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要想活得久,說話做事有保留 (1)

職場人際和其他的關係有點不同,因為工作中的等級製度是非常明確的,上下級關係也是不可逾越的。

這種不平等的關係不會因為場合發生變化,也許你的上級沒有架子,顯得平易近人,但是如果你真的放鬆下來,他心裏又會不舒服,這種不舒服會用實實在在的工作形式給你一個很大的打擊。

小範周末有時候會和她的主管一起參加聚會。由於兩個人都不再穿職業裝,不上班的時光中,人也容易放鬆下來,所以小範感覺主管就像自己的姐妹一樣,內心很放鬆。

聚會認識了很多人,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其實也沒有全部聊工作,女人們聚會聊天的話題常常是男人。因為話題也很隨意,小範就好不保留地抒發自己的觀點。

當然,小範和主管對於婚姻的態度是不同的,主管四十歲未婚,而小範25歲就早早結婚,主管說:“女人不必把婚姻當做幸福的手段……”話音未落,小範就搶白說:“婚姻當然是幸福的手段之一了,在我看來……”一席話讓主管的麵子再也掛不住,冷冷地沒有再說話。

小範倒是心無城府,她想:“又不是什麽工作話題,隨便聊聊,大家都不會太當真。”

周一早上一來,辦公室裏,兩個穿著職業裝的女人立即變化了角色,小範的主管給小範一摞厚厚的有錯誤的文件,要求周二早上必須提交正確的。

看到這摞厚厚的文件,小範算是明白了什麽叫“禍從口出”。整理文件到半夜的小範再也沒有周末的精氣神了。

很多人都是如此,在公司裏非常清楚自己應該如何表現,也知道怎麽樣才能為自己塑造一個積極的形象,幫助自己快速發展。可是,他們不認為生活中也要遵守職場的規則,與上級一起聚會,吃飯、喝酒,並不意味著你的上級真的就和你平級,成為你的好哥們兒、好姐妹,你依然隻是領導手下的一門員工。

在和上級私下接觸的環境中,你要給上級留足麵子,尤其是商業聚會,那更是如此,你們兩個人就代表了一個公司的規矩和生態。有人膽敢搶上級的風頭,自然會被認為是上級管教不嚴的失誤。

人們已經越來越離不開電子郵件。有人明明是三言兩句能夠說明的事情,但一定要發個郵件顯示其正式性。

除非你郵件非常符合商業規範,不然,就開始學習其中的門道,而不是頻繁使用郵件。

文字給人提供的可以揣摩的空間太多了,也許隻是一封普通交流的郵件,可能會被收信者看作是發牢騷和抱怨的郵件。也許隻是一封就事論事的郵件,可能收信者會以為這是無理挑釁,因為你的郵件中含有強硬、憤怒的情緒。

尤其在工作中,常常有兩個人或者兩個團體利益不合,發生矛盾,開始打“郵件戰”。自以為很精彩,而實際上會被“一群不明真相的圍觀同事”鄙視。

因為大家根本沒興趣去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更不會仔細看別人郵件裏發的什麽內容,大家隻會認為——那兩個人打起來了!而且還占用了公共空間,都很沒有職業道德。

郵件還是可怕的證據。不得不說,一個人在職場中說出去的話,如果不想承認,是可以抵賴的。但是如果寫了郵件,這就是充分的證據。

甚至還有人會發生誤發郵件的情況。在我認識的朋友中就有人發生了這樣的事情。

朋友和他的領導之間存在問題,他非常想在內部調崗,於是就給人事部門的人發郵件。郵件中直言不諱地表達了他和領導之間的問題,其中難免有些個人主觀色彩。

發郵件的時候,他還陷入對領導的負麵情緒中沒走出來,因為寫郵件的時候總是想著領導對自己的打壓,他在郵件的收件人欄裏居然填寫了領導的名字,而且點擊發送的時候,手太快了,已經無法挽回了。

可想而知,信任關係必將破裂,而且這個行為是無法修補的。

想有好人緣並不難,曾經我有個同事,如果沒有強大的心理能力,和他相處的日子是很難保持良好心情工作的。

那個同事非常喜歡觀察我在幹什麽,當我寫好自己工作報告的時候,他一定要看看。其實,在我看來工作報告也沒有什麽秘密,就給他看。

有意思的是,看了報告之後,他把自己當做我的頂頭上司,質問我,為什麽該用句號的時候用逗號?

我當然不想為這種問題爭執,他把工作報告還給我的時候,說了一句:“寫得還是挺不錯的,你從哪個網站下載的?”

當然,他的話我已經不再當回事了。那時候我的感覺就是當遇到打壓你的同事的時候,應該學會像竹子那樣,自己相信自己,在壓力來的時候,不折不彎,然後尋找機會反彈。

後來,類似雞蛋裏麵挑骨頭的事情在無數次出現之後,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大大加強,再遇到類似的同事都能應付了。我也發現麵對愛打擊人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自信,隻要自己不倒,沒有任何風能吹倒你。

如果一個人,想讓職場人脈賬戶虧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長一張打擊人的嘴。當然,有的時候,也許是無心,但是他人會以為是打擊。

類似以下這樣的話還是少說:

“我覺得那個省的人,非常小氣,那裏的女孩長的都不好看……”

“我認為追星族就是腦子有問題,整天吃飽了沒事幹,閑的……”

“有人一下班就溜了,也不知道收斂收斂……”

對某種現象的批判,可能會打擊一大部分人。還有對於個人信仰的問題,也最好少談。

如果有人問你:“你信什麽教?”為了避免起衝突,少談這類話題,你可以幽默地回一句:“我信睡覺。”

過度炫耀生活中的事情,會給別人造成心理上的壓力。

不要在痛苦的人麵前說你自己有多快樂,這是人們之間約定俗成的規矩。

法國哲學家羅西法古說:“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得比你的朋友優越;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優越。”

在人與人的接觸中,每個人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肯定。當我們讓同事表現得比我們優越時,就給了他們一種機會,讓他們收獲到一種得到肯定的感覺。

但是當我們表現得比他還優越時,他們就會產生一種自卑感,甚至對我們產生敵視情緒。因為誰都在自覺不自覺地強烈維護著自己的形象和尊嚴,如果有人對他過分顯示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那麽無形之中是對他自尊的一種挑戰與輕視,排斥心理乃至敵意也就應運而生。

同時,還要注意的是,在同事的眼中,領導的表揚其實也是一種資源,告知他人也是一種炫耀。

我們總能發現工作中有人不是說自己有什麽能力,而總是拿自己和領導的關係來說事兒,來證明自己的身份和作用。

實際上這在心理上充分證明了這類人內心的脆弱,他們對自己極度不自信,感覺缺乏安全感,認為自己的能力不可能在提升了,也不知道該如何立足於自己的團隊中,所以會采取別的方式來突出自己的價值。

麵對這樣的人,大部分人心裏都會感覺非常不舒服,那麽當自己不這麽做的時候,遇到這樣的人,我們應該怎麽應對呢?

從內心上堅定自己,不崇拜權力,也就無所謂別人和領導之間究竟存在什麽關係,更加無所謂這種關係的真假,也就無從受到傷害了。如果真的有人在你麵前用這些特殊關係來炫耀,那也不必多加糾纏,隻需要一句:“領導這麽信任你,你是不是就快升職了呢?”

這樣,你就杜絕了被情緒汙染的可能性。

好的職場生態是和諧,和諧的最好狀態是——你行,我也行!我行,你也行!

一個人的實力,有時候是不能直接看到的。

一個人的做事方法,也不是能夠馬上預料到的。

這時候,觀察他的生活習慣,觀察他關注的話題,就能讓你猜透這是一個怎麽樣的人。

我們環顧四周,很容易發現有三類辦公桌:

第一類:井然有序。

這個辦公桌立即顯示出主人重次序的特點,他做事的時候常常比較穩妥,比較有毅力,在遇到大任務的時候,不緊張,擅長有條不紊地合理安排工作環節。

第二類:雜亂型。

辦公桌的主人常常處於忙亂狀態,他很可能很善於口頭表達及策劃一些短期的項目,但是事情越來越多的時候,他有可能心浮氣躁。

第三類:個性特色。

桌子上擺了一些主人喜歡的東西,這張辦公桌是主人情緒的延伸,是個性得以展現的道具。他也可能總是充滿熱情和活力。

如果,此時你感覺上麵所說的基本是對的,那麽,現在有關辦公桌與人際關係的情況就要大大注意了。

正因為大家會通過觀察辦公桌去觀察人,所以,你想讓別人怎麽看?

你可以表露自己,但是你不能引發別人的誤會。

當老板看到有一張辦公桌完全實行了無紙化辦公,桌麵上一張備忘錄、便簽紙都沒有,他會感覺太沒安全感了。因為這畢竟看上去像沒有人坐在那裏工作。

還有的辦公桌也會讓老板感覺心煩,就是個人化太明顯的辦公桌。例如,墊子、各種各樣的照片框、紀念品、造型特意的水杯、如果再放個玩偶,就更讓老板崩潰了,因為這太不像職業人的辦公桌,倒像是一個心智不成熟的孩子享受私人空間的地方。

最後要提醒的一點是,辦公桌上透露的信息的確代表了你的人品和水平,如果你是銷售人員,偏偏在辦公桌上放一些《如何搞定客戶》之類的書,如果有一天,你的客戶偶爾看到了,估計他的心理會有些不一樣的感受吧。

美國一位名叫墨菲的上尉,他認為他的某位同事是個倒黴蛋,不經意說了句笑話:“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讓他去做就一定會弄糟。”

越緊張越容易犯錯,這就是墨菲定律。

工作中,你能犯多大的錯誤?

曾經有消息說,一對夫婦居然成功通過白宮多道安全檢查,混入了美國總統奧巴馬為印度總理辛格舉行的國宴。隨後,兩人在知名社交網站“臉譜”上發布了與包括美國總統、副總統在內的各界名流政要的合影,成為當年轟動一時的新聞。

當時,美國特勤局主管怎麽處理這件事的呢?

這位主管白宮安全問題的責任人是如何為自己開脫的呢?大意是說:就我局去年對有關白宮的120萬來訪者的視頻監控以及和總統、副總統及其他人相關的1萬處地點的安全保護的工作情況來講,我們做得還不夠好。

這番話成功地將人們的視線轉移至他們鮮活的工作量上。這兩個具體數字讓人能夠感受到,他們雖然犯了錯,但是特工們整天盯著各國政要視頻的無聊畫麵,不僅工作無聊,而且工作量還很大。

這樣,他不僅沒道歉,還理直氣壯地說,隻是做得“不夠好”。

實際上,這個回應恰到好處,成功在於含蓄地表達了工作量的巨大。如果單純說“我們太忙、太累了,一天要工作20個小時”,華爾街的經紀人會對他拍桌子說:“當年我們每天不睡覺,做錯事之後不是照樣被解雇嗎?”

可是他沒有,負麵的消息隻能讓大家認為自己無能,而客觀的數字非但不是證明他們做錯了什麽,而是證明了他們做對了很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