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老饕漫筆 (7)

北平“酸梅湯”之所以特別好,是因為使用冰糖,並加玫瑰木樨桂花之類。信遠齋的最合標準,沿街叫賣的便徒有其名了,而且加上天然冰亦頗有礙衛生。賣酸梅湯的普通兼帶“玻璃粉”及小瓶用玻璃球作蓋的汽水。“果子幹”也是重要的一項副業,用杏幹柿餅鮮藕煮成。“玫瑰棗”也很好吃。

冬天賣“糖葫蘆”,裹麥芽糖或糖稀的不太好,蘸冰糖的才好吃。各種原料皆可製糖葫蘆,唯以“山裏紅”為正宗。其他如海棠、山藥、山藥豆、杏幹、核桃、荸薺、桔子、葡萄、金桔等均佳。

北地苦寒,冬夜特別寂靜,令人難忘的是那賣“水蘿卜”的聲音,“蘿卜—賽梨—辣了換!”那紅綠蘿卜,多汁而甘脆,切得又好,對於北方煨在火爐旁邊的人特別有沁人脾胃之效。這等蘿卜,別處沒有。

有一種內空而癟小的花生,大概是檢選出來的不夠標準的花生,炒焦了之後,其味特香,遠在白胖的花生之上,名曰“抓空兒”,亦冬夜的一種點綴。

夜深時往往聽到沉悶而遲緩的“硬麵餑餑”聲,有光頭、凸蓋、鐲子等,亦可充饑。

水果類則四季不絕的應世,諸如:三白的大西瓜、蛤蟆酥、羊角蜜、老頭兒樂、鴨兒梨、小白梨、肖梨、糖梨、爛酸梨、沙果、蘋果、虎拉車、杏、桃、李、山裏紅、柿子、黑棗、嘎嘎棗、老虎眼大酸棗、荸薺、海棠、葡萄、蓮蓬、藕、櫻桃、桑葚、檳子……不可勝舉,都在沿門求售。

以上約略舉說,隻就記憶所及,掛漏必多。而且數十年來,北平也正在變動,有些小販由式微而沒落,也有些新的應運而生,比我長一輩的人所見所聞可能比我要豐富些,比我年輕的人可能遇到一些較新鮮而失去北平特色的事物。總而言之,北平是在向新穎而庸俗方麵變,在零食小販上即可窺見一斑。如今呢,胡塵漲宇,麵目全非,這些小販,還能保存一二與否,恐怕在不可知之數了。但願我的回憶不是永遠的成為回憶!

熗青蛤

北人不大吃帶殼的軟體動物,不是不吃,是不似南人之普遍嗜食。

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十四:“如今之北方人喜用麻油煎物,不問何物,皆用油煎。慶曆中,群學士會於玉堂,使人置得生蛤蜊一簣,今饔人烹之,久且不至。客訝之,使人檢視,則曰:‘煎之已焦黑而尚未爛。’坐客莫不大笑。”沈括,宋時人,當時可能有過這樣的一個饔人鬧過這樣的一個笑話。

北平山東餐館裏,有一道有名的菜“熗青蛤”。所謂青蛤,一寸來長,殼麵作淡青色,平滑潔淨,肉微呈黃色,在蛤類中比較最具幹淨相。做法簡單,先在沸水中燙過,然後掰開貝殼,一個個的都仰列在盤裏,灑上料酒薑末胡椒粉,即可上桌,為上好的佐酒之物。另一吃法是做“芙蓉青蛤”,所謂芙蓉就是蒸蛋羹,蒸到半熟時把剝好的青蛤肉擺在表麵上,再蒸片刻即得。也有不剝蛤肉,整個青蛤帶殼投在蛋裏去蒸的。這種帶殼蒸的辦法,似嫌粗豪,但是也有人說非如此不過癮。

青蛤在家裏也可以吃,手續簡單,不過在北方吃東西多按季節。春夏之交,黃魚大頭魚上市,也就是吃蛤蜊的旺季。我記得先君在世的時候,照例要到供應水產最為豐富的東單牌樓菜市采購青蛤,一買就是滿滿一麻袋,足足有好幾十斤,幾乎一個人都提不動,運回家來供我們大嚼。先是浸蛤於水,過一晝夜而泥沙吐盡。聽人說,水裏若是滴上一些麻油,則泥沙吐得更快更幹淨。我沒有試過。蛤雖味鮮,不宜多食,但是我的二姊曾有一頓吃下一百二十個青蛤的紀錄。大家這樣狂吃一頓,一年之內不作再吃想矣。

在台灣我沒有吃到過青蛤。著名的食物“蚵仔煎”,蚵仔是台語,實即牡蠣,亦即蠔。這種東西寧波一帶盛產。剝出來的肉,名為蠣黃。李時珍《本草》:“南海人,食其肉,謂之蠣黃。”其實蠣黃亦不限於南海。東北人喜歡吃的白肉酸菜火鍋,即往往投入一盤蠣黃,使湯味格外鮮美。此地其他貝類,如哈螞、蚋、海瓜子,大部分都是醬油湯子裏泡著,鹹滋滋的,失去鮮味不少。蚶子是南方普遍食物,人工培養蚶子的地方名為蚶田。清《一統誌》:“莆田縣東七十裏大海上,有蚶田四百頃。”規模好大!蚶子用開水一燙,掰開加三合油加薑末就可以吃,殼裏漾著血水,故名血蚶。我看見那血水,心裏不舒服,再想到上海弄堂裏每天清早刷馬桶的人,用竹帚蚶子殼嘩啦嘩啦攪得震天響,看著蚶子就更不自在了。至於淡菜,一名殼菜,也是浙閩名產,曬幹了之後可用以煨紅燒肉,其形狀很醜,像是曬幹了的蟬,又有人想入非非說是像另外一種東西。總之這些貝類都不是北人所易接受的。

美國西海岸自阿拉斯加起以至南加州,海底出產一種巨大的蛤蜊,名曰geoduck,很奇怪的當地的人卻讀如“古異德克”,又名之曰蛤王(kingclam)。其殼並不太大,大者長不過四五寸許,但是它的有一條長長的粗粗的肉伸出殼外,略有伸縮性,但不能縮進殼裏,像象鼻一樣,其狀不雅,長可達一尺開外,兩片硬殼貼在下麵形同虛設。這條長鼻肉味鮮美,可以說是美國西海岸食物中的雋品。我曾為文介紹,可是國人旅遊美國西部者,搜奇選勝,卻很少人嚐過古異德克。知音很難,知味亦不易。我初嚐異味是在西雅圖高叔哿嚴倚雲伉儷府上,這兩位都精易牙之術。

高先生告訴我,古異德克雖是珍品,而美國人不善處理,較高級餐館菜單中偶然也列此一味,但是烹製出來,盡管猛加白蘭地,不是韌如皮鞋底,就是味同嚼蠟。皆因西人烹調方法,不外油炸、水煮、熱烤,就是缺了我們中國的“炒”。他們根本沒有炒菜鍋。英文中沒有相當於“炒”的字,目前一般翻譯都作stirfry(一麵翻騰一麵煎)。高先生做古異德克是用炒的方法,先把象鼻形的那根肉割下來,其餘部分丟棄,用沸水一澆,外表一層粗皺的鬆皮就容易脫落下來了,然後切成薄片,越薄越好。旺火,沸油,爆炒,加進蔥薑鹽,翻動十來下,熟了,略加玉米粉,使汁稠,趁熱上桌。吃起來有廣東館子“炒響螺”的味道,美。

美國人不懂這一套。風行美國各地的“蛤羹”(clamchowder)味道不錯,裏麵的番薯牛奶麥粉大概不少,稠糊糊的,很難發現其中有蛤。現在他們動起“蛤王”的腦筋來了,切碎古異德克製作蛤羹,並且裝了罐頭,想來風味不惡。

一九八六年五月七日台灣一家報紙刊出一則新聞式的廣告,標題是“深海珍品鮑魚貝——肉質鮮美好口味”。鮑魚貝的名字起得好,即是古異德克。據說日本在一九七六年引進了鮑魚貝,而且還生吃。在台灣好像尚未被老饕注意,也許是因為我們的美味種類已經太多了。

貝類之中體積最小者,當推江浙產的“黃泥螺”。這種東西我就從未見過。菁清說她從小就喜歡吃,清粥小菜經常少不了它。有一天她居然在台北一家店裏瞥見了一瓶瓶的黃泥螺,像是他鄉遇故知一般,掃數買了回來。以後再買就買不到了。據告這是海員偶然攜來寄售的。黃泥螺小得像綠豆一般,黑不溜秋的,不起眼,裏麵的那塊肉當然是小得可憐,而且鹹得很。

獅子頭

獅子頭,揚州名菜。大概是取其形似,而又相當大,故名。北方飯莊稱之為四喜丸子,因為一盤四個。北方做法不及揚州獅子頭遠甚。

我的同學王化成先生,揚州人,幼失恃,賴姑氏扶養成人,姑善烹調,化成耳濡目染,亦通調和鼎鼐之道。化成官外交部多年,後外放葡萄牙公使曆時甚久,終於任上。他公餘之暇,常親操刀俎,以娛嘉賓。獅子頭為其拿手傑作之一,曾以製作方法見告。

獅子頭人人會做,巧妙各有不同。化成教我的方法是這樣的——

首先取材要精。細嫩豬肉一大塊,七分瘦三分肥,不可有些須筋絡糾結於其間。切割之際最要注意,不可切得七歪八斜,亦不可剁成碎泥,其秘訣是“多切少斬”。挨著刀切成碎丁,越碎越好,然後略為斬剁。

次一步驟也很重要。肉裏不羼芡粉,容易碎散;加了芡粉,粘糊糊的不是味道。所以調好芡粉要抹在兩個手掌上,然後捏搓肉末成四個丸子,這樣丸子外表便自然糊上了一層芡粉,而裏麵沒有。把丸子微微按扁,下油鍋炸,以丸子表麵緊繃微黃為度。

再下一步是蒸。碗裏先放一層轉刀塊冬筍墊底,再不然就橫切黃芽白作墩形數個也好。把炸過的丸子輕輕放在碗裏,大火蒸一個鍾頭以上。揭開鍋蓋一看,浮著滿碗的油,用大匙把油撇去,或用大吸管吸去,使碗裏不見一滴油。

這樣的獅子頭,不能用筷子夾,要用羹匙舀,其嫩有如豆腐。肉裏要加蔥汁、薑汁、鹽。願意加海參、蝦仁、荸薺、香蕈,各隨其便,不過也要切碎。

獅子頭是雅舍食譜中重要的一色。最能欣賞的是當年在北碚的編譯館同仁蕭毅武先生,他初學英語,稱之為“萊陽海帶”,見之輒眉飛色舞。化成客死異鄉,墓木早拱矣,思之憮然!

兩做魚

常聽人說北方人不善食魚,因為北方河流少,魚也就不多。我認識一位蒙古貴族,除了糟溜魚片之外,從不食魚;清蒸鰣魚,幹燒鯽魚,他不屑一顧,他生怕骨鯁刺喉。可是亦不盡然。不久以前我請一位廣東朋友吃石門鯉魚,居然談笑間一根大刺橫鯁在喉,喝醋吞饅頭都不收效,隻好到醫院行手術。以後他大概隻能吃“滑魚球”了。我又有一位江西同學,他最會吃魚,一見魚膾上桌便不停下箸,來不及剔吐魚刺,伸出舌頭往嘴邊一送,便一根根魚刺貼在嘴角上,積滿一把才用手抹去。可見食魚之巧拙,與省籍無關,不分南北。

《詩經·陳風》:“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食魚,必河之鯉?”河就是黃河。魴味腴美,《本草綱目》說“魴魚處處有之”。漢沔固盛產,黃河裏也有。鯉魚就更不必說。跳龍門的就是鯉魚。馮諼齊人,彈鋏歎食無魚,孟嚐君就給他魚吃,大概就是黃河鯉了。

提起黃河鯉,實在是大大有名。黃河自古時常泛濫,七次改道,為一大災害,治黃乃成曆朝大事。清代置河道總督管理其事,動員人眾,斥付巨資,成為大家豔羨的肥缺。從事河工者乃窮極奢侈,飲食一道自然精益求精。於是豫菜乃能於餐館業中獨樹一幟。全國各地皆有魚產,鬆花江的白魚、津沽的銀魚、近海的石首魚、鬆江之鱸、長江之鰣、江淮之鮰、遠洋之鯧……無不佳美,難分軒輊。黃河鯉也不過是其中之一。

豫菜以開封為中心,洛陽亦差堪頡頏。到豫菜館吃飯,櫃上先敬上一碗開口湯,湯清而味美。點菜則少不得黃河鯉。一尺多長的活魚,歡蹦亂跳,夥計當著客人麵前把魚猛擲觸地,活活摔死。魚的做法很多,我最欣賞清炸醬汁兩做,一魚兩吃,十分經濟。

清炸魚說來簡單,實則可以考驗廚師使油的手藝。使油要懂得沸油、熱油、溫油的分別。有時候做一道菜,要轉變油的溫度。炸魚要用豬油,炸出來色澤好,用菜油則易焦。魚剖為兩麵,取其一麵,在表麵上斜著縱橫細切而不切斷。入熱油炸之,不需裹麵糊,可裹芡粉,炸到微黃,魚肉一塊塊的裂開,看樣子就引人入勝。灑上花椒鹽上桌。常見有些他處的餐館做清炸魚,魚的身份是無可奈何的事,隻要是活魚就可以入選了,但是刀法太不講究,切條切塊大小不一,魚刺亦多橫斷,最壞的是外麵裹了厚厚一層麵糊。

兩做魚另一半醬汁,比較簡單,整塊的魚嫩熟之後澆上醬汁即可,唯汁宜稠而不粘,鹹而不甜。要灑薑末,不需別的佐料。

瓦塊魚

嚴辰《憶京都詞》有一首是這樣的:

憶京都·陸居羅水族

鯉魚碩大鯽魚多,

當客擊鮮隨所欲。

此間俗手昧烹鮮,

令人空白羨臨淵。

嚴辰是浙江人,在魚米之鄉居然也懷念北人的烹鮮。故都雖然嚐不到黃河鯉,但是北平的河南館子治魚還是有獨到之處。厚德福的瓦塊魚便是一絕。一塊塊炸黃了的魚,微微彎卷作瓦片形,故以為名。上麵澆著一層稠粘而透明的糖醋汁,微灑薑末,看那形色就令人饞涎欲滴。

我曾請教過厚德福的陳掌櫃,他說得輕鬆,好像做瓦塊魚沒什麽訣竅。其實不易。首先選材要精,活的鯉魚鰱魚都可以用,取其肉厚。但是隻能用其中段最精的一部分。刀法也有考究,魚片厚薄適度,去皮,而且盡可能避免把魚刺切得過分碎斷。裹蛋白芡粉,不可裹麵糊。溫油,炸黃。做糖醋汁,用上好藕粉,比芡粉好看,顯著透明,要用冰糖,乘熱加上一勺熱油,取其光亮,澆在炸好的魚片上,最後灑上薑末,就可以上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