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婦產科 (1)

第6章婦產科(1)

痛經

痛經是指婦女在行經前後,或正值行經期間,小腹及腰部疼痛,劇痛難忍,常伴有麵色蒼白,冷汗淋漓,手足厥冷。

方一

【方名與主治】婦痛良方,主治痛經(寒濕凝滯者)。

【組成與用法】當歸、益母草、桑寄生各12克,川芎6克,芍藥、熟地黃各20克,香附、吳茱萸各10克。上藥混合加水煎成湯劑。每日1劑,分2次溫服。

【方解】寒濕凝滯型痛經,其病多由經期淋雨、涉水感寒,或久居濕地及經期過食生冷,寒濕傷於下焦,客於胞宮,血被寒凝,運行不暢,表現為經量少、色不鮮有塊,小腹冷痛,四肢發冷,便溏,苔白膩,舌邊紫,脈沉緊等。治宜溫經化濕,理氣化瘀。方中當歸、川芎、芍藥活血化瘀;熟地黃補血滋陰;益母草活血調經;香附理氣止痛;桑寄生補肝腎,除風濕,強筋骨;吳茱萸溫經散寒。

【注意事項】經期禁下冷水,忌食冷飲。

【典型病例】焦某,女,32歲。痛經1年餘,每於行經前或經期少腹疼痛難忍,伴頭痛嘔吐,久治不愈。診斷為痛經,屬寒凝氣滯型伴陰虛。給予上方20劑,每經期10劑,連服2個月經周期。再次來月經時疼痛完全消失。隨訪1年,經期正常,未見痛經複發。(處方來源:江西省進賢縣中醫院王繩新)

方二

【方名與主治】化瘀消膜湯,主治膜樣痛經。

【組成與用法】三棱、莪術、炒五靈脂、炒蒲黃、穿山甲(代)、王不留行、香附、菟絲子各10克,當歸、山楂、黨參各15克,血竭(衝服)2克。上藥加水煎成湯劑。月經幹淨後開始服藥,每日1劑,水煎服,服至下次行經即停。連續服用2個月經周期為1個療程。

【辨證加減】若兼有寒象者,加肉桂6克,淫羊藿、艾葉各10克;兼有熱象者,加赤芍、黃芩各10克。

【方解】膜樣痛經屬婦科疑難病證,也是婦科急症之一。現代醫學認為,膜樣痛經屬原發性或功能性痛經之範疇。本病多見於未婚未孕之女青年,經前即有腹痛,經色暗紅有塊,待塊物流出,其痛漸減,結合舌質脈象,顯然與中醫學氣滯血瘀之痛經相似。朱丹溪說:“臨行時腰痛、腹痛,乃是瘀滯。”根據中醫理論:“不通則痛”“血實宜決之”之觀點,治宜活血化瘀,消膜定痛。方中用三棱、莪術、香附、血竭破血行氣,止血定痛;穿山甲(代)、王不留行走而不守,暢血脈以消瘀血;五靈脂、蒲黃用炒,取其行血而不破血,止血而不留瘀;山楂微酸性平,化瘀血而不傷新血,開鬱氣而不傷正氣;當歸養血活血;黨參、菟絲子健中養腎,配合在大隊活血化瘀峻猛藥中,以使攻不擾正。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消膜定痛之功用。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注意防寒保暖,勞逸結合,做好經期衛生。

【典型病例】李某,女,20歲,未婚。每於經前1天,小腹部呈持續性劇痛,腰部墜痛,待瘀塊排出後腰腹疼痛漸緩解。將血塊置清水中浸泡後,呈灰白色膜樣塊狀物,送病理檢查為“行經期子宮內膜”。來診前曾用己烯雌酚和甲睾酮等治療,無顯著好轉。予以化瘀消膜湯治療,每日1劑,連服10劑,月經適時而至,腰腹疼痛較前減輕,血塊量少兼有碎渣樣改變。病情好轉,上方續服12劑後,月經按時**,經血量中等,腰腹疼痛消失,未見有塊狀物流出,尚有下腹部涼感,予艾附暖宮丸調理。半年後隨訪,未見複發。(處方來源:杭州李維華)

方三

【方名與主治】痛經湯,主治痛經。

【組成與用法】當歸、赤芍、白芍、香附、延胡索各15克,益母草15~30克,川芎10~15克,佛手10克,甘草6克。上藥加水煎成湯劑待用。每日1劑,分2次口服。原發性痛經,按月經周期調治,即經前服5劑,經期服5劑,連服2~3個月經周期。繼發性痛經,按除月經周期用藥外,多數患者平時尚需服藥調治,均以上方加減。

【辨證加減】脹痛者,加柴胡、青皮、橘葉、鬱金;小腹冷痛者,加桂枝、小茴香、附子、吳茱萸;少腹熱痛者伴便幹,苔黃,減香附,加牡丹皮、赤芍、黃柏、梔子、柴胡、大黃;氣短心悸者,加人參、黃芪、柏子仁;腰腹空痛,頭暈耳鳴者,加杜仲、黨參、枸杞子、菊花;頭痛者加白芷;腹瀉(行經便溏)加茯苓、白術、補骨脂、蓮子;苔膩脈滑,加滑石、白術、佩蘭、草豆蔻。

【方解】婦女痛經分原發性和繼發性二類,前者多屬功能失調所致,後者屬器質性病變,病情複雜,多為實證、瘀證、虛中夾實之證。治宜辨證論治,臨床多以調理氣血,疏肝解鬱,活血和血,行氣止痛為則。本方中當歸為補血行血止痛,調養衝任之要藥;赤芍、白芍,苦酸微寒,具有柔肝平肝,緩攣止痛、斂陰益營、活血通經之功;配甘草治腹中攣急作痛,療效倍增;益母草、川芎、辛開苦降,活血化瘀以通經,行氣開鬱以止痛;延胡索、香附活血行血,既行氣分之氣,又行血中之氣,為止痛佳品;佛手辛苦溫,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之效。全方共奏調氣血,調衝任,理氣和血止痛之功效。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避免精神刺激,施方用藥須注意隨證加減。

【典型病例】蔣某,女,26歲。2年前值經期,冒雨涉水後致痛經。經前經期小腹涼痛,腰腹如坐涼水中,伴絞痛,不可忍,必服止痛片,抱熱水袋,臥床1~2天,痛才漸緩。經行後錯,40~50天一行,經血量少色黑,有小血塊。婚後1年同居未孕,舌暗苔白,脈沉弦。診為原發性痛經。辨證屬寒凝血瘀,胞脈不通,治當溫經散寒、通調衝任,予以通經湯加桂枝10克,附子10克,吳茱萸6克,川牛膝20克,每日1劑,水煎服,5劑藥後月經**,下黑紫小血塊頗多,小腹擰痛,血塊排出後腹痛減輕,僅服1次止痛片。效不更方,再進5劑,依上方加減調治2個月經周期,痛經告愈並妊娠。(處方來源:北京宣武醫院吳作君等)

崩漏

婦女不在行經期間大量出血,或持續下血,淋漓不斷者,稱為崩漏,亦稱崩中漏下。一般以來勢急、出血多的稱為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淨的為漏。西醫功能性子宮出血,女性**炎症,腫瘤等所出現的出血都屬崩漏的範疇。對於危重病人,常須采用緊急止血措施,以免導致失血性休克而出現生命危險。

方一

【方名與主治】加味烏賊骨湯,主治功能性子宮出血,亦稱崩漏。

【組成與用法】烏賊骨粉、紫石英、補骨脂、赤石脂、仙鶴草各10~15克,炒茜草、升麻各10克,炙黃芪15~20克,覆盆子12克。將上藥以冷水浸泡10分鍾,煮沸後以文火煎40分鍾,過濾去渣即得。每日1劑,於飯前半小時溫服150毫升,1日2次。出血嚴重者,以兩劑入煎,分3次服用。

【辨證加減】夾熱者加地榆炭,夾瘀者加熟大黃炭3克。

【方解】功能性子宮出血係指由內分泌失調所引起的子宮異常出血,其表現為無規律出血者,以更年期與青春期為多,原因在於卵巢功能的減退或尚未發育健全。中醫學認為女子14歲時,如果腎氣不充,天癸不盛,則衝任因失養而固攝無權,故崩漏由之而作。當年至49歲時因腎氣虛衰,天癸枯竭,則衝任乏源而功能失常,故閉經、崩漏隨之發生。中醫學對崩漏雖有虛、熱、瘀之別,然最終皆可因失血耗氣而傷及脾、腎,殃及衝任,致使統攝無權,衝任不固,如此惡性循環,久不得止。加味烏賊骨湯意在補益脾、腎,固衝止血,標本同治,故止血效果頗佳。方中以烏賊骨、茜草為主藥,意在通補兼施,加以炙黃芪、升麻以升脾固滯;配紫石英、補骨脂、覆盆子以溫腎固衝;加赤石脂、仙鶴草以助止血之力。此方用於更年期子宮內膜增生所造成的子宮出血,效果尤佳。

【注意事項】治療前需排除其他器質性疾病,治療期間需調節情誌,忌食辛辣生冷之物。

【典型病例】朱某,女,22歲。經量如崩,已曆6日。診見麵色蒼白,肢倦乏力,舌體胖質淡,邊有齒痕,脈虛大。證屬脾腎氣虛,奇脈不固。擬加味烏賊骨湯,藥進1劑,當晚經血明顯減少,再進3劑而淨,隨訪年餘未發。(處方來源:南京中醫學院譚一鬆)

方二

【方名與主治】龍骨散,主治崩漏。

【組成與用法】龍骨(煆)、當歸、香附(炒)各30克,棕櫚炭15克,研為細末,待用。每日3次,每次12克,空腹米湯咽下,亦可作湯劑,水煎服。

【方解】崩漏的成因很多,但經久不止,血去過多,總宜固澀。方中用龍骨固澀止崩,合以棕櫚炭,則澀血固崩的療效更佳。配伍當歸、香附,補血行血,使血能循經。若血去過多,血脫氣竭者,兼用人參,或用獨參湯調下更佳。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忌油膩雞魚燥物,本散劑不適宜腫瘤所致的子宮出血。

【典型病例】張某,女,46歲。月經先後不定期,量多,行經日久淋漓已半年。此次月經**,量特別多,色鮮紅,無血塊。伴有心慌氣短,身倦乏力,腰痛腿軟,出虛汗,睡眠較差,食欲一般,二便正常,血紅蛋白8克,舌質淡,脈弦緩,診為崩漏,給龍骨散每次12克,每日3次,連服3天後血量明顯減少,隻有點滴未淨,繼服3天,血止證除。經隨訪觀察,規律行經3次,未見異常出血。(處方來源:貴州省納雍縣楊翔蘭)

方三

【方名與主治】養宮湯,主治青春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病,亦稱青春期崩漏。

【組成與用法】牡丹皮、麥冬、鹿銜草各10克,生地黃、白芍、玄參、沙參、延胡索、仙鶴草各15克,墨旱蓮、阿膠(烊化另服)各12克。上藥加水煎成湯劑。每日1劑,分2次溫服。

【辨證加減】若氣虛明顯者,加黃芪、太子參;夾瘀者,加茜草;經量偏多者,加血餘炭。

【方解】青春期功血屬中醫學崩漏之範疇,現代醫學認為功血多由精神過度緊張、環境和氣候的改變,勞累、營養不良或代謝紊亂所致。中醫學認為月經的產生與調節主要依賴於腎氣,然腎藏真陰而寓元陽,真陰通過元陽蒸化而變為腎氣,可見隻有在腎中陰陽平衡協調的情況下,腎氣才能充盛。腎氣盛,天癸至,天癸作用於衝任,任脈通暢,氣血會聚而下注胞宮,月經就會應時而下。因此,調經的關鍵務使“陰陽和”“腎氣盛”。而女子青春期的生理特點,生機勃勃,陰精常顯不足,若遇情緒波動、疲勞過度等因素的影響,常可導致腎中陰陽失調。腎水不足,陰虛則相火偏亢,故《素問·陰陽別論》雲:“陰虛陽搏謂之崩”。由此可見,女子青春期崩漏的病理表現以陰虛火旺為特點,治宜立足於養陰補腎,壯水之主以製陽光,意在恢複“陰平陽秘”的生理常態。方中用生地黃、麥冬、白芍、玄參、沙參、墨旱蓮、阿膠之品滋養腎陰,俾陰生而陽自秘;輔以牡丹皮、地骨皮、仙鶴草清熱涼血,血熱得清則血海自固;延胡索行氣活血,以防寒涼留瘀。血止以後,用六味地黃丸鞏固複舊,恢複腎氣,這對重建月經周期具有積極的作用。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注意勞逸結合,避免精神緊張。忌食生冷酸辣之物。加強**部衛生。

【典型病例】程某,女,15歲。經期先後不定,經量增多半年,行經初期5日內經量較多,後轉量少淋漓,一直不淨,經色深紅,質稠無塊,口幹心煩,腰痛酸軟。苔少舌偏紅,脈沉細。證屬肝腎陰虛,衝任不固。予以養宮湯加枸杞子10克,3劑。藥後血止,原方去地骨皮、牡丹皮、延胡索、仙鶴草,加女貞子、覆盆子各10克,4劑。並囑常服六味地黃丸。隨訪至今,月經基本正常。(處方來源:杭州趙茱勝)

方四

【方名與主治】補腎止漏方,主治功能性子宮出血,亦稱崩漏。

【組成與用法】熟地黃、龜甲膠各24克,鹿角膠、山茱萸、枸杞子各12克,菟絲子、續斷各15克。每於月經**始服,每日1劑,水煎分2次口服,連服7劑,下次月經**時,仍按上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