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奈良朝和天平文化 (1)

世傳聖德太子的畫像,頭戴烏紗襆頭,帽翅曲折上結,身穿圓領長袍,腰橫玉帶,佩著直身雙刃的長劍,足登“烏皮履”,手捧笏板,無論從哪個方麵觀察,都像一位唐朝官僚,而不像是個日本人。然而這正是奈良時代日本官員的普遍裝束,他們穿唐裝、寫漢字、讀漢書、作唐詩,完全沉迷於從西麵傳來的大陸文化中而不能自拔。

在這個時候,日本列島還不算是徹底統一的。大化改新以後,大和朝廷將所轄領土劃分為五畿七道,所謂“五畿”,是指統治中心的五個國(大和、河內、山城、攝津、和泉),所謂“七道”,是指東山道、東海道、北陸道、山、山陽道、南海道和西海道,每道下轄數國。然而一直到奈良初期,東山道的最東北端和西海道的最南端,都還沒有被大和王朝徹底征服。

東北地區大部分領土仍掌握在土著蝦夷族手裏,對此,奈良朝廷多次派兵東征,還修建道路,從東海、東山、北陸等道強迫移民到東北地區墾荒,與蝦夷族爭奪土地。和銅元年(公元708年)設出羽郡,五年後改為出羽國,這說明奈良朝廷已在對蝦夷族的戰鬥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後來成為日本真正意義上的統治者的“征夷大將軍”一職,就是由此產生的,所征之夷,就是東夷即蝦夷。

而在西南地區,九州南部的遊獵民族隼人族,也一直與大和侵略軍進行著頑強的抗爭。九州其實共有十一國,即對馬、壹岐、築前、築後、豐前、豐後、肥前、肥後、日向、大隅和薩摩,因為最後兩國原本是隼人族的領土,於7世紀以後才開始陸續設置,所以雖然有十一國,卻一直沿用舊稱,號為“九州”。

關於隼人族的起源及其臣服大和朝廷的過程,也存在著這樣的神話傳說:

古代有一對兄弟,哥哥名叫海幸彥,弟弟名叫山幸彥,各自操持著不同的生計。某日,山幸彥對海幸彥說:“我每天去山中狩獵,感覺無聊,兄長每天去海邊釣魚,一定也乏味了吧。不如咱們互借工具,交換工作來試試?”海幸彥勉強答應了,就把自己的釣鉤借給山幸彥,讓他去海邊釣魚。山幸彥毫無釣魚經驗,結果釣鉤被魚兒吞走,他哭喪著臉來向海幸彥賠罪,甚至將自己所佩的寶劍打碎,做成一千個釣鉤作為賠償。可是海幸彥堅持要索回自己原來的釣鉤,不肯原諒兄弟。山幸彥望海而哭,被他感動的神靈就帶他入海,不但找回了遺失的釣鉤,還娶得了龍女“乙姬”為妻。

山幸彥帶著釣鉤和龍女贈他的潮盈、潮幹兩顆寶珠回到岸上,把釣鉤還給海幸彥,但同時暗暗詛咒說:“這是麻煩之鉤,是貧窮之鉤。”果然,得回釣鉤的海幸彥越來越貧窮,於是想要搶奪兄弟的財產。山幸彥取出潮盈珠,立刻潮水滾滾而來,瞬間就把海幸彥淹沒了,海幸彥告饒求救,山幸彥又取出潮幹珠,於是潮水消失無蹤。從此以後,海幸彥就宣誓臣服於山幸彥,做他的家臣,為他警護家門。

據說海幸彥就是隼人族的始祖,而山幸彥,《古事記》裏說他本名火遠理命,乃是神武天皇的祖父。

總之,奈良朝廷在不斷的學習和征服中逐漸強大起來,元明女帝之後是元正女帝,這位女帝共有兩個年號:靈龜和養老。養老二年(公元718年),藤原不比等奉命修訂《大寶律令》,完成了最為完善的《養老律令》,兩年後,太安萬侶完成《日本書紀》。

元正女帝以後是聖武天皇,聖武天皇有三個年號:神龜、天平和天平感寶。繼白鳳文化後再度輝煌一時的“天平文化”,就是以他的年號命名的。天平文化的中心仍是佛教和儒學。這一時期,向中國派遣的遣唐使次數空前多數量也空前大,因而大量佛經和儒典傳入日本。同時,奈良朝廷也開始設立大學和國學,以此教育和選拔貴族子弟或地方上國司的子弟們為官。

狹義的天平文化是指聖武天皇天平年間的文化,而廣義則是指整個奈良時代的文化,著名的鑒真和尚也是在此期間渡海前往日本傳教的。

奈良時代是徹底仿唐的時代,然而就連唐朝也無法長久維持均田製,在社會經濟結構相對落後的日本,當然班田收授法也不可能萬世不易。奈良時代也是班田製逐漸崩潰、莊園製逐漸抬頭的時代。

一方麵,為了鼓勵向新征服地區移民,奈良朝廷允許公民私有新開發地,使封建土地國有化逐漸向封建土地私有化轉變;另一方麵,班田不均、賦稅過重,使很多百姓被迫依附於貴族和寺社,這樣就形成了大大小小的莊園。莊園製的出現使國家實際權力從土地國有時的天皇手中,逐漸轉移到土地私有時的莊園貴族手中,藤原家族就首先冒出頭來,攫取政權,開創了攝關統治的先河。

藤原廣嗣之亂

奈良時代以後是平安時代,那是一個外表光鮮,內中糜爛,驕奢腐朽的時代。平安時代的實際統治者藤原家族作為公卿政治的代表,總給後人留下優雅柔弱的印象。然而事實上,藤原氏也是經過了慘烈的政治鬥爭,用屍體和鮮血鋪成道路,才最終得以掌握權柄的。

中臣鐮足和藤原不比等兩代的風光不用再贅述了。藤原不比等死於養老四年(公元720年)九月,他有四個兒子,分別為藤原武智麿、藤原房前、藤原宇合和藤原麿,分別稱南家、北家、式家和京家。不比等終位居右大臣,當時實際執掌太政官權力的還是皇族,煊赫者包括舍人親王、鈴鹿王、長屋王等。其中長屋王是高市皇子的兒子,先任大納言,公元721年升右大臣,聖武天皇繼位後任其為左大臣,實際掌控朝政。

聖武天皇的母親本是藤原不比等的女兒宮子,而其本人也娶了不比等的另外一個女兒(論輩分是他姨媽)光明子為妃。聖武天皇一繼位就想為他的母親宮子加上“大夫人”尊號(夫人為非皇族血統的天皇妻妾的最高稱號),遭到長屋王派係群臣的反對,被迫收回敕令——從此藤原家族和長屋王開始了長時期的明爭暗鬥。

神龜四年(公元727年)閏九月,藤原光明子為聖武天皇生下了一位皇子,兩個月後,這個還在繈褓中的嬰兒就被立為東宮。眼看作為外戚的藤原氏即將更為煊赫,群臣紛紛前往藤原宅邸表示祝賀,偏偏長屋王不肯露麵。藤原武智麿借著這股東風,提出立光明子為皇後,對此,長屋王再度表示強烈的反對,因為按照慣例,皇後必須由皇族女子擔當。兩派的鬥爭因此事件而變得激烈化並且表麵化,最終以東宮不滿周歲就因病夭亡,暫時宣告了長屋王的勝利。當然,藤原氏並不肯就此善罷甘休,他們先調開了長屋王的羽翼大伴旅人,又由藤原房前出任中衛府大將,控製禁衛軍,隨時準備反撲。

到了神龜六年(公元729年,當年八月改元天平)二月,藤原氏開始了總攻。二月十日,他們挑唆兩名小官僚向聖武天皇告密,說長屋王“私學左道,欲傾國家”,在取得了天皇的信任後,藤原宇合等人立刻率禁衛軍包圍了長屋王的官邸,舍人親王親自入內問罪。長屋王百口莫辯,被迫於兩日後自殺——雖然據說是自殺,但其正妻與幾個兒子全都隨同自盡,事情多少有點蹊蹺。

踢開了絆腳石以後,藤原氏於當年八月順利地把藤原光明子扶上了皇後寶座,四兄弟就此把持了朝政,其中勢力最強的是南家的武智麿和式家的宇和——藤原宇合於天平三年(公元731年)八月就任參議,這是在養老令外新設的官職,顧名思義,乃是朝廷的高級顧問。

同時升任參議的還有藤原麿和葛城王。葛城王是光明皇後的同母異父兄弟,公元736年受賜橘氏,名為橘諸兄。公元737年,平城京天花流行,藤原氏四兄弟前後染病去世,橘諸兄代之掌握了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