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不爭是最大的爭

中國人這種拉長時間看問題的方式很有辯證的眼光,比如在爭與讓的問題上,就認為不爭是最大的爭。

為什麽不爭是最大的爭?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跟人做生意能掙10塊錢,砍砍價最後能掙到15塊錢,結果人家覺得你這個人矯情,以後不來找你。如果你不砍價,很爽快,過兩天他可能還會來找你,因為他覺得你痛快。如此一來,形成長期合作,遠比第一錘子買賣掙15塊錢要劃算得多。

這一讓一爭之間結果迥然不同,因為“讓”體現的是一種對人的尊重。我們無論做什麽事都要充分估量對方的成本,讓一讓,就是承認別人的勞動、奮鬥、思考、學習的價值,你隻是高看自己的成本就會輕視別人,在中國是不給別人麵子。魯迅說:“麵子是中國人的精神綱領。”不給人麵子,就傷到了他的精神綱領,很難用是非來衡量了。而充分地尊重別人,在中國文化裏是給別人很多麵子,給了麵子,按照魯迅的說法就抓住了辮子,所有事情迎刃而解,這是中國文化一整套處理事情的方法,降低自己抬高別人。

不爭是最大的爭,這句話的另一層深意則是:所謂的不爭是不針鋒相對地爭,不爭左而爭右,不爭上而爭下,不爭今而爭明,跟別人錯開,人取我予,人予我取,人家要的我給他。看起來很笨,但如果拉長了時間來看,事情就完全不同了。還以做生意為例,當所有人都爭著去做一件事的時候,再肥的肉也沒什麽油水可撈了,這時候的爭是愚蠢的,因為競爭太強。相反,你在誰也看不上眼的領域每天倒騰一點,雖然很艱難、很慢,但你競爭對手少,而且慢慢他們也都退出了,這樣十幾年二十年下來,你成功的機會幾乎是百分之百。這正是不爭的智慧所在。

此外,這種不爭,除了避其鋒芒外,還體現了一種胸懷、一種自信。人爭都是不自信,怕別人拿走。對未來充滿信心和追求才讓,你想拿就拿,反正我有的是。

形象地來說,這很像中國的太極拳和氣功。太極的功夫是讓,讓到底,最後反過來攻擊;氣功則是聚集氣場,然後慢慢發功。中國文化的精髓就在於此:日常做人聚集你的氣場,該讓的時候讓。這裏特別說一句合夥人的問題,我們開始有6個合夥人做了幾年,然後分開,現在大家都不錯,關係也都在。我們就是讓,彼此謙讓,比如分家的時候都讓一步就可以了,那個時候不像現在這麽多中介機構來算,大家裏做大哥的你要更多地擔待,這就是中國文化裏的智慧。做到這一步,你才能像練太極、練氣功那樣柔和、堅強而又從容。

有年輕的網友說我“樂山樂水樂自在,亦文亦商亦從容”,令他很羨慕,卻難以像我這麽瀟灑從容,因為想從容卻沒錢,去掙錢又從容不了。

其實,他們現在的狀態我也經曆過,隻是他們沒看到,他們看到的隻是成功以後的我。也正因為如此,成功在他們眼中成了一種原因而不是經過。這句話可能不好理解,我舉例來說。

今年的房地產行業的確受到很大的政策調控,但今年在半個月之內有兩個房地產界的董事長登上了珠峰,一個是王石,一個是黃怒波。他們是因為有錢才能登上珠峰的麽?肯定不能這麽理解,如果他們沒有勇氣、毅力,即使再有錢,最多是被人當行李拖著上去,而不是登上去。而那股骨子裏的毅力、向上奮鬥的勇氣在他們不知名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隻是說他們後來成功了,到了珠峰了,你隻看到了他們的成功。我看了黃怒波在“8840”高峰上朗誦詩的視頻,這在人類曆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把氧氣拿下來很危險,沒有極大的勇氣與毅力是做不到的。我和他是同事,我知道他骨子裏的奮鬥、掙紮,也知道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追求自己的理想。這些信息,不是很熟悉他的人是很難知道的。

回到我們從容的話題上,很多人以為有錢才能從容,其實不然。從容是建立在對未來有預期,對所有的結果和邏輯很清楚的基礎上的。你隻要對內心、對事物的規律有把握,就能變得很從容。大人比小孩兒從容,男人比女人從容,老人比年輕人從容,掌握資源多的人比掌握資源少的人從容,皆是如此。對未來的東西越有掌握、越理性,你就會變得越從容。

比如你創業,你要想從容,就不能隻盯著錢,你必須知道錢以外的很多道理,否則你遇到一些事情,總會覺得很委屈,覺得世界上的事情為什麽不能如你所願,總是跟你對著幹。原因很簡單,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不是為你一個人準備的,地球幾十億人,中國十幾億人,所以你作為幾十億分之一,你一定要有對未來的看法和眼光。對年輕人而言,對自己掌握的已知比較少、未知比較多的領域一定要去拓展,如此才能打開視界。

古人講堅韌不拔之誌,涉及到兩個關鍵詞:誌向與毅力,二者缺一不可。要做到對未來、未知的掌握,除了必要的知識麵跟眼光,還必須有堅韌不拔之誌。誌向,或者說理想像黑暗隧道、管道盡頭的光明,如果這個光明熄滅了,人在黑暗裏就會恐懼死亡。人之所以在往前走,是因為有光明,光明是理想,加上你的毅力,你在黑暗中才能不斷往前走。

魯迅寫過一篇散文叫《過客》,講一個受傷的人不斷往前走,一個小孩兒說前麵有鮮花,一個老人說前麵是墳墓不要走了。同樣的事情,老人看到的是墳墓,年輕人看到的是鮮花,不同的人看到的事物不同,隻有當你看到有鮮花的時候才會不斷地前行。這樣一路走下去,隻要你足夠堅持,你就足夠偉大。

偉大是熬出來的

“偉大”和“折騰”,我總提到這兩個詞。有些人質疑,一方麵我說“偉大是熬出來的”,另一方麵又說自己在工作中喜歡折騰,一個是比較主動的概念,一個是比較被動的概念,感覺有些衝突。

“折騰”跟“熬”,確實前者是主動去做,後者是被動去捱,但其實這兩者並不衝突,而是兩個角度上的問題。

“折騰”,我們可以翻譯成書麵語言叫奮鬥,這是追求;“熬”,是在奮鬥過程中遇到的一些曲折的時候必須采取的人生態度,用“熬”這個字,更形象、強化地表達了內心的一種糾結,被迫無奈這樣一種複雜的狀態。

在奮鬥中遇到挫折必須要熬。為什麽要熬呢?人生有時候前進不得倒退不得,就呆在那兒。比如在你遇到特別糾結困難的時候,像還不起錢,別人就來要賬,出什麽招的都有,比如說帶著孕婦來,吐在你那折騰你,你必須得熬。但是你要告訴他們你肯定會還錢的決心。我們遇到那樣的階段,就總跟合作夥伴講,我們現在不是態度問題是能力問題,我們是有誠意的,但是目前的確沒能力。後來還有來要賬的,最後到一些不是太有燈光的地方,然後非得要讓我們把個人賬戶給他們看,看到底是能力問題還是態度問題。像這類事情過去十幾年前經常遇到,我們必須要掙紮、忍耐著麵對並正確地處理。

因此,“熬”是直麵問題,我們不是直麵慘淡的人生,而是要直麵問題,我特別煩那種裝孫子的狀態。我總在講,如果有一個問題,去解決它,最壞還剩半個問題,沒解決完;如果躲就變成兩個問題。比如說我們欠錢,如果你躲他們會說這個孫子跑了,又成兩個問題了。

我就是一直抱著這樣的心態熬的,什麽問題出現我都迎著上,讓它變成半個問題,如果有能力再進一步處理一下,就什麽問題都沒有了。這就像爬山,熬過艱難的攀登過程,到山頂一看,天高雲淡,神清氣爽。你隻有經曆了前麵的過程才能真正體會到後麵的愉悅。

另一方麵,“熬”強調的是一個時間過程。在《野蠻生長》裏我說過,決定偉大的有兩個最根本的力量,時間就是其中之一,時間的長短決定著事情或人的價值,決定著他們能否成為偉大。例如,我端杯子喝水是正常行為,連喝50個小時叫行為藝術,如果我這動作保持5000小時,就成了雕塑。從這個角度來說,偉大就是靠時間磨出來的。阿拉法特做了45年首領,國家還沒有建立,但45年的堅持已經成為一個成就,一個傳奇。所以當你要做一件你希望它偉大的事情時,首先要考慮你準備花多少時間。如果是一年,絕對不可能偉大,20年則有機會。這麽長時間怎麽過?不可能一直順風順水,肯定要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