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政議政_人民選我當代表 我當代表為人民
人民選我當代表 我當代表為人民
楊汝蘭
我是原農工黨四川省委常委、農工黨達川市委主委、達川地區醫院副院長。1987年以來,我先後當選為四川省第五屆、六屆人大代表,第七屆、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在人大代表——這個黨和人民托付的光榮崗位上,整整幹了17年。現如今我已63歲,雖然不再擔任黨派和醫院任何職務,但我仍在醫院參加會診、查房和科研工作,繁忙而又緊張。在擔任全國、四川省人民代表期間,我始終牢記黨和人民的囑托,全心全意履行一個人民代表的職責,深入選民了解收集意見和建議,積極參政議政,反映群眾的心聲。
我常這樣告誡自己,作為人民代表,就必須紮根於人民群眾之中,隨時與群眾保持密切的聯係。人民代表提出的建議、批評和意見,代表了人民的呼聲,是政府和人民溝通的渠道之一,政府了解民意,才能疏通民情,化解矛盾。如早些年農民群眾對負擔過重的問題反映強烈,為詳細了解情況,我深入農村基層調查,有的鄉村農民負擔竟有42項之多,收購農副產品打“白條”等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民的積極性,也影響了政府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為此,我連續四年在全國人代會上,提出了農民負擔過重的問題的意見和建議。由於多方呼籲和社會各界反映強烈,這些問題得到了中央的重視,發布了減輕農民的負擔、禁止打“白條”的文件,極大地鼓勵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又如1990年,針對火車的服務質量較差、秩序混亂、旅客乘車難等一係列突出問題,我在第七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建議鐵道部長以普通旅客身份去坐普通車廂,體會一下人民群眾乘車的甘苦。時任鐵道部部長李森茂采納了這條意見,乘硬座去西北考察,一路上的所見所聞證明了這些問題的真實存在,立即采取了有效措施,在全國範圍內開展鐵路路風建設,使列車服務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在全國人民中產生了很好的影響。一些報刊記者為此事采訪了我,並發表了采訪通信。
屬於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達川地區曾經是全國第二大蘇區,李先念、王維舟、許世友等領導人都曾經長年戰鬥在這裏。由於種種條件的限製,這裏的廣大農民群眾仍然比較貧困,黨和政府十分關心這些地區人民的生活,每年都撥有一定的扶貧款,但是地方財政卻從中挪用了很大的部分,沒有起到扶貧的作用。針對這一情況,1993年,我在第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提出建議,期望國家扶貧辦進一步落實對四川達川、巴中、廣安等革命老區及貧困地區的扶持措施。這條意見及時在《人民日報》上登載,並得到了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安排了水利部、外經貿部、電子工業部等對革命老區進行定點扶貧。
在擔任全國、四川省人民代表的17年裏,我認真履行人民代表的職責,緊密聯係群眾,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參政議政,共提交了300多條意見和建議,涉及工業、農業、醫衛、科教和交通各個方麵,其中不少好的建議得到了采納並產生了很好的影響,人民群眾也親切地稱讚我是人民的好代表。
(作者原係農工黨四川省委常委、達縣委員會主委。本文成文於1993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