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北京民主黨派在參政議政工作機製上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
二、北京民主黨派在參政議政工作機製上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
在首都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中,我們在充分肯定民主黨派在參政議政工作中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看到其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特別是在參政議政機製建設上存在的問題。對這些問題的成因需要進行科學的分析。
(一)民主黨派在參政議政機製建設上存在的主要缺憾
麵對新世紀新階段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新任務,從係統工程的角度、從健全和完善的模式考察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機製建設,我們認為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很多,需要改進和完善的空間還很大。調查問卷顯示:在受訪者中對民主黨派參政議政能力不滿意的占21.1%;中共中央(89)14號文件頒發以來,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工作機製建設的狀況,認為較完善的占19.8%;認為初步完善的占69.3%;認為不完善的占10.8%。
1、北京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總體思路是明確的,許多黨派製定了相應的規劃,但是在參政議政的機製建設上的思路還不係統,機製建設在實現規劃上的作用不顯著。
黨派的同誌在座談時介紹了很好的經驗,其中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在市委領導下,明確指導思想,取得了顯著成績,相關的介紹往往令我們感動。但是由於主客觀的限製,在提到機製建設時往往擺出一大堆的矛盾和問題,比如參政議政工作的效果和期望值問題,組織協調和人員安排問題,經費的使用和工作骨幹的選拔問題等等。形象地說就是:“過河”的方向明確,但是對解決“過河”的途徑和方式感到困惑,因此事倍功半的問題存在,有規劃執行難的問題突出。所以調查顯示,在影響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水平的諸多因素中被列為首位的是製度機製建設,占到40.3%。
2、北京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組織和領導體製是健全的,但是在適合參政議政的要求上還有距離。從中共中央(89)14號文件頒發至今的15年間,民主黨派的各級組織不斷完善,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層的組織體係,各黨派市委的主委會、常委會、專委會、黨派區級組織、基層組織工作運轉正常,這是事實。但是健全的組織體係並不意味著有健全和完善的參政議政機製。調查結果顯示,認為目前的工作體製不適合參政議政要求的占30.1%,認為本黨派主委會的工作運行狀態不適合參政議政工作需要的占到25.8%。
3、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製度化建設初具規模,但是還存在不健全和不完善的情況。隨著參政議政製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建設的不斷加強,參政議政製度建設已經納入了黨派建設的工程,有的黨派在製度建設上很重視,有的黨派就加強調查研究工作製定了的了不少於6項製度的規範體係。同時整個黨派在參政議政製度建設上尚未形成一個較科學、全麵和完整的規範框架,從總體上看,存在“三多三少”的狀況,即民主黨派在製度化建設過程中,存在著“三多、三少”的狀況,既“製度規定多,有效落實少”;工作製度多,運行程序少”。“按習慣性作法辦事多,有組織執行規範少”。同時製度建設在各黨派之間發展不平衡,缺少有效的協調機製,以及尚未形成層次清晰、運轉有效的工作機製的問題仍然存在。比如在我們在調查問卷中列舉的關於調查研究的10項製度中,從受訪者反饋的情況看,所有的黨派幾乎都建立了某些製度,問卷調查顯示:在問到本黨派是否建立了調研選題
、組織實施、成果轉化、獎勵表彰等製度時,85.3%的同誌表示肯定,可是在問及已經建立相關製度的知曉率接近50%的隻有《課題征集與審核製度》占57%,《優秀成果獎勵製度》占52.5%。《與政府部門聯係製度》占48.9%。這種近乎矛盾的狀態的合理解釋是,要麽製度建設不完全,要麽建成的製度束之高閣。更值得關注的是對於製度的執行情況更不能樂觀,從座談會我們了解到,有的黨派在製定製度時就缺乏與實際結合,當然在實施這些製度時,製度和規定難免不形同虛設。調查問卷顯示:在問到信息報送、管理、反饋、獎勵表彰製度落實情況如何時,認為情況一般的占到55.6%。在問及您認為調研經費使用是否合理規範時,33.8%的受訪者持否定態度。
4、由於參政議政的機製受到主客觀因素的製約,使參政議政的質量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製。主要問題表現在:
一是對首都改革發展過程中的重大問題研究深度不夠,意見和建議缺乏針對性,政議政能力需進一步提高。近年來,民主黨派圍繞經濟社會的全麵發展提出過不少富有真知灼見的意見和建議,圍繞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反映不同界別群眾的要求和願望,但由於黨派成員大多數是知識分子,尤以科教文衛居多,懂經濟、懂政治、懂法律、懂管理的少,所以對一些重大的宏觀的問題要提出全局性、建設性的、科學化、專業化的意見和建議來難度很大。
二是參政議政的人員範圍較窄,通過縝密的思考和在調查研究形成全黨派集體智慧的結晶難以實現,因此在參政議政活動中提出意見建議隨意性和即席性問題仍然存在問卷顯示;成員對所在黨派參與高層協商發表的意見是否按照規範程序產生的?對所在黨派是否為參與高層協商建立了“常規機製”和“應急機製”的問題時,不清楚率達到49.5%和56%;當問到您認為本黨派主委會的工作運行狀況適合參政議政工作需要嗎?您所在黨派主委會決定的有關參政議政事項能否得到有效的執行等問題時,不清楚率達到48.3%26.5%和32.4%;反映出黨派成員參政議政還沒有調動全體成員參與,得到大多數成員的理解和支持,凝聚大多數人的力量。
三是信息溝通渠道不暢通,意見建議的效率不高,時效性不強。如在參加協商會、通報會的人員不能將會議的有關精神和情況黨派向市委會進行傳達反饋,出現“兩張皮”情況。除此之外,在民主黨派各部門之間、領導與各部門之間、黨派成員與市委機關之間溝通渠道不夠通。比如,當問到本黨派已經建立《市區級組織聯動製度》的隻有16.9%,在所列十項製度中排名第五。
四是工作競爭的壓力大。各民主黨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其政治關係是和諧的、團結的。但是每個黨派都有為國為民之誌,客觀上存在著攀比的壓力,尤其在參政議政的數量和質量上體現的工作“競爭”更為明顯。加之總體機製缺乏協調性,所以各黨派在參政議政上重數量輕質量,高層次、有特色、原創性、影響大的意見和建議與首都現代化建設的要求相比顯得少;缺乏發揮本黨派特點和優勢的問題比較突出,甚至還出現了爭當所謂“提案大王”的浮誇之風。
調查問卷顯示有64.3%的受訪者認為黨派在參與高層協商過程中感覺壓力大,其中有39.2%的人認為是缺乏機製保障,有63.4的人認為應該建立高層協商的“常規機製”和“應急機製
”等等。
(二)對參政議政機製建設存在問題的成因分析
1、外部環境因素主要是對民主黨派及其參政議政的作用重視不夠,對民主黨派情況通報不夠。
由於對中國特色政黨製度宣傳不夠,相當一部分同誌特別是部分黨政領導幹部對民主黨派及其參政議政缺乏了解,對民主黨派的建言獻策不理不睬,解決民主黨派的建議提案比較困難,有的黨派反映,有個別單位和部門對黨派提案的辦理工作視同包袱,僅以書麵材料答複了事,甚至有的在辦理黨派提案時,總是向黨派市委強調辦案時間緊迫,希望黨派盡快簽字。黨派提案辦理雖然承辦單位能夠做到“ 件件有答複”,但沒有做到“事事有落實”的現象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
參政議政缺少知情渠道,信息交流網絡不夠暢通的問題普遍存在。一些地方的通報往往是禮節性的,開會的前一天才向民主黨派征求意見,來不及形成全黨派的意見,更談不上調查研究,在這種情況下要提出“真知灼見”可想而知。問卷調查顯示,民主黨派成員獲取有關參政議政工作信息的最主要途徑一是黨派刊物,二是會議傳達;分別占69.1%和66.3%,而作為大眾傳媒的電視、報紙和網絡,僅有21.4%和15.3%。信息渠道少,信息占有不對稱是黨派成員知情不足的一個主要原因。
2、民主黨派內部因素主要包括黨派領導特別是主要領導對參政議政的重視程度、人員的合理配備以及經費的合理使用等等
目前,北京市民主黨派的參政議政工作受到領導班子的重視,有的民主黨派專職副主委座談時談到,本黨派以參政議政工作作為中心和龍頭,盤活全局工作,以此凝聚黨員的力量。問卷顯示:“為了加強參政議政工作,您認為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的七大選項中,主委親自抓參政議政被列在第一位,占37%;加強參政議政工作需要增加黨派專職領導數量被列在第二位,占33.6%。
參政議政需要整合資源,加強人員的合理配備。問卷顯示:在“參政議政工作的主體”前4項的順序是中青年骨幹成員、專委會成員、部分知名專家、主委會成員。回答“為了加強參政議政工作,您認為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的順序是,加強對參政議政骨幹培訓、主委親自抓參政議政工作、增加黨派專職領導數量,顯示中青年骨幹成員都是排在第一位,應予以特別的重視。
加強人員配備的另一個重點是黨派機關幹部隊伍建設必須大力加強。調查問卷顯示:在問到本黨派機關幹部隊伍狀況是否適應參政議政需要時,認為一般的占到38.9%,認為不適應的占5.2%,就是說有44.1%的受訪者目前對機關幹部的狀況並不看好。在調查中,幾乎所有的座談會都呼籲要提高機關工作的水平,要加強幹部隊伍素質建設,認為機關幹部素質問題已經成為影響參政議政工作質量的瓶頸之一。
參政議政時間和經費需要保障。民主黨派的參政議政工作多是兼職。隨著經濟體製改革的不斷深入,各單位的管理都實行定時間、定工作量、定任務,並與經濟效益掛鉤。要處理好本職工作和參政議政工作的衝突是很多黨派成員麵臨的一個難題,這也成為目前影響參政議政質量的一個重要問題。問卷顯示,民主黨派已建立《經費使用與保障製度》的隻有14.7%。問卷反映,影響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水平的主要因素,回答“經費、人員編製等資源提供狀況”列到了外部因素的第3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