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圍城

30萬宋軍很快抵達幽州城下,幽州守軍嚴陣以待,太宗禦營駐於城南寶光寺,將全部兵力都投入了圍城作戰。遼軍的前三支援軍北院大王耶律奚底、乙室王耶律撒合、統軍使蕭討古已快速增援幽州。宋軍左右先鋒傅潛、孔守正往城北方向巡視,在沙河遇上遼援軍前哨,雙方立即交火,隨後各自主力部隊迅速趕赴戰場會戰。奚底等遼軍主將皆認為宋軍勢大,諸路大軍應齊集沙河力敵。而宋軍遠道而來,求戰心切,銳氣正盛,諸路軍聽聞前哨在沙河方向覓得遼軍主力,蜂擁而至,宋太宗本人也親率禦前殿直軍趕赴沙河戰場。遼軍至多不超過10萬兵力,怎敵這30萬虎狼之師?戰不多時,開始敗退,太宗大喜,揮軍追擊。奚底等部縱橫大漠數十載,從未見識過如此猛烈的攻勢,紛紛向北狂奔,被宋軍斬獲甚多。眼見幽州的前三支援軍就要敗去之際,第四支援軍趕到了,又是耶律斜軫!和白馬嶺戰役中成功救出耶律沙一樣,斜軫非常冷靜,他首先避開宋軍的鋒銳,沒有立即派兵出戰,而是駐守得勝口(今北京昌平)。見奚底等部敗退而來,也沒有慌亂,而是樹立青幟,做出收容敗兵的姿態。太宗見狀更加興奮,向青幟方向猛攻。

而斜軫突出奇兵,襲擊宋軍後方。宋軍正在猛追逃兵,未料會遭此突襲,被嚇了一大跳,陣型發生混亂。斜軫趁機重新集結奚底等部的敗軍發起反擊,將戰線逼退至幽州城北僅20裏的清河沿線,並沿河布防與宋軍對峙。城內守軍見援軍並沒有敗走,而後續援軍也已經開始趕到,軍心稍定,韓德讓趁機鼓動士氣,鼓勵諸軍繼續據城固守。宋軍雖初戰告捷,卻未能一戰成擒,大批遼軍依然駐守在幽州城不遠處,而且已經出現了四支援軍,可以想象後續援軍還在陸續趕來。事實上宋軍的戰略形勢並不樂觀,但太宗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依然堅持速戰速決的理念,仍用30萬大軍將幽州團團圍住,隻派少量部隊和城外援軍對峙,而沒有像唐太宗攻打洛陽那樣派出部隊駐守重要關隘,阻止契丹後續援軍。這30萬宋軍在幽州圍城,給了宋太宗這個理論家一個非常好的平台。隻見他不辭辛勞,親自為30萬大軍製定詳細的設營布防和攻城作戰方案,給每支營連級部隊都配發了詳細的“陣圖”,諸部主將已經無需動腦,隻需按照皇上配發的陣圖調配本部人馬,再等參謀本部發出指令,依令執行即可。

擊敗前四支援軍後,太宗留少量部隊與他們對峙,圍城部隊的陣圖也布置妥當,宋軍開始攻城作戰。定節度使宋偓主攻南門,河陽三城節度使崔彥進主攻北門,彰信軍節度使劉遇主攻東門,定武軍節度使孟玄喆主攻西門,並提前任命潘美為知幽州府,其必奪之心,昭然若揭!這四支主攻部隊各帶萬餘兵力攻打城門,加起來最多也就隻需要四五萬兵力,那剩下二十多萬人怎麽辦呢?有的用炮石攻城,有的用重弩向城內射擊,更多的隻能遙望友軍作戰,呐喊助威。畢竟,小小的一個幽州城,排不下30萬宋軍同時作戰,宋太宗帶齊這麽多部隊同時圍城主要還是一個排場心理在作怪。宋太宗為了模仿他偶像的功績,顯示自己是此戰的實際指揮者,多次親臨前線,視察攻城工作。宋軍有些將領也深諳機關工作之道,紛紛給皇帝打表演戰。劍舞營自不必說,多次在城下匯報表演大型軍體操《劍神》,慰問了晝夜奮戰在一線的雙方將士。弓弩部隊為了向太宗展示武器裝備建設取得的新成就,把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床子弩、諸葛弩等自動武器統統抬出來,對著幽州城頭就是一陣狂噴,一個時辰就噴了300萬支弩箭,受到最高領導的高度評價。

當然,殺傷遼軍數量史書上沒有顯示,估計是都藏好了,所以沒有人受傷。其實這個時候最能出彩的當屬炮兵部隊,宋初還沒有火藥驅動的火炮,火球炮是南宋才發明的,當時的“炮”應該是指投石機。這可不是現代的自行火炮,不能預先製造,必須在城下現場打造。太宗下令當場趕製800台大炮,半個月完工!當然,作秀歸作秀,仗還是要打,30萬宋軍就算有二十多萬都在作秀,有那幾萬精銳宋軍來攻城也夠韓德讓忙了。宋軍的大兵團集團作戰水平確實很高,攻城戰也很專業,使出各種攻城戰術,登雲梯、擂城門、壘土山、挖地道,無所不用其極。韓德讓也是深通兵法,絞盡腦汁,百般設計,將攻勢一一化解。城內的遼軍奮死抵抗,城外的援軍被宋軍層層阻隔,無法靠近城郭。逐漸,守軍和寸步難移的援軍都開始喪失信心,甚至開始出現投降。首先是援軍方麵斜軫部下的渤海軍主帥大鸞河率領渤海軍降宋。渤海軍算是遼帝國的少數民族部隊,戰鬥意誌和忠誠度都不是很可靠,所以率先投降。

但第二個投降的人竟然是遼帝國鐵林軍都指揮使李紮盧存!鐵林軍是遼帝國最精銳的部隊,與後來西夏帝國的“鐵鷂子”、金國的“鐵浮屠”並稱為宋代三大經典重甲騎兵團,在遼軍體係中所占的地位也不言而喻。這支部隊中竟然有高級指揮官率部投降,可想而知對遼軍的心理打擊有多麽嚴重!他的投降給遼軍的士氣帶來了毀滅性打擊,遼順州守將建雄軍節度使劉廷素、薊州守將劉守恩相繼舉城納降,南京正式成為一座孤城,形勢岌岌可危。就在此時,第五支援軍禦盞郎君耶律學古率部趕到。史載此人為契丹第一博學之士,精通遼、漢兩種語言,對諸子百家均有涉獵,尤其精通奇門遁甲之術。他趕到清河見耶律斜軫等部駐守清河,遙望南京,卻不近城救援,忙問何故。斜軫等人均表示宋軍規模龐大,又依照宋太宗陣法布置,層層阻隔,變化無窮,無論如何也衝不破屏障,隻能被擋在陣外。學古登高俯瞰宋軍陣型,果然高妙無窮,但他也沒有灰心,而是仔細觀察宋軍陣型變化的規律,畫成圖形刻苦研究。經過幾晝夜的鑽研,學古終於研究出了宋軍大陣中的可乘之機,率領本部精騎快速穿過宋軍幾個薄弱環節,在宋軍的一片叫罵聲中被目送入城。

(有些史書上說是挖地道進城,似乎不太現實。)這是開戰以來第一支進入南京城內的援軍!已經快要被壓垮的韓德讓激動得聲淚俱下,城內守軍更是一片歡聲雷動!太宗勃然大怒,向清河的援軍和城內的守軍發起猛攻。此時此刻,即便是耶律斜軫也抵擋不住,激戰一整天,遼軍大敗,傷亡慘重,退卻數十裏,不過依然沒有逃散,而是繼續堅守在南京城的視野範圍內,聲援城內守軍。事實上,這也就是他們能夠做的全部事情了。之後,太宗又回到城下,親自督戰猛攻城門。韓德讓和耶律學古齊心協力,化解了宋軍一次又一次的攻勢。其中尤為驚險的一次,宋軍有300人的前鋒部隊登上城頭,耶律學古親率部眾前往力戰,先抵住這幫人的第一波攻勢,再切斷他們的後援,最終以數倍傷亡將這300人擒下。還有一次宋軍掘地道入城,韓德讓卻已經考慮到宋軍有可能來這一手,在城內建立了監聽係統,及時發現了宋軍的掘進,引水淹掉了宋軍地道。這時第六支援軍又已經趕到,駐守西京大同府的南府宰相耶律沙已經放棄山後防線(其實宋軍都集中在幽州,山後本來就不需要防守),率領數萬大軍前來營救南京,太宗親自率軍前往高梁河迎戰。

耶律沙雖在白馬嶺戰役中見識過宋軍步兵方陣的厲害,但此刻急於救援,無奈硬著頭皮衝陣。結果自不必多說,遼軍騎兵衝鋒過程中先被宋軍弩箭射倒一大片,好不容易衝到陣前又被重步兵抵住動彈不得,然後宋軍從側翼上來一陣狂砍,再然後耶律沙率領沒死的人開始跑路。但耶律沙逃離戰場後,宋軍的追擊卻並不猛烈,其實這是一個暗藏的危險信號:宋軍從圍攻北漢開始,連續激戰又連續強行軍,已經有好幾個月,中途沒有任何休整和輪換,縱是鐵人,也該感到疲憊了。這一次,宋軍最精銳的禦前殿直軍竟然用了整整一下午,隻追擊了耶律沙10裏路。

而且沒有追到,到了吃晚飯的時間,又開始拖拖拉拉地往回走。雙方的實力差距再大,宋軍也不能這樣不在乎自己正處於危險的戰場上。在打得幽州城內守軍伸不出頭來,援軍也紛紛敗退之時,遼軍的士氣已經瀕臨崩潰,甚至遼帝國的高層也開始喪失信心,準備放棄南京,退守關外了。宋太宗的宏偉藍圖即將完成,他距離他的偶像唐太宗隻有一字之差了!然而,就在這一夜,一顆璀璨奪目的將星突然之間劃破長空,在幽州城上升起,將高梁河照得透亮。出乎宋太宗,乃至整個宋朝人民的意料,一個中原人民從未遇到過的可怕對手已在趕赴幽州的路上,他的出現將會使這一字之差變成新千年人類文明走勢的重要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