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中國古代文化(9)

第二章中國古代文化(9)

唐明皇大夢醒來,病體霍然,於是召大畫家吳道子依夢中所見,畫張“鍾馗捉鬼圖”。圖畫好後,唐明皇瞪著眼睛看了半晌,說道:“莫不是先生跟我一塊做夢來著?畫的怎麽這樣像!”馬上重賞了吳道子,並將此畫懸於後宰門,用以鎮妖驅邪。自此鍾馗名聲大噪,成為名揚天下的捉鬼大神。

民間還十分流行“鍾馗嫁妹”的傳說。鍾馗有個同鄉好友杜平,為人樂善好施,饋贈銀兩助鍾馗赴試。鍾馗因麵貌醜陋而被皇帝免去狀元,一怒之下,撞階而死。跟他一同應試的杜平便將其隆重安葬。鍾馗做鬼王以後,為報答杜平生前的恩義,遂親率鬼卒於除夕時返家,將妹妹嫁給了杜平。這就是著名的“鍾馗嫁妹”。“鍾馗嫁妹”成為古代繪畫和戲劇的一個重要題材,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

其實,曆史上並無鍾馗其人,鍾馗源於古代一種用於驅鬼的棒槌(椎)——終葵。

關於鍾馗的歇後語

鍾馗爺站十字路口——四下拿邪

鍾馗開飯店——鬼不上門

鍾馗嫁妹——鬼混(婚)

牆上掛鍾馗像——鬼話(畫)

鍾馗受騙——被鬼迷住

小鬼看見鍾馗像——望而生畏

鍾馗打飽嗝——肚裏有鬼

龍王

龍是中國傳說中的一種善變化、能興、利萬物的神異動物,為眾鱗蟲之長,四靈(龍、鳳、麒麟、龜)之首。古籍記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說為細長有四足,馬首蛇尾;一說為身披鱗甲,頭有須角,五爪。其名殊多,有鱗者謂蛟龍,有翼者稱應龍,有角者名“多它”龍,無角名虯。小者名蛟,大者稱龍。傳說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在神話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龍王),在民間是祥瑞的象征,在古時則是帝王統治的化身。

《太上洞淵神咒經》中有“龍王品”,列有以方位為區分的“五帝龍王”,以海洋為區分的“四海龍王”,以天地萬物為區分的54名龍王名字和62名神龍王名字。唐玄宗時,設壇官致祭,以祭雨師之儀祭龍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龍之製。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詔天下五龍皆封王爵,封青龍神為廣仁王,赤龍神為嘉澤王,黃龍神為孚應王,白龍神為義濟王,黑龍神為靈澤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運河龍神為“延庥顯應分水龍王之神”,令河道總督以時致祭。在《西遊記》中,龍王分別是:東海敖廣、西海敖欽、南海敖潤、北海敖順,稱為四海龍王。

龍王之職就是興雲布雨,為人消滅炎熱和煩惱,龍王治水成了民間普遍的信仰。道教《太上洞淵神咒經》中的“龍王品”就稱,“國土炎旱,五穀不收,三三兩兩莫知何計時”,元始天尊乘五色雲來臨國土,與諸龍王等宣揚正法,普救眾生,大雨洪流,應時甘潤。

關於龍王神誕之日,各種文獻記載和各地民間傳說均有差異。舊時專門供奉龍王之廟宇幾乎與城隍、土地之廟宇一樣普遍。每逢風雨失調,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時,民眾都要到龍王廟燒香祈願,以求龍王治水,風調雨順。

風雨雷電四神

風伯

風伯,就是風神,亦稱風師、飛廉、箕伯等。風伯之職,就是“掌八風消息,通五運之氣候”。風是氣候的主要因素,事關濟時育物。《風俗通義》的《祀典》稱,風伯“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養成萬物,有功於人。王者祀以報功也”。

對風伯的奉祀,秦漢時就已經列入國家祀典。《唐會要》稱,奉祀風伯,升入中祀,並且要“諸郡各置一壇”,與王同祀。道教宮觀中也有設殿供奉風伯雨師、雷公電母的,其風伯塑像常是一白發老人,左手持輪,右手執扇,做扇輪子狀,稱風伯方天君。風伯神誕之日為十月初五。

雨師

道教俗神,傳說是掌管雨的神。源於中國古代神話,認為是畢星,即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五宿,共有8顆星,屬金牛座。後有雨師為商羊或赤鬆子二說。《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師神,商羊是也。商羊神鳥,一足,能大能小,吸則溟渤可枯,雨師之神也。赤鬆子又作赤誦子,《列仙傳》謂其為神農時代的雨師,為一癲狂野人,能化為一條赤龍,隨風雨而下,後被元始天尊封為雨師,主行霜雨。民間流傳的雨師的典型形象為一烏髯壯漢,左手執盂,內盛一龍,右手若灑水狀,稱陳天君。

雷公電母

雷公是司雷之神,屬陽,故稱公,又稱雷師、雷神。電母是司閃電之神,屬陰,故稱母,又稱金光聖母、閃電娘娘。

雷電崇拜,起自中國的上古時期。戰國屈原《遠遊》篇有句稱“左雨師使經待兮,右雷公而為衛”;《離騷》中亦雲:“鸞皇為餘先戒兮,雷師告餘以未具。吾令豐隆乘雲兮,求宓妃之所在。”《山海經》中有多處關於雷神的記載,稱雷神是“龍身而人頭,鼓其腹”,當是獸形。但漢代王充《論衡》中所述漢代的雷神,“若力士之容,謂之雷公。使之左手引連鼓,右手推椎,若擊之狀。其意以為雷聲隆隆者,連鼓相叩擊之音也”。雷公當是人形。魏晉南北朝時期,雷公又變為獸形。《搜神記》稱雷神“色如丹,目如鏡,毛角長三尺,狀如六畜,似彌猴”。閃電之職,古代亦由雷公兼司。直至漢代才有電父之說。大約在唐宋時期,閃電之神變成電母。唐崔致遠有句稱“使電母雷公,鑿外域朝天之路”。宋蘇軾亦有詩稱“麾駕雷公訶電母”。宋元以後,電母更有名姓,《鑄鼎餘聞》稱“電母秀使者,名文英”。《元史》的《輿服誌》說到軍中有“電母旗”,旗上畫神人為女人形,“衣朱裳白褲,兩手運光”。明代小說《西遊記》和《北遊記》都寫到電母,稱“金光聖母”或“朱佩娘”。

四大金剛

“金剛”,即金屬中最剛之意,是守護寺門的大將。這四大金剛的職司為風、調、雨、順:南方增長天王手持寶劍,職風;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琶,職調;北方多聞天王手持雨傘,職雨;西方廣目天王手持龍,職順。

在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對四大天王有種種不同的描述。

《封神演義》以四大天王為“魔家四將”:增長天王叫魔禮青,手執青光寶劍一口;廣目天王叫魔禮海,掌碧玉琵琶一麵;多聞天王叫魔禮仁,拿混元珍珠傘一把;持國天王叫魔禮壽,提紫金龍、花狐貂。這四大天王手裏的“法寶”是結合起來暗喻風調雨順。執劍的,因劍有鋒,隱意為“風”;掌琵琶的,因琵琶能彈撥出音調,隱意為“調”;掌傘的,因傘能遮,隱意為“雨”;提紫金龍、花狐貂的,因龍為蛇類,與貂一樣可以順毛撫摸,隱意為“順”。這種藏謎於塑像的巧妙形式,是我國古代人民聰明智慧的結晶,也表達了一種美好的願望。此外,《西遊記》以四大天王為玉帝屬下守門的天將。

四大金剛在民間也叫“四大天王”,原是佛教傳說人物。佛教把一般世界劃分為欲界、色界、天色界“三界”,其中欲界最低,是具有食欲、淫欲的眾生所居。人類社會屬於此界,地獄、餓鬼等也在此中。欲界中最高級的是“六欲天”,是超乎人鬼以上的天界,天神所居,但仍不離食欲、淫欲。六欲天分六重,第一重叫“四天王天”。四天王天是四天王及其眷屬的住處。傳說,四天王天位於須彌山的山腰,山腰聳立著一座叫犍陀羅山的小山,此山有四個山峰,各有一位天山神居住,各護一方天下,即掌握須彌山四方人類社會的“東勝神”、“南贍部”、“西牛賀”、“北俱盧”等四大部洲的山、河、森林、地方,所以又稱為“護世四天王”。這四位天王分別是:東方天王,名多羅吒,即東勝神洲;南方天王,名毗琉璃,即南贍部洲;西方天王,名毗留情義,即西牛賀洲;北方天王,名毗沙門,即北俱盧洲。

在中國,東方天王為持國天王,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天王為增長天王,身青色,持寶劍;西方天王為廣目天王,身紅色,手纏繞一龍(或說是蛇、蜃);北方天王為多聞天王,身綠色,右手持傘,左手持銀鼠。

冥司神靈

酆都大帝

酆都大帝又稱“酆都北陰大帝”,是道教陰府的最高神靈,是道家所供奉的,又稱北陰大帝、北太帝君,九月初九生。其任期是三千年,任期一到即改任。大帝所管轄區域是酆都地獄,內有六官,其職責是處理陰間事物。古語說:十惡不赦及大奸大惡的人及鬼怪魑魅等都要關進此酆都地獄,永不能轉世,酆都地獄比佛界的十八地獄更為恐怖、陰險。

陶宏景真靈位業圖將道教真靈分為七級:第七酆都北陰大帝——炎帝大庭氏,諱慶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羅酆山,三千年而一替。

十殿閻王

閻王是梵文的音譯,也可稱閻羅王,或稱閻羅大王,也稱閻魔王。閻魔,即琰摩、琰摩羅,意譯為“縛”,縛有罪之人。原來是古印度神話中管理陰間的天王,有兄妹雙王之說,兄治男魂,妹治女魂,約在南北朝時傳入中國。唐代時,就有天帝冊封閻羅王,並由其統率五嶽衛兵之說,同時也有地獄分為十殿,十殿均有主,稱地府十王。十王各有名號,合稱十殿閻王。

閻王在中國民間影響很大,傳說他是陰間的國王,人死後都要到陰間去報到,接受閻王的審判,生前行善者,可升天堂,享富貴,生前作惡者,會受懲罰,下地獄。在中國佛教中,又有十殿閻羅之說。十殿閻羅是中國佛教所說的十個主管地獄的閻王的總稱,這一說法始於唐末。

十殿閻羅王分別是:

第一殿,秦廣王蔣,專司人間夭壽生死,統管幽冥吉凶、善人壽終,接引超升;功過兩半者,送交第十殿發放,仍投入世間,男轉為女,女轉為田。惡多善少者,押赴殿右高台,名曰孽鏡台,令之一望,照見在世之心好壞,隨即批解第二殿,發獄受苦。二月初一誕辰。

第二殿,楚江王曆,司掌活大地獄,又名剝衣亭寒冰地獄,另設十六小獄,凡在陽間傷人肢體、奸盜殺生者,推入此獄,另發入到十六小獄受苦,滿期轉解第二殿,加刑發獄。三月初一誕辰。

第三殿,宋帝王餘,司掌黑繩大地獄,另設十六小獄,凡陽世忤逆尊長、教唆興訟者,推入此獄,受倒吊、挖眼、刮骨之刑,刑滿轉解第四殿。二月初八誕辰。

第四殿,五官王呂,司掌合大地獄,又名剝戮血池地獄,另設十六小地獄,凡世人抗糧賴租、交易欺詐者,推入此獄,另再判以小獄受苦,滿日送解第五殿察核。二月十八誕辰。

第五殿,閻羅天子包,前本居第一殿,因憐屈死,屢放還陽伸雪,降調此殿。司掌叫喚大地獄,並十六誅心小獄。凡解到此殿者,押赴望鄉台,令之聞見世上本家,因罪遭殃各事,隨即推入此獄,細查曾犯何惡,再發入誅心十六小獄,鉤出其心,擲與蛇食,鍘其身首(包公即善於用鍘刀)。受苦滿日,另發別殿。正月初八誕辰。

第六殿,六城王畢,司掌大叫喚大地獄,另設十六小獄。忤逆不孝者,被兩小鬼用鋸分屍。凡世人怨天尤地,對北溺便涕泣者,發入此獄。查所犯事件,亦要受到鐵錐打、火燒舌之刑罰。再發小獄受苦,滿日轉解第七殿,再查有無別惡。三月初八誕辰。

第七殿,泰山王董,司掌熱惱地獄,又名碓磨肉醬地獄,另設十六小獄。凡陽世取骸合藥、離人至戚者,發入此獄。再發小獄。受苦滿日,轉解第八殿,收獄查治。凡盜竊、誣告、敲詐、謀財害命者,均將遭受下油鍋之刑罰。三月二十七誕辰。

第八殿,都市王黃,司掌大熱大惱大地獄,又名惱悶鍋地獄,另設十六小獄。凡在世不孝,使父母翁姑愁悶煩惱者,擲入此獄。再交各小獄加刑,受盡痛苦,解交第十殿,改頭換麵,永為畜類。四月初一誕辰。

第九殿,平等王陸,司掌豐都城鐵網阿鼻地獄,另設十六小獄。凡陽世殺人放火、斬絞正法者,解到本殿,用空心銅樁,鏈其手足相抱,煽火焚燒,燙燼心肝,隨發阿鼻地獄受刑。直到被害者個個投生,方準提出,解交第十殿發生六道(天道、人道、地道、阿修羅道、地獄道、畜生道)。四月初八誕辰。

第十殿,轉輪王薛,專司各殿解到鬼魂,分別善惡,核定等級,發四大部洲投生。男女壽夭,富貴貧賤,逐名詳細開載,每月匯知第一殿注冊。凡有作孽極惡之鬼,著令更變卵胎濕化,朝生暮死,罪滿之後,再複人生,投胎蠻夷之地。凡發往投生者,先令押交孟婆神,灌飲迷湯,使忘前生之事。四月十七誕辰。

明清以來,十殿閻王之說盛行。虛構一個地獄十殿,儼然有如現代的法院,判處各種民、刑事案件。處刑之慘,將死的世界勾畫成了一個殺戮的刑場,以警示世人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