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一鼓作氣向幽雲

據說宋太宗最崇拜的人就是唐太宗,並立誌要做出一番媲美偶像的大事業,用唐太宗一般的蓋世功勳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使後人隻記得他的文治武功而不再熱衷於議論“斧聲燭影”的八卦故事。攻滅北漢後,宋太宗信心爆漲,單方麵決定不等諸軍休整,立即向契丹帝國的領土——幽雲十六州發起進攻。宋軍挾滅北漢之餘威,一鼓作氣,攻克幽雲算是有一定道理,也體現了宋太宗這位青年皇帝的蓬勃朝氣和進取雄心。另一方麵遼軍大力援助北漢卻慘敗,眼見北漢滅亡,士氣大挫,也認識到宋朝並不是繼五代之後的第六代,麵對宋軍爆發出的漢唐天威,其發自內心的恐懼可想而知。事實上,在宋軍圍攻幽州,遼軍多次救援均以失敗告終時,遼帝國決策層的絕大多數人都已經喪失信心,準備放棄幽雲十六州這塊傳統漢區,退守草原。形勢一片大好,最後卻以宋軍的慘敗告終,一方麵是由於宋太宗自身在戰場指揮上的一些具體問題,另一方麵則是常人實在無法預料,宋太宗乃至整體宋朝人民即將麵對的這個遼國到底有多麽可怕!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五月,承攻克北漢之餘威,宋太宗任命曹彬為主帥,調集天下兵馬,會戰幽燕。

曹彬勸太宗先把滅北漢的項目款項結算了再啟動下一個項目,但是太宗決定將滅北漢和收複幽雲合並為一個項目,待收複了幽雲再一並決算。冒著群臣的反對,在曹彬的支持下,宋太宗力排眾議,決定攻遼。立功——領賞——再立功——再領賞,這是人類社會的潛規則,沒有任何人可以違背。如果有人要違背,就隻能走另外一條路線:立功——沒有領賞——不想再立功了。由於攻滅北漢諸軍都付出了極大的辛勞,卻又沒有領到賞賜,諸軍心懷不滿。再加上攻克太原的戰鬥異常激烈,諸軍確實非常辛勞,太宗又沒有給大家休整的時間,全軍都是身心俱疲又帶著滿腹牢騷的重披戰甲,甚至有一些部隊故意拖拉,不按時趕赴指定地點集結。宋太宗龍顏大怒,意欲處罰這些部隊的主將,卻被最會做人的儒將曹彬所勸阻。六月底,宋太宗親率精銳禁軍從鎮州出發,抵達易州前線,開進了遼帝國的領土。遼帝國方麵並非沒有準備,當時留守南京(宋方稱之為幽州燕山府,遼方稱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的主將為權知南京留守事韓德讓,城內屯有禦林、神武、控鶴等精銳漢軍部隊近兩萬騎以及契丹、奚、渤海等各族軍隊數萬人,糧草足夠支持數年。

北院大王耶律奚底、乙室王耶律撒合、統軍使蕭討古等部已經提前進駐南京防區,隨時可以救援。老將耶律沙鎮守西京大同府(宋稱雲州,今山西大同),本職工作是防禦潘美和楊業的山後軍,必要時救援南京。另一方麵遼軍主力在上京臨潢府、中京大定府、東京遼陽府周圍皆屯有大量部隊,隨時可以集結南下支援南京。隻要南京城堅守不失,諸路軍就可以形成源源不斷的增援態勢。麵對這樣的戰略態勢,很顯然,宋軍應該采取“圍城打援”的戰術。“圍城打援”是宋太宗的偶像唐太宗首創的著名經典戰術,當年秦王李世民圍定洛陽,派兵控製住周邊關隘,親自在虎牢關打掉竇建德的援軍,導致洛陽守軍士氣崩潰,被輕鬆攻克。宋太宗在攻克北漢的戰役中正是成功的運用了這一戰術,打掉了契丹援軍攻克北漢孤城。如果使用這個成熟的經典戰術圍攻幽州,宋軍取勝的幾率還是比較大的,然而作為宋軍的最高統帥,宋太宗本人卻另有打算。宋軍在太原隻休整了不到一個月就開始向幽州全速推進,其兵鋒之強大,易州、涿州守將幾乎都是第一時間投降。宋太宗受降後也不作任何停留,徑直向幽州挺進。

30萬宋軍自六月十三日從太原出發,六月二十三日就已經在幽州城下集結完畢,中途還攻占了兩個大城!其推進速度在前機械化時代可謂駭人聽聞。而到達幽州後宋軍立即開始齊集攻城,既沒有留下戰略預備隊,也沒有派出打援部隊在外圍戰備。

我們再聯係到此前宋太宗故意扣壓諸軍攻克太原的賞金,此時他的戰略意圖和心情就非常明顯了:他不打算采用耗時較長的圍城打援戰術,而是準備集中手中的全部兵力,趕在契丹諸路援軍到達之前,以雷霆萬鈞之勢,迅速直接攻克幽州!唐太宗攻克洛陽的戰役耗時近兩年,而且其中大部分時間是唐軍圍住城和守城的鄭軍幹瞪眼兒,等著城裏麵的糧食和士氣耗光。這可能是宋太宗放棄此戰術的最主要原因,他已經急不可耐地想要取得這場偉大的勝利了。客觀地講,如果宋太宗的戰略意圖得以實現,宋軍第一時間攻克幽州,接下來遼軍戰略防禦被迫全線後撤,收複幽雲已非難事,宋太宗將因此壯舉和功勳成為不亞於唐宗宋祖的蓋世偉人。然而更客觀地講,幽州,也就是遼帝國南京,真能在增援不斷的情況下被攻克嗎?宋太宗作為一名堪稱偉大的軍事理論家,又手握數十年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宋軍勇士,顯然有些頭腦發熱,再加上其蹩腳的實戰能力,所以作出了這樣激情飛揚卻又不切實際的戰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