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和領導搞關係——就是要抱老板的大腿 (7)

他表明自己不同意江小剛的任命,不就是陪客戶吃飯嗎,這麽多員工拚死拚活地工作,難道還抵不上那杯中酒嗎?

領導聽了之後非常反感,但是又沒有發作,領導本來就對江小剛上次的“英勇救主”心存好感,所以聽了劉方正的話就壓抑了怒氣,問道:“那你有什麽建議呢?”

劉方正沒有聽出領導的怒火,而是接著說:“作為一名好員工,不能隨波逐流。我也申請接待客戶,而且,我想正式地向客戶介紹公司的情況,也一樣能順利簽約。”

領導聽了劉方正的話非常認可,可是沒有想到的是,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劉方正的簽約率卻非常低,客戶們不但對劉方正的說教不感興趣,甚至對公司也開始漠不關心,劉方正敗在了自己的大言不慚上。

而且,領導同意他的做法就是等於把他往失敗的路上推了一把,因為領導更加知道,不管是拉客戶還是和同事處好關係,在一種放鬆的狀態下簽約是一種很好的方法,況且,吃飯、娛樂都是人最本真的追求,在吃喝玩樂之間,大家互相卸下了心防,才能拉近距離。

隻是劉方正不知道,領導之所以這樣做,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沒有一個領導不反感一個沒有出眾業績、沒有一定職位和職責的員工,對自己的管理和任命方式提出質疑!

心理學專家支招

有一句話,叫做不在其位,不謀其職。實際上的確如此,普通員工在公司中說話的分量不夠重,對事情結果的發展控製方麵肯定沒有自己的老板拿捏得那麽好。搞不好不僅自己忙忙碌碌,上司、下屬、同僚還會對自己的處理結果產生一堆意見。

當然這裏還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即使明白在公司中有了地位,再提出問題才能讓領導信服,但是凡事有得必有失,什麽事過了都不好。雖然管理者,同樣也反感冷漠的員工。

所以,最正確的做法是凡事都要積極主動一點,規章製度要遵守,但更多的是製度照顧不到的地方,也要盡量去做,不要總提意見,而應該爭取自己在發展強大之後再提意見,這樣的心態下,工作肯定會有大的起色。凡事先從自身找原因,自己改變了,一切才能改變。

如果你現在是士兵,想當將軍,就要先看到將軍成功的優點,再規避其中的不足,而且,可以在工作之餘多幫忙做一些分外之事,就會慢慢形成領導者之風氣,說話會更有說服力,威信會更高,在適當的機會下,提拔起來更是理所當然,當你擁有了地位的時候,你就不再被權利所製約。

踢貓效應——挨批了,再不要賠了情緒成本

踢貓效應來源於這樣一個心理學故事,講的是一個公司的董事長為了處理公司一切事務,許諾自己每天將早到公司。可是,總有偶然的事情發生,有一天,他因為看報紙忘了時間,為了兌現自己不遲到的諾言,他在公路上超速駕駛,結果被警察開了罰單,最後還是誤了時間。

他憤怒極了,來到辦公室的時候,為了轉移別人對他遲到的注意力,他將銷售經理叫到辦公室找個借口訓斥一番。銷售經理挨訓之後,氣急敗壞地走出辦公室,把自己的秘書叫到辦公室並對他挑剔一番。秘書無緣無故被人挑剔,自然是一肚子氣,就故意找接線員的茬。接線員無可奈何垂頭喪氣地回到家,對著自己的兒子大發雷霆。兒子莫名其妙地被父親痛斥之後,也很惱火,便將自己家裏的貓狠狠地踢了一腳,因而就產生了所謂的“踢貓效應”。

從一般的意義上來說,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公司的管理者,把自己的不良情緒,一層一層地傳染下去的現象。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踢貓”是上司的責任,是領導的失誤,他不該把員工逼得怨氣衝天,不該把不良情緒帶到辦公室。無論自己的情緒如何,溝通的方式一定要隨著溝通角色的改變適時地進行轉化。

從生活的角度來說,這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人的不滿情緒和糟糕的心情,一般會隨著社會關係鏈條依次傳遞,由地位高的傳向地位低的,由強者傳向弱者,無處發泄的最弱小的便成了最終的犧牲品。有時候,甚至不分地位地互相傳導惡劣情緒。

許多人在受到批評之後,不是冷靜下來想想自己為什麽會受批評,而是心裏麵很不舒服,總想找人發泄心中的怨氣。其實這是一種沒有接受批評、沒有正確地認識自己錯誤的一種表現。受到批評,心情不好可以理解。但批評之後產生“踢貓效應”,不僅於事無補,反而容易激發更大的矛盾。

對於在職場奮鬥的個人來說,當自己挨批的時候,不應該持有惡劣的態度,也不應該轉嫁壞情緒,而應該從理性的角度反思。有這樣一個笑話,講的是——A說:“新搬來的鄰居讓我心情糟透了,昨天晚上三更半夜跑來猛按我家的門鈴。”B說:“你有沒有馬上報警?”A說:“沒有。我當他們是瘋子,繼續吹我的小喇叭。”當自己的確存在問題的時候,就應該改進。

當然,如果是麵對無端的指責,也要有好的方法去積極麵對。

麵對一個恐怖的總愛發脾氣的領導,張震宇的應對算得上是很得體的。

有一天,領導直接衝到辦公室,把張震宇喊了出來,他說:“你談的大客戶被人搶了,你知道嗎?你是怎麽跟的,這麽重要的事情,你居然等我來告訴你!”

張震宇沒有絲毫的慌亂,也沒有馬上認錯。他很平靜的原因在於他知道客戶流失的真正原因,而且,他相信領導也不會不了解這樣的一個情況——那就是在一個商業的現實的交易中,張振宇的公司給出的價格非常低,即使他的態度再好,也照樣留不住客戶。而對手公司給的價格奇高,所以客戶的選擇是正常的。

重要的是這個情況張震宇已經向領導匯報過了,而領導也向大領導反映過這個問題,但是由於大領導的遲遲沒有回應,導致失敗,張震宇知道領導的怒氣可能來源於大領導的遲鈍。所以,他並沒有特別緊張。

他知道,訂單丟了,領導在公司高層那邊很有壓力。他要推卸責任,理所當然就讓員工成了替罪羊,這種責難跟你的業績或人格並沒有什麽關係。

張震宇這時想到反擊和丟下爛攤子撒手不管都是不明智的。於是,他很沉著地和領導說:“我非常希望為公司拿下訂單,但是很遺憾沒有,但你看,我們是不是先坐下來討論一下怎樣更好地向老板做解釋?”

聽到這句話,領導的態度也緩和了,他看到張震宇能夠想到和自己站到同一條戰壕,共同想麵對大老板的應對方案,於是,也不再生氣,而是一起商量對策了。

心理學專家支招

工作中,我們每一個人不可能永遠不犯錯誤。犯了錯誤之後有人能及時地提出批評意見,這是犯錯誤者的福氣。如果沒有人及時地指出來,我們也許就不知道自己犯了錯誤,就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甚至毀了自己的一切。

有人提出了批評,不管我們接不接受,至少批評讓我們知道自己犯了錯誤,會引起我們的警覺。隻要我們注意,那麽,我們在今後的生活裏就會少犯或不犯同樣的錯誤。其實,批評,在工作中與讚美一樣,都是不可或缺。

還要注意的一點是,不要自己嚇自己,不要一挨罵就嚇自己,不要這麽想:“今天挨領導罵了,他是不是對我失去希望了呢?我是不是要失去工作了呢?”不要這樣無限製地一路嚇唬自己。麵對批評,一定要有這樣的智慧,那就是:鈍感+敏感=趨利避害。鈍感就是感覺遲鈍。而對上司的一句批評、同事的一個惡意眼神,這時需要鈍感,不能讓這消極的情緒影響到我們的工作。然而,對於被指出的工作錯誤、各種解決問題的途徑等任何能提高工作能力的地方,就應該保持敏感,學會在工作中不斷地積累經驗,讓自己有所成長與提高。

反饋效應——你的沉默,會讓老板很不安

反饋原來是物理學中的一個概念,是指把放大器的輸出電路中的一部分能量送回輸入電路中,以增強或減弱輸入訊號的效應。心理學家借用這一概念,做了這樣的一個實驗,他們把一個班的學生分為三組,每天學習進行測驗。

對於測驗結果,他們每天都告訴第一組學生,對第二組學生隻是每周告訴他們一次,而對第三組,則一次也不告訴。如此進行了8周教學。然後改變做法,第一組與第三組對調,第二組不變,也同樣進行了8周教學。

成績出來了,除第二組穩步地前進,繼續有常態的進度外,第一組與第三組的情況大為轉變,即第一組的學習成績逐步下降,而第三組的成績則突然上升。這說明及時知道成果對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在職場中也同樣如此。定期主動匯報工作進度,讓上級知道你的工作狀態是讓上級放心的重要一條。定期主動匯報工作進度會增加上級對你的信任感和支持力,沒有一個上級會把工作交給他不放心的下屬。有時候,一項決策在執行過程中,會因為局勢發生變化而不得不進行必要的調整。上司一般都會及時把調整後的方案通知執行的員工。

但是要知道,領導也有疏忽的時候,如果員工能做到經常向上司匯報工作進度,員工就會及時得到消息,反之,不匯報工作,領導也忘記了通知,員工得到消息的時間就會被延緩,而在這段時間裏,這名員工所做的工作不但白費,甚至會給公司造成損失。

如果給公司造成重大損失,有關負責人追究頂頭上司的責任,上司就會把責任全推到你的沉默上。要是在執行過程中,經常向上司匯報工作進度,上司就沒了推卸責任的借口,負責人也就不會因此而對這名員工進行處罰了。

丁莫言剛剛升職做了一個小部門的主管,他第一次當小領導,非常感激大領導的提拔,於是就想好好管理,給公司做出回報。

其實,丁莫言的部門隻有他和兩個同事。在丁莫言的努力下,這個小部門不斷爭取到新的合作,在丁莫言當主管的半年後,業務量是原來的三倍。業務增多固然讓大領導高興,但也讓丁莫言和同事們累得喘不過氣來。

丁莫言還是選擇了沉默,他愁眉苦臉地撐了三個月後,甚至忍不住私下抱怨大主管,他怎麽沒看到我們這麽辛苦,還把新的業務一直交過來,甚至有的時候,非但沒有得到表揚,還挑剔我們做得不完美。

有一天,大領導找丁莫言談話,問到了近期公司產品的銷售量。

丁莫言一直有這樣的一個思路,那就是和自己的同事從小客戶入手。因為大客戶競爭太激烈,他選擇了一些小客戶進行公關,想先占領小客戶,再慢慢向大客戶滲透。

可是,大領導非但沒有表揚丁莫言和同事們所作的努力,卻這樣問到:“你還記得公司的銷售目標嗎?”

丁莫言說:“一年後,我公司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要達到12%。”說到這裏,大領導的臉色非常不好看,說:“那就請你把精力放在開發大客戶身上!”

丁莫言爆發了,他說:“本來我們就人手不夠,如果要談大客戶,我們還需要更多的人,我都快撐不住了!”

沒想到領導又開始責怪他:“你為什麽不早告訴我呢?我一直等著你來跟我多要幾個人,沒想到你竟然什麽都沒說,所以我以為,你這個部門可以勝任更多工作量,是你自己的沉默製造了自己和你那個部門同事的負擔!”

心理學專家支招

在工作中,我們因為對上司的意圖理解得不全麵而使工作發生偏差,導致勞而無功。有的時候,自己一肚子的委屈,還聽到領導這樣說:“如果不是因為一直以來,你什麽都不說,我不知道你的想法,今天,你就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這句話曾經讓很多職場中人鬱悶過,很多人的確存在和領導的“溝通障礙”,遇到困難的時候怕開這個口會讓領導覺得自己能力不足,事實真相是:如果你善於卸責,那就不太可能被主管信任;但如果你不懂得為自己爭取應得的,你也還是咎由自取,也不配擔大任。

其實,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匯報是非常有意義的,具體可以這樣做:直接給領導結果。上司都很忙,沒有時間聽你的長篇大論。如果你的匯報過於冗長,很可能會引起上司的反感,這樣就會得不償失。所以你要先說結果,而不是去描述過程。比如:“領導,我現在已經安排好工作事宜,等候您的通知,我隨時就可以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