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法王道鏡

稱德女帝複位的次年(公元765年),改元天平神護,隨即任命道鏡為大臣,稱“大臣禪師”。按照女帝自己的說法:“朕以出家人為帝,當用出家人為臣。”於是當年閏十月,竟然升任道鏡為太政大臣,第二年更封其為法王。

稱德女帝和道鏡法王兩人的生活極度驕奢淫逸,雖然將吉備真備等人重新召回都城供職,朝政卻沒有絲毫的起色,反而日益頹敗。日本有史料記載,女帝和道鏡夜則同寢,道鏡衣食住行皆如天皇,兩人同受百官朝賀。雖說日本的風俗並不嚴禁婚外情或者和尚娶妻,但天皇不同於普通百姓,這種行為肯定會招致各方議論的。大概是為了堵住眾人之口,稱德女帝公開下詔,嚴禁有婦之夫另愛第三者,並且取消了每年正月舉行的青年男女表述衷情的踏歌會。

稱德女帝沉湎於放縱的生活中,根本無心治理國事,道鏡因此覬覦天皇寶座,他暗示官吏上奏,說在宇佐八幡神宮得到了神諭:“道鏡即位,天下太平。”位於九州的宇佐八幡神宮乃是神道教的著名寺社,影響力很大,因此稱德女帝派和氣清麿前往確認神諭。和氣清麿臨行前,道鏡悄悄把他拉到一邊,許諾說如果自己能夠順利當上天皇,就讓清麿做太政大臣。然而和氣清麿毫不理會道鏡的封官許願,數月後即帶回神諭,明確宣告說:“我國從天地開辟以來,就是君臣名分森嚴之邦,從來沒有過以臣為君的事情。如果無道小人竟敢覬覦神器,定為神靈所不容。應該早立皇嗣,並將無道之人清除出去!”

這是公元769年之事。第二年八月,稱德天皇就駕崩了,臨終立天智天皇的孫子白壁王為東宮。十月,白壁王繼位,改元寶龜,即光仁天皇。失去靠山的道鏡和尚也灰溜溜的被趕出了京城,前往偏遠的下野國擔任藥師寺別當(僧職)去了。

光仁天皇立稱德女帝的妹妹井上內親王為皇後,立他戶親王為東宮。然而井上皇後如她的姐姐一般荒淫,傳說某次和天皇下棋賭賽,雙方約定輸方要向贏方推薦美男或者美女,結果光仁天皇輸了,皇後就一再索要美男,不肯罷休。光仁天皇無奈,隻好與藤原百川商議對策。

惠美押勝雖然敗亡,但當時仍有相當一部分朝中顯貴是藤原氏的子弟,比如左大臣藤原永手(北家)、內大臣藤原良繼(式家)等,但其中權力最大也最有智謀的,還是式家的藤原百川。

藤原百川早就對井上皇後和他戶太子的荒淫跋扈恨之入骨,於是設計讓天皇把親兒子山部親王推薦給皇後。等到正當盛年的山部親王同年過五旬的皇後、打成一片以後,藤原百川趁機密奏說皇後想要“咒殺天皇”。已經對皇後所作所為厭惡到極點的光仁天皇毫不猶豫,立刻廢黜井上皇後,兩個月後又廢黜了東宮他戶皇子。藤原百川繼續施行自己的計劃,據說花費了四十多天勸說天皇,終於使天皇於次年即寶龜四年(公元773年)元月,正式下詔立山部親王為東宮。

天應元年(公元781年)四月,光仁天皇讓位於山部親王,他就是鼎鼎大名的桓武天皇。延曆三年(公元784年),桓武天皇遷都到長岡,延曆十三年(公元794年)再遷葛野——葛野的新都稱為平安京,日本從此進入了“平安時代”。

日本人的氏、姓和苗字

說到日本人的姓氏,首先要從中國人的姓氏談起。請問,商鞅姓什麽?姓商?錯。姓衛?錯。姓公孫?更錯!因為在中國上古,姓和氏是分開的,女子稱姓,男子稱氏。所謂姓,指的是一個人的血統(當然隻有貴族才有閑空研究或者附會自己的血統),而氏,則代表此人的身份地位。商鞅是衛國的公族,衛是周朝的同姓諸侯,所以商鞅的姓,應該是周的國姓——姬。他是衛國人,所以以國名衛為氏,稱之為衛鞅;他是衛的公族,所以也稱為公孫鞅;仕秦後被封於商,所以也稱商鞅。這衛、公孫、商,正是他的氏。再如,薑子牙姓薑,但為呂氏(大概是出生地)、太公氏(被周武王尊為太公);秦始皇姓嬴,但為趙氏(生在趙國)、秦氏(秦的國君)。諸如此類。

男子主外,平常使用能代表其身份地位的氏而不用姓,商鞅雖然姓姬,但不能叫他姬鞅,秦始皇雖然姓嬴,但叫他嬴政就不合習慣。隻是這一姓、氏分開的製度,漢以後就逐漸被大家遺忘了,姓、氏逐漸合流。

日本的情況則恰恰相反,氏指的是出身氏族(日本古代的氏族並不一定由血緣關係組成),姓則指的是大和朝廷賜予氏上等貴族的稱號,比如臣、連、造等等。這種“姓”其實含有種姓的意味,以區別氏族地位的高低。其後出現的賜姓如藤原、橘、源、平等,嚴格意義上來說仍然是氏,而不是姓。貴族男子正規的稱呼,必須姓氏疊用,比如“藤原朝臣九條兼實”,藤原是氏,朝臣是姓,九條是苗字(苗裔之意),兼實是名。

苗字又是什麽呢?苗字是一個氏姓的分家的意思,可以有多種來源,比如地名、官名、莊園名等等,苗字可以經常更換,其實更像中國古代的氏。打比方說,武田苗字出於源氏的新羅三郎義光,其後裔一支任甲斐守護,如武田信玄,一支任若狹守護,如武田元光。再比如,戰國名將中,有不少稱北條苗字,但實際上幾乎沒有一個是真正名門平氏的北條之後裔:北條早雲祖孫三代,出身低微,來源不詳,為了名正言順稱霸關東,而冒苗字北條;大將北條綱成,本是今川家臣福島正成之子,因為娶了北條氏綱的女兒,而賜苗字北條,是冒稱之冒稱;上杉謙信麾下名將北條高廣,其實本來的苗字是毛利(他的家徽也是一文字三星),隻是以所領北條莊為新苗字,才變成了看似顯赫的北條氏……

武士階層抬頭以後,武士們的苗字越分越多,越分越雜,逐漸變成了現代意義上的姓,而到了江戶時代,很多商家把商號冠在自己的名字前麵,也逐漸演化成現代意義上的姓——本書後麵為了行文方便,會經常在苗字後麵加個“氏”字以指代某一家族,但這並不說明苗字和氏有何共通之處。

不過,古代日本的平民百姓都是沒有姓的,到近代明治維新以後,強迫人人都必須有姓,從而大多姓才毫無本源地生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