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承天皇太後
滿城之戰遼軍大敗,遼景宗頗有不服,認為並非遼軍不善戰,而是韓匡嗣的指揮問題。恰逢宋帝國邊事頻起,夏州黨項部酋長李繼遷在西北叛亂,宋廷進討不順,於是調王牌名將李繼隆前往鎮壓。不久南方屬國交趾國(越南)內亂,宋廷又遣太常博士侯仁寶為交州路兵馬都部署,領兵平叛,因南方水土不服,陷入苦戰。於是遼景宗決定趁機重新調兵,依舊向西路雁門關和南路瓦橋關進發。太平興國五年(遼乾亨二年,公元980年)三月,遼西路軍率先進發,由彰節度使、駙馬、侍中蕭咄李,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誨率西京都部署司十萬大軍閃擊雁門關,原北漢主劉崇之孫劉繼文隨軍,準備光複北漢。但遼軍行軍途中被雁門關守將楊業偵知。楊業隻有數千常備軍,急報主帥潘美請援。潘美得報後急率主力趕赴雁門關,山後軍參謀本部製定了出關應敵的作戰方案。潘美率主力部隊在雁門北口列大陣禦敵,楊業率數百精騎從西邊小路包抄敵軍後方。
這仍然是一場經典的步兵方陣克製騎兵的戰例,遼軍向潘美的步兵方陣衝鋒但沒有衝開,失去了機動空間,楊業的精騎突然從側後襲來。遼軍前有步兵方陣如推土機不可阻擋,後有騎兵精銳似切割機往來衝突,成了任人收割的麥田。楊業遙遙望見遼軍旗鼓,斷定是主帥所在處,率軍突入,十萬大軍竟無人能擋,徑直斬下蕭咄李!李重誨見狀欲逃,楊業根本不顧蝦兵蟹將,又徑直將李重誨擒下!遼軍大潰,被斬首俘獲無數。戰鬥中,潘美指揮若定,操作萬人大陣進退自如,不愧為一代名帥;楊業隻帶數百精騎在敵十萬大軍中如入無人之境,陣斬主帥,生擒副帥,從此之後遼人聞名喪膽,稱之為“楊無敵”,敵崇威名,堪比戰神耶律休哥!遼景宗得到敗報非常惱火,集結了20萬大軍從南京出發,直趨瓦橋關,在關北的龍猛堤打敗宋軍猛將龍猛副指揮使荊嗣,徑抵關下。宋知雄州張師駐守關城,隻有兵馬不足萬人,但河陽三城節度使崔彥進、侍衛馬軍都指揮使米信等部駐紮在城外,於是決定據城固守。休哥率大軍將瓦橋關圍定,遼景宗親臨城下督戰,但此城小而堅固,遼軍攻城收效甚微。
不多時宋軍周邊的駐軍開始救援瓦橋關,崔彥進等夜襲遼營,卻早被耶律休哥料得,派吐呂不部節度使蕭幹、四捷軍詳穩耶律痕德與宋軍力戰。宋軍人少,隻得退去。城內的守軍見城外援軍退卻,人心惶惶,耶律休哥又率軍猛攻數日,張師支持不住,隻好率軍突圍。這張師也不愧為一員良將,幾乎要突出重圍。可惜他麵對的是可怕的耶律休哥,休哥見張師勇猛,親率數百近衛突入陣中,將張師斬於馬下!不過這支宋軍素質倒也很高,雖然主將被斬,居然沒有潰敗,而是退回城內繼續固守。而崔彥進等在白溝河南岸紮營,並奏請宋廷增援。休哥也在河北岸布營,但他巡視宋軍營寨後發現一個問題:宋軍各路兵馬為援瓦橋關而來,臨時聚集,並無統一指揮部署,於是決定親率精騎突襲。戰前,遼景宗考慮到休哥的黃袍黃馬顯眼,容易被宋軍神射手狙擊,於是禦賜玄甲、白馬。第二天休哥親率萬名精騎,突然渡河來襲。宋遼兩軍對壘,遼軍靠的是騎兵迅猛,宋軍靠的是陣型科學。此時宋軍各部相互獨立,又猝不及防,麵對休哥的突擊,沒能組成大陣應敵,各部隻能簡單的相互掩護以求自保。
休哥率軍趕著宋軍邊打邊退,激戰一天,一直把宋軍趕過了莫州,斬首上萬,生擒數名宋將。遼景宗大喜道:“爾勇過於名,若人人如卿,何憂不克?”賜予禦馬、金盂,加封契丹帝國的最高榮譽頭銜——於越。宋軍在易水南岸紮下營來,諸部主將聚在一起總結失敗的原因,都覺得氣憤難平,於是暫時以官最大的崔彥進為首,重新整隊,欲雪前恥。這邊遼軍諸將見宋軍被趕過易水,紛紛要求第二天如法炮製,繼續渡河突擊。但休哥卻搖著頭說:“今天是我抓住宋軍缺乏統一指揮的空子突襲了一把,他們肯定也發現了問題所在,明天再去就不易奏效了。我軍渡河襲擊宋軍方陣勝算不大,這次我軍目的是要攻取雄州,並非要殲滅城外的宋軍,隻需擋住他們使其不能救援便可,何必要去主動進攻他們,徒增危險呢?”諸將有些聽進去了,有些沒聽進去。第二天果然有萬餘騎急於立功,渡河來襲。宋軍在崔彥進的統一指揮下,列成方陣,將遼軍壓縮到河邊,果然大敗之,斬首三千餘級。宋太宗正在趕赴前線的路上,聽聞關南一勝一負,連忙詔崔彥進為關南兵馬都部署,統一指揮關南諸軍。
休哥認為短期內無法攻克瓦橋關,而宋軍正源源不斷的增援,戰略態勢很像高梁河之役,應趕在宋太宗到前及時撤退,遼景宗采納了他的意見,全軍撤回,無功而返。太平興國七年,遼景宗再度集結部隊,分三路伐宋。景宗親率主力攻滿城,結果守太尉耶律奚底中流矢身亡,統軍使耶律善補陷入重圍,斜軫又當了一次拯救大兵隊長,把他從圍困中救了出來,遼軍大敗而回。攻打三關的遼軍遇到崔彥進的大陣,奈何不得,敗績而回。而出師山後的遼軍在潘美、楊業麵前更是不堪一擊,被擊破36砦,落花流水而逃。另有一路偏師遠征府州,被府州觀察使折禦卿大敗。遼景宗派休哥帶兵次次大勝,親自帶兵卻次次大敗,心中鬱鬱難平,不久駕崩。遼景宗在位14年,而且身體不好,經常不上朝,但取得了高梁河之戰的勝利,保住了幽雲十六州,很大程度上保住了契丹文明帝國的地位。其本人並不擅長軍事,但賞罰分明,善於用人,耶律休哥、耶律斜軫、耶律沙等都由他一手提拔起來,成長為宋遼戰爭中的骨幹力量。景宗崩後其子梁王耶律隆緒繼位,即為遼聖宗。聖宗時年12歲,由景宗皇後蕭綽攝政,改國號“大遼”為“大契丹”。
蕭綽,字燕燕,楚國王蕭思溫之女。蕭思溫最初把蕭綽許配給韓德讓,不過因為才貌雙絕,被遼景宗看上,最後還是選擇當了皇後。因為她和韓德讓有這層關係,所以特別倚重,攝政後以韓德讓為政事令,總管內政。後來韓德讓身兼南北兩府宰相,相當於早就被隋文帝廢除的丞相,成為遼帝國曆史上權勢最盛的大臣。後世自有傳言說兩人餘情未了,還有許多桃色故事。尤其是韓德讓死後不與自己的妻子合葬,而去跟蕭太後合葬,嫌疑非常之大。軍事方麵以於越休哥為南京留守,賜南麵行營總管印綬,總管南麵一切軍務,並讓聖宗與斜軫交換弓矢,約為摯友(忘年交啊!),掌管京城駐軍。又以遠房族兄弟蕭撻凜(亦作蕭撻覽、蕭達蘭)和韓德讓的弟弟韓德威掌管對黨項、女真、高麗等民族的軍務,掌握了四方的軍權。蕭綽在關鍵時期執掌國政,並且一手締造了“統和盛世”,簽訂了《澶淵之盟》,並製定了扶植西夏牽製宋朝的正確策略,為遼帝國作出了極大貢獻,後代曆史故事均稱之為“蕭太後”。雖然遼帝國曆史上的太後除遼太祖皇後述律氏及西遼太後外均姓蕭,但“蕭太後”這個威風凜凜而又風姿綽約的美麗稱號卻是專屬承天皇太後蕭綽一個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