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疑點(1) (1)

《周易禪解》。馮友蘭曾經對《周易》有過一個相當有趣的評價,大意是:“《周易》是個筐,啥都往裏裝。”現在看看,和尚也來講《周易》了,書名叫得響亮,叫《周易禪解》,看來那麽早的時候就有跨學科研究了。

古時候有一種三教合一的風潮,是說儒家、佛家、道家其實講的都是一回事,學者也喜歡作個通家——我們來看宋人的半闋《行香子》:“野叟長年。一室蕭然。都齊收、萬軸牙簽。隻留三件,三教都全。時看《周易》,讀《莊子》,誦《楞嚴經》。”說老頭最後就看三部書:《周易》,這是儒家經典;《莊子》,這是道家經典;《楞嚴經》,這是佛家經典,三教一網打盡。

所以,儒者談佛、道士讀孔孟、和尚解《周易》,這也沒什麽太稀奇的。

這位釋智旭大師把佛門觀念引入了《周易》,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周易》的新的讀法,他倒是也說乾就是健,但他接著說:“健於上品十惡的人一定會下地獄。”

所謂“上品十惡”就是最壞的十種行為,那麽,全句就可以解釋為“孜孜不倦地去做最壞的十類壞事的家夥一定會下地獄”。他接著說:“孜孜不倦地去做中等壞的十類壞事的家夥一定會墮入畜生界,孜孜不倦地去做不太壞的十類壞事的家夥會墮入鬼界,孜孜不倦地去做十類小小善事的人會進修羅界,孜孜不倦地去做十類中等善事的人會投生人界,孜孜不倦地去做十類上等善事的人會升到天界。”——你以為這就完了吧?不是,還有好多呢:“孜孜不倦地去做十類上等善事,同時還修持禪定的人一定會轉生於色無色界,孜孜不倦地去做十類上等善事,同時還修持四諦十二因緣的人一定會獲得二乘果證……”我就不再多講了,反正舉一反三即可,後邊還一大堆佛門專業術語呢,對於“元,亨,利,貞”也完全是佛教化的解釋。

這麽多的版本,好像誰說得都有道理哦。看來《周易》首當其衝的這個乾卦卦辭“乾:元,亨,利,貞”蘊涵著如此豐富的內容,包容宇宙,囊括萬象啊!

這些專家的講解都很出色,但是,就這“元,亨,利,貞”四個字,我們還是再回過頭來,看看最早的解釋版本——《易傳》。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禦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鹹寧。

先解釋一下《彖》。不好意思,到現在才解釋這個家夥。“彖”讀“團”的四聲,大意是“判斷”,“從卦象判斷吉凶”。《彖》是《易傳》中的一傳,本來是獨立成章的,後來被漢朝人把它和《易經》的卦爻辭混排了。

再來解釋幾個詞。

“品物流形”是說萬物變化,生長成形,文天祥《正氣歌》裏有一句“雜然賦流形”就是出自這裏。

“大明”是指太陽,有家大明眼鏡店很有名。看,別以為這個名字俗,其實大有來頭呢。

“時乘六龍以禦天”,是說按時駕著由六條龍拉的車子在天空馳騁。按照古代禮製規定,天子的座駕由六匹馬拉,諸侯以下等而下之,拉車的馬越來越少。所以“禮儀之邦”和講文明、懂禮貌關係不大,而是很嚴格的官本位的社會,夠什麽級別才能坐什麽車,不能亂了。這種六匹馬拉的車考古發現還真出土過,看來文獻記載不差。

“性命”,這麽簡單的一個詞其實也有些個講頭,有誰較過真沒有,這個“性”字在這兒當什麽講啊?答案是:這個“性”其實就是“生”,所以“性命”也就是“生命”。不少版本把“性”解釋成性質、屬性、特性,恐怕不確。

“大和”,這和日本沒關係,“大和”就是“太和”,故宮的中心建築太和殿,就是俗稱的金鑾寶殿,名字就是從這兒來的。“太和”到底是什麽意思,有人說是陰陽調和,有人說是衝和之氣,有人說是最最和諧的境界,還有人說……你自己挑吧。

“萬國”,如果按現代標準,一萬個國家那得什麽規模啊!可上古時期不是這樣,那時候一個所謂的“國”可能也就有現在一個村子大,小部落而已。

好了,整段翻譯一下:

啊!乾元之氣太酷了!它萌生了萬物,主宰著宇宙。它行雲降雨,生養無數。太陽東升西落,周而複始;於是確立了上下前後左右六個方位,按時駕著由六條龍拉的車子在天空馳騁。天道變化,給萬物以生命,保持陰陽和諧,使萬物走上正軌。元氣稍稍一動,萬物便蓬勃生長,萬國人民都有好日子過。

這是已知最早的對“乾:元,亨,利,貞”的闡釋。因為《易傳》和《易經》都被混編在一起了,所以不少人總以為它們都是一個東西,我一再提醒大家,千萬得把《易經》和《易傳》分清楚。現在這個解釋隻不過是《易傳》裏邊《彖》的觀點,它雖然從時代上距離《易經》最近,可它當真就是對《易經》卦爻辭一五一十的解說嗎?不要輕信哦。

《彖》後邊是《象》,內容是闡釋爻辭的,先略過不表,直接看下邊的《文言》。

《文言》是《易傳》當中專門闡釋乾、坤兩卦的,文字很多,我們先隻看它有關“元亨利貞”的部分:

“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這裏就已經把“元亨利貞”稱做“四德”了。咱們前邊看過的曆代專家對“四德”的闡述都是源自這一段的。翻譯一下:

“元”,是善的首位;“亨”,是美的集合;“利”,是義的和諧;“貞”,是事的主幹。君子履行仁德就足以做領導,集合美善就足以合乎禮,施利於萬物就足以合乎義,堅守正道就足以治事。君子能夠履行這四種美德,所以說:“乾:元,亨,利,貞。”

這一段主要在“‘亨’者,嘉之會也”一句上後來的專家們有些分歧,前邊焦竑的《易筌》不就認為“亨”字其實就是“享”嗎?所以,“嘉之會”應該就指大party了。古人的大party是很正式的,前文講過的豎牛陷害孟丙的故事裏,不就是在一個大party上搞的嗎?在這種正式而隆重的場合,會擺滿很多好吃好喝好東西,很可能所謂“嘉之會”說的就是這個呢。

“乾:元,亨,利,貞”,就這麽幾個字,我們從《易傳》到曆代專家的解說看了這麽半天了,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到底哪個解釋才是正解呢?

想一想啊,他們每個人都把“元亨利貞”解釋得那麽精彩,那麽含義深刻,那麽飽含古老東方的神秘智慧,但唯一的遺憾是:這些解釋全是錯的。

是的,我鄭重地告訴大家:以上這些解釋全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