》記者克裏曼於11月24日(日軍攻占旅順後第四天)從旅順發回國內的一篇通訊中說:
“我見一人跪在兵前,叩頭求命。兵一手以槍尾刀插入其頭於地,一手以劍斬斷其身首。有一人縮身於角頭,日兵一隊放槍彈碎其身。有一老人跪於街中,日兵斬之,幾成兩段。有一難民在屋脊上,亦被彈打死。有一人由屋脊跌下街心,兵以槍尾刀刺插十餘次。”
英國法學家胡蘭德在他的《關於中日戰爭的國際公法》中說:
“當時日本官員的行動,確已越出常軌。他們從戰後第二天起,一連四天
,野蠻地屠殺非戰鬥人員和婦女兒童。在這次屠殺中,能夠幸免於難的中國人,全市中隻剩36人。而這36人,完全是為驅使他們掩埋其同胞的屍體而留下的。”
勇猛二匠
麵對日軍慘絕人寰的殺戮,旅順百姓不畏尖刀,不懼死亡,表現得非常英勇,極為頑強。
家住黃金山下的織布匠陳永發,親眼目睹了日寇殺人放火的野蠻罪行,怒火充滿了他胸膛,一心想要殺敵報仇。
一天,陳永發隔窗看到一個日本鬼子正鬼鬼祟祟地向他的房子走來,就知道強盜又要到此行凶來了。他機警地跳下織機,尋了一把斧頭,輕輕地將門打開,躲在機架後麵。不一會兒,那個日本鬼子來到了門口,探著個腦袋,往裏張望,猶豫了一下後,就端著長槍壯著膽子往裏走,不到三步,陳永發突然從機後躍出,一揮手,利斧在半空中劃了一道弧線,順著日寇的腦頂劈下,那日本兵還來不及出聲,就咕咚一聲倒斃在地。
陳永發狠狠地用腳踢了一下死屍,心想,一不做二不休,不如乘機再多殺幾個強盜,也好為鄉親們報仇。於是他擦幹淨了血跡,尋了一個糞筐,把寒光閃閃的利斧裝進了筐裏,掩著門走了出來。
路上,陳永發看到不遠處有一輛日寇的運輸大車,陳永發見後,喜從心來。他悄悄地尾隨其後,走到卵子溝上坡時,車走不動了。陳永發覺得時機已到,假裝上前推車,一斧便把跟車的日寇劈死。他奪下敵屍的大槍和子彈剛要隱蔽,不料被後麵的運輸隊發現了,一窩蜂似的圍了上來。陳永發毫不畏懼,力戰群敵,先後打倒了四五個敵人,直到最後戰死,英勇犧牲。
南山岡有一名姓苑的鐵匠,有勇有謀,手藝精湛,深得遠近鄉親讚譽。
隨著抗敵鬥爭的發展,苑鐵匠的店鋪更是日益紅火。店鋪內,終日是鐵錘飛舞,火星四濺,刀、槍、斧、鉞紛紛出爐,不知戰場上有多少日寇,死於苑鐵匠打製的鐵器之下。
一天,一隊日寇闖進他的店鋪,苑鐵匠見狀,切齒憤盈,他立馬握緊一把大鐵錘躲在狹窄的堂屋門後,搜查的日兵剛一探頭窺視,他眼明手快,猛一錘就擊碎了日兵的腦殼。其餘日寇見狀直往後退,苑鐵匠舉著大錘追了出去,他掄起大錘衝著日寇揮舞,或用大錘抽出火紅的焦炭向鬼子拋去,使日寇措手不及,抱頭鼠竄。但他終因寡不敵眾而壯烈犧牲。
這樣寧死不屈、通殺日寇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他們流傳在民間,也會被記載進曆史,教育一代又一代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