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強化黨內監督,健全和完善黨內監督機製
六、強化黨內監督,健全和完善黨內監督機製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指出,監督是權力正確運行的根本保證,是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舉措。必須加強對領導幹部的監督,黨內不允許有不受製約的權力,也不允許有不受監督的特殊黨員。要完善權力運行製約和監督機製,形成有權必有責、用權必擔責、濫權必追責的製度安排。加強黨內監督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一貫要求,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黨的執政地位,決定了黨內監督在黨和國家各種監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在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基本規範中,批評和自我批評不僅是有力武器,同時也是黨內互相監督的一種方式。但是一段時期內,黨內政治生活不認真不嚴肅現象比較普遍,庸俗化、隨意化傾向比較突出,這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一個原因便是黨內監督機製不夠健全、完善。對我們黨來說,增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必須強化黨內監督,隻有強化黨內監督、健全和完善黨內監督機製,才能為做好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大文章提供有力的製度保障。
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淨化黨內政治生態,重在加強對權力的監督。黨風問題、腐敗問題等黨內政治生活不嚴肅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都是與權力聯係在一起的。黨風問題實際是對權力的不當使用,腐敗更是為了金錢和其他利益而對權力的濫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權力不論大小,隻要不受製約和監督,都可能被濫用”。所以,必須“把權力關進製度的籠子裏”。籠子是製度,是法律,也是監督。監督是編織籠子的一個重要元素和重要方麵。光有製度,沒有監督,製度就會成為“稻草人”。監督,既要落實在人的管控上,更要落實在製度和法律上。
在黨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進程中,我們黨從中國實際出發,探索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製約和監督製度,不斷加強權力的製約和監督,把黨內監督同國家監察、群眾監督結合起來,同法律監督、民主監督、審計監督、司法監督等協調起來,形成監督合力。作為執政黨,“打鐵還需自身硬”,中國的製約和監督製度首先表現在黨內監督上。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著力強調了黨內監督問題,要求堅持全麵從嚴治黨、依規治黨,創新體製機製,強化黨內監督。
黨內監督是依據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監督、保障黨組織行使職權、完成任務,黨員履行義務、行使權利,黨的幹部履行職責、正確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的活動,是黨約束、完善和加強自己必不可少的保證條件。實質是黨從人民利益出發,按照從嚴治黨的要求進行自我約束和自我完善。黨內監督是黨保證自身肌體健康、保證管住管好權力、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的重要舉措。隻有加強黨內監督,才能確保黨的組織和全體黨員正確運用人民賦予的權力,嚴格遵守民主集中製的各項製度,正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確保黨的肌體健康和各項任務順利完成,使黨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是全麵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題中應有之義。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需要強化黨內監督。強化黨內監督,必須堅持、完善、落實民主集中製,確保黨內監督落到實處、見到實效,這就要求必須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精神,尤其是嚴格按照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修訂的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文件精神,積極探索強化黨內監督的有效途徑,使黨內監督發揮更大威力。把民主集中製堅持好。民主集中製是黨的根本組織製度和領導製度。堅持民主集中製是強化黨內監督的核心。當前,黨內集中不夠和民主不夠
的問題同時存在。強化黨內監督,必須堅持、完善、落實民主集中製,把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有機結合起來,把上級對下級、同級之間以及下級對上級的監督切實搞好。要堅持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營造民主討論的良好氛圍,鼓勵講真話、講實話、講心裏話,廣泛聽取各方麵意見和建議,同時善於進行正確集中。要健全和落實民主集中製的各項具體製度和工作機製,強化對民主集中製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強民主集中製的教育培訓,增強廣大黨員幹部的民主集中製意識,促使全黨同誌按照民主集中製辦事,善於運用民主集中製的辦法幹好工作。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要自覺做表率、樹標杆,堅持按照民主集中製規則議事、決策、辦事,帶頭維護中央權威,帶頭發揚黨內民主,帶頭堅持集體領導,帶頭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堅決防止和糾正發揚民主不夠、正確集中不夠等問題。
把黨內監督製度建設好。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管”和“治”都包含監督。強化黨內監督,健全完善製度是保障。《黨章》明確提出,要不斷完善黨內監督製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堅持標本兼治,劍指問題,倒逼改革,完善製度。強化黨內監督,第一位的是強化黨委監督,不能一談到監督就隻想到紀委或推給紀委。我們黨是執政黨,肩負著治國理政的重任,隻有黨把自身監督搞好了,管黨治黨、治國理政的各項任務才能落到實處。要做好監督體係頂層設計,既加強黨的自我監督,又加強對國家機器的監督。要總結黨的曆史經驗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管黨治黨新實踐,圍繞堅持黨的領導、全麵從嚴治黨,完善黨內監督製度體係,做到責任清晰、主體明確、製度管用、行之有效,並加強同黨內其他法規的銜接,把製度框架立起來,切實解決管黨治黨寬、鬆、軟問題。要把黨內監督同國家監察、群眾監督結合起來,同法律監督、民主監督、審計監督、司法監督、輿論監督等協調起來,形成監督合力,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把巡視利劍作用發揮好。巡視是黨章賦予的重要職責,是黨內監督的戰略性製度安排。黨中央明確提出,巡視是對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的巡視,是政治巡視不是業務巡視,這體現了對巡視的認識更加深化,發現問題的指向更加聚焦。中共中央2015年8月印發的《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將“實現巡視全覆蓋、全國一盤棋”寫入“總則”,實現巡視無例外、監督無死角,這是黨內監督思想的重大進步。巡視全覆蓋本身就是震懾。巡視必須具有權威性,成為國之利器、黨之利器。要堅決貫徹中央巡視工作方針,緊扣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六大紀律”,增強巡視監督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以監督的無處不在實現紀律的無處不嚴。要善於見微知著、由表及裏,抓住個性、把握共性,把巡視監督和派駐監督結合起來,使巡視節奏更快、效率更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更好發揮巡視在黨內監督中的重要作用,就是要對巡視成果善加運用。”對巡視發現的問題和線索,要分類處置、注重統籌,在件件有著落上集中發力。對巡視整改落實情況,要開展“回頭看”,揪住不放;對敷衍整改、整改不力、拒不整改的,要嚴肅追責。要充分運用巡視中發現的反麵典型開展警示教育,讓黨員幹部知所畏、知所止、知所守。
把批評和自我批評武器運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是黨內監督的有力武器。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經過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以來,黨內生活中存在的種種不良風氣得到切實糾正,黨內生活總體上呈現出積極健康的發展態勢。但是,在一些地方和部門,黨內生活庸俗化、隨意化、平淡化現象仍然存在,一些
黨組織和黨員缺乏運用批評和自我批評武器的勇氣,自我批評難,相互批評更難。用好這個武器的關鍵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讓批評和自我批評成為黨內政治生活的常態,成為每個黨員、幹部的必修課。對自己的缺點錯誤,要敢於正視、主動改正;對別人的缺點錯誤,要敢於指出、幫助改進;對同誌的提醒批評,要聞過則喜、虛心接受。自我批評要一日三省,相互批評要隨時隨地。要本著對自己、對同誌、對班子、對黨高度負責的態度,大膽使用、經常使用這一有力武器,使之越用越靈、越用越有效。
把“關鍵中的關鍵”監管好。《黨章》明確提出,要加強對黨的領導機關和黨員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的監督。領導幹部是“關鍵少數”,各級領導班子一把手是“關鍵少數”中的“關鍵少數”,是黨內監督的重中之重。領導幹部責任越重大、崗位越重要,就越要加強監督。許多領導幹部之所以違紀違法,從“好幹部”淪為“階下囚”,日常管理監督不力是重要原因。嚴是愛,鬆是害。要著力破解一把手監督難問題,明確監督責任,整合監督力量,推進一把手監督工作常態化、科學化、規範化。各級黨組織要多設置監督“探頭”,切實把一把手置於黨組織、黨員、群眾監督之下。從黨內監督實際看,上級對下級尤其是上級一把手對下級一把手的監督最管用、最有效。上級黨組織要多了解下級一把手日常的思想、工作、生活狀況,多注意幹部群眾對下級一把手問題的反映,多聽取下級領導班子成員對一把手的意見。要充分發揮專門監督機關的作用,上級紀委要把下級一把手納入監督重點,發現問題線索及時處置。
把紀委監督職責履行好。紀委是黨內監督的專門機關,是管黨治黨的重要力量。黨章規定了紀委的三項主要任務和五項經常性工作,概括起來,就是監督執紀問責。各級紀委要堅守監督執紀問責的職能定位,全麵履行黨章賦予的職責,維護黨章、嚴明黨紀,檢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執行情況,協助黨委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要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即黨內關係要正常化,批評和自我批評要經常開展,讓咬耳朵、扯袖子,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要成為大多數;對嚴重違紀的重處分、作出重大職務調整應當是少數;而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隻是極極少數。對於各級紀檢機關來說,實踐“四種形態”,責任不是輕了而是更重了,執紀的力度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打鐵還需自身硬。監督別人的人首先要監管好自己。各級紀委要嚴字當頭,強化自身監督,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紀律要求紀檢監察幹部,保持隊伍純潔,努力建設一支忠誠、幹淨、擔當的紀檢監察隊伍。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在黨的十八大以來強化黨內監督實踐的基礎上,遵循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對加強黨內監督的明確要求,修訂了與新實踐新要求相適應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既為當前加強黨內監督提供了指引,也表明了黨中央健全和完善黨內監督體係的決心。
黨的曆史告訴我們,嚴明的紀律是執行路線的保證,沒有紀律,黨就無法領導群眾與軍隊進行勝利的鬥爭。習近平總書記也深刻指出,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要立規明矩,把紀律規矩立起來、嚴起來,使各項紀律規矩真正成為“帶電的高壓線”,防止出現“破窗效應”。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將思想建黨和製度治黨緊密結合起來,嚴明黨的紀律規矩,加強管黨治黨的製度建設,黨內政治生活得以改善。在新的起點上,做好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大文章需要繼續發揮黨內法規製度的效用,隻有嚴明的紀律、健全和完善的黨內法規製度,才能給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提供製度保障。隻有堅持鐵的紀律,才能團結全黨,克服新的困難,爭取新的勝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