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1)

想要擁有和諧的花園,你就得先栽種一朵奉獻的花。

沒有付出,幸福也沒法流進你的生活

俗語說:“贈人玫瑰,手留餘香。”一個樂於付出的人,受人歡迎。反之,不懂得給予的人,一舉一動都會招致別人的反感。學會付出是美好人性的體現,同時也是一種處世智慧和快樂之道。

星雲大師佛法造詣身後,不少人慕名前來拜訪。一天,一位有錢人向大師訴苦道:“我出生富庶,父母留給我的錢幾輩子也花不完,為什麽我感覺不到絲毫幸福?”

星雲大師問:“你的錢都用在哪裏去?”

富人說:“投資,擴大我的事業。”

星雲大師問道:“僅僅是這樣嗎?”

富人點了點頭說:“是的。”

星雲大師笑著說:“佛經上有一個故事,講的是有兩個準備轉生投胎的人被召集到佛祖麵前,佛祖說:‘你們當中有一個人是要做一個索取的人,而另一個人是做一個給予的人,你們願意如何選擇?’第一個人想到索取可以坐享其成,非常舒服。於是他搶著說要過索取的人生。另一個人也沒有別的選擇,於是隻好做一個給予的人。佛祖滿足了兩人的選擇。第一個來生做了一個乞丐,整天索取,接受別人的施舍;第二個人則成為了大富翁,布施行善,給予他人。

第一個人常常因為索取時遭到拒絕困惑,每一次在乞討時總是麵臨著難以言狀的壓力。第二個人則在布施行善時,感覺無比的幸福。

這個故事教導我們要做一個給予的人。懂得給予,就永遠有可給予;貪求索取,就永遠有要索取。給予的越多,收獲的也越多;索取的越多,收獲的就越少。沒有付出,幸福也沒有辦法流進你的生活。”

學會給予,就給自己一個好人緣和和睦的生活及工作環境。我們得到的遠比分享的多得多。學會給予和付出,你會感受到不求獲得的快樂。善良的“因果報應”是心存感激的受惠者對施惠者的一種報答。麵對生活中的得失時,我們的目光不要太短淺,心胸不要太狹窄。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而我們為別人付出的時候,本身就體驗到了生命的快樂和富足。學會分享其實是一項大智若愚的“長遠投資”,有利於提升我們的形象,改善我們的生存環境,更有利於我們在這個人情味十足的社會中立足與發展。一個人給別人的幫助和鼓勵越多,從別人那兒得到的收獲也越多。

奉獻的力量一直感動著我們的心靈,心靈浸潤其中,不由地會習得一種溫情的通透,而原本覆蓋著的蒙塵也隨之被蕩滌得沒有了影蹤。敞開心扉愛他人,讓愛心像玫瑰花兒一樣散發芬芳。

對他人施予善行,往往能收獲別人更加豐厚的回報。

敞開胸懷,才能打開自己的天空

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如意、樣樣順心,若是皆因遇事不肯讓他人一步,總覺得咽不下這口氣。這隻能讓你活得更加辛苦。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如果不能打碎心中的四壁,你就找不到自由的感覺。

有一條魚在很小的時候被捕上了岸,漁人看它太小,而且很美麗,便把它當成禮物送給了女兒。小女孩把它放在一個魚缸裏養了起來,每天這條魚遊來遊去總會碰到魚缸的內壁,心裏便有一種不愉快的感覺。

後來魚越長越大,在魚缸裏轉身都困難了,女孩便給它換了更大的魚缸,它又可以遊來遊去了。可是每次碰到魚缸的內壁,它暢快的心情便會黯淡下來,它有些討厭這種原地轉圈的生活了,索性靜靜地懸浮在水中,不遊也不動,甚至連食物也不怎麽吃了。女孩看它很可憐,便把它放回了大海。

它在海中不停地遊著,心中卻一直快樂不起來。一天它遇見了另一條魚,那條魚問它:“你看起來好像悶悶不樂啊!”它歎了口氣說:“啊,這個魚缸太大了,我怎麽也遊不到它的邊!”

在魚缸中待久了,心也變得像魚缸一樣小了。即使有一天,到了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已變得狹小的心也會無所適從。

打開自己的天空,首先就需要打開自己的心。法國作家雨果有這樣一句名言:“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胸懷寬廣的人,樂觀向上;心胸狹窄的人,偏激自負。

開放,是一種心態、一種氣度。適當的放開胸懷,給自己一片天空,把目光放遠,學會釋懷,學會淡化,這樣你多了幸福的源泉。反之,封閉自己,就不可能學會新東西,更不可能進步和成長。開放的心自由自在,可以飛得又高又遠;反之,將心封閉起來,就像一池死水,永遠沒有機會進步。開放的胸懷是提升自我的起點,這樣的人會主動聽取別人的意見,改進自己的工作。

生活的路上總有溝溝坎坎,這些溝溝坎坎沒有你過不去的,隻要你敞開胸懷,瀟灑地甩甩頭發,讓煩惱隨風而逝。你會發現,天仍然很藍,生活依然很美好。

開放你的心,讓它不斷地接受新思想的洗禮和澆灌,否則智慧就會因為缺乏營養而枯萎死亡。

心甘情願的給予,是愛的真諦

古希臘哲學家伯利克說:“我們結交朋友的方法,是給他以好處。當我們真的給他人以恩惠時,我們不是因為得失而這樣做,乃是由於我們慷慨而這樣做,並不後悔的。”

有位孤獨的老人,無兒無女,又體弱多病,他決定搬到養老院去。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

因為這是一所有名的住宅,所以購買者聞訊蜂擁而至。住宅的底價是200萬人民幣,但人們很快就將它炒到250萬,而且價錢還在不斷攀升。老人深陷在沙發裏,滿目憂鬱。是的,要不是健康狀況不好的話,他是不會賣掉這棟陪他度過大半生的住宅的。

一個青年來到老人麵前,彎下腰低聲說:“先生,我也想買這棟住宅,可我隻有100萬。”

“但是,它的底價就是200萬,”老人淡淡地說,“而且現在它已經升到250萬了。”

青年誠懇地說:“如果您把住宅賣給我。我保證會讓您依舊生活在這裏,和我一起喝茶、讀報、散步,相信我,我會用整顆心來照顧您!”

老人站了起來,揮手示意人們安靜下來。“朋友們,這棟住宅的新主人已經產生了,就是這位小夥子。”

一顆善的心,使青年得到了老人的青睞而成為住宅的主人。善良就如天使的翅膀,可以帶來絢爛和美麗。善良的付出是一種精力,不但幫助了他人,還為付出的人創造了更多。車爾尼雪夫斯基曾經說過,要是一個人的全部人格、全部生活都奉獻給一種道德追求,要是他擁有這樣的力量,一切其他的人在這方麵和這個人相比起來都顯得渺小的時候,那我們在這個人的身上就看到崇高的善。生活就是這樣,當你為別人付出的時候,你的人生也會因你的付出而快樂、升華,你得到的是生命的延長和增值。

世界上到處有著給那些愛人者、助人者建立的紀念碑,這些紀念碑是用大理石或古銅建成的,它們同時建立在他人的心中,尤其是被受助者和被感動者的心中。愛心能使人生更有意義。愛的反麵不是恨,而是漠然。一個人如果失去了愛的能力,他的人生也會異常黯淡。給別人以幫助和鼓勵,自己不但不會有損失,反而會有所收獲。並且,通常一個人給別人的幫助和鼓勵越多,從別人那兒得到的收獲也越多。給別人一顆善心,就能將對方感染,回饋回來的便是兩顆愛心的跳動。

保持一顆給予的善良之心,你會發現你可以給予別人的有很多。為別人犧牲時間,是一種給予;為別人的成功喝彩,是一種給予;耐心傾聽別人的傾訴,是一種給予;分擔別人的悲痛,是一種給予。總之,生活中隻要我們保持一顆仁愛之心,就會領悟給予的真諦,把你的愛無私的愛獻給周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