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滿城之戰,扳回一分

高梁河之戰,宋軍敗得極其狼狽,太宗料定遼軍必然大舉報複,於是在邊關部署防禦:任命潘美為三交口駐泊都部署、知並州,總領山後(太行山以西)軍務,楊業為副都部署、知代州;劉廷翰等諸將分駐鎮、定、高陽關等關隘,以殿前都虞候崔翰節製諸軍,李繼隆為都監,又授予他的重要發明《平戎萬全圖陣》,詔令諸將按圖作戰。宋帝國禁軍的前身是後漢郭威的北鎮軍,常年與契丹作戰,不落下風,又經周世宗整編,更加精銳。在周世宗、宋太祖麾下,直至宋太宗攻取太原,這支軍隊轉戰四方,並吞天下,從五代十國的血海深淵拚殺而出,百戰百勝,這一次卻在幽州大敗虧輸,高傲的信心受到嚴重挫傷,急需一場勝仗來挽回士氣。遼帝國方麵,雖然沒能挽救北漢,但取得一場大勝,保住了幽雲十六州。遼景宗重賞韓德讓、休哥、斜軫、學古等功臣,耶律沙、抹隻功過相抵,敵烈、奚底等人及部下則受罰,賞罰分明,遼軍士氣複振。遼景宗重新集結大軍南征,目標是要奪回當初被周世宗奪取,現被宋帝國占據的瀛、莫二州,也就是俗稱的關南十縣。遼軍以燕王韓匡嗣為主帥,耶律沙、耶律休哥分率本部跟隨,共八萬精騎攻鎮州;另一路由南京統軍使耶律善補率領,攻雁門關作為輔助。

宋軍諸將見遼軍大舉來犯,忙按太宗留下的陣圖布陣,在滿城(今河北省滿城縣)列開陣勢,以八陣禦敵。右龍衛將軍趙延進登高望之,見遼軍精騎漫山遍野而來,而宋軍兵力本來就少,還分為八陣,每陣相隔上百步,極易被敵軍各個擊破,連忙找到參謀部提出問題。但主將崔翰、劉廷翰等人猶豫不決,因為違詔用兵,勝了還好說,敗了麻煩可就大了。這時李繼隆挺身而出,拍著胸脯道:“我是監軍,在軍中我就代表朝廷,現在陣圖有所不便,帶兵的主將應便宜行事,如果出了問題,一概由我負責!”崔翰等才下定決心,重新布置作戰方案:宋軍將八陣改為大小兩陣,由劉廷翰率領。

大陣以重步兵和弩兵為主,任務是重裝列陣推進,壓縮敵軍機動空間;小陣由騎兵和機動步兵組成,待敵騎兵遭到擠壓,則從側麵機動,衝擊敵軍;崔彥進領兵潛入敵後包抄;崔翰、李漢瓊作為後衛準備梯隊攻擊。重新製訂方案後李繼隆又派人詐降,令敵軍不備。韓匡嗣接到降書大喜,準備受降。休哥非常冷靜,認為宋軍無故請降,必然有詐,這反而是準備進攻的信號,應該嚴陣以待。韓匡嗣則認為宋軍新遭大敗,士氣低落,投降是理所當然,聽不進去意見,傳令準備受降儀式。韓老大王是韓德讓的父親,資曆比休哥老得多,休哥苦勸不聽,隻好趕緊回到本部備戰。“左軍推進一百步!”“轟!”“右軍騎兵待命!”“轟!”“後軍弩陣進入射擊陣地!”“轟!”果不多時,宋軍大陣開始推進。韓匡嗣可能是第一次見到宋軍步兵方陣,隻見揚塵蔽空,號令聲、步伐聲交替如雷,竟倉皇不知所措。

此時崔彥進部又在遼軍背後出現,斷了北歸之路,遼軍頓時大亂。宋軍步騎趁機切入砍殺,遼軍丟棄戰馬鎧甲,往西山坑穀中逃走,宋軍一直追擊至遂城,斬首10300級、馬千餘匹,生擒將軍三名,俘獲老幼三萬餘人,軍器甲仗不計其數。韓匡嗣丟棄主帥旗鼓,向東連夜遁入易州。但是休哥、抹隻整軍迎戰,邊打邊撤,徐徐退出了戰場。另一路耶律善補也在雁門關被楊業擊敗,得到韓匡嗣的敗報後急忙撤去。戰後遼景宗大怒,斥韓匡嗣五大罪狀,欲斬韓匡嗣和耶律沙,幸得皇後蕭綽求情免死,但被降為秦王、晉昌軍節度使。而休哥表現優秀,被確定為遼帝國第一良將,任為北院大王,總管南麵軍務,成為對宋戰爭的總指揮。這邊太宗收到捷報大喜,手詔褒獎諸將,沒有提及違詔的事,宋軍自高梁河慘敗後士氣複振。至此,宋遼雙方各送對方一次大敗,基本確定了以西路雁門關和南路瓦橋(雄州)、益津(霸州)、岐溝(涿州)三關為界,以後的大戰也主要在這幾處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