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城戰 (2)

他眼中的劉備鬱鬱寡歡,優柔寡斷,看上去很不男人。

太史慈不明白,孔融為什麽要把自己的人生寄托在此人手裏——太不靠譜了。這樣的一個人,怎麽會是堂堂北海太守的大救星呢?

劉備很快就不優柔寡斷了。

因為太史慈接下來對他說了一句話。太史慈說,劉備劉大人啊,孔融先生仰慕您是天下英雄,所以才把身家性命托付給你,盼你前去一救。他為什麽不找別人,不找那些更有實力的豪傑求援?一句話,全是你劉備劉大人的江湖名聲在起作用啊……

太史慈的這番話毫無疑問讓劉備動容了。

四個字。

江湖名聲。

的確,對一個懷才不遇的人來說,江湖名聲就是最好的安慰。

看來這麽多年的摻和沒有白摻和啊,起碼在江湖上混了個耳熟。

但劉備還是不放心,不放心孔融的想法。他把身家性命都托付給我,憑什麽呀?

基於如此這般的不放心,劉備小心翼翼地追問一句:“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耶?”

太史慈笑了。

笑得很溫和。

因為他明白,對一個不自信的男人來說,是不能夠在他麵前笑得太放肆的。否則後果很嚴重。

劉備出發了。帶著他的所有家當——三千兵馬。

當然還有關羽、張飛。

三千戰數萬,劉備不知道北海城該如何解圍,就像他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該如何解圍。

事實上他是在打一場沒有勝算的戰爭。盡管在此之前,劉備同誌打的每一場戰爭都是沒有勝算的。玩的都是心跳,但這一回不一樣。

這一回賭的不是實實在在的利益,賭的是他的江湖名聲。

他是為自己的江湖名聲而戰。

沒有人知道劉備這樣做是不是意氣用事,但劉備自己知道,不是。

還剩什麽呢?現在的人生又能剩下什麽呢?唯江湖名聲而已。有江湖名聲在,一切可以從頭再來;沒有江湖名聲在,一切的奮鬥都將失去價值。

劉備如此安慰自己。

很快地,劉備就知道自己贏了。

因為管亥死了,死於關羽的青龍刀下。

雖然管亥手下的數萬人馬依舊在圍城,但劉備明白,他們已經不重要了。

道理很簡單,黃巾軍們失去了管亥就失去了人生的凝聚力。沒有凝聚力的人生是渙散的人生,從此以後再沒有人帶著他們去衝鋒陷陣,他們如何找到行動的目標呢?!

一群烏合之眾而已。

在這群烏合之眾麵前,劉備的自信心開始一點點恢複起來。

首鼠兩端

劉備破城了。

一般來說,劉備隻要能夠自信起來,那是無往而不勝的。

這一次他能解北海之圍,就是基於這一點。

孔融很敏銳地看到了劉備的自信心。

他感激這樣的自信心。

也想利用這樣的自信心。

當然準確地說,是糜竺想利用這樣的自信心。因為他被孔融隆重推出了。

糜竺向劉備訴苦,北海現在沒事了,徐州人民卻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無人去拯救他們,苦啊……

劉備打著哈哈,是苦啊,苦啊。

不再有下言。

糜竺不好意思催促劉備拔刀相助,便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孔融。孔融拔刀相助了。他摟住劉備的肩膀親熱地說,劉兄你可是漢室宗親啊,這天下事就是你家的事。現如今曹操恃強淩弱,要亂了這天下,劉兄你管還是不管?

劉備明白了。

明白之後是不明白。

不錯,他是漢室宗親,可這天下事就是他家的事嗎?他有家嗎?遠在長安的皇家跟他有什麽屁關係呢?

再有,他為什麽要解徐州之圍?如果說解北海之圍是為了所謂的江湖名聲的話,解徐州之圍可沒人對他景仰之情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啊……

這些問題,劉備都沒想明白。

但其實,劉備最沒想明白的,是一個人曹操。

曾經,曹操對劉備是欣賞有加的。

不僅對他欣賞有加,對關羽、張飛也欣賞有加。

所以在劉備眼裏,曹操不僅是英雄,甚至是知音。

現如今,英雄一夜之間成魔鬼,知音說話間就要刀兵相見。劉備不能不躊躇。

躊躇於自己的兩難選擇,更躊躇於曹操的實力。幾十萬人馬圍住徐州,豈是公理、正義、良知等形而上的東西可以解圍的?

畢竟,徐州之圍不是北海之圍,曹操也不是管亥啊。管亥可以死於關羽刀下,曹操能嗎?最關鍵的問題是,關羽敢嗎?溫酒斬華雄時,曹操可是給過關羽機會的,關羽如此一個重情重義的人,他手中的青龍刀會砍向曹操的腦袋?!

劉備決定,不再蹚這混水。

孔融卻決意要拉劉備下水。

因為隻有劉備也下水了,孔融的義舉才顯得鄭重其事和富有價值。他甚至向劉備幽怨地說,劉兄啊,我和陶謙過去雖然有交情,但這次出兵,並非是為了哥們義氣,而是為了天下大義。我一個非漢室宗親都有這份心,難道劉兄就沒有這份心?

劉備不好意思了。

他隻能繼續找托詞。說自己心中當然是有天下大義的。隻是手上兵不多,總不成用這區區三千兵去以卵擊石吧?劉備提議,孔融兄拉上人馬先走一步,他劉某人這就去公孫瓚那兒借兵,然後跟上。

孔融笑了。

這是睿智一笑。

原因是他看穿了劉備的那一點心思。不過看穿歸看穿,現在的形勢是人心隔肚皮,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小算盤。劉備真要耍賴逃走的話,他又能如何呢?

雖然他孔融是決意要拉劉備下水的,但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能不能下水其實跟拉者無關,隻與他本人有關。

心中有水,不下也在水中;心中無水,渾身濕透也無濟於事。

孔融獨自帶著人馬上路了,隻把一個難題留給劉備,讓他去首鼠兩端。

因為他相信,劉備是注定要首鼠兩端的。

不為別的,隻因為他是劉備。

劉備果然首鼠兩端了。

說實話,劉備首鼠兩端並不奇怪,奇怪的是有朝一日他突然不首鼠兩端。這樣一來的話就不符合劉備為人處世的風格了。

劉備的一生,事實上就是在首鼠兩端間度過的。

隻是這一次,他首鼠兩端得實在無以複加。劉備原以為,他已下定決心,不怕犧牲,不再蹚這混水的。可孔融一走,留下他孤獨一人時,他的決心又動搖了。

這是致命的動搖。

是事關他底線的動搖。

也是對他過去為人處世曆史的一次質疑。

如果這樣的時刻他要去做劉跑跑,那以前參與的那些國事活動還有什麽價值呢?他漢室宗親的招牌不砸手中了嗎?更要命的是,他的江湖名聲會變得臭不可聞!

這是劉備一千個一萬個不能答應的。

如此這般地一想,劉備似乎將孔融留下的難題想明白了。救不救徐州是態度問題,救不救得了徐州是能力問題。也許他的三千兵馬會毀於一旦,可這又有什麽關係呢?兵馬毀盡可複來,隻要他的江湖名聲得以升級!

此時的劉備覺得,這才是他的絕佳收獲……

他開路了。目標是公孫瓚。

劉備正兒八經地借兵去了。

世上最大的賭注

公孫瓚不讚成劉備出兵。

這個和劉備私交甚好的官員從利益學的角度告訴劉備,出兵援陶是一樁零收益甚至是負收益的買賣。打贏了,徐州也不是你的;打輸了,你將血本無歸。最要命的一點還在於,不管是輸是贏,你都與曹操結仇了。

這樣的時代,與曹操結仇不是找死嗎?同誌,你走得夠遠了,趕快懸崖勒馬吧。公孫瓚對劉備苦口婆心。

但是到最後,公孫瓚還是借給了劉備兩千兵馬,外加一個趙子龍。

和劉備惺惺相惜的趙子龍。

因為,劉備明白,自己輸不起了。

在這個世界上,有的人輸得起,有的人輸不起。

輸得起的人各有各的理由,輸不起的人隻有一個理由:沒有賭注。

劉備就沒有賭注了。除了江湖名聲。

不錯,江湖名聲有時候不但可以是賭注,甚至可以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賭注,但是劉備不敢拿它來賭。

那可是他最後的本錢啊。不可交易的本錢。

公孫瓚一聲歎息。為他有去無回的兩千兵馬,也為即將走上不歸路的劉備。在他眼裏,他們都是悲劇人物。

這個時代的悲劇人物。

悲劇並沒有發生。

發生的是喜劇。

在徐州城,劉備見到了傳說中的陶謙。陶謙給了他一份厚禮徐州城。

陶謙希望劉備來做這座城池的主人。

劉備傻了,或者說他被擊到了。

他沒想到,江湖名聲還真是他世界上最大的賭注啊。因為陶謙看重的,正是劉備的江湖名聲,漢室宗親,為人仗義。把天下的事當成自己的事,那天下應不應該是他的呢?退一萬步說,這徐州應不應該是他的呢?

陶謙以為,應該。

劉備卻不敢要。

因為,這是致命的厚禮!要了它,劉備的江湖名聲就完了。不可交易的本錢一旦交易出去,劉備將不再是劉備。

這個江湖也不再是他的江湖。

畢竟,世人不會在事後細究是陶謙主動送城還是劉備半推半就。世人隻知道,劉備是去救徐州的,可救著救著,徐州成他的了。如此這般的行徑毫無疑問是人神共憤的,是要全國共討之的。

便不敢要。

便商議如何退曹。

劉備對陶謙說,要退曹,方法千千萬,但最好的方法隻有一個。

書退。

就是寫一封情深意長、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的信給曹操,希望他顧全大局,以國家大義為重,主動退兵。

陶謙的眼睛睜大了。因為他不相信一封信的威力,可以驅走數十萬大軍。

再者說了,曹操是什麽人,又是為什麽事而來?他真會因為這封信以國家大義為重,主動退兵嗎?

但陶謙又不得不相信。因為現在的形勢,確實是以卵擊石的形勢。雖說青州田楷、北海孔融還有這個不請自來的劉備都來了,可大家夥兒加起來的兵力仍不足與曹操抗衡,除了書退,又能有什麽好法子呢?

劉備便開始寫信,寫得那叫一個自信從容。因為,他不是別人,他是劉備。很有些江湖名聲的劉備。一個名字就值一座徐州城的劉備。劉備相信,曹操一定會看重這封信的,大家都是在江湖上混的人,拜托,給個麵子好不好?!

劉備的信大致內容是這樣的:備自關外得拜君顏,嗣後天各一方,不及趨侍。向者尊父曹侯,實因張闓不仁,以致被害,非陶恭祖之罪也。目今黃巾遺孽,擾亂於外;董卓餘黨,盤踞於內。願明公先朝廷之急,而後私仇;撤徐州之兵,以救國難。則徐州幸甚!天下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