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未來改革與發展_中國經濟升級版到底升什麽

中國經濟升級版到底升什麽

李義平

李義平

北京大學第一個經濟學博士後,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組部延安幹部學院特聘教授,全國工商聯參政議政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社會責任研究所所長,中國西部研究與發展促進會首席經濟學家,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常務理事,西安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EMBA教育中心主講教授。被譽為經濟學界的“進京三傑”,是著名的實力派經濟學家。

經濟體製升級的基本原則是要上升到健全和完善的市場經濟體製。建立健全和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基本原則,是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由美國次貸引發的國際經濟形勢的變遷,以及人民群眾對生活質量和公平分享改革成果的強烈訴求,要求中國經濟必須升級。那麽,中國經濟升級版到底升什麽呢?

一、認識層麵的升級

認識層麵的升級,就是必須明確或者必須重申,經濟增長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而不是單純追求GDP。選擇經濟增長的衡量標準,實現經濟增長的舉措,必須圍繞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目的。

從最原始的經濟學層麵看,GDP隻是一個營業額,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生產的按全部價格計算的一切產品和勞務的價格總和。它掩蓋了許多東西,包括一些不好的東西。例如:(1)它忽略了生活中交易活動之外的活動所創造的財富,特別是自給自足的部分。於是,農民進城雖然有了貨幣收入,但生活水平可能還降低了,因為缺少了當初自給自足的不計入GDP的部分。(2)人們很多無奈的行為也增加了GDP,比如為防止噪音買雙層玻璃,買玻璃會增加GDP,卻是不情願的。(3)資源浪費、環境汙染、重複建設對GDP都是正效應,把大樓建了炸、炸了再建也可以增加GDP。(4)用廉價的資源、環境以及勞動力促成的出口,雖然提高了GDP,但不等於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5)GDP的增加不乏寅吃卯糧,拚子孫後代的資源環境。(6)自然資源的價格被大大低估了。(7)色情文學、毒品交易等也可以增加GDP。(8)單純追求GDP還可能造成社會不公,人們隻看到買汽車的人,沒有注意到買不起汽車的人。

世界上先期發展的國家早就開始反思單純的增長主義帶來的弊端,並由此提出了圍繞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和幸福的更為科學的指標。英國學者理查德·杜恩韋特在《增長的困惑》中介紹,這些指標包括:(1)生產和消費的商品及服務的質量。(2)人們享有的

環境質量。(3)人們用於休閑時間的比例。(4)收入分配是否公正。(5)工作條件的好壞。(6)獲得工作的難易程度。(7)未來的安全性。(8)人們的健康水平如何。(9)文化活動水平、教育水平以及享用權。(10)社會提供的住宅的質量。(11)形成令人滿意的信仰或精神生活的幾率。(12)家庭及其幸福。這些標準相當多的如同社會主義生產目的,我們應當回到社會主義生產目的上來。

二、由大到強的升級

中國經濟到現在僅僅是做大了,還沒有做強。我們可以從各方麵對這一判斷作出論證。首先,可以從純粹經濟學的角度把一國經濟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即模仿——創新——世界知名品牌。我國很多產業還處於第一階段,自主創新不夠,世界性的知名品牌不多。其次,還可以從一個產業發展的邏輯順序將其分作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研發,第二階段是製造,第三階段是品牌經營。我們相當多的產業承接的是製造階段,附加值不高、研發不夠,有突破性的知識產權的產品不多。最後,設想一下,假如GDP可以用秤稱,我們的單位美元GDP肯定比發達國家“重”。源於GDP的構成中知識產權產品不多,第三產業特別是生產性現代服務業占比較低,大量的是製造業,相當多的還處於附加值不高的低端。而發達國家GDP構成中知識產權占比較高,還包括文化產品、現代服務業以及精細製造業等。如果說到GDP的“顏色”,發達國家“綠”的程度較高,而我們則不夠“綠”。

現階段中國經濟麵臨的任務必須由大到強,隻有這樣才能拓寬發展空間,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須通過製度安排充分調動和塑造全社會的創新能力,而不是停留在口頭上。

三、生態文明必須升級

快速的經濟增長造成了環境的嚴重汙染,一些地方政府血拚GDP,不惜犧牲環境。個別不負責任的學者關於經濟發展難以避免環境汙染的言論,對汙染更是推波助瀾。環境汙染表現在各個方麵:一是土壤和食品及飲用水的汙染;二是空氣的汙染,今年冬天,持續的霧霾幾乎覆蓋了大半個中國,在嚴寒的冬天人們還盼望冷空氣的到來,以吹散霧霾;三是土地的汙染。土地汙染來自化肥的不適當使用和企業排汙,特別是深層排汙;最後是各種電磁和噪音的汙染。

汙染的原因首先在於認識,認為GDP、稅收比環境重要,認為可以先汙染、後治理。汙染還在於體製,且不說個別環境部門監管不力,從體製上,當把環境部門置於同一級政府的領導之下時,隻要政府主要領導把GDP增長放在環保之上,環保部門就很難有所作為。環保關係到人民

群眾的健康和生命,命比GDP更重要。我們是後發展國家,完全可以發揮後發優勢,吸取先期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經驗教訓,再也不能走先汙染、後治理的發展之路。中國經濟升級,環境必須升級,生態文明必須升級。環境升級和生態文明升級是經濟升級的重要標誌。

四、體製的升級

既有的靠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推動的體製,在拚速度方麵具有比較優勢,中國經濟要升級,經濟體製必須升級。經濟體製升級的基本原則是要上升到健全和完善的市場經濟體製。建立健全和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基本原則,是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1.政府要發揮好功能,就必須按照市場經濟千萬次證明了的要求,在其具有比較優勢、提供公共產品的領域充分發揮作用。隻要政府創造了好的環境,提供了好的製度安排,企業自然會作出卓越的貢獻。因為說到底,經濟發展更多的是一個微觀層麵的問題,政府千萬不能直接扮演市場主體的角色,包括過度的招商引資。

2.經濟升級,需要更多的創新。這是市場經濟下的創新。這就要求我們的體製和文化能夠吸引人,能夠激發人民群眾的創造性,能夠有利於創業,能夠容忍“異想天開”,能夠包容失敗。政府還要通過必要的製度安排,讓各種經濟成分公平進入。隻有公平進入才有平等競爭。政府千萬不能自己破壞公平競爭,一些審批,包括補貼,一定意義上在不知不覺中破壞了公平競爭的環境。在什麽方向上、什麽程度上進行創新,以及產業選擇,都是市場的事,都是企業家的事。亞當·斯密曾經指出,千萬不能把投資的權力交給大言不慚的國會議員,講的正是這個道理。

3.切實改變對地方政府和幹部的考核和衡量標準,在幹部選拔上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發言權。對於幹部和政府的考量標準,應當從社會主義製度的要求,從社會主義生產目的出發,更多地著重於社會公共目標的考核,例如教育、醫療、環境、社會公正等,努力使政府與經濟發展保持適當的距離。對環境問題的考核,可以考慮實行一票否決。在幹部選拔上應當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發言權。現在,有的幹部明明在胡作非為,例如瘋狂圈地,包庇汙染企業等,人民群眾卻往往無能為力。這種狀況必須改觀。

4.經濟發展說到底是一個微觀層麵的事,企業家一定要認識到,精細化是工業文明的基因,過度的商業化、過度的急躁不利於精細化。要認識到僅僅有資金,沒有核心技術和市場需求,是支持不了一個企業發展的。現在看來,幾乎什麽產業都可以贏利,關鍵是比別人做得好。伴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家也必須升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