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5)

1949年,國民黨敗退台灣,陳潔如在與有著密切聯係的女婿陸久之的幫助下,決意留在上海,開始新的生活。陳潔如的明智選擇,受到了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尊重和歡迎,她被推選為上海市盧灣區政協委員,每月領有200元的生活補助費。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於政治形勢日趨緊張,陳潔如感到壓力甚大,於是提出了移居香港的請求,得到周恩來批準。

陳潔如到香港後,蔣介石、蔣經國贈了一筆10萬美金的巨款,為陳潔如在九龍太子道買了一層大樓,但陳潔如並未去住,而是用來出租,收取租金,自己仍住在百德新街按月付房租的房子裏。蔣氏父子通過戴季陶之子戴安國,每月接濟她500美元。

陳潔如在香港孤身一人,無依無靠,又年老多病,心靈上和生活上的艱難是不難想見的。

1971年2月11日,一女友去看望她時,再三叫門不應,喊人來一起破門而人,發現她橫臥地下,已經溘然長逝,終年65歲。周恩來得悉陳潔如在香港病逝的消息後,親自批準陳潔如的養女陳瑤光赴港奔喪,料理後事。

三、遊離廣州城

1.初試牛刀

1917年7月中旬,孫中山在廣州再舉“護法”大旗,召開國會非常會議,組織軍政府,並任軍政府大元帥。

9月20日,當蔣介石得知孫中山在廣州建立護法軍政府時,馬上起草了一份《對北軍作戰計劃》寄給孫中山,為革命出謀劃策。對敵我雙方作戰實力對比和優劣之處作了分析,認為北軍可動員之兵力不過7師6萬餘人,而我軍則可達10師以上,保守地估計,也要強出敵軍l/3,至於實力方麵,除了器材不如敵軍外,其他方麵的給養力、人馬戰鬥力不分上下,勢力相當,而敵軍的劣勢在於他們對南方的地理和氣候不太習慣。

鑒於這種分析,蔣介石認為可以長江沿岸為主作戰地,先克武昌,次定南京,然後擊潰長江一帶的敵軍,直搗北京,並且將整個作戰過程分為一、二階段。

蔣介石的這一計劃書,覆蓋麵廣,考慮詳備,並且環環相扣,嚴密無缺,贏得了孫中山的青睞。孫中山隨即采納了蔣的這一計劃與基本思路,並在以後的護法運動中加以應用。

出於對蔣介石軍事謀略的賞識,11月1日,孫中山任命蔣介石為大元帥府參軍,但蔣介石對此並無興趣,並未赴穗就職,仍起落於上海,盡情放縱。

1918年1月,南原廣東省省長朱慶瀾的20營省際軍近5000人組成由孫中山自己控製的援閩粵軍總司令部,陳炯明為總司令、鄧鏗為參謀長、許崇智為第二支隊司令,經過擴招,粵軍達1萬餘人。在鄧鏗的推薦下,孫中山電召蔣介石回廣州,到汕頭就任粵軍總司令部作戰科主任之職,領上校軍銜。蔣於3月15日到達,隨同粵軍參謀長鄧鏗赴黃岡、潮安、三沙壩、鬆口、蔗嶺等地巡視和檢查駐軍狀況,並謀劃攻閩計劃。

恰在此時。在桂係的操縱下,國會非常會議通過軍政府改組案,實行七人總裁製,孫中山為其中之一。孫中山聞訊,頓感驚訝和失望,於5月21日,離開廣州奔赴上海。

5月26日,孫中山到三沙壩粵軍駐地視察,會見了陳炯明、鄧鏗、蔣介石等人,鼓勵大家努力建設好自己的革命軍,並快速討閩。

在孫中山的督促下,1918年6月10日,援閩戰爭終於爆發,粵軍司令部在蔣介石的建議下,由汕頭至三沙壩陳兵布陣,整裝待發,並由蔣介石起草作戰計劃和攻擊命令。

粵軍發動全麵進攻,第二支隊司令部許崇智率4營兵力首先攻克武平、下壩,並支援第一支隊李炳榮部攻克永定,陳炯明也率第三、四支隊攻克柏嵩關。粵軍攻閩旗開得勝,向福建推進50公裏。蔣介石除負責草擬此役作戰計劃等工作外,還親身參加戰鬥,運用學過炮兵的特長,在作戰中發揮了較好的作用。

這時,援閩粵軍遭遇了打著閩浙援粵軍旗號的以福建督軍李厚基與浙軍師長童葆暄為正、副總司令的北洋軍的猛烈反攻,一些地區相繼失陷。

援閩戰爭陷入被動局麵,敵我雙方激戰數日,蔣介石恐怕許崇智失利,就親往前線,告其方略,果然見效。而這時韓江上遊水發,閩軍敗潰者多被淹斃,李厚基大驚,急忙驅其左翼軍牽製潮汕。而第一師師長鄧鏗,因為沒有收到命令,並且眾寡勢殊,棄汕頭而走。蔣致電鄧鏗,切不可如此行事,鄧接受建議後,整隊重來。

與此同時,閩軍右翼反攻大埔。陳炯明以及其左右將領見形勢危急,準備退卻,並在緊要關頭,想起蔣介石,委任於他。蔣介石遂以總司令名義,急調右翼洪兆麟部來援,恰巧敵軍因不熟地形,行軍緩慢。蔣介石就與洪部會合,然後下令奮起攻擊,蔣親臨前線督戰,將敵擊潰。這場戰役中,蔣介石視察地形,布置陣地要害,並且充分發揮炮兵功效,炮彈既發,百發百中,如神明相助,最終取得勝利。此次戰役後,陳炯明之部下將領都開始忌妒和排擠蔣介石,非但不感激反而責怨之聲不絕於耳。蔣氣憤不已,徑直赴汕頭辭職回滬。

蔣介石的軍事才能在大埔之戰中,初露鋒芒,倒使陳炯明對其另眼相看,覺得蔣有可用之處,他在致蔣函中稱:“粵軍可百敗而不可無兄之一人”,對蔣著實誇讚一番。

但是,蔣介石在粵軍任職一些時日之後,對陳炯明及其手下將領的主要想法和消極情緒是有所察覺的。陳炯明一心一意要使他的軍隊純潔化,以迎合他的“廣東人的廣東”的口號,以謀驅逐當時盤踞在那裏的舊軍閥陸榮廷,陸是廣西人。

在同陳炯明的交往中,蔣介石也感到陳對孫中山不敬,並多有詆毀。早在二次革命失敗後,陳炯明失去廣州地盤和軍隊流亡南洋,後悔自己之輕舉,就對孫中山有過多次詆毀,指責孫“沉迷於革命,不足以言救國也”。陳炯明的部下對孫中山也不尊重,呼之為孫大炮。更要命的是,陳炯明及其部下對蔣介石也是心懷叵測。蔣介石對這支部隊厭惡至極,因此盡管在陳致函後,鄧鏗也派人強留。但蔣去意已決,乃趕赴香港,與廖仲愷、朱執信、居正等人相會,18日,回到上海,從事交易所事宜。

蔣介石回到上海後,連續接到陳炯明促請其返回前線的信函,態度倒也真誠,言辭也甚為真切。陳炯明也知道蔣介石離開粵軍的最大原因,就是受人排擠,無生存空間。如果能讓蔣訓練和統率一支自己的軍隊,則會改變蔣的想法。因此,他在8月31日給蔣介石的一封信中,開出了一張讓蔣統一中堅軍隊的空頭支票,為蔣畫餅充饑,卻讓蔣怦然心動。鄧鏗也有信函致蔣,敦促蔣介石回軍任事。更關鍵的是,自8月初,粵軍反攻,節節取勝,福建戰局出現了於粵軍有利的形勢,8月31日,攻克漳州,逼近廈門。

在此情形下,蔣介石於9月18日到達設在漳州的司令部,與陳炯明再度聚首,檢閱各方報告,調查戰況,計劃進攻方案,起草命令,等等,很快被陳炯明提升為第二支隊司令官,拔梁鴻楷、丘耀西二統領所屬官兵千人編入麾下,司令部設於長泰。

蔣介石受命後,於10月20日舉行誓師典禮,稱:“伏魔而今而後,戰必勝,攻必克,統一中華,平定全亞,威震寰瀛,光耀兩極,實成革命偉大之盛,皆自神靈所賜也。”祭文語氣磅礴,豪氣衝天,可見他雄心勃勃,誌向高遠。此時正值許崇智率部圖謀攻取福州,蔣介石於11月19日率二支隊從長泰出發,26日,抵達仙遊與許相會。

許、蔣會麵之後,配合默契,前後呼應,左右夾擊,勢如破竹,前進至永泰城附近之高地,據險扼守。12月8日,蔣介石率部攻進永泰城。

此時,北京政府和廣州軍政府舉行和平談判,停戰令在12月中旬生效。此前福建督軍李厚基因抵抗不住粵軍進攻,一麵準備乘船逃遁,一麵使用緩兵之計,向陳炯明求和,因此陳下令停攻待命。但李厚基並不切實履行停戰協定,於15日糾集步兵五千人並炮兵一營進攻永泰縣城。

蔣介石因停戰令而放鬆警惕,被對方打了個措手不及,其部下紛紛逃散,蔣介石隻身衝出重圍,保住了性命。永泰脫險後,蔣介石請假兩個月,自漳州回到上海,又做起股票生意。後來,蔣介石痛言失敗的原因:帶病作戰不能偵察;過信停戰條約;士兵入城搶掠,見敵即潰;梁統領迷於酒色,不聽指揮;防線設置錯誤等。

蔣介石通過此次戰役,才真正認識到訓練和駕馭一支忠誠於自己的軍隊的重要性。因為陳炯明手下將領關鍵時刻不聽調動,導致軍事失敗,使蔣增加了對陳的懷疑和厭惡。盡管永泰失敗之後,陳炯明立即表示“非關吾兄(蔣介石)處置不當”,懇請蔣繼續留在漳州司令部協助陳炯明。但蔣介石情緒低落,心有疑忌,遂於1919年3月5日因母病請假返回上海。

5月初,蔣介石再回長泰第二支隊複職。複職後便在廈門鼓浪嶼租賃房舍,以安置家眷和擬訂粵軍改革計劃為由,離開漳州粵軍總司令部。其實他此時有兩種考慮:一是坐觀粵軍內部派係衝突;二是蔣介石在上海交易所坐賈贏利,鼓浪嶼風景宜人,與姚冶誠歡度時光,剛好遊山玩水,欣賞風景,美哉意哉。

2.往返徜徉

1919年9月底,蔣介石離開鼓浪嶼赴上海。在上海拜見孫中山之際,謙虛地說道自己才疏淺學,表明有出國留學繼續深造之意,孫中山當時應允下來。10月25日,蔣奉孫中山之命攜其親筆信,啟程赴日,探問中山故友犬塚勝太郎病況。

10月28日,蔣介石抵達日本神戶,後又去了東京。在與舊友會談敘舊之後,下午代表孫中山探望犬塚勝太郎,除了轉達孫中山的問候之外,蔣介石還與犬塚縱說國內概況,大發感歎。此後數日,蔣要麽拜訪故友,要麽觀光旅遊,借景抒懷,要麽俯瞰國事,有感而發,奮筆疾書。

但因為國內形勢需要,11月19日,蔣介石返抵上海。12月5日,陳炯明派專人攜親筆信來滬,敦請蔣介石回福建複職,信中說:“極盼吾兄來漳匡助。”但蔣介石對這份邀請反應冷淡。他執意留在上海,因為孫中山也在上海,蔣介石想利用此次機會與孫中山單獨相處,加深感情。

1920年4月8日,陳炯明、廖仲愷、朱執信等人極力督促蔣介石回閩,返回軍隊中去。因為粵軍此時正是用人之機,尤其是蔣介石這樣具有一定軍事才能的人。

在此之前,孫中山召蔣介石到寓所一敘,談話中也涉及粵軍軍務,孫中山也深諳廣東、福建局勢,催促蔣介石回漳州複職。因為職務沒有晉升,又沒有實際指揮權,另外,上海這方麵也牽製著蔣介石,所以蔣此前一直吞吞吐吐,搪塞了事。這次陳炯明等人積極邀請,既滿足了他的要求,又給了孫中山麵子,一舉兩得。

但這次赴閩,正如上麵所述,蔣介石的心思完全不在參謀軍事、挽解時局方麵,4月11日,他抵達福建漳州粵軍總司令部,4月16日,即因與同僚不和及患神經衰弱症,往鼓浪嶼休養,隨後便返回上海。接下來便又因患傷寒病,住院醫療,病愈出院,在家休養,時間長了,心情鬱悶了就出去旅遊觀光。

隨著上海“恒泰號”交易所的成立,蔣介石的日子就沒有那麽休閑了,他四處奔波,張羅市場。偶爾也赴粵議事,隻是作些場麵應付而已,沒有多少實際意義。1920年8月,駐閩粵軍響應孫中山的號召,兵分三路回師廣東討伐桂係軍閥。但是蔣介石卻離開軍隊,回到浙江奉化老家,找了個和尚作導遊,賞山玩水,曆覽名勝去了。

以陸榮廷為首的舊桂係軍閥,盤踞廣東達4年之久,統治期間,蹂躪踐踏,橫征暴斂,逆道而行,民心盡失,強行推出“以粵養桂”政策,引起廣東人民的強烈不滿。粵軍響應民聲,唱出民怨,高舉“粵人治粵”、“實行民主政治”之大旗,頗得民心。包括廣東的地方派軍人李福林等也群起呼應,融入其中。粵軍所到之處,人們熱烈歡迎,所以進展順利,勢同破竹。

但是在1920年9月21日,朱執信在虎門炮台策動桂軍歸降時,不幸遇害。朱執信是孫中山的得力助手,尤其是軍事上,可謂孫的主要智囊,朱的遇難,對於孫中山來說當然是一個不小的打擊。迫於形勢需求,軍情緊急,孫中山當機立斷,任命蔣介石為粵軍第二軍總參謀長,發揮其軍事才能,爭取彌補由朱的遇難造成的空白。這一意外的提升,調動了遠在故園的蔣的積極性,他立即起身,快馬加鞭,趕赴前線,投身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