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馮言馮語論美國 (3)

所以他們跟我們不一樣,他就是很清楚很簡單。我現在希望公司做事情也清楚簡單,就像是,是什麽就是什麽,大家把心裏藏的累的事摘了,要不磨嘰來磨嘰去,既耽誤工夫,又弄得大家挺累。做個形象的比喻,中國人做事像談戀愛,美國人做事像過日子。談戀愛要模糊,過日子要直接。

比如兩人剛談戀愛,男的就說我愛你咱倆明天結婚把,女的說你神經病,你得一定花前月下浪漫一番,讓她陶醉在浪漫裏像吃了麻醉藥,覺得大哥有情調、有派然後再求婚才成。一旦過日子你再花前月下地浪漫,花園裏看月亮吃月餅還要作個詩淨耽誤工夫,結婚過日子哪有這閑工夫,小孩考試沒及格呢,趕快幫他補習去。所以我們中國人做事大部分用談戀愛的狀態,所以慢,美國人是用過日子的狀態直接來,講求實用。

美國的文化製度不是我們的未來

美國文化製度優點不少,價值觀也比較合理,中國文化製度還不健全,價值觀也有些混亂,這毋庸置疑,但不能簡單地說美國的現在就是中國文化製度的未來。因為美國的文化製度並不是普世的東西。

最近全人類都在討論,媒體也參與進來,討論有沒有普世的東西,所謂普世不管美國中國,隻要你現代化就必須有的,抽去了男人、女人、同性戀、單性戀、雙性戀,是人都應該有的共性的特征,這就是我們現在找的普世價值。雖然我個人認為未來的文化製度需要確立一個明確的價值觀,但這個價值觀未必是普世的。各個國家都有各自固有的傳統與特色,不可能完全摒棄,另起爐灶,全盤接受,除非是強權強行推行。比較合理的預測還是找到傳統與現代的平衡點,在各自傳統特色基礎上確立起一個明確的價值觀。其實美國就是這樣的典型。

從這個角度說美國的文化製度隻是在普世製度和價值體係中的一個個案,中國未來的文化製度也應該建立一個與現代化相適應的帶有普世性的嶄新的製度和與之相適應的一整套的自由和價值體係。如果跟美國一樣純屬偶然,不一樣也不妨礙。

中國人去美國追求什麽

我這裏有個數據,在全球的技術移民和投資移民中,中國人占50%,這些中國人裏頭有一半是去美國,其次是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其實這幾個國家的製度差不多,那麽,這麽多人選擇去美國到底追求的是什麽?

這個問題,我覺得現在的新移民和以前的老移民不一樣。你像靜秋去了美國,讀完博士後留在那,她那個年代開始追求的不是自由,追求的是富裕生活。相當於農民進城因為城裏工資好掙,給富士康打工即使有跳樓的風險但他一個月能掙兩千塊錢。所以那個時候去西方出國首先是追求富裕。

今天的技術和投資移民主要不是追求富裕生活,因為他們是帶著錢過去的。我覺得他們之所以出國,那邊的自由環境是一個原因,你想學開飛機開坦克都可以學,在美國什麽都可以學;另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那裏健全的法製能帶來安定感和財富的保障性,生活質量高;第三個因素是自然環境以及教育體係,他們都關心孩子,所以教育也是他們移民的很大原因。

美國和西方的經濟需要健身

今天的許多新移民都有一個美國夢,但美國並不是完美的天堂。美國不好的地方我覺得也很多,比如說金融上的,整個金融危機以後我們開始重新審視美國,美國自己也開始反省,華爾街這套製度非常精巧,美國金融按照這種製度發展,時間長了之後,反而給那些巨大財富的創造設置了障礙,所謂的設置障礙就是過度經營化,實際上是製造業物質生產這部分的利益越來越減少,而虛擬經濟這部分利益越來越大,我們從製度上麵對美國金融監管,金融創新也提出了很多的建議。美國這次奧巴馬的改革也是針對這部分做手術。這是其一。

第二,美國的社會越發成熟之後,跟我們現在的問題不太一致,可以說,美國的市場經濟現在已經進入更年期,我們現在是青春期,所以我們的問題是要猛長個,他則是太穩健不適宜長身體也不利於健康,但他已經習慣了而渾然不知。比如美國的工會,美國那邊工會你要談判非常辛苦,所以你看航空公司上都是大媽,為什麽?航空工會基本上你不可能解雇她,所以漂亮妞不會上天都在地上,天上的空姐變成了空嫂空媽越來越老。這點在歐洲也是,這對他們的競爭力影響較大。而我國處於青春期沒有這麽多顧及,沒有這麽多勞工保護,不好的一麵是對勞工保護不夠,好的一麵則是企業發展靈活,創新快,幹這個不行很快就能換成幹別的。所以我們的問題大都是年輕的問題,年輕的問題就是隻管長個,我們的經濟增長速度每年都是個點,這就是長身體。而社會的心智部分,像科學發展和諧社會、公民社會建設、社會改革、政府改革等這些還沒有發育成熟,跟不上身體的生長速度,有不足,犯錯誤在所難免。

對歐洲、美國他們來說,長個的年齡已經過了,四五十歲還長個就是生病了,他們隻需要維持成熟。所以在西方成熟經濟體增長少不是他們的錯,因為他們的經濟平均GDP人均在3萬5到4萬美元,是我們的10倍。但最重要不是他們長不長的問題,而是健身的問題,50歲最重要的是鍛煉,每天都要鍛煉。他們經濟在鍛煉這塊我認為做得不夠好,該淘汰淘汰不了,過度的福利過度的保護,就像堆積的脂肪下不去一樣,而且身體開始缺鈣,不夠結實,有些該增長的該挑戰的,有時候活力不夠,做不到。

這其實是個結構性問題,最近總理也在講,你們西方的問題是結構性問題,不是說中國人民幣匯率給你搞壞了,我覺得這話講的是對的。所以我們跟美國經濟不在一個發展階段,不能簡單比較,我們現在能跟俄羅斯比、跟印度比,因為大家都是長個的時候。

美國精英怎麽看中國

精英階層和民眾階層不一樣,精英階層裏有三類人,他們對中國的看法不同。

一類人是商人和自由主義研究人員。大體上,商人是圖利的,普遍對中國有好感,隻要有錢賺這個事就好談。“商人無祖國”是過去講的老話,看來不無道理,現在國際通行語言是貨幣,商人現在相對更看好中國。比如過去我們一有問題,波音公司這些商會會替我們溝通。

第二類精英是在學校裏邊,公共知識分子裏邊非常有意思,有很多左派,現在的所謂新左派是批判資本主義的,屬於學院派。他們批判資本主義的同時,有些東西會和中國比較,比如他們會吹捧中國,歌頌中國,但他跟商人好感又是不一樣的。

另外還有一些,即所謂美國右翼的傳統自由主義價值觀的捍衛者,一些智庫,國會的一些議員,這部分人對中國總是很小心,提防中國的也有,批評打壓中國的也有。

其實這些看法都不難理解,我去比利時、英國的時候,總理接見了我們,我覺得他講得有點道理,就是兩個角度,一方麵是世界怎麽看中國,一方麵中國自己怎麽看自己。明白了這個,就能明白別人為什麽有這種看法了。

打個比方說,我們鄰居突然暴富了,而且關鍵問題是他晚上把錄音機聲音開得很大在家跳舞很吵,買的車很好但是擋住了的自行車我來氣。從他的角度來說,他可能不知道會吵到你,他沒有停車場,他不知道車停進來會擋住了我的自行車,也許知道就不這樣了。大家都不知道這樣,因為大家以前都沒車,他也不適應,他第一次開車,我也不適應第一次門口停車,這時候彼此之間的摩擦非常大。

鄰居之間如此,社會與社會、國與國之間也是這樣,任何一方有變化,彼此都需要開始重新選擇,重新適應。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體突然出現的時候,彼此都要適應一段,然後各自再找出選擇來學會相處。所以現在的歐洲、美國,跟我們都是這樣,都要重新選擇後學會相處。他們要學會與一個經濟不斷成長的中國相處,以前他們習慣了一個低眉順眼拿著幾美元在手裏不敢花的中國人,現在的中國人則到全球吆五喝六買東西,而且我們買東西不要退稅,歐洲人覺得特奇怪,買這些東西好幾千怎麽不要退稅,有百分之十幾呢,這幫哥們嫌麻煩,那麽多人排隊,也就弄幾百歐元,算了走吧。他們得熟悉這樣的中國人。

當然我們現在也要看到,所謂發達國家跟我們的差距,在於他們GDP經濟總量比我們小,但人均GDP比我們高10倍。他們現在不適應中國的這個狀態,我們自己也不適應,比如說我們有錢了出去旅遊,到國外到底是應該大聲說話還是小聲說話,小聲說話人家把你看成日本人了,大聲吆喝人家說你不文明,多少分貝算文明?沒有標準。這種情況下彼此都在重新定位,像我剛才說的鄰居這樣都在重新定位重新適應,這個過程相對來說比較尷尬和不舒服,但是不會有仇恨。像我們剛才說的鄰居,他有一天買了房搬走了,我們這個社區又消停下來,大家又重新安靜。孩子可能會有個印象,小時候隔壁鄰居突然有錢擋我的路,僅此而已,最多寫在日記裏成為回憶,對現實不造成衝擊。

我們看看現實社會周邊的人,每天發生這樣的變化,我們不能隻讓別人適應自己,我們還得適應別人,同時自己適應自己,還有一點,就是加強溝通,這樣等大家都慢慢適應了,矛盾也沒了。比如畢業十年開個同學聚會,許多人變化很大,混得好的混得不好的,幸福的不幸福的,女生嫁人了沒嫁人的,你會發現彼此很別扭這段,都要有適應。但是到更年期以後再聚會就不這麽別扭了,都熟悉了,適應了,反正都這樣了,怎樣都是過日子。

美國有美國的好,中國有中國的料

美國有美國的好,中國也有中國的優勢。從經濟發展的動力來說,中國至少在三方麵比美國有優勢。

第一是愛學習。為什麽?中國是尚文崇文,日本人是尚武,日本人家裏擱把刀,中國人家裏擱支筆。中國文化裏頭誰家孩子愛學習是好人,中國人的學習精神實在是應該說根植於我們的文化中。我們前幾年開財富論壇的時候,一看去的企業家三分之二是中國人,印度人很少,幾乎沒有日本人。

第二是不休息。在歐洲包括美國法定節假日你必須休息,你不休息去上班會被起訴,為什麽?這叫不公平競爭,我都歇了你還上班掙錢叫不公平競爭。我們現在不休息或很少休息,甚至有些企業有些人工作起來是“5+2”、“白加黑”。“5+2”是五個工作日加兩天周末,而24小時連軸轉叫“白加黑”。我到美國後發現,我最大的痛苦是過周末。我有時候自己一個人出差,過周末我在酒店裏幹嘛?我得拉人說話去哪逛,但最後你找不到美國人隻能找到中國人,因為人家都休息了。

第三是不花錢不消費。不消費當然對內需不好,但政府企業投資能力在不斷增強,鼓勵投資,儲蓄高了之後,大家轉化為信貸資產轉化為其他金融投資,從中國來說這些東西和中國文化有關傳統有關,造成了中國經濟增長製度以外的動力,非常強大。

從整體上來看,我覺得中國現在這個狀態還有一些其他的優勢,你比如說我們人口多,人口多市場大,我們可以完全融入到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但又不完全取決於外部市場,外部市場不好我內部市場可以發展,這時候人口多變成了一個優勢,可以讓我們在外部市場和內部市場之間找到平衡。這是我們未來持續經濟增長比美國要好。

另外,中國的互聯網應用企業可以逐步做得比美國好,我們手機用戶互聯網用戶基數大,我們隻要稍微增長一點、全球化一點,就能產生巨大的影響力,這是我們很大的優勢。

還有一些優勢,我覺得取決於未來製度性安排是否合理,社會改革政治改革能否給改革注入新的動力,像汽車你踩一腳油門跑一段再踩一腳油門再跑一段。前三十年經濟改革的油門踩了,踩了以後現在又需要踩油門,你怎麽辦?如果領導人踩油門踩得不對,反而踩刹車了,那我們的優勢喪失了,人口多立即變成了過去的問題,成了負擔;如果踩得對,踩了政治改革或社會改革,中國又前進三十年。這件事情如果做得對,那中國的優勢就會持續地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