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楚漢相爭 (1)

戰略

奇跡源於氣象。

就在劉季已經被項羽騎兵重重包圍的時候,突然變了天。

這天象是如此的複雜詭異,通過對《史記》及《資治通鑒》中關於當時天氣細致描寫的推斷,我認為,本次天氣是龍卷風、日全食和沙塵暴的聯合升級加強版。

一時間,狂風從西北方向刮起,飛沙走石,折斷樹木,摧毀房屋,白天突然變得如同黑夜。(會大風從西北起,折木,發屋,揚沙石,窈冥晝晦。)

天氣這麽惡搞的結果是,大家全部暈頭轉向。

劉季於是莫名其妙地死裏逃生。

居然這樣也行?我覺得這很像是劣質小說中,作者才盡之下編出的荒誕情節,可它偏偏是正史,除了宿命地說劉季“命不該絕”、“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還能說啥?

劉季逃到了下邑(今安徽省碭山縣),這裏算是漢統區,超出項羽西楚王國的勢力範圍之外。屯兵下邑的,是呂雉的大哥、劉季的大舅哥——呂澤。

現在要做的,就是據守下邑,搜羅召集殘兵。

安下心來清點損失。

彭城之役後,諸侯國紛紛脫離劉季轄製,重新向項羽拋去媚眼(諸侯皆背漢,複與楚),更過分的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這兩個牆頭草型人物重新投入項羽懷抱(塞王欣、翟王翳亡降楚),稍後,魏王魏豹也將以回家探親為由頭,脫離漢營,反叛劉季,投降項羽。

似乎隻在一天之間,牌局驚天逆轉,劉季由全盛的五十六萬部隊被項羽打成了僅剩一支殘兵。

劉季的老爹、老婆全部被項羽拘留,扣作人質。和他們一起被項羽捉住的還有一個叫審食其(讀音“異基”,和老酒鬼酈食其同名)的家夥,他在和呂雉女士同患難期間,培養出生死與共的深厚情感。

一句俗語可以形容劉季現在的狀況:賠了夫人又折兵。

無論牌叫得再響,口號再冠冕堂皇,決定牌局勝負的關鍵因素永遠隻有一個,實力。

劉季痛定思痛,開始反思。

他認為,項羽不是人,是魔鬼。他驚人的攻擊指數令劉季毛骨悚然。他得出的教訓是,盡量不要正麵、直接地和項羽發生武裝衝突。

本著這一反思成果,劉季決定,退回關中,把目前占據的關東地區(函穀關以東的中原地區)讓出來,但不是讓給項羽。他要培養足以抗衡、打擊項羽的第三支力量。

這是個非常英明的決定,智囊張良對這一戰略構想做了充實完善。他推薦了三名上場選手。

第一個,九江王英布。英布戰力超強,攻擊指數高(西楚梟將),人品差。據查,近期英布和老領導項羽產生矛盾,互相猜忌,可以擇機策反,為我所用。

第二個,彭越。這老強盜和項羽是死仇,他和項羽的另一個敵人齊國(齊王田廣,宰相田橫)是戰略夥伴,現在正在魏國一帶打遊擊。

第三個,韓信。不用多說了,韓信是統帥型人才,劉季手下,唯有韓信可獨當一麵,掃平中原。

張良最後果斷預言,隻要把關東讓給這三個人恣意去攪,項羽的好日子就算到了頭,西楚必敗(捐之此三人,則楚可破也)。

劉季和張良二人相視而笑,牌局已經出現新的組合變化。

逐鹿,更激烈複雜的、新一輪的角逐即將在中原展開。

策反

下邑(今安徽碭山縣東)畢竟還是距離彭城(今江蘇徐州)太近,在項羽的有效攻擊範圍內。劉季上下對項羽的衝擊力心有餘悸。

惹不起難道躲不起麽?劉季於是大踏步地向西撤退,退守滎陽。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在滎陽,僥幸逃過項羽追殺的散兵遊勇陸續趨集,宰相兼後勤部長蕭何工作業績突出,他從關中征集來的由老弱組成的補充兵源也逐漸到位(蕭何亦發關中老弱未傅者悉詣滎陽)。

從戰鬥人員報表上看,劉季軍團逐漸恢複了元氣。

本年(公元前205年)6月6日(壬午日),櫟陽(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劉季立劉盈為王太子,赦免罪犯。劉盈小子此時六歲。

看來,“六”對劉盈來說是個幸運數字。

就在一個多月前,他還差點被老爹像垃圾累贅一樣拋棄,險些死在西楚追兵馬蹄之下,現在,他榮登太子寶座,從此變成了劉季的希望,世界的未來,十年後,他將執掌天下,是為漢惠帝。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這話用來形容現在的劉盈小朋友極為合適。

固然,劉季軍團現在人數上頗為可觀,但劉季對兵團整體戰鬥力心裏有數,他不敢再去挑逗項羽,相反,項羽小股騎兵隊伍倒有數次進逼滎陽附近。

針對西楚騎兵作戰快速機動的特點,劉季決定以騎兵對付騎兵,他組建了自己的騎兵兵團,並任命布匹販子灌嬰擔任部隊騎兵司令(中大夫令)。

灌嬰是個很有意思的人,他心胸不算寬廣,在背後,曾經打過自己的戰友陳平的小報告;他打仗極其凶狠剽悍,在陣前,他新組建的騎兵兵團居然數次打退了項羽騎兵的進攻。

劉季對付他的策略是,既批評幫助又用人所長。

現在,楚漢互相奈何對方不得,於是戰爭進入僵持。

利用短暫的和平,劉季開始布局。

根據他和張良之前的分析,最終徹底搞垮項羽,需要借三個人之力:彭越、韓信、英布。

彭越和項羽是死仇,攻擊項羽的主觀能動性很強,在劉季派出特使前去溝通聯絡後,雙方一拍即合;

韓信是劉季的下屬,深受劉季賞識重用,率軍獨當一麵攻擊項羽是他的心願,他正在摩拳擦掌;

還有一個人,英布,其實英布才是最大的難題。

英布現任九江王(今安徽省六安市),他參加革命早,先後伺候項梁、項羽兩任領導;他作戰驍勇,在項羽主持的曆次戰役中,他勇當主力,攻城拔寨,戰功卓越;他道德水平低下,在項羽的指使下,屠城、殺降、謀殺義帝(羋心)等等惡心事,件件有份,而且樂此不疲。

總結一下,英布曾是項羽最欣賞的將領,最鐵杆的下屬,最沒有原則的追隨者。策反英布倒戈,對付項羽,純屬做夢。

偶爾做一下美夢是可以的,把夢變成現實是很困難的。

因為大家清楚,策反英布的結果是,英布不太可能和項羽翻臉,卻很大可能向劉季派出的使者翻臉。

“不斬來使”這種提法,九江王可能聽都沒聽說過,即使聽過,英布也未必會遵循這項國際慣例。這強盜從來不標榜自己的隊伍是“仁義之師”。

既然沒人敢於擔任使者、說客,那麽策反英布的構想隻能擱淺。

於是劉季很鬱悶,於是發火。

他對著手下的一群參謀大發雷霆,讓老子怎麽能指望和你們這群水貨一起爭奪天下?(如彼等者,無足於計天下事。)

眼看領導來了脾氣,大家都低眉順眼,不敢作聲。

一個人例外,他瞪著劉季:你這麽說什麽意思?(不審陛下所謂?)

劉季看見居然有人接腔,反而來了興趣,說,我惱火沒人敢替我勸降英布背叛項羽。隻要英布能夠牽製項羽幾個月,我就百分之百能奪取天下。

這人的回答幹脆利落:我去(臣願使之)。

這人名叫隨何,現任劉季的接待辦秘書(謁者)。

顯然,隨何很有性格,並不隨和。

從事件的發展看,隨何不光有性格,而且有膽量、有水平。

出使英布前,隨何做了充分的信息搜集工作。

前不久,項羽攻擊齊國時,曾邀請英布出兵助陣,結果英布請了病假,隻派出幾千人糊弄應付項羽。

一個月前,項羽反攻彭城時,再次邀請英布出戰,英布繼續請病假,拒絕前往。

項羽認為英布是典型的過河拆橋、忘恩負義型人品,著實可惡、欠抽,自此生怨。

之後,項羽多次委派使節到六縣質問批評英布,使英布很受驚嚇,自此不敢再見項羽。

項羽之所以沒有徹底和英布翻臉,是因為一則愛惜英布才能,二則實在當前樹敵太多,不宜再樹強敵。

隨何通過分析,得出結論:項羽和英布並非鐵板一塊,他們有間隙、有誤解、有矛盾,可以挑撥。

對於英布的應付項羽,我認為純屬英布的革命意誌衰退。

英布從小最遠大的人生目標是封王。為了封王,他不惜玩命,自己和別人的;他拚命殺人,該殺的和不該殺的。好了,現在終於得償所願,當了王。於是,英布沒了追求,他耽於享樂,不願打仗受累。或許,他潛意識裏還有另一個想法:原來你項羽是領導,我聽你的,現在大家都是王,平級幹部,你憑啥再差遣我?

隨何來到英布的總部六縣,英布倒很客氣,專人接待,公款吃喝、公款旅遊、高檔娛樂消費,就是不親自接見。

如此三天,隨何不想再拖,放出話來,英布不見我,無非怕得罪項羽。既然如此,很好辦,馬上見我,聽我說話,可聽請照我說的辦,不可聽就請殺我頭,也可向項羽表明忠心。

這話英布聽進去了,當日接見隨何。

隨何問:你咋跟項羽這麽親?

英布說:他是領袖,俺是下屬,當然親,當然聽他的。

隨何說:你少扯犢子了,項羽在齊國槍林箭雨玩命的時候,你既然是下屬,就應當急領導之所急,傾全國之力去參戰,你卻隻派了四千人去湊數;劉季聯軍進攻項羽的老巢,你應該主動出兵去反攻彭城,你卻一直在旁邊聽戲看熱鬧,哪有這樣的下屬啊?你虛情假意,當項羽反應遲鈍看不出來嗎?我看項羽遲早會收拾你。

挑撥完項、英關係,隨何繼而幫助英布分析形勢。

隨何的論點有三。其一,劉季義,項羽不義;其二,劉季有大後方,利於堅守持久,項羽千裏穿插,戰線太長,難以取勝;其三,劉季多助,項羽寡助。

隨何得出的結論是,地球人都知道項羽幹不過劉季(故楚不如漢,其勢易見也)。

最後,隨何針對英布的強盜性格,大談投降的好處,替劉季封官許願。

劉老大來前跟我說了,隻要你投降,不光現在的九江是你的,他還要把更廣闊的土地封賞給你(漢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況九江必大王有也),這生意,你穩賺不賠。

在隨何的描述下,投降的前景像花兒一樣美好,英布怦然心動。

英布告訴隨何,你是好人,我聽你的(請奉命)。

截至目前,隨何似乎已圓滿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他可以回家複命了。

其實沒有,英布還留了一手。

英布的真實想法是,他跟劉、項雙方都眉來眼去,自己保持中立,互不得罪,無論誰取得最終勝利,他永遠不會站錯隊。

這種搞法,按書麵的說法是“左右逢源”;通俗的說法是“腳踩兩隻船”,很不厚道。

英布不愧道上混出來的,老江湖、老油條!

因此,英布在敷衍隨何的時候,也在敷衍項羽的特使。

項羽派使節前來的目地不言而喻,督促英布出兵協同作戰,攻擊劉季。

英布對特使莊嚴表態,自己永遠站在項羽一方,和劉季勢不兩立。

差點讓英布糊弄過關,好在隨何更加精明,他在英布周圍收買了間諜,密切監視英布動態。

得到線報,英布在秘密接見項羽特使,隨何立即采取行動。

他突然闖入會場。

如同進行一次戰役,隨何搶占有利地勢,直接坐在了西楚使節上方的尊位上。(隨何直入,坐楚使者上。)

這不速之客徹底打破了會談的和諧友好氣氛,項羽特使很憤怒,英布很尷尬。

趁著大家都沒回過神來,隨何發言,質問楚使:九江王已經歸附漢王,怎麽會替楚國出兵?

楚國特使勃然大怒,憤然離席。

畫外音:好你個英布,吃裏扒外的小人,你等著瞧!

英布被這突然變故徹底搞懵了(布愕然),他大腦呈缺氧狀態,反應一度斷檔。

隨何攪局成功,他誌得意滿。

表演還在繼續,隨何繼而關切地為英布出主意:事已至此,必須立即殺死楚國使節,不能走漏風聲,然後迅速和漢軍匯合。

英布已經被隨何折騰得頭暈腦脹,隻有照辦。

公元2008年,香港導演陳可辛曾導電影大片《投名狀》,據說花錢不少,場麵血腥,票房不錯。

其實,陳導誤導觀眾,從電影情節來看,他把“投名狀”的概念徹底弄擰了。

“投名狀”一詞出自《水滸傳》,書中,梁山搶劫集團直屬酒店經理兼情報處長朱貴曾給“投名狀”下過準確定義:但凡好漢們入夥,須要納投名狀,是教你下山去殺得一個人,將頭獻納,他便無疑心,這個便謂之投名狀。

現在,在隨何的攛掇下,項羽使者的人頭變成了英布投靠劉季的投名狀。

英布自此沒了退路。

項羽反應迅速而強烈。

他派遣悍將項聲、龍且率兵強力攻打九江。

按說,既然使者被殺滅口,項羽不可能很快得到英布叛變的消息並做出進攻部署。

我分析,唯一的可能是,隨何向項羽放出了消息。

他要進一步套牢英布,把英布緊綁在劉季的戰車上。

隨何實在是個很厲害的角色。

經過數月纏鬥,項聲、龍且部隊徹底擊潰英布軍團,英布和隨何攜手逃跑,一口氣跑到劉季的駐地,滎陽。

從九江王到孤身逃亡,英布十分狼狽。

更狼狽的還在後麵。

劉季精心安排了會見場景。英布晉見劉季時,劉季正叉著雙腿接受小姐洗腳,他對自己的腳和洗腳的小姐很關注,對英布有一句沒一句,愛搭不理。

戰場上橫刀躍馬的悍將,殺人如麻的屠夫,曾經是一呼萬應的九江王,見慣了大場麵的英布何曾受過這樣的羞辱!

出門後,氣得昏了頭的英布又拔刀、又找牆、又尋繩子——他後悔得要自殺。(布大怒,悔來,欲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