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宇治川之戰 (2)
元曆二年(公元1185年)二月初,義經到達前線。他經過周密的籌劃,在一個風疾雨驟的夜晚,親率300名勇士,乘坐5艘戰艦,頂著風雨在四國的勝浦登陸,直插屋島。在天微亮的時分,義經在大霧中樹起了源氏白色軍旗,呐喊著殺入敵營。平家武士根本沒料到敵人會在這樣一個風險浪惡的日子渡海進擊,倉皇間自相踐踏,紛紛奪船逃命——實際上,發動攻擊的部隊隻有義經的300人而已,計劃中協同作戰的另外200餘條兵船則被風吹到了阿波,沒能趕上作戰。
平家一敗再敗,隻得打算利用水軍的絕對優勢作魚死網破的最後一搏。而義經一方麵訓練水軍,另一方麵派人聯絡遠征九州的源範賴,準備兩麵夾擊平氏殘黨。可惜範賴正被獨立性很強的九州豪族們打得像狗一樣亂竄,根本沒有餘力支援義經。
為了試探敵軍的水上作戰力量,二月十八日,一隊平家武士乘船來到源氏部隊陣前。在這些戰艦中間有條小船,船上站著位十七八歲的美女,將一麵印著金色太陽的折扇插在了船的板棚上。義經軍中的神射手那須與一搶步上前,一箭射落了插在上下晃動的船上的那麵折扇,隨即抬手又射倒了一名平家將領,於是兩軍發生衝突。
傳說在衝突中發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義經在臨陣指揮時,不慎將所帶的竹弓落入了水中,他發覺後大驚,沒命地用手去撈。部下們都很奇怪,大將軍為何如此珍惜這張弓?後來還是義經自己紅著臉道出了真相:“我這張弓軟得很,如果被敵人撿到的話一定會笑話我。”其實當時日本的弓箭多為彎竹所製,並且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複合弓,就算再硬,射程和強度也都無法與中國的弓弩相提並論。
且說經過這場戰鬥,平家再也不敢小看源氏的水軍力量了。不久後兩軍在讚岐的誌賀浦又小戰一場,平家再次大敗,屋島附近的殘餘部隊基本全軍覆沒。附近的割據勢力熊野別當湛增見平家大勢已去,在用7隻紅雞和7隻白雞互鬥占卜後,決定歸順源氏。四國豪族們看到湛增投降,也紛紛背叛平氏。於是,平家徹底失去了在陸地上的落腳點,隻得流浪海上。
到了當年的三月二十四日,源平兩軍在門司和赤間之間的壇之浦海麵最終展開決戰。當日海麵上西邊紅旗招展,東邊白幟飄揚,兩軍的戰船縱橫交錯,箭矢四處橫飛。平家的武士們知道這是決定生死的最後一戰,抵抗得極為頑強。午前時分,潮水忽然從西向東湧動,源氏的船隻被衝得七零八落,平氏卻趁機奮勇向前。義經鎮定自若,親自把舵,鼓勵部下努力作戰。到了下午,潮水轉向西邊湧動,平家船隻大亂,源氏得手,占有了戰爭的主動權。
一戰下來,平家武士幾乎全部慷慨戰死,不能作戰的婦孺大多跳海自盡,連幼小的安德天皇也被乳母抱著,帶著三種神器中的劍和璽葬身海底。就這樣,平氏連同錦繡一般的平安朝一同滅亡了,日本曆史邁入了長達700年的幕政時代。
敦盛的傳說
日本古代有一部著名的長篇戰爭小說,名為《平家物語》,其主要內容是講述平氏的衰亡和源氏的興起。這部小說作者不詳,遣詞行文具有很濃厚的說唱文學味道,估計是根據“琵琶法師”(一種盲僧藝人,以彈奏琵琶配合說唱)的唱本整理改編的。
《平家物語》在講到一之穀大戰時,提到了這樣一個故事:源氏陣中,有一猛將名為熊穀次郎直實,大戰前的夜晚,他突然聽到敵陣中響起一陣優美的笛聲,凝神細聽後不禁拍案叫絕:“不想平氏陣中有如此風雅之人,大戰將發,坦然吹笛,而笛聲清澈動人,沒有絲毫渾濁紊亂的跡象。”
到了第二天大戰爆發,因為源義經率數十騎衝下懸崖,殺入平氏陣中,導致平家武士士氣低落,紛紛躍到海裏,向停靠在海邊的戰船逃去。熊穀直實策馬追趕,遠遠看到海中有一騎武士,裝束華麗,料想是名大將,於是高喊:“臨陣脫逃,不感到羞恥嗎?何不回頭與我對戰!”那武士聞言,果然撥馬回到岸上,舞刀來戰,但被熊穀直實輕易地擊落馬下。
直實跳下馬,按住敗將,正想割取對方首級,但等掀開頭盔,卻發覺對方隻是個少年而已,相貌極其秀麗,稚氣未脫。直實不忍下手,喝問姓名,對方卻回答說:“你砍了我的首級回去,自會有人認識。”直實想:“此人年齡仿佛我子小次郎,小次郎若受輕傷,我心中定會難受,假如殺了這孩子,他父母該會如何悲傷呀!反正殺此一人,該敗的仗也勝不了,該勝的仗也敗不了,不如放他去吧。”
可是就這麽一耽擱,回頭望去,己方兵馬已洶湧而至。直實含淚說道:“本想饒你性命,可是我軍業已殺到,你肯定會死在他人手中,不如還是我來殺你,以後給你祭祀供奉吧。”雖然割下少年首級,自己卻忍不住哀傷哭泣。檢查屍體的時候,發現少年腰間掛著一個錦囊,內盛一支笛子,就想,莫非昨晚吹笛的就是他嗎——“想我東兵數萬,陣中帶著笛子的人一個都沒有,這少年確是個風雅之人呀,實在可憐。”
事後才知道,此少年乃是修理大夫平經盛之子,名叫敦盛,年僅17歲。那笛子,據說是因其祖父忠盛擅長吹笛而由鳥羽天皇禦賜的,名為“小枝”。少年俊彥,頃刻化作離魂,果然人事無常,宛如幻夢,生老病死,痛苦實多。熊穀直實想到這些,不禁萬念俱灰,就此落發出家,法號蓮生。
從此,敦盛殉難、直實出家之事就傳為民間淒絕的故事,到處傳唱。日本人甚至將一種蘭花也命名為“敦盛草”,稱之為“夢幻中的夢幻之花”。敦盛草有各種顏色,品種繁多,包括布袋敦盛、姬敦盛、釜無敦盛、白花敦盛、黃花敦盛、禮文敦盛等許多種。敦盛草是逐漸稀少的保護植物,和它形狀相近的還有熊穀草和小敦盛草,據說是因為其形狀像平敦盛和熊穀直實二人隨風飄舞的母衣(類似披風,四角都係在鎧甲上,迎風鼓起如球,據稱能避箭矢)而得名。
雖然在正式的曆史記載中,熊穀直實是在建久三年(公元1192年)即一之穀合戰結束後的第七年,才因為領地問題與久下直光打官司失敗,憤而出家,拜在高僧法然門下的,但是後人寧可相信,他純是悲憫敦盛之死,就此勘破了紅塵。曆代的人們都把滿腔同情和憐惜,付諸敦盛這位千古難得的翩翩佳公子身上。
鐮倉幕府和北條氏
烈火衣川之館
自古以來,想得天下者,必須心夠狠、手夠辣——好比那位坐鎮鐮倉的源氏棟梁源賴朝。賴朝時刻記著平清盛心慈手軟放過源氏遺孤,最終導致平家滅亡的教訓,於是在得勝後大開殺戒,幾乎把所有和平氏有關的人全都殺了個幹淨。
可是這樣他還不放心,因為兩個弟弟統領大軍在外征戰的時候,他不過是窩在老家鐮倉搞內政而已,恐怕現在軍中隻知有蒲將軍和九郎判官,而不知有他自己這個源氏棟梁了——於是乎,黑手就向兄弟們伸了過去。
源範賴聽到風聲,嚇個半死,整天躲在家裏不敢出來,就知道求神拜佛,加上一封又一封地給兄長寫效忠書。賴朝也知道他是個草包,可是草包手握重兵(哪怕是曾經手握重兵)也很危險,終於找了個借口把可憐的範賴幹掉了。
下一個目標,當然是九郎義經。正好後白河院為了製約賴朝,大力拉攏警衛京都的義經,封官賞爵,毫不吝惜,這就更加引發了賴朝的猜忌。於是他在重臣梶原景時的進言下,發布了討伐逆賊源義經的命令——據說在“烈風逆櫓,強登屋島”的時候,景時曾勸義經不要冒險,未被采納,反而被斥責為“膽怯”,從此兩人結下深仇。
民間傳說中的源義經,淳樸善良,不願與兄長作戰,更不願好不容易安定的天下再起紛爭,於是主動退出京都,率領臣子、家眷逃往陸奧。不過撥開曆史的重重迷霧,按常理想來,就算他想不戰而逃,後白河院也是不會輕易答應吧?事實上,表麵上最先挑起紛爭的正是義經本人——平氏覆滅的當年(公元1185年)八月十四日改元“平治”,朝廷隨即就應義經之請發布了賴朝討伐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