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體製改革要處理好政府、市場、社會的關係
經濟體製改革要處理好政府、市場、社會的關係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要“發揮經濟體製改革牽引作用,推動生產關係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相適應,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由此可見,深化經濟體製改革,關鍵是要厘清和理順政府、市場、社會三者的關係,準確界定各自邊界,充分發揮各自優勢。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經濟體製改革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以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為目標。《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經濟體製改革是全麵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經曆了一個逐步發展完善的曆史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以高度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認識不斷深化,對市場地位和作用的判斷更加準確。
1979年,鄧小平明確指出:“說市場經濟隻存在於資本主義社會,隻有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這肯定是不正確的。社會主義為什麽不可以搞市場經濟,這個不能說是資本主義。”這一判斷擺脫了把市場經濟等同於資本主義的傳統觀念桎梏。黨的十四大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目標,提出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與實踐的重大推進,反映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認識的進一步深化。從“基礎性作用”到“決定性作用”,市場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升級”,這體現了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一般規律,彰顯了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的巨大作用。
市場作為經濟的一種基
本調節手段,通過價值規律客觀地起著導向作用,能夠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必須積極穩妥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更好發揮市場作用,必須完善產權保護製度和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係,激勵更多要素參與市場交易,激發市場活力,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使“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
發揮社會主義政治製度的獨特優勢,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縱觀經濟學百餘年發展史,對於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和政府職能的認識,雖然經曆了從“小政府”到“大政府”再到“小政府”的過程,但是,現代市場經濟離不開政府的宏觀調控,二者之間存在著共生性的內在關聯,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市場雖然在優化資源配置方麵具有獨特優勢,但市場並非萬能,其自發性、盲目性、滯後性等弊端容易導致市場失靈。而且,市場化程度愈高,市場機製作用愈強,市場失靈現象往往就暴露得愈充分,政府作用也愈顯重要。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完善必須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政治製度的強大優勢,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強化政府的長期規劃、微觀規製和應對國際風雲變幻的能力。隻有劃定政府與市場的合理邊界,政府把該管的管好,該放的放下,讓“無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相得益彰,實現市場高效、政府有為,才能迸發出強大力量。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旨在為市場創造良好環境、提供優質服務,而並非替代市場的作用。政府放權也不意味著政府職能的弱化,而是要努力尋求市場機製與政府幹預的最佳結合,使政府在調節經濟、彌補市場失靈的同時,防止出現“越位”“缺位”和“錯位”。
當前,政府對微觀經濟運行直接幹預過多,涉入微觀經濟領域運行過
深,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的問題依然存在,導致市場和社會的活力被抑製,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升級受到阻礙,同時也出現了權力尋租、腐敗滋生、社會公平受損、公共服務供應不足等問題。未來政府要減少或退出直接配置市場資源。《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
激發社會組織活力,進一步推進經濟體製改革
由於政府無法掌握所有信息,以及企業和民眾心理預期抵消政府政策效果等現象的存在,使得在市場失靈之外,還可能會出現政府失靈的現象,這就需要我們充分發揮“看不見的市場之手”與“看得見的政府之手”之外的社會的積極作用。這是因為,社會也可以提供一種社會資源的分配,給市場機製提供一種補充作用。
政府必須改變治理理念,樹立“還權於民”“還政於社會”的觀念。改變計劃經濟時代由於政府權力空前膨脹,包攬經濟社會事務,從而導致政府與社會關係失衡,社會力量和社會組織全麵萎縮,社會活力和創造力嚴重窒息的局麵。依據《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的精神,我們要正確處理政府和社會的關係,加快實施政社分開,推進社會組織明確權責、依法自治、發揮作用。要創新社會治理體製,增強社會發展活力,提高社會治理水平。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麵參與,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總之,政府、市場和社會三者關係,並不是此消彼長、你大我小、你強我弱、你進我退的相互對立,而應該是邊界明確、權責清晰、分工協作、互相促進的有機統一。正確處理政府、市場、社會的關係是經濟體製改革的關鍵所在,政府、市場、社會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製衡、協調一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