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在一拿一放中修行平衡的藝術(1)

點一縷熏香,沏一壺清茶,在平衡中細品取舍的真意。

偷得浮生半日閑

唐代詩人李涉有詩雲:“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其大意是指詩人路過一間竹林密布的寺院,無意間與一個和尚聊了許久,這才發覺自己在浮沉奔波的人生中,又得到半日清閑。學會“偷得浮生半日閑”,也是一種取舍的智慧體現。

年輕的時候,安娜比較貪心,什麽都追求最好的,拚命地想抓住每一個機會。有一段時間,她手上同時擁有13個項目,每天忙得昏天暗地,她形容自己“累得跟狗一樣”!

事情都是雙方麵的,所謂有一利必有一弊,事業愈做愈大,壓力也愈來愈大。到了後來,安娜發覺擁有更多、更大不是樂趣,反而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她的內心始終有一種強烈的不安全感籠罩著。

1995年“災難”發生了,她獨資經營的公司被惡性倒賬四五千萬美元,交往了7年的男友和她分手……一連串的打擊直奔她而來,就在極度沮喪的時候,她甚至考慮結束自己的生命。

在麵臨崩潰之際,她向一位朋友求助:“如果我把公司關掉,我不知道我還能做什麽?”朋友沉吟片刻後回答:“你什麽都能做,別忘了,當初我們都是從‘零’開始的!”這句話讓她恍然大悟,也讓她勇氣再生:“是啊!我們本來就是一無所有,既然如此,又有什麽好怕的呢?”就這樣念頭一轉,沒有想到在短短半個月之內,她連續接到兩筆很大的業務,瀕臨倒閉的公司起死回生,又重新動了起來。

曆經這些挫折後,反而讓安娜體悟到人生“無常”的一麵,她學會了謝絕應酬,去釣魚、去登山、去觀海,完全將工作置之腦後。

最初,安娜費盡了力氣去強求,雖然勉強得到,最後留也留不住;反而是一旦放空,便隨之而來更大的能量。

終日奔走忙碌的人,在茫茫人海中浮沉,偶爾抽空閑散心,是件難得的樂事。忙裏偷閑,尋找一份夾縫中的輕鬆和快樂,是人生的一味絕妙的調味劑,讓你在瞬間的神清氣爽中享受人生的怡然自得。卡耐基把這種空閑的時間稱為“空白頁”,這部分時間在日程中是一片空白,是用來提升你的精神境界的。

不會休息的人同樣也不會工作。一個懂得生活之道的人應當知道忙裏偷閑,這樣你才能使自己重新煥發活力。“偷得浮生半日閑”,放下忙碌的工作,你可以睡個懶覺,可以四處走走看看,玩個痛快。放鬆自己,是為了使自己的生活回到正常狀態。

“偷得浮生半日閑”,可以讓人適時從煩躁、疲憊中及時擺脫,為了更好地工作而積蓄能量。

“慢”,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點

人生路漫漫,不管怎樣走,都會到達同一個終點。與其匆匆趕路,讓美景從身邊飛走,不如走慢一些,用心感受快樂。簡單生活,你會發現更多樂趣。

釋迦牟尼在沒有成佛之前,經曆過很多次的磨煉和苦修,從中領悟了許多人生的智慧和真諦。

有一天,釋迦牟尼要進行一次長途的跋涉,他因為急於到達目的地,便無視於路程的遙遠艱苦,隻是努力地趕路。長途漫漫,釋迦牟尼累得精疲力竭,終於,眼看就要到達自己想去的地方了,釋迦牟尼鬆了口氣。就在他心情放輕鬆的同時,他感覺到自己的腳下有一顆小石子磨得雙腳很不舒服。那顆石子很小,小到讓人根本不覺得它的存在。

其實,在釋迦牟尼剛開始趕路不久時,他就已經清楚地感覺到那顆小石子在鞋子裏,不斷地刺痛著腳底,讓他覺得不舒服。

然而,釋迦牟尼一心忙著趕路,也不想浪費時間脫下鞋子,索性便把那顆小石子當做一種修行,不去理會。

直到這時,他才停下急切的腳步,心想著:既然目的地已經快要抵達了,而又還有一些餘暇,幹脆就在山路上把鞋子脫下來,把腳下的小石子從鞋子裏倒出來,讓自己輕鬆一下吧!

就在釋迦牟尼低頭彎腰準備脫鞋的時候,他的眼睛不自覺地瞄向沿路的水光山色,竟然發現它是如此的美麗。當下,他領悟了一個重要的道理:自己這一路走來,如此匆忙,心思意念竟然隻專注在目的地上,甚至完全沒有發現四周景色的優美。

釋迦牟尼把鞋子脫下,然後將那顆小石子拿在手中,不禁讚歎著說:“小石頭啊!真想不到,這一路走來,你不斷地刺痛我的腳掌心,原來是要提醒我,慢點兒走,注意生命中的一切美好事物啊!”

走慢一點,才能欣賞到路上的美景。古人雲:“此生閑得宜為家,業是吟詩與看花。”這種寄生於綠柳紅牆的莊園主情趣,在都市的快節奏中怕是難得再享受了,我們總是會為了某個特定的目標不斷的奮鬥,努力,卻從來沒有享受在這個過程中的快樂,因為我們總是想著有了現在的苦,才會有以後的幸福,我們每一刻都在等待,等待著最美的時刻的出現,但卻因此錯過了很多美好的時刻。

很多時候人生就像戲劇一樣,很滑稽,我們往往不斷追逐某些東西,為此永遠不知疲憊,但是往往會在最後發現,在自己匆忙趕路尋找風景的時候,卻失去了沿途最美的風景。正如英國散文家斯蒂文森在散文《步行》中所寫的:“我們這樣匆匆忙忙地做事、寫東西、掙財產,想在永恒時間的微笑的靜默中有刹那使我們的聲音讓人可以聽見,我們竟忘掉了一件大事,在這件大事中這些事隻是細目,那就是生活。……”匆忙的播種,種不出幸福的果實。放慢一些腳步,盡情地去享受你的人生、你的生活吧!當你停止疲於奔命時,你會發現生命中未被發掘出來的美;當生活在欲求永無止境的狀態時,你永遠都無法體會到生活的真諦。簡單多一些,生活的美就會多一點。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應該因工作而忘記了享受生活。當我們感到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左右為難時,很難不把它們看做是爭奪我們有限時間資源的敵人。為了滿足其中一方麵的要求,我們似乎隻能犧牲另一方麵。但事實上,這是錯誤的觀點。

生活中也有不少人為了求得一份收入豐厚的工作,有不少人放棄了個人的興趣追求。工作時往往超負荷運轉,個人空間極小。從社會對勞動力的不同需求來看,這種選擇無可厚非。但這往往並不是人們心目中最理想的選擇。賺錢是必要的,但人們除了工作之外,對其他事物也有追求,如自由的時間、良好的健康、滿意的人際關係和幸福的家庭等等。因此,一份相對自由的、能充分發揮個人聰明才智的工作將越來越成為人們的首選擇業目標。這樣,人們就可能擁有更多靈活的時間,彈性安排自己的生活。這樣的工作才是個性化的、理想的工作。

找到生活與工作之間的平衡點,才能享受生活賦予的美麗心情。

心理壓力是魔鬼與天使的混合體

壓力到底是一種什麽樣的東西?我國知名的心理谘詢專家曾奇峰先生說過:心理壓力是魔鬼與天使的混合體。它就像是能帶給人心靈的和軀體的雙重傷害的魔鬼。而另一方麵,壓力又能讓我們保持較好的覺醒狀態,智力活動處於較高的水平,可以更好地處理生活中的各種事件。

人生在世,必然要麵臨各種各樣的壓力,當你學會調整自己的步伐,讓壓力一點一滴被化解時,它就會不斷推動著你努力前進。也就是說,既然你不可能減掉所有的壓力,但是你可以把壓力放在沙漏裏,讓它一點一點地囤積,又一點一點地漏下,這樣,你的生活就能找到平衡,心情也能歸於平靜。在生活中,尤其是職場中,怎樣化解壓力呢?你可以借鑒一下的方法:

盤點你當前麵對的問題與壓力

當你承受壓力時,你越是逼迫自己拚命幹,你就越不會成功,因為拚命隻會增加壓力,同時也降低效率。努力想辦法不拚命也會起反作用,從而增加壓力。

因此第一步也是最困難的一步,就是放下工作,思考問題。當壓力很大時,你需要有一段喘息的時間。無論你感到壓力有多大,也必須拿出點時間來清點一下情況。花這點時間是值得的,因為它能幫助你正確觀察形勢,作出下一步的打算。如有可能,你就短時間休息一下,按照前述的方法對你的壓力進行一次評估。

考慮一下你生活的四個方麵:工作,娛樂,健康和人際關係(包括家庭和朋友)。這四個方麵對你是同等重要嗎?有沒有哪個方麵比其它方麵更重要一些?

1.頭腦中要有一個目標,安排好你的時間表。

做事要有目標,把精力專注在那些最重要最優先處理的事項上。不要讓一些瑣事絆住了你,不管它們看起來有多好,都不要去理會它。也別把自己的黃金時刻糟蹋在看報紙、寫回信、以及整理床鋪上。而要把每天都得做的例行公事留待非黃金時刻、精力水準較低的時間來進行。

2.每天至少要預留出一小時的彈性時間,用以應付突發狀況或是緊急的事件,並規劃出一段能讓自己放鬆,而不需處理任何事情的休閑空檔。

在等公車、等看病、陪孩子上音樂課、甚至長速開車以及搭車的時候,也可以利用這種時間來做那些因為沒空做而一直被耽擱下來的事。比方說,利用聽錄音帶來學一種語言;讀一本小說;寫封信給一位老朋友或者做作白日夢。

3轉換不良的生活態度

壓力既來自外部,也來自內部。就個人來說,壓力部分取決於我們觀察世界的方法,也就是說,我們對生活的態度。態度就其本身而言並無所謂對錯之分,但它們卻能產生或多或少的不良影響。任何類型的不良態度都會給你帶來困難,增加你的心理負擔,而良好的態度能夠為你減輕壓力。因此,你可以檢驗一下自己的生活態度,將不好的生活態度換一種比較能減少壓力的態度。

一些不好的生活態度——一些較好的生活態度

我必須今天做完這件事——在允許的時間內盡量做。

我不應該求人幫助——我需要他人的幫助,我也很樂於幫助他人。

這件事非常重要——這件事再過幾年就不算回事了。

我必須幹好它——我隻能盡力而為。

別人都很輕鬆,就我壓力大——每個人都有壓力,並不隻是我一個人

我一點辦法都沒有了——試試看,先從比較小的問題開始做起。

我就要累垮了——我需要休息,那就休息一下吧

我不能讓別人看出我的心情——找人談心,對我一點損失都沒有。

正視壓力,才能將壓力化解於無形。

不要去看遠方模糊的事,而要做手邊清楚的事

古希臘詩人荷馬曾說:“過去的事已經過去,過去的事無法挽回。”的確,昨日的陽光再美,也移不到今日的畫冊。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把握現在。

1871年春天,一個年輕人拿起一本書,看到了一句對他前途有莫大影響的話。他是蒙特瑞綜合醫科的一名學生,平日對生活充滿了憂慮,擔心通不過期末考試,為該做些什麽事情、怎樣才能開業、怎樣才能生活而焦慮不安。

這位年輕的醫科學生所看見的那一句話,後來幫助他成為當代最有名的醫學家,創建了全世界知名的約翰·霍普金斯學院,而他則成為牛津大學醫學院的教授——這是學醫的人所能得到的最高榮譽。他還被英國皇帝冊封為爵士,他的名字叫做威廉·奧斯勒爵士。

下麵就是他所看到的——托馬斯·卡萊裏所寫的一句話,幫他度過了無憂無慮的一生:“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遠方模糊的事,而要做手邊清楚的事。”

確實如此,老想著遠方,今天就永遠沒有成果。左手邊清楚的事,才能把握住當下。做好手邊清楚的事,就要從當下開始,珍惜每一個今天。把奮發寄托在明天是懦夫的表現,是消極思想的典型體現。要想積極生活,就應該把握現在,把握今天,養成與時間賽跑的習慣,你才不會被時間拋棄。

隻有珍惜今天,你才能有好的未來!

宣泄你的情緒,不要在消極情緒中沉溺太久

情緒是指個體受到某種刺激後所產生的一種身心激動狀態,是內心深處的一種思想情感,它往往會被外界的事物所控製,並隨之搖擺不定。

一天,陸軍部長斯坦頓來到林肯那裏,氣呼呼地對他說一位少將用侮辱的話指責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建議斯坦頓寫一封內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夥。

“可以狠狠地罵他一頓。”林肯說。

斯坦頓立刻寫了一封措辭強烈的信,然後拿給總統看。

“對了,對了。”林肯高聲叫好,“要的就是這個!好好訓他一頓,真寫絕了,斯坦頓。”但是當斯坦頓把信疊好裝進信封裏時,林肯卻叫住他,問道:“你幹什麽?”

“寄出去呀。”斯坦頓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不要胡鬧。”林肯大聲說,“這封信不能發,快把它扔到爐子裏去。凡是生氣時寫的信,我都是這麽處理的。這封信寫得好,寫的時候你已經解了氣,現在感覺好多了吧,那麽就請你把它燒掉,再寫第二封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