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上皇反亂 (1)

三代將軍源實朝娶了前權大納言坊門信清的女兒為妻以後,宮方和武方的關係看似非常親密,因為坊門信清本是後鳥羽院生母七條院的弟弟,是本院最親近之人,宮方很想依靠這段婚姻,把京都和鐮倉聯為一體。

一心想恢複皇族權力的後鳥羽院以為時機已到,於是向源實朝提出種種要求,諸如幕府停止向各地派駐地頭等等,想要逐步將權力收歸中央。實朝本人倒並不想違逆本院的意思,然而實際掌握幕府權力的並不是他,北條政子和時政毫不猶豫地駁回了本院的請求。

後鳥羽院一怒之下,心說你既然不肯歸權,我就自己來幹,他先逼迫親幕府派的關白藤原兼實下台,然後又插手本該由幕府掌握的守護的補任權。這種種行為遭到了鐮倉方針鋒相對的反擊,隻可憐了夾在中間的實朝將軍,他甚至一度想親率60名隨員出訪宋朝——反正幕府大事也不需要我說了算,不如去宋——因為新建大船不能在鐮倉附近下水方才作罷。

到了承久元年(公元1219年)元月,將軍源實朝前往鐮倉鶴岡八幡宮參拜,卻就此一去不返,遭了刺客的毒手——刺殺他的乃是他的親侄子,也就是二代將軍源賴家的遺子公曉。源賴家被害後,公曉在祖母北條政子的撫養下長大,因為深信父親死於叔父源實朝的陰謀,所以找機會刺殺了實朝。當時還有謠言說,其實是北條義時煽動公曉謀害幕府將軍的,因為將軍最近的所作所為,頗有靠攏宮方、出賣禦家人集體利益的傾向。

源實朝被刺殺了,凶手公曉及其兄弟禪曉也隨即被捕處死,源氏幕府的血脈就此斷絕——源賴朝殺光平氏,殺光自己的兄弟,他可能未料到自己也有絕後的一天吧?按照日本傳統的家族製度,血緣並不是最重要的,如果家族血緣斷絕,那就從別家過繼一個人擔任家主,隻要維持家名不墮、家業不毀就行了。於是執權北條義時希望挑選一位皇子來繼任將軍,這樣可以使幕府的威信不降反升。

據說北條政子和後鳥羽院之間曾有約定,如果將軍家斷嗣,就由後鳥羽院派一位親王入鎮鐮倉。可是後鳥羽院趁此要挾幕府,重提停派地頭的事情,在再次遭到拒絕後就推翻前議,堅決不肯讓皇族入繼鐮倉了。在後鳥羽院想來,幕府不肯讓步,則自己派親王去鐮倉也無法控製武士們,使他們屈服,反倒是送給了他們一個合適的人質,這又是何苦來哉?

北條義時無奈之下,隻好退而求其次,去向攝關家求告,最終商定由九條道家(兼實之孫)的第三子、年僅兩歲的三寅就任新的幕府將軍。這個叫三寅的孩子的外祖母是一條能保和源賴朝的妹妹所生,七拐八繞也算是沾了點源氏的血脈,就這樣,新將軍繼承了源氏代代相傳的賴字,稱為九條賴經。

幕府最終放棄了迎接一位“宮將軍”的努力,轉而向攝關家求援,這使後鳥羽院更為憤怒。於是在承久三年(公元1221年)四月,後鳥羽院命令順德天皇讓位給年僅4歲的懷仁親王,隨即於次月發動政變,派遣手下武士突襲消滅了京都守護伊賀光季。初戰勝利,後鳥羽院得意洋洋,自以為得到上天庇佑,於是頒發院宣,號召全國武士都站出來討伐幕府執權北條義時。

得知這一重大消息後,北條義時非常驚慌,因為雖然擁護宮方的人數不多,但是如果天皇親征,當禦輦出現在敵陣前麵時,幕府方的武士勢必要摘掉頭盔、扯斷弓弦,跪拜降伏。到那時,戰不能戰、退不能退的尷尬局麵便會出現,召集起來的部隊縱有百萬,也要一哄而散,甚至因形勢所迫而站到敵人一邊去。

當天,北條義時、大江廣元以下所有在鐮倉的禦家人都被北條政子召集到了一起。在眾人到齊後良久,政子才緩緩走出,她流著淚動情地向禦家人們講起了過去武士被貴族像狗一樣呼來喝去的悲慘命運,講起了先將軍賴朝率領武士們披荊斬棘、建立鐮倉幕府的光輝業績,指出武士隻有團結在幕府周圍才不會再次淪為貴族的奴婢。在場的禦家人都感動得哭泣了,最後大家橫下一條心,決定為了保衛自己的政權而和朝廷血拚到底。

且說後鳥羽院拚湊了武士、僧兵17萬人準備討伐北條氏,而北條義時則采納了大江廣元速戰速決的建議,以其子泰時為總大將,弟時房為副將,大軍分為三路,分別攻略尾張、美濃、三越,直逼京都。一路上,各地的武士聞風而至,當到達京都時,幕府軍武士已達19萬之多。據說義時說過這樣的話:“先派19萬大軍供上皇禦覽吧,如果不夠的話,我就再親率20萬軍勢上洛(日本古代模仿中國東漢,稱京都為洛中)!”

宮方部隊不得不收縮防線,死守宇治、勢多、澱等要隘。時值初夏,宇治川河水暴漲,宮方部隊又毀壞了所有的橋梁,但這卻無法抵擋幕府軍的洶湧如潮之勢。在高昂士氣的驅動下,大將佐佐木信綱第一個冒著如雨的箭矢縱馬躍進濁流,泅渡過河(當年源平合戰時,他的舅舅佐佐木高綱也是這樣縱馬躍進宇治川,渡河殺敵的),在其感召下,19萬幕府武士紛紛縱馬躍進了宇治川,一舉擊潰了對岸的宮方部隊。這次貴族叛亂曆時一個月,但決戰隻用了半天時間,史稱“承久之亂”。

北條泰時不費吹灰之力就殺入京都,占領了皇宮,在六波羅設下大本營。他不僅殺死或流放了大批敢於跟隨後鳥羽院造幕府反的公卿們,沒收了公家和在京武士的領地賞賜給有功的禦家人,還勒逼仲恭天皇退位,讓後鳥羽院的侄孫、10歲的茂仁皇子繼位,是為後堀河天皇。仲恭天皇在位僅77天,因為還沒來得及正式舉行繼位典禮,所以史稱“廢帝”或“半帝”。

北條氏當然不會放過這次造反的後台老板,他們逼迫後鳥羽院削發為僧,然後將其流放到西方的隱岐島,順德院則被流放到佐渡島,就連沒有參與叛亂的土禦門上皇也難逃被流放的命運,他的目的地是四國的阿波。後鳥羽法皇在流放地又活了整整18年,一直到延應元年(公元1239年)才病死,享年60歲。

藤原氏將軍的終結

經過“承久之亂”,幕府的經濟基礎迅速擴大,並據此在政治上和宮方分庭抗禮,甚至占有絕對的優勢,就連皇位繼承和朝官任命也都需要經過幕府點頭——其實是需要北條氏的點頭。北條義時還撤銷了京都守護一職,代之以六波羅探題,負責監視朝廷,協助幕府統治較為薄弱的近畿以西地區,這一職位世代由北條氏一門擔任,職分南北,首任六波羅探題就是平定上皇反亂的北條泰時(北)和北條時房(南)。

元仁元年(公元1224年)六月,北條義時去世,於是北條泰時和時房就把職務交給各自的兒子時氏、時盛,從京都回歸鐮倉。這位北條泰時原名金剛太郎賴時,因為源賴朝曾將名字裏的“賴”字賞賜給他,這稱為“一字拜領”,乃是無上的榮寵。作為北條義時的最大的兒子,泰時本來最有資格繼任家督之職和執權之位,不過義時晚年寵愛後妻伊勢局,想要改立伊勢局所生的北條政村為繼承人,雖然最終並沒有實行,但多年遠在京都的泰時,論在鐮倉的勢力,根本就不是伊賀局母子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