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2)

給予,是一種奉獻,也是一種愛的體現。

最好的滿足就是給別人以滿足

擁有金錢與成功,也許你還不會有快樂。但是隻要你學會給予和付出,就能給自己的生命增值。國外一位作家曾寫過這樣一篇文章:

巴勒斯坦有兩個海,一個是淡水,裏麵有魚,名為伽裏裏海。從山脈流下來的約旦河帶著飛濺的浪花,成就了這個海。它在陽光下歌唱,人們在周圍蓋房子,鳥類在茂密的枝葉間築巢,每種生物都因它而幸福。

約旦河向南流入另一個海。這裏沒有魚的歡躍,沒有樹葉,沒有鳥類的歌唱,也沒有兒童的歡笑。除非事情緊急,旅行者總是選擇別的路徑。這裏水麵空氣凝重,沒有哪種動物願意在此飲水。

這兩個海彼此相鄰,何以又如此不同?

區別在於:伽裏裏海接受約旦河,但絕不把持不放,每流入一滴水,就有另一滴水流出,接受與給予同在。

另一個海則精明厲害,它吝嗇地收藏每一筆收入,絕不向慷慨的衝動讓步,每一滴水它都隻進不出。

伽裏裏海樂善好施,生氣勃勃,另外那個卻從不付出。

那另一個海,就是死海。

兩個海,兩種人,兩種不同的處世觀。不同的觀念決定了你的人生是幸福海,還是灰暗海。生活就是這樣,當你給予的時候,人生也會因你的付出而快樂、升華,你得到的是生命的延長和增值;當你隻知道接受的時候,你的人生就會成為一片死海,毫無生機可言。

一個人如果給別人以幫助和鼓勵,自己不但不會有損失,反而會有所收獲。多一份付出,你就會愈來愈了解多付出一點點的意義。

楊媽媽在院子裏種了一棵菊花。

三年後的秋天,小小的院子變成了一個菊花園,金黃金黃的花朵簇擁著次第開放,整個小山村都散發著濃濃的芳香。

楊媽媽整日敞著院門,守在門旁邊看見過往的鄉鄰就熱情地招呼或邀他們進來坐坐,以便讓滿院的菊花喚來更多的目光。

於是,小小的山村仿佛也在秋天美麗起來,楊媽媽的臉上閃爍著金色的微笑。

終於,有人開口了,向楊媽媽要幾棵花種在自家院子裏,楊媽媽答應了。她親自動手挑揀開得最鮮、枝葉最粗的幾棵,挖出根須送到了別人家裏。消息很快傳開了,前來要花的人接連不斷。在楊媽媽眼裏,這些人一個比一個知心,一個比一個親近,都要給。不多日,院裏的菊花就被送得一幹二淨。

沒有了菊花,院子裏就如同沒有了陽光一樣落寞。

秋天最後的一個黃昏,楊媽媽的女兒陪她在院子裏散步。想念起滿院的菊香來,小女孩不禁有點失望,楊媽媽輕輕拉過女兒的手,安慰道:“這樣多好,三年後一村子菊香!”

一村菊香!

小女孩不由心頭一熱,重新打量起母親來,她的白發增添了許多,而臉上的皺紋宛若一瓣瓣菊花生動感人。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一院菊香,不如一村菊香。有了美好的事物,不是關起門來獨自享受,而是邀人共享,並把美好給予每一個人,這是何等的情操。盡管表麵上楊媽媽變得一無所有,其實,她的內心已經充滿了分享的快樂,這種快樂才是任何形式上的擁有無法比擬的!

“我們的生活是由我們的思想造就的”,懂得給予,得對美好的人生的追求,即使我們不能使所有人的世界變得更美好,至少也可以使自己的世界更美好。

學會給予是一種處世的智慧,也是一條快樂之道。

伸出你的援助之手,會有回報的驚喜等著你

生活中,遇到困難的人,無論是你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伸出你的援助之手。你就會有一份無形的回報。

魯宣公二年(公元前607),宣子在首陽山(今山西省永濟縣東南)打獵,住在翳桑。他看見一人非常饑餓,就去詢問他的病情。

那人說:“我已經三天沒吃東西了。”宣子就將食物送給他吃,可他卻留下一半。

宣子問他為什麽,他說:“我離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還活著。現在離家很近,請讓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給她。”

宣子讓他把食物吃完,另外又為他準備了一籃飯和肉。

後來,靈輒做了晉靈公的武士。一次,靈公想殺宣子,靈輒在搏殺中反過來抵擋晉靈公的手下,使宣子得以脫險。

宣子問他為何這樣做,他回答說:“我就是在翳桑的那個餓漢。”

世界就是這樣神奇。可能宣子也想不到,當年對靈輒的一飯之恩,會讓他救了自己一條命。要想獲得,必須先給予,適時的給予,勝造七級浮屠。幫助別人是一種美德。伸出你的援手,或許會犧牲自己的利益,但你伸出手援助別人的過程,就證明了自己的的價值。俗話說,授之以桃報之以李,有時在無意中幫助別人,可以獲利意外的收獲。

生活在社會群體中,人們就需要互相幫助。也許有一天,你也需要別人對你伸出援手呢。雪中送炭比錦上添花更令人感動,適時伸出援助的手,就是在為自己創造更多的機會。

伸出你的手給卑微者——讚揚他們;伸出你的手給狂妄者——規勸他們;伸出你的手給絕望者——鼓勵他們……在別人身處困境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你就會擁有一個朋友,一份給予的幸福。

給予別人,等於給予自己。伸出你的手吧,隻要還有能力幫助別人,你就不要袖手旁觀。

拆掉心靈的“籬笆牆”,撒播給予的種子

羅曼·羅蘭說:“快樂和幸福不能靠外來的物質和虛榮,而要靠自己內心的高貴和正直。”學會給予和付出,你就會感受到舍己為人,不求任何回報的快樂和滿足。反之,你的人生就會暗淡無光。

麗娜是美國一位有錢的貴婦,她在亞特蘭大城外修了一座花園。花園又大又美,吸引了許多遊客,他們毫無顧忌地跑到麗娜太太的花園裏遊玩。

年輕人在綠草如茵的草坪上跳起了歡快的舞蹈;小孩子紮進花叢中捕捉蝴蝶:老人蹲在池塘邊垂釣;有人甚至在花園當中支起了帳篷,打算在此過他們浪漫的盛夏之夜。麗娜站在窗前,看著這群快樂得忘乎所以的人們,看著他們在屬於她的園子裏盡情地唱歌、跳舞、歡笑。她越看越生氣,就叫仆人在園門外掛了一塊牌子,上麵寫著:私人花園,未經允許,請勿入內。可是這一點也不管用,那些人還是成群結隊地走進花園遊玩。麗娜隻好讓她的仆人前去阻攔,結果發生了爭執,有人竟拆走了花園的籬笆牆。

後來麗娜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她讓仆人把園門外的那塊牌子取下來,換上了一塊新牌子,上麵寫著:歡迎你們來此遊玩,為了安全起見,本園的主人特別提醒大家,花園的草叢中有一種毒蛇。如果哪位不慎被蛇咬傷,請在半小時內采取緊急救治措施,否則性命難保。最後告訴大家,離此地最近的一家醫院在威爾鎮,驅車大約50分鍾即到。

這真是一個絕妙的主意,那些貪玩的遊客看了這塊牌子後,對這座美麗的花園望而卻步了。可是幾年後,有人再往麗娜的花園去,卻發現那裏因為園子太大,走動的人太少而真的雜草叢生,毒蛇橫行,幾乎荒蕪了。孤獨、寂寞的麗娜守著她的大花園,非常懷念那些曾經來她的園子裏玩的快樂的遊客。

為自己築一道“籬笆牆”,隻會隔離了他人,也孤獨了自己。把自我局限在一個狹小的圈子裏,後果就是在封閉自己的同時,也把快樂和幸福隔離在外麵。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美麗的大花園,把自己的花園貢獻出來,那麽別人的花種也會飄落在我們的花園裏,別人的快樂也會分給我們一部分。要知道幸福猶如香水,在潑向別人的時候,自己也會芬芳迷人。

即使你擁有金山、銀山,擁有至高的榮譽,擁有令人欽羨的愛情,也不一定會感到滿足。滿足是人生無求的最高境界,懷有廣施仁慈之心,即使素不相識的路人遭遇困難時也能慷慨解囊,學會給予和付出,你才能達到這一境界。人活在世界上,心情愉快、高高興興比什麽都好。

撒播給予的種子,你會感受到舍己為人的快樂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