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真正的競爭靠的是實力。不要太在意別人對你的一時評論,成敗不是靠一兩句話就能決定的,過於好強和在意,為此花費的精力很不值得;麵對一時的榮辱得失不妨作低調的處理,在那些喜歡出風頭的人麵前“甘拜下風”不失為良策,避免卷入那些人際是非裏去。把心放在如何提高自己的實力這上麵,少務虛多務實,隻有蓄積實力,你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裏處於不敗之地。

有些人在與人應酬時,總愛顯露自己的才華和能耐,以引起人家的注意,博得人家的好感。殊不知,你越是顯露自己,越是傷害對方,隻會招致對方的嫉妒和打擊,導致交際及事業的失敗。因而要十分注意藏鋒露拙,切勿鋒芒畢露。

從前,一個木匠帶著幾個徒弟到齊國去。師徒一行走到山路的一個拐彎處,看見一座土地廟,旁邊有一棵高大無比的櫟樹。大到什麽程度呢?它的樹蔭可以容納幾千頭牛在樹下休息;樹幹又粗又直,在幾丈高之後才能見到分枝,而這些樹枝粗到可以用來做造船材料的就有好幾十枝。許多路人都在圍觀,連聲稱奇,隻有這個木匠瞄了一眼,扭頭就走。

徒弟們看膩櫟樹之後,追上師父,問道:“生平從未見過這麽高大華美的樹木,師父怎麽看都不看就走了呢?”沒想到徒弟眼中的奇樹神木,在師父眼裏竟然隻是一文不值的朽木!

木匠回答:“這棵樹沒什麽用。用來造船,船會沉;做棺材,棺材會腐爛;做器具,器具會破裂;做門窗,門窗會流出汁液;做柱子,柱子會被蟲蛀。正是因為它沒有用,才會這麽長壽,這麽高大。”

晚上,木匠夢見這棵大樹對他說:“你怎麽能說我沒用呢?你想想看,那些所謂有用的橘樹、梨樹和柚樹,在果實成熟時,就會被人拉扯攀折,樹很快就會死掉。一切有用的東西無不如此。你眼中的無用,對我來說,正是大用。假如我像你所說的那樣有用,豈不早就被砍了嗎?”

木匠醒來,若有所悟。他把這個夢告訴了徒弟。徒弟問道:“它既然向往無用,為什麽要長在土地廟旁邊,引人注意呢?”木匠答道;“如果它不是長在廟旁邊,而是長在路中央,不也早就被人砍掉當柴燒了嗎?”

當環境不利於生存時,有許多人想明哲保身,但是不能。從這個故事可以知道,即使想要明哲保身,也需要大智大勇。強出頭、鋒芒畢露,還妄想不遭人忌,那是不太可能的。

然而,以無用之姿出現在世人麵前,也要慎選環境,像故事裏的櫟樹,長在神廟旁邊,人們不敢在它身上動腦筋,反之,如果長在路中央,它必死無疑。

一個人有一定的才幹本是好事,是事業成功的基礎,隻要顯露得適時適處,也會得到人家的器重。但是如果鋒芒太露,在言語上,便要得罪人;在行動上,便要惹人妒忌,一定會遭到別人的嫉恨和非議,甚至引來殺身之禍。

那麽,我們應當怎樣去做呢?

(1)“才”不外露。

也許你的確智力非凡、能力卓越、學識淵博、口若懸河……知道很多別人不知道的東西,見過很多別人不曾見過的場麵,這些都是你的資本。但是,擁有這些並不一定要張揚出來,時間會證明一切,證明你的實力。收藏起你的鋒芒吧,在人際交往中留下較大的回旋餘地,積極保護自己,久而久之,你會發現周圍真心仰慕你的朋友多了,別人看你的眼神更加尊重和信任了,你的人際關係更加融洽了。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讚美,想得到別人更高的評價,這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也在情理之中。所以人不自覺地會把自己的資曆當作侃侃而談的資本,情不自禁地大談特談。如果實在抑製不住自我表達的,就不妨換個方式表達吧!比如,在別人尚未談起他的才能時,就盡量不要單方麵主動挑起話題。讓別人發表完“演講”後,你再徐徐道來,這樣就不太會給別人留下壞印象。所以,當你充滿表現欲時,可以使用小小的計策,鼓動對方:“把您的廣博見聞說出來讓我們聽聽吧!”在對方胡誇海誇的時候,你見縫插針地把自己知道的說出來,這樣會給人留下知識麵寬廣又謙虛的好印象!

(2)得意但不要忘形。

一個人是否偉大,是可以從他對自己的成就所持的評價和態度上看出來的。人生在順境和成功之時最容易得意忘形,可是這樣往往容易滋生失敗,正所謂樂極生悲。特洛伊“木馬屠城記”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要高興太早,否則失敗會接踵而至。有些人因為順境而感到欣慰,愉快之情不時溢於言表。然而不能光顧著高興,應該想辦法維持好運。因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2.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

被稱為美國人之父的富蘭克林,年輕時曾去拜訪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那時他年輕氣盛,挺胸抬頭邁著大步,一進門,他的頭就狠狠地撞在門框上,疼得他一邊不住地用手揉搓,一邊看著比他的身子矮去一大截的門。出來迎接他的前輩看到他這副樣子,笑笑說:“很痛吧!可是,這將是你今天訪問我的最大收獲。一個人要想平安無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須時刻記住:該低頭時就低頭。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富蘭克林把這次拜訪得到的教導看成是一生最大的收獲,並把它列為一生的生活準則之一。富蘭克林從這一準則中受益終生,後來,他功勳卓越,成為一代偉人。他在一次談話中說:“這一啟發幫了我的大忙。”言外之意思即是:做人不可無骨氣,但做事不可能總是仰著高貴的頭。

一個人如果想攀上事業的巔峰,除了種種努力之外,還要有博大的胸懷、謙恭的態度。時時都應準備向別人學習、向別人請教。試想:一個一點點得失都要斤斤計較、一點點成績就好大喜功的人,又能幹出什麽大事來呢?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成大事者都是大氣而虛心的。有著寬厚胸襟的人能夠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這既有利於事業,也能彌補自己學識上的不足。

唐太宗也是個虛心聽取別人意見的人。

據說,一天魏征在上朝的時候,跟唐太宗爭得麵紅耳赤。唐太宗實在聽不下去,想要發作,又怕在大臣麵前丟了自己接受意見的好名聲,隻好勉強忍祝退朝以後,他憋了一肚子氣回到內宮,見了他的妻子長孫皇後,氣衝衝地說:“總有一天,我要殺死這個鄉巴佬!”長孫皇後很少見太宗發那麽大的火,問他說:“不知道陛下想殺哪一個?”唐太宗說:“還不是那個魏征!他總是當著大家的麵侮辱我,叫我實在忍受不了!”長孫皇後聽了,一聲不吭,回到自己的內室,換了一套朝見的禮服,向太宗下拜。唐太宗驚奇地問道:“你這是幹什麽?”長孫皇後說:“我聽說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現在魏征這樣正直,正說明陛下的英明,我怎麽能不向陛下祝賀呢!”

這一番話就像一盆清涼的水,把太宗滿腔怒火澆熄了。

公元643年,直言敢諫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難過,他流著眼淚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征沒,朕亡一鏡矣!”(一個人用銅作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曆史作鏡子,可以看到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作鏡子,可以發現自己做得對不對。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麵好鏡子了。)

俄國學者、詩人羅蒙諾索夫徒步2000公裏到莫斯科求學,因為不是貴族子弟而被拒之學校門外。後來他裝成外城貴族的兒子混進斯拉夫希臘拉丁語學院學習。因為不懂拉丁文,老師讓他坐在最後一排。班上的大都是十三四歲的孩子,他們笑他:“二十來歲的大傻瓜來學拉丁文!”但羅蒙諾索夫對老師的冷淡、同學的譏笑佯作不知,隻是專心聽講,虛心求教,學習拉丁文造句。後來,他以卓越的才能和優良的拉丁文水平被派往德國學習。終於由一個打魚的青年成為一位著名的科學家。

這些成功者的成就,與他們的虛心求教、不恥下問是分不開的。

福樓拜和莫泊桑都是文學史上偉大的文學家。而福樓拜又是莫泊桑創作道路上的引路人。在福樓拜的指點下,莫泊桑才得以向世人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才華。

莫泊桑早在20歲時,便拜著名作家福樓拜為師。他經常帶著自己的作品請老師指點。福樓拜語重心長地對他說:“才氣隻是長期的耐性。你努力吧。”莫泊桑遵守這個勸告,不停地寫作。7年中他把自己寫的詩歌、劇本、中篇小說和短篇小說都拿給老師看,但福樓拜依然勸他不要發表。直到1880年,莫泊桑已經30歲了,他寫出了小說《羊脂球》。福樓拜看後一反常態,欣喜若狂,他向莫泊桑祝賀:“你的文章已經成熟了,可以見見世麵了。”福樓拜特意在著名作家左拉主持的作品朗誦會上安排莫泊桑參加,讓他與最強的名家作一較量。果然,《羊脂球》朗誦後,人們紛紛向他祝賀,莫泊桑自此步入了法國名作家的行列。

古今中外,有這麽多的名人學者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可見“不恥下問”的品質真的是不可缺少的。在職場中也不例外。

有些新員工在進入工作崗位之後,對於遇到的一些難題樂於去自己琢磨、自己研究,這本來是一個很好的習慣,但是有些人研究完了之後缺乏一個驗證的過程。也就是說,當遇到困惑的時候,自己琢磨出了結果,但是並不知道對錯,這個時候需要拿著自己的研究成果與領導和老員工進行溝通和交流,帶著“自己的答案”問問題將會得到更多的收獲。

有些問題,別人解釋一下可能馬上就清楚了,但是自己研究可能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很多時候這是得不償失的。因此,新員工是應該主動探索的,也是應該鼓勵新員工不恥下問的,多問一下為什麽對於初入職場的新員工來說將是快速提升的有效手段。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活到老,學到老”。的確,知識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學習,不斷地去創造,隻有在活中做,在做中學,才能不斷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而對於領導者來說,還有一句話需要學習,那就是要“不恥下問”。

李時珍撰寫《本草綱目》的幾十年間,讀過800多種典籍。在研讀古書時,發現諸家說法並不一致,且相互矛盾,便多方深入實際,親自“采藥”,同時向許多有實踐經驗的醫生、藥工、樵夫、漁夫等人請教,終於鑒別考證了曆代記載的1000多種藥物,為它們重新做出了科學結論。

氣象、地理學家竺可楨,在逝世兩個星期前的一天裏,得知外孫女婿來到他家,便迫不及待地叫外孫女婿講授高能物理基本粒子的基本知識。老伴勸他:“你連坐都支持不住,還問這些幹什麽?”竺老聽了老伴的話兒,一邊咳嗽一邊說:“不成,我知道得太少。”好一個“我知道得太少”!

這種謙遜好學,不恥下問,甘拜人師,永不滿足的精神值得後人學習。竺可楨在氣象學上辛勤耕耘,數十年如一日地進行長期觀察研究,一生碩果累累。誰能想到,一個蜚聲中外的大科學家,竟還在84歲的高齡,在生命處於垂危之際,先後五次向晚輩求教“補課”,孜孜不倦。

當今的社會是學習型的社會,當今的職場是學習型的職場,我們每個人也必須是學習型的主體。學習分兩種,一是書本學習,一是實踐學習,兩者應交替進行。在職場的學習中,不用害怕說“我不懂”。每家公司皆有各自的特點及運營體製,某些方麵你不甚明了,實屬正常之事,不丟人。作為新手,處在一個新環境中,不管你有多大的能耐和抱負,也要本著謙虛好學的態度。所以,作為一個職場新人,勤快點總沒有錯,最忌諱的是眼高手低又懶惰。不恥下問是優點,尤其適合剛畢業的大學生。你隻有不停地學習,不停地問,你才能更好地、更快地進步,才能在事業上幹出一番成績。

另外,“多幹活少說話”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切忌自作主張。初生牛犢不怕虎,剛剛參加工作的新人總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創新想法說出來,希望得到大家的認可。而實際上,能人能在做大事上,而不在說大話上,工作業績才是最好的競爭武器。一位外企部門主管這樣評價部門兩個新人:其中一個名校 畢業的新人透著一股聰明勁,誇誇其談,開始比較引人注意,於是就有意給他鍛煉一下。結果一段時間下來,發現此人不踏實,一碰到煩瑣的事就往後躲,最大的毛病是懶,能寫50個字絕不寫51個,很快就被淘汰了。而另外一個非名校 畢業的新人,看起來不是非常聰明,但後來發現他很勤奮,遇見不會的問題就虛心地向前輩們請教,很快適應了環境,結果發展得最好。

如果凡事都一無所知,心裏便容易產生唯恐落於人後的壓迫感,這也是人們常見的心態。在絕不服輸或“輸人不輸陣”的好勝心作祟下,一些一知半解的人們處處裝腔作勢不懂裝懂,以此來保全自己的麵子,就連單純的事他們都要咬文嚼字地賣弄一番,看起來好像是很精於大道理,一副什麽都懂的樣子,說穿了隻是由於強烈的自我表現欲所產生的虛榮心在作祟,這樣的人並非是直率。

在職場關係中最令人因厭惡敬而遠之的,就是這種總是不懂裝懂的人。承認自己也有不知道的事並不丟人,為了要自抬身價而不懂裝懂,一旦被對方看穿,反而會令對方產生不信任感而不願與你交往。“術業有專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不可能每件事都很精通。所以,在職場的人際交往中一定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不恥下問,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

那些比你先來的同事,相對來說會比你積累了更多的經驗,有機會時我們不妨聆聽他們的見解,從他們的成敗得失裏尋找可以借鑒的地方,這樣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自己少走彎路,更會讓他們感到我們對他們的尊重。尤其是那些資曆比你長,但其他方麵比你弱一些的同事,會有更多的感動;而那些能力強的同事,則會認為你善於進取,便會樂於關照並提攜你。我們也常常會看到這樣的反例:有些人能力強,可在單位裏自視甚高,不買那些老同事的賬,弄得老同事很反感。而這些老同事畢竟根基深厚,方方麵麵都會考慮他們的意見,結果關鍵時候你會因此受挫,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試想,那些登上人生頂峰的成功者們,不論是乘機出訪還是站在舞台上發表演說,總是微微低著頭向腳下的人群揮手。原因很簡單——他們站在高處。而他們腳下的普通人,隻能抬頭仰視高處的成功者。因為他們站在低處,腳下什麽也沒有。

做人還是要謙虛點好,尤其是做職場人。盡管中國人都知道“取長補短”這個成語,但實施時卻似乎更應注重“揚長避短”。其實,我們不必因不服氣而牢騷滿腹,不妨把中華民族“不恥下問”的虛心態度拿出來,學習別人之長處,來彌補自身之不足。不斷取長補短,使自己具備多麵技能,這其實也是畢生的修煉任務。在社會與職場上,能夠發現別人長處並學習者,也能較快提高水平,獲得上司和同事的青睞,並盡快融入主流社會。

3.找準自己的位置才能創造出最大的價值

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一個人都會在自己的天空下振翅高飛,創造價值。但是價值有大有小,創造大的價值是我們的一種追求,但是不是一定就要謀高位,居人上呢?不是。因為不是所有的位置都適合自己,也不是所有的位置都適合任何人,需要自己找到這個合適的位置,從而創造最大的價值。

社會的發展需要依賴人才,社會的進步需要尊重人才。在如今這個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競爭”已經成為時代的主題。企業的競爭歸根究底是人才的競爭。企業在經營管理上的差距主要是人才的差距,企業的成功主要是用人的成功。能否發現人才,並將其放置在最合適的位置上發揮它的價值與才能,是企業成敗的關鍵。

人才應該是能夠對他人、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他的才能應該在合適的位置上。如果位置不當,即使他再優秀、再博學,也隻能苦於“英雄無用武之地”,不僅不能創造價值,更有甚者往往會變成危害他人、危害社會的人,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比如,有的人是計算機方麵的人才,在這方麵有高於別人的技能,但是一旦他不能夠擁有贏得的位置,他就不可能把自己的才能運用得當。用他的高於常人的知識與技能來攻擊他人或是用來犯罪,豈不是這個社會的悲哀?

孫惠平是天津第一紡織機械廠的下崗女工,6年前因腸穿孔和膽病做了兩次大手術。麵對企業的困難,看著那堆報銷不了的醫藥單子,她坐臥不安。她嚐試過好幾個工作,但都因身體不適或環境局限而失敗。後來,她到一個公辦幼兒園打工,照看一個弱智班,但畢竟是打工族,受製約較多,最後她還是離開了那裏。但仍有3個家長把孩子送到她家中。此舉使她受到了很大的鼓舞、樹立了信心。於是,她決定在家裏開辦弱智幼兒學前班。很多人都是慕名而來,放心歸去。6年來,她教育培養了近百名弱智兒童。他們中的大多數的智商都從剛入班的20左右提高到了70左右,有90%的弱智兒童被各區的啟智學校錄齲

一個大病初愈的病人、一個弱女子,都能夠找到自己應有的位置並創造價值,我們為什麽不行呢?

馳名全球的日本鬆下電器公司創始人鬆下幸之助提拔山下俊彥為總經理,這是個慧眼識人才的生動故事。山下俊彥原本隻是一個普通的雇員,他被擢升為鬆下分公司部長時隻有39歲,後來又曆任要職並當上了公司的董事。他的經營管理成績顯著,具有出眾才能,而且對公司內部因循守舊的弊端看得很準,又銳意改革。鬆下幸之助發現了他的才幹,認為他是鬆下家族中根本找不到的人才,也是鬆下公司難得的“將才”,便力排眾議,破格啟用山下俊彥。1977年,山下俊彥年富力強時,就從一個名列第25位的董事,直接升為總經理。

如今,鬆下公司的威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怎敢說這其中沒有山下俊彥創造的價值?

目前,剛剛進入企業的青年們經常處於一個尷尬的位置:作為新進員工,總是覺得自己被忽視,實習期沒有事情可做,白白浪費時間;作為企業,覺得新進員工完全不懂公司工作流程,無法把重要事務交托給他們。麵對這樣的情況,新進員工究竟該如何找準自己的位置呢?下麵的一點點建議,相信可以給新進員工們一點啟示。

(1)找準位置。

職場上,每個人都因自己的專業、經驗和能力情願或者不情願地接受著組織給自己的定位。找準職場位置,首先要明確“我是誰”——了解自身價值。中國有句古語“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說明了解自己有多麽重要。職場之上,很多人往往把“知己”和“知彼”的順序擺錯。不“知己”憑什麽去“知彼”?漠視“知己”問題的人,常常會將目光投射到身邊的同事身上:他憑什麽占據那個職位,她又憑什麽得到升職。在內心深處對他人位置的質疑中,反而失去了看清楚自己位置的機會。你在市場上的真正價值取決於你的潛在價值和經驗價值。在你的職業生涯的任何時候,你的價值都可以視為兩種價值之和。即使在考慮接受一個和你現在職位相同的工作,你還是要記住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了解並比較新工作和舊工作的發展潛力。經驗價值和潛在價值迥然不同,但是兩者卻密切相關。你的價值是多少?雖然大多數經理人都不了解自己在市場上的價值,但是調查發現,傑出的經理人有一種天賦,知道哪些因素會影響其價值,並集中精力,采取措施讓自己的價值最大化。你在市場上的價值遠非一成不變的。事實上,它在你的職業生涯的每個階段,在你的每一個職位上都會變化。所以,對於“我的價值是多少”這個問題,沒有確定的答案。然而,一旦你認識到哪些因素影響你的價值,你就知道如何增加自身價值。

目前的“我”,可能是一個“沒有技能、沒有經驗、沒有資源”的“三無”的大學畢業生,但是掌握著紮實專業基礎知識和追求進取的熱情;目前的“我”,也可能是一個按部就班、缺乏創意的執行者,但是卻擁有遵從指令、有效落實的執行力;目前的“我”,還可能屬於智商很高、情商不夠的那一類,但是我的智商足以讓我通過修煉去提高自己的情商。在我們能夠主動思考這些不同的“我”的時候,就有可能找到自己,找到了職場上“我是誰”的答案。有了這樣的答案,“我”就不再是以前的我,“我”也就具備了認清自己位置的前提。接下來,就是要“知彼”!隻有找準位置,才能幫助我們正確、充分地發揮才能,進而創造價值。

另外還要說的是,公司不是學校,沒有人會主動把知識塞給你,但在公司裏確實可以比學校學習到更多,關鍵在於新進員工自己願不願意去學。工作是一定會有的,或大或小而已,退一步,就算實在沒有事情做,那麽可以看,看別人怎麽做,多觀察也會有許多收獲。機會是要自己去尋找的,不要把別人不給你事情當做借口,要知道實習期你已經步入社會,一切隻能靠自己。

(2)價值至上。

新進員工一是沒有工作經驗,二是人脈關係也少,要獲得公司的認可,除了認真、主動之外沒有其他的方法。公司不給工作,那要學會自己去找事做,如果把送快遞、寄郵件這樣的小事都認真對待,完成得很好的話,勢必會給公司留下良好的印象。基本上,公司並不指望新進員工創造價值,更多的時候,對新進員工是處於一種觀察的狀態,觀察他們的態度、潛力和發展性。你的價值,也就在這些點點滴滴的小事中體現出來。

智聯招聘高級獵頭顧問徐荷香女士已經在這行做了近10年,她接觸過的高級經理人不在少數:“高級經理人從來不會把薪酬放在第一位,這是我做獵頭工作這幾年來最深的感受。”

徐女士說,在職業經理人“跳槽”的過程中,有一條法則是大家都公認的,那就是“要做事,先做人”。“不管你是在什麽樣的企業做,也不管行情和環境怎麽樣,始終都是‘以不變應萬變’,該怎麽做就怎麽做。就目前市場上年薪的增長來說,管理製度嚴格的公司都不會隨便給誰加多少薪,除非那些業績特別優秀的。高級經理人要想提高自己的身價,隻能是做出業績來,讓業績說話。”

很多新進員工都不喜歡提問,好像這樣很沒麵子似的。可你既不知道公司的工作流程,也不知道具體操作方法,甚至連公司裏你要找的人坐在哪裏都不知道,不問怎麽行?現在的新進員工能夠主動地把自己不懂不知道的問題提出來,他們深知這和麵子什麽沒有關係,這樣子做是對的。沒有人是一開始都懂的,隻能在邊學邊問的過程中成熟起來。相反,如果什麽都悶在心裏,那就沒有人會知道你究竟在想什麽,你自己也不會進步。

還有,在進入公司的時候,新進員工應該有這樣的心理準備,那就是讓自己從零開始。因為在學校裏學習的都是理論,而實際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答案,書本是不會回答你的,需要你自己去解答。這就要求新進員工要有積極思考的好習慣,要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填補自己操作能力的空缺。同時,因為沒有經驗,所以一定會有挫折和失敗,這種時候不能消極,要學會總結和自我調試,積極主動地麵對工作,這是最重要的。

(3)提高自身的“含金量”。

有了好平台,找到了好老板,還是不夠的。對於職場人,還得學會為自己“鍍金”。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許多企業紛紛縮減了招聘崗位,使得就業市場上的招聘崗位不斷下滑;另一方麵,應屆畢業生等待就業,而留學在外的學生也為避開國外就業壓力,紛紛歸國,加入到了國內的“求職大軍”中,使得國內就業市場的供需矛盾日益嚴重。顯然,這場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不僅讓許多企業麵臨著生死存亡的考驗,同時也打亂了職場人的步調。麵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和白熱化的職場競爭環境,有關專家表示,在職人員應智慧地進行充電,增加職場的競爭砝碼。

在金融危機的形勢下,當前職業規劃往往存在以下三個誤區:一是迷信測評。其實,測評就像一個人生病後到醫院做體檢,本身不是治病之方,隻是提供診斷參考。二是經驗誤區。不要認為自己現在做什麽,以前做過什麽,以後就一定要做什麽。事情都是發展變化的,個人隨著自身和社會環境的發展變化也會相應變化。三是薪金誤區。嫌工資低,即使是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的工作也不願意去。其實,職場中人當務之急是打造職務的競爭力,走出學曆崇拜。低職位人員靠技術,中層人員靠人脈,高層人員靠口碑,隻有這樣,才能夠在適合自己的位置上創造巨大的價值。

4.就算你行也要打著“我不行”的旗號

示弱,是一種經營人生的策略,需要一定的智慧和技巧。在現實生活中,這種人生策略往往讓許多人所忽視。很多人都喜歡逞強而不甘示弱。但冷靜下來,我們不難發現,在強手如林的社會競爭中,我們常因為忽略了示弱,無形中拉長了抵達成功彼岸的直線距離。

向人示威是人人都會的,向人示弱卻是少數人才會的,因為這需要智慧和勇氣。

央視新聞女主播徐俐對她的婆婆的示弱之道非常讚賞。徐俐字字珠璣與剛毅練達的冷峻風格,使她成為國際頻道的“當家花旦”之一。她是男人公認的大女人,總讓人有種居高臨下的威嚴感。徐俐談起她幸福的第二次婚姻,她將幸福的秘訣歸功於婆婆:“以前,我隻知道自己是個女人,卻不會做女人。在婆婆身上,我學到了很多做女人的學問。”徐俐說,初進張家,她就發覺張家的最高權威並不是老爺子,而是老太太。

徐俐曾經傻傻地問婆婆為什麽要裝不會做飯,婆婆笑眯眯地說:“你公公最得意的就是他的廚藝,說老實話,他做菜不如我,可如果他連這個優勢都沒了,心裏肯定不好受。雖說夫妻倆不分彼此,但還是很在乎自己在這個家的價值體現。所以,很多我能做的事情,我都說做不好,讓他來做。他嘴裏抱怨我老使喚他,但臉上總是露出歡喜。做女人,一定不能太要強……”之後徐俐仔細觀察婆婆,果真如此。很多次公公婆婆一起幹活的時候,婆婆幫忙打下手,公公會和著節拍來上一段京戲,那種滿足和高興顯然發自內心。

其實,在家庭裏的示弱,就是對家人所欠缺的最好體恤。裝傻、示弱,其實並不損失什麽,卻可贏來家庭的和諧,婚姻的甜蜜,還可以給予家人更多的自信和安全感,何樂而不為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用“毫不示弱”來形容一個勇敢的人,但時時處處不示弱的人能得一時之利有時卻難成為最終的成功者。但是凡事忍讓,不逞能,不占先,心境平和,做事持之以恒的人即使遇到打擊,也不會萬念俱灰,反倒處之泰然。這種人跑得不快,但能堅持到終點,以為他們懂得以柔克剛。

職場中,經常能夠聽到這樣的對話:

“我做事積極主動,事事當先,卻無法得到上司的認同與重視……”

“我剛剛升職不久,可感覺在這個職位上好累,有些力不從心……”

“身處辦公室流言中心,感到好疲 憊。想到過辭職,可沒勇氣,我要如何擺脫?”

在職場上行走,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或主角,或配角,卻似乎總是處於困擾中。當你處於弱者的境地時,沒有比向對方亮出自己的軟肋、告訴自己的不足更能顯示自己的誠意。或許是因為工作的需要,或許是因為職業的習慣,或許是因為時代的特點,有時候,我們必須要表現得強勢一些,從困擾中突圍。這時的職場人通常都是人們眼中的“超人”或是“女強人”,似乎到哪裏都是一副堅強的麵孔,似乎什麽事情都能獨立地擔當。然而,過猶不及,一味地逞強、處處鋒芒畢露,未必就是合適的。若處理不當反而會適得其反,使自己陷入不必要的拉據戰,工作也會遭遇更大的阻力。因此,有時適當示弱,反而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少人進入新的職場後,自恃有較高的學曆而且有才華,急於顯示自己,希望盡快做出業績。這願望並沒過錯,可如果操之過急,就難免有副作用了。一是你的知識才能在新環境的具體操作中需要有個調整適應的過程,急於付諸行動常會失誤;二是由於你過於急迫,常會在沒有弄清具體情況時,忽視了上司或同事的意見,從而開罪他人,陷入被動的局麵。而在旁人看來,你過於爭強好勝,無視他人,在以後工作中就不大願意予以良好的合作,假如你想彌補這些失誤就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最好的辦法是腳踏實地努力地去做。在把自己的知識才能運用到業務中的同時,承認自己在新環境裏對某些方麵的“無知”,多向上司和同事請教,一邊努力工作一邊學習,同時在學習中更好地發揮自己的知識才能。這並不會讓人覺得你無知無能,反而給人更多的信任感,更樂於接納你,予以更好的合作。

若想在職場中出人頭地,不外乎有兩種途徑:逞強或示弱。三國演義中把這兩種策略詮釋得淋漓盡致的代表人物是劉備。

真正的強者不會處處鋒芒畢露,而是懂得適時“示弱”。實際上,恰當而得體地示弱,再加上針對同事的某些優點真誠地給予一些讚美之詞,不僅可以更加遊刃有餘地處理各種工作關係,而且有利於拉近同事之間的關係,增加個人魅力,增強團隊力量,自己也會在工作中更加輕鬆,更加健康。既平和別人的嫉妒心理,又為自己贏得一個適合自己發展的好人緣、好環境,何樂而不為?

老板在員工心目中,本身就是強勢的代名詞,如果再過分強勢,恐怕就會令他們無所適從了。示弱本身就是一種管理風格,在恰當的時機,選擇示弱的方式會讓老板更容易地調動起員工的積極性。管理者的威信不是靠強勢建立的,而是靠對員工發自內心的關懷和責任。首先,必須時時讓他們看到希望和願景;其次,再小的承諾也要給他們兌現;最後,對員工的投訴和建議要認真對待,在他們有需要時要及時伸出援手。這樣,管理者的威望自然就建立起來了。在企業中除了最高決策層,大家都是合作與競爭的關係。有時候競爭的一麵表現得強烈些,有時候合作的需求更強些,充分調動和發揮整個團隊的力量,才能取得更好的業績。示弱是種調味料,是管理者工作中的必需品,它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更加融洽,更加富有人情味。

無論做老板還是做普通員工,隻是職業分工和使命不同而已,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誰都不是完人,都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和完成不了的事情,老板或者高管,並非就一定比別人強。老板的平易近人是一種最好的示弱方式,是策略性地示弱,它能有效地拉近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的距離。

一句“我不行”可以迷惑競爭者、減少前進阻力,可以盡可能多地爭取支持與利益,放低姿態、從而贏得更多的尊重。

劉備在顛沛流離的時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等都曾經提供幫助,讓他是以養精蓄銳;俆庶、司馬徽等名士為他推薦人才,使他得到輔佐自己成名的諸葛亮,特別是在他耍手腕得到荊州後,在魯肅的不停追討之下,他處處示弱,說自己“大半輩子流離失所很悲慘,先暫借荊州容身,待得到了別的城池之後一定歸還。”等等。心軟的魯肅因此幾次追討,也終不肯苦苦相逼。於是,劉備有了自己的根據地,得以慢慢地成就霸業。如果他當時拉不下這個麵子,魯肅幾次負命而來,未必就討不回荊州。

職場中踩著別人的腦袋往上爬的人不在少數,這麽說不是悲觀消極,而是現實。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踩別人,但也不能讓別人踩。放低自己的姿態,做一個“胸無大誌”的小職員,這樣,你才會從煩冗的人際關係的爭鬥中脫身,專心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不過,姿態低並不等於妄自菲薄和沒有原則。雖然“示弱”絕對是行走職場的法寶之一,但過度地示弱會把人推向“依賴症”的深淵,更可怕的是,這個過程往往不知不覺,甚至貌似“美好”。萬事都是要有分寸的,火候很重要,必須學會如何把握好它。

5.怎樣才能給領導和同事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

作為職場中的一員,“少說話、多幹事”是最聰明的做法。在我們的工作環境裏,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得到大家的尊重,無疑對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有著極大的幫助,而且有一個愉快的工作氛圍,可以使我們忘記工作的單調和疲倦,也使我們對生活能有一個美好的心態。遺憾的是,我們常常聽到不少人對怎樣處理好辦公室裏的人際關係感到棘手,抱怨甚多。其實,隻要我們為人正直,用心並努力,做個受人喜愛的同事並不是很難的事。

誰都希望自己能給上司和同事留下一個好印象,這無可厚非,下麵,我們就來說說我們應該如何去做。

(1)細心做事,誠實做人。

複印機沒紙了,悄悄地給加上;飲水機沒水了,主動給送水公司打個電話……多做點這類看似雞毛蒜皮的小事並非“大材小用”,它們往往最能給人留下好印象。多向前輩問問題,一定要敞開心扉。孔子說:不恥下問!人人皆為我師,不管對上對下都要抱持謙虛學習的態度。此外,不要過度計較主管的脾氣,要能挨得起主管的責罵,能屈能伸才能得到上司的青睞,甚至會得到傳授的經營真功夫。不會的問題就是不會,不必遮遮掩掩、吞吞吐吐,因為這並沒有什麽可丟人的。因為不懂裝懂而出了錯才是最大的錯誤。

(2)和同事搞好關係。

即使是關係很好的同事,也要注意職場的禮儀。如果不小心說錯話、做錯事,一定要努力讓事情變得明朗,這樣工作也會變得透明。善於交流和溝通的新人,更容易融入集體。主動友善地接近身邊同事,在該發言的時候發言,在該表示關心的時候真誠地關心他人。如果看到這樣態度積極的新人,周圍其他同事也會很樂意去接受這種善意的親近,並作出相應的反潰這樣雙方都能更快地彼此熟悉和了解,不僅有利於新人成長,也有利於工作開展。同時,團隊精神也是通過一次次磨合、理解、遷就鍛煉出來的。作為新人,有合作的意識將更受企業歡迎。

(3)忠誠而敬業。

如果你希望得到信任,那麽就應該先做一個負責的人。一個成熟的職業人要有強烈的責任感作支撐,對自己的決策和行為負責。“幹一行愛一行”,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要具備強烈的責任心。一份工作剛做幾天就覺得“沒興趣”,或是嫌待遇不好,然後“跳槽”,這是很不負責任的行為。

一個員工若能在一家公司待上三年以上,對公司整體運作較熟悉,就越有機會成為主管的好幫手。因此年輕人不要輕易轉職,換工作前先要換心情,想想下一份工作是否會比現在好?另外,敬業精神是十分重要的。盡忠職守,做好本分的工作,即使工作再辛勞,也要抱持無怨無悔的態度。因為每一件工作都在訓練自己的功力,累積自己的專長。對上司交辦的事情,要立即抓到重點並付諸行動,實時完成任務。

進入一個新環境,不要急於加入某個團體,但一定要把工作做好。通常而言,我們和新環境會有一個磨合過程。這個過程會比較痛苦,需要和環境中的人、事,看得見看不見的條條框框熟悉並且適應。如果你是“跳槽”,你無可避免地要與前公司對比。在這樣的過程中,似乎如果能夠進入某個團體,會更有安全感一些。

但是,小心,所有身邊的人在這個階段都在觀察你,包括你的上司、上司的上司、本部門以及其部門的同事、你的下屬,甚至還有些對你的職位虎視眈眈的人。在新環境中,你搞不清楚陣營,看不清楚關係,如果急於加入某個團體,說不定你會發現莫名其妙地遭遇很多阻礙。

很多新人會對辦公室的瑣事不屑一顧,認為堂堂一個名校 本科生,應該幹大事。但一些小事常常能反映出員工的責任心,體現出職業素質。對於一些別人都推脫的事,新人如果能主動要求接過來做,就會比較容易融入同事圈,得到領導或者同事的賞識。其實,做每一件事情,都是向上司或同事展示自己學識或能力的機會;隻有做好每一件事,才能取得上司和同事們的好感與信任。

(4)大智若愚。

了解上司的個性、脾氣、好惡,做事就能拿捏出分寸進退;懂得察言觀色,要時不時地“難得糊塗”、“大智若愚”一把。尤其應該研究一套與上司最好的溝通模式或方法,巧妙地處理職場人際關係。聰明才智在該表現時才用,不要過度炫耀,最好讓上司永遠低估你的真正實力,讓自己的每一項工作績效都出現“意外的驚喜”。

小張原來是某公司裏的文員。後來,由於總經理秘書離職,公司要從內部選一個人填補這個職位。小張和幾位女同事都是候選人,公司領導考慮後,讓小張接替了總經理秘書的工作。由於小張長得漂亮,處事比較靈活,幾個落選者就經常在背後風言風語地說她是個“花瓶”,沒有真本事,喜歡在領導麵前拍馬屁。這種傳言愈演愈烈,與小張關係較好的小夏把這些話告訴了她。小張對此氣惱到了極點,衝到辦公室向幾個人問罪。然而,事情不但沒有平息,反而又有新傳言說她飛揚跋扈,仗勢欺人。傳言多了,經理也表示出對她的不滿,並且找她溝通。小張對此覺得十分委屈,自己什麽都沒做,卻被人說閑話。

小張雖是總經理的左膀右臂,但是身居敏感職位,機會與風險並存,更應處處謹慎,踏實做事,適時示弱。因為一切都在高層眼皮底下,沒有必要處處表現,引起是非。如果遇到辦公室流言,更沒必要不顧形象出手反擊,不妨試試冷處理,無論別人怎麽說,相信清者自清。

(5)低調做事,“一山更有一山高”。

每個人剛剛進入一個公司後,都有很多的衝勁和憧憬,但是你有憧憬是你的事,你要往上爬也是你的事,不需要讓別人知道。有這樣一位剛入職場的新人,幾乎一到公司就把他偉大的職場規劃做成美麗的文件發給他的直接上司,不僅如此,還不斷地靠近上司的上司來表現自己。不用說,這樣的人,隻有兩種“假設”:假設他有能力,會被眾人打擊;假設他沒有能力,會被眾人恥笑。

林小姐在一家廣告公司做文案和創意工作。名牌大學廣告專業高才生的光環與多年從業經驗令她對自己的廣告創意充滿自信,她壓根聽不進別人的意見,更不能容忍別人對她的創意“說三道四”。一次,在某知名品牌手機的廣告方案討論會上,廣告主對她的方案提出了質疑。林小姐對此十分惱火,說對方就知道賣東西,根本不懂創意,一點藝術修養也沒有。這招致了對方的反感,取消了與她們公司的合作。年初,公司要選送廣告作品拿去參賽,林小姐的作品也是候選之列,但最終一位新人的作品被敲定。林小姐找到創意總監興師問罪,結果可想而知。

其實,林小姐的作品創意不錯,幾次不愉快的經曆,是因為她表現得太過鋒芒了,過分強勢反而會危及自己的前程,不如擇機示弱,做個順水人情,把機會主動讓出去,也落得一個提攜後輩新人的名聲。而且這樣也給上司一個回旋餘地。

想要在老板麵前出色地“露一手”——這並沒有錯,但是,你要小心一點:過猶不及。努力表現不能過火。當這種表現過度時,“積極”就會有產生反效果,最可怕的是,它會為你日後的人際關係埋下嚴重“隱患”。

(6)不要和上司“叫板”。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自負的,上司更是如此。他要是沒有一定的本錢,沒有一定的資曆和能力,怎麽會有今天如此的成績?既然能做上司,肯定很有自信,換句話說就是有點自負。為人下屬,你不能打破他的自信,反而應該助長他的自信,心甘情願地做他的綠葉。但是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有時難免會發生衝突。領導與下屬發生矛盾衝突的原因可以說是多方麵的:有領導者自身的素質,有思想和工作方法的不當,有交換、協調、溝通的不及時,有在利益處理上的不公正,等等。由於上述原因,上下級之間發生某些矛盾是正常的,有時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無論如何,跟上司爭辯都是最壞最偏激的做法。要知道,絕對服從是士兵的天職,也是現代職場最基本的遊戲規則,和上司辯論是最要不得的,螳臂擋車那是自不量力。為了自己的前途和利益,千萬不能當著別人的麵就和上司爭辯。

6.職場中,我們要注重團隊的力量

1994年,組織行為學權威、美國聖迭戈大學的管理學教授斯蒂芬·羅賓斯首次提出了“團隊”的概念:為了實現某一目標而由相互協作的個體所組成的正式群體。在隨後的十年裏,關於“團隊合作”的理念風靡全球。

團隊合作是一種為達到既定目標所顯現出來的自願合作和協同努力的精神。它可以調動團隊成員的所有資源和才智,並且會自動地驅除所有不和諧和不公正現象,同時會給予那些誠心、大公無私的奉獻者適當的回報。如果團隊合作是出於自覺自願時,它必將會產生一股強大而且持久的力量。

任何組織,無論大小都需要團隊合作。雖然合作的形成與管理者的管理有關,但高效的團隊合作一定是組織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因為,組織內上級與下級、員工與員工的合作不是簡單的人力相加,而是一個複雜而微妙的動態管理過程。合作中,假定每個人的能力都是1,那麽,10個人合作的結果可能大於10,也可能小於1。因為,人不是靜止的事物,更像是方向各異的能量,相互推動事半功倍,若相互抵觸則一事無成。

在我們每天的工作中,需要的就是大家積極努力的配合和彼此間的責任感。單飛的鳥好像擁有了全部的天空,實際上沒有一塊天空是你的。在一個單位裏,總是有形形色色的人,這些人構成了這個群體,也讓我們看到在群體裏工作和生活,要如何把握自己。我們一定不要給自己形成孤立局麵,那樣的話,當我們需要幫助的時候,往往沒有人願意伸出手,對你說:把手給我!企業是大家的,事情是團隊的。即使得到讚賞與肯定也要低下頭去,否則你將無法在同事們眼中生存下去。要知道,你的成功離不開領導的提攜、同事的幫助。對同事,要像春天般溫暖,對困難要像夏天一樣有激情解決。這樣,你才能長久立於不敗之地。

如果有人自認為很了不起,自己一個人就可以有很多創舉,單槍匹馬就可以闖天下,而不注意與社會、與他人的合作關係,勢必會鬧得“人仰馬翻”。真正有頭腦的人會懂得,要成功一件事,就必須考慮多方麵因素,借鑒各種勢力、與各種各樣的人合作、與各種各樣的環境合作,才能取得成功。

複旦大學辯論隊在首屆“國際大專辯論會”上奪得冠軍,也是對“團隊力量”的含金量的有力證明。複旦大學校長楊福家教授在比賽後的總結中說道,那次的辯論賽,是一場智慧的競爭,是一場凝聚力的比賽。最後的奪冠,充分地體現了複旦師生爭創一流、勇於競爭、敢於奪冠的精神麵貌,向世界展示了複旦人的形象。他還特別強調了發揮集體智慧、團結合作和協力實幹對於那次比賽的重要意義。

楊福家校長表示,那些為參賽的獲勝做出默默貢獻的人們稱得上是“無名英雄”。他認為,盡管獲勝的辯論隊得到了很高的榮譽,但是這些甘為人梯的人們應當同樣受到尊敬!是呀,從賽前幾個月就開始準備的辯論賽組織工作,得到複旦全校師生員工的極大關注,得到來自各方麵的大力支持:學校組織了30多位專家、教授對辯論隊員進行專門輔導;學校各部門、各單位都為辯論賽“開綠燈”……所有這一切,都為參賽的獲勝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成功與美德是衡量一個人人生事業的兩個尺度,同時具備這兩者的人,才是真正的幸福者,才是真正的贏家!英國偉大的科學家牛頓曾經說過:“如果說我看得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科學家的成敗、辯論賽的成敗都是“團隊力量”的結晶。職場上,“團隊力量”的定律依舊存在。企業的成敗,強調的是團隊的力量,完成一項重要工作或任務時,切忌爭功攬利,應將功勞與榮耀分享給團隊的工作夥伴。

7.學會看老板的“臉色”

兵家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職場中也一樣,身為下屬的你對你的老板了解嗎?了解他比了解你的工作更加重要。他的能力怎麽樣?他有什麽樣的優點和缺點?他喜歡什麽樣的下屬?他的工作經曆是怎樣的?他的工作作風如何?他是用才如神、體恤民情的典範老板,還是爭功諉過、欺詐百姓的惡毒老板?他的奮鬥目標是什麽?所有這些問題都是身處職場中的你應該了解的。

美國第28任總統伍德羅·威爾遜,許多人都覺得他非常固執,任何新鮮的意見都被毫無例外地拒之門外。威爾遜有才能、自負,所以對別人的意見往往瞧不起,要麽不采納,要麽根本不予理睬。但是,有一個人例外,這個人就是他的助理豪斯。為什麽威爾遜會對豪斯如此特殊呢?

豪斯自己說,有一次,他被單獨召見,他明知總統不容易接受別人的建議,但還是盡自己所能,清楚明了地陳述了一種政治方案。因為他苦心研究過,自認為相當切實可行,所以說得理直氣壯。然而同樣的,總統沒有表示任何接納的意見,隻是說:“在我願意聽廢話的時候,我會再次請你光臨。”但是數天之後,在一次宴會上,豪斯很吃驚地聽到威爾遜正在把他數天前的建議作為總統自己的見解公開發表。這件事,使豪斯恍然大悟,懂得了向總統貢獻意見的最好方法:避免他人在場,悄悄把意見“移植”到總統的心中。開始,使總統不知不覺地感興趣,然後使這計劃可以作為總統自己的“天才構思”而公之於眾。最後,使總統堅定不移地相信是總統本人想出了這個好主意。這樣,他的計劃就能順利地被總統采納。豪斯能取得這樣的成功,也是因為他了解了總統的心理。

要學會應付各種性情的老板,確保自己的尊嚴不受侵犯,同時能夠贏得他對自己的好印象,這就需要學會一些技巧。首先,你要觀察你的上司,看他有什麽樣的心理。

有些經理整天懷疑自己的員工偷懶不幹活,時常窺視員工的一舉一動。對付這類經理最好的辦法是經常向他匯報,多和他交流,明確告訴他你幹了些什麽、結果如何,讓他因此放心。

有些老板精力過剩,熱衷事業,但對員工很苛刻。碰到這種工作狂,最佳對策是甘拜下風,不斷向他請教,使他感到你在他的英明領導下努力工作,這樣反而可以得到他的賞識。

有的經理自己的能力不好,老是擔心下屬會超過他,搶了他的位置。這時你就要收斂起自己的鋒芒,做到謙虛和謹慎,這樣自然會博得上司的信任和賞識,以消除上司的戒心。 比如在業務會上,對自己的遠見卓識有意打點埋伏,留下空間給上司做總結。當然,在平時要經常向上司請示匯報,不要擅自做主,特別是一些決策性的工作,要等上司表態。另外不要老把眼光盯在上司不足的方麵,應該去嚐試尋找上司的閃光點,因為職場比拚的是綜合素質,而不是專能。

有的老板非常嚴謹,當他總是批評你、提醒你的過失時,其實也是對你的留意和關心。這時你要聽得進去,在人才濟濟的大單位,能被上司留意到很不容易,如果你不能用斐然的成績吸引上司的青睞,那就應盡量減少失誤。先要培養自己的耐心,麵對上司的批評,你應該放寬心態,並積極地去解決問題,爭取好印象。

當你的上司是一個非常冷靜的人時,他不會大笑大鬧,而是始終保持常態。你和他打交道就應該盡量保持和他相同的風格。對於你的一切工作計劃,不要自作主張,等到計劃決定後,你隻管執行就行了。在執行的過程中,應該有詳細的記載,不能有疏忽。事情成功後向他報告,也避免使用誇張的語氣,盡量使用平靜的口氣,以與他的風格保持一致。

當你的老板是一個權威型的人物時,這時你就要拿出最慎重和一絲不苟的態度以及良好的專業知識,在短時間內精心做好準備。在整個談判的過程中,你要展示你的才華和智慧,使出渾身解數,為老總贏得主動、贏得利益、贏得稱讚。工作結束後,如果上司問你:“你在工作上還有什麽理想?”你千萬別直接說:“我想升職。”但可以不失時機地給上司一個暗示:“如果有更多的挑戰,我會有更多的創造。”這樣等待你的肯定是另有重用。

當你的老板是一個非常豪爽大方的人時,那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這時你不用想什麽特別的方法來討好他,隻要你能善於運用自己的能力,表現出過人的成績,就絕對不用擔心你沒有發展機會。他自己長於才氣,所以喜歡有才氣的下屬。唯有英雄能識英雄,你要是英雄,不怕他不賞識你,你要是英雄,也不用怕他不提拔你。

知道了上司的心理對於你的職業發展非常有處。了解他,就能“管理”他,你能用一些手段贏得上司的青睞,讓上司對你信任有加,言聽計從。當你有好的建議向上司貢獻的時候,不會遇到被上司斷然拒絕的苦惱。你就能夠讓上司作出更有利於你的決策,也會增加上司對你的好感,這對你的職業生涯是非常好的。

8.慎重“跳槽”有“心計”

目前直奔30歲的在求學路上可謂是步步高升。先是念了電子專業的專科,專科畢業後又讀了電子成教本科,同時還自考了工商管理的本科。可以說在學業上,的付出得到了很好的回報。可是與她一帆風順的求學之路相反,她的職業卻總在低水平徘徊。大專畢業後,先到一個日資電子工程公司做了一年的繪圖員。這種獨坐小隔間,埋頭苦幹,十天半月不跟人打交道的工作讓苦不堪言。再加上公司本身規模不大,前景也不是很好,於是一年後,她就“跳槽”到了另一家規模稍大的日資電子企業。由於專業背景和之前的工作經曆,剛進去的時候隻能重操舊業。但是對這類技術員的前景並不看好,因為雖然他們頂著工程師的頭銜,但實際上工作的技術含量並不高,因此也很難做出什麽成績。她的很多前輩在一個職位上一待好幾年,除了薪水有所長進之外,其他的幾乎一成不變。要有出頭之日,非要跳出這個小圈圈不可。於是等待著轉崗的機會。功夫不負有心人。沒過多久,總經理辦公室就有一個行政助理的位置空缺,得知此事的馬上申請換崗,經過一番考核,如願以償。原以為這次換崗會換來一個廣闊的天地,誰知道總經理助理聽起來好聽,可實際上像個雜務處理員,技術含量更加低,也學不到什麽有意義的東西。長期這樣做下去,隻會導致競爭力的衰竭。危機感重重的在失望之餘,想到了用“跳槽”來尋找發展空間。

每個人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都會經曆若幹次的職業轉換:從這家公司轉到那家公司,從這個行業轉到那個行業,或者哪個企業也不去,選擇自己創業。“跳槽”也好,創業也罷,轉行也罷,我們都免不了問自己:“我現在該找一份怎樣的工作?”或者:“我能做一番怎樣的事業?”那麽,我們應該怎樣去對待“跳槽”呢?心理學家給了我們答案。

(1)“跳槽”並不是目的,而是我們接近個人職業目標的方法之一。

當你“跳槽”的時候,首先必須了解,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麽?應該怎麽去追求自己想得到的目標?這一次“跳槽”是不是一塊很好的跳板,跳向你幸福的未來?沒有明確目的就跳來跳去,並在同一平麵上的重複變動,不能從深度上提升職場含金量,從而導致你在今後的職業生涯中停滯不前。

(2)入行沒打好基本功,小問題常常造成致命傷,這是職場中“蝴蝶效應”的根源。

麵對誘惑,與其這山望著那山高,頻繁“跳槽”,還不如認定一個職業,紮紮實實從基礎做起。基本功不紮實,跨行太多,很難成為真正的專業人士。

(3)個體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適應對一個人的發展非常重要。

“跳槽”者在“跳槽”之前應充分了解新公司的環境和文化。一般而言,大型企業選文化,中型企業選行業,小型企業選老板。如果不事先做好“功課”,甚至隻是因為節後是“跳槽”的黃金時節就盲目地抬腳走人,隻會提高“跳槽”的成本。

(4)在職業生涯中,也不是人人都得死守一處,從一而終。

但是要明白:小時候向爸媽撒嬌,可以換來一兩顆糖;現在向愛侶撒嬌,可以得到一二束玫瑰;但職場不是溫情的老爹和深情的愛侶,不懂得忍辱負重、委曲求全,一不順心就扭頭離去,那隻會招來它的白眼。

(5)謹慎“跳槽”,防止職業能量“歸零”。

就職業轉換而言,最危險的一種情況,莫過於在一次次的“跳槽”和創業中,讓自己在以往的職業生涯中好不容易積蓄起來、沉澱下來的職場能量一次次地“歸零”。我們會發現,有多工作經曆已有七八年的職場老人,卻說不清自己到底在從事哪個職業——他們今天做這份工作、明天做那份工作,但前一份工作和後一份工作幾乎毫無關聯度,使得他們本該已經是某個領域的資深人士了,卻可能還在為找工作而犯愁,或者是還停留在職業探索期,對未來一片茫然。

正是盲目的轉換,使這些頻繁“跳槽”的職場老人無法對他目前的職業經曆提供任何的幫助,導致他在以往經曆中積累下來的職場能量在這樣的轉換過程中化作了零,他又重新變成一個職場新手!表現出來的後果是,過去的職場能量不但無法給自己以信心暗示,更無法給別人以信賴感。

必須意識到,每當你將職場能量歸一次零,就好比在自己的“職場大陸”上投下了一顆毀滅性的原子彈,你的生涯就將因此遭受一次重大的創傷。多次的職場歸零,帶來的最終結果隻有一個,就是你的職業生涯將由於多次“地震”喪失能量,衝擊力和抗擊打力變得大大的弱化,再加上年齡、生活、環境等等諸多客觀因素的幹擾,你將會在自疑、抱怨、氣餒的消極情緒中,越來越同別人拉開職場中的差距。

(6)重視工作經驗積累,提升職業能級。

明智的“跳槽”者,他們會在“跳槽”的一開始,或者在麵臨“跳槽”的起始時刻,就將工作經驗作為最重要的一條,納入個人的整體職業規劃表中,他們絕不容許自己的職業前後脫節,絕不容許自己的工作經驗莫名其妙地釋放、僵化、歸零,他們總會用盡一切辦法,把每一次“跳槽”,鏈接到他前一次到達的驛站軌道上,這樣,“跳槽”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升級,而不是負氣的賭博。

工作經驗的持續積累會產生“職業能級”的變化。職業能級的提升並不代表“職級”的提升,也不直接代表薪資的提升,但它充分表明了你具備了更高職級更高薪水的基礎,隻要時機合適,這些都不是問題,你會更加受賞識,會有更多的機會,更大的選擇餘地,你會得到更多。

四、不怕吃虧放遠眼光的“心計”

※本章主要內容※

1.你能識別出喬裝成困難的機會嗎

2.吃虧是一種隱形投資

3.不要被眼前利益牽絆

4.多“主動吃虧”,少“被動吃虧”

5.吃不吃一塹都要長一智

6.吃點小虧也許能賺到大便宜

7.別當一毛不拔的“鐵公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