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行事果斷 (10)
(1)若考100分我就給你買禮物。
(2)一定要進前五名。
(3)你和那個孩子什麽關係?
(4)早知道這樣,當初就不生你了。
(5)等你爸回來收拾你。
(6)誰稀罕。
(7)你怎麽不明白我的苦心呢?
(8)不要領朋友到家裏。
(9)當個小組長有什麽值得驕傲的。
(10)當幹部影響學習。
(11)小孩子有什麽。
(12)別問這些不要臉的事情。
(13)那個人真不是東西。
(14)馬上把電視關起來,馬上。
(15)別亂告狀。
(16)你怎麽這麽難纏?
(17)你的眼睛真小。
(18)不要把東西借給別人。
(19)去模仿明星吧。
家庭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根本,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的所謂的高素質的父母,高素質僅僅是外在的,並不代表內心。隻有心態極佳的父母,才堪談身教勝於言傳。孩子是家長的一麵鏡子,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是最高明的教育,不過身教勝於言傳並不是忽視言傳。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心態的外在表現,家長的心態好,教育孩子不是問題,所以教育孩子先要教育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心態,家庭教育才不至於落於空談。
(四)忠言逆耳不利行(1)
——都是“不好意思”出了錯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這句賢文是說良藥多數是帶苦味的,但卻有利於治病;而教人從善的語言多數是不太動聽的,但有利於人們改正缺點。這句賢文旨在教育人們要勇於接受批評。但現代生活中,逆耳忠言不利“行”,逆耳忠言不願意說,逆耳忠言不願意接受,因為不好意思不敢不想去批評人,所以為了打開工作的局麵,為了維持更好的人際關係,得學會把握批評的尺度,掌握批評的方法。
1.以批評為鏡可以明得失:兼聽則明
鏡子這東西,差不多家家有,天天用。人們梳洗打扮,總要對著它調查研究一番。鏡子,也可以算是一種認識工具吧。人的眼睛,能看到別人,看到周圍的事物,唯獨不能看到自己的真實麵容。鏡子的功用,就在於幫助人克服眼睛的生理局限,如實地瞧見自己。正因為鏡子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人們乃推而廣之,把借他人、他事、他見以正己的方法,也喻為“照鏡子”。這種加引號的“照鏡子”,可要比日常生活中照鏡子難得多了。唯其難,就有人會“照”,有人不會“照”。
我國古代,有不少會“照鏡子”的人。戰國時齊國宰相鄒忌便是一個。鄒忌從鏡子裏發現,自己實際上並沒有徐公漂亮,而他的老婆和客人說他多麽漂亮,不過是阿諛奉承。由此他聯想到:在日常生活中不照鏡子,對自己的尊容心中無數,尚且有被欺騙的可能,倘若在處理國家大事時也不知道經常照照“鏡子”,那所受的蒙蔽就嚴重了!他向齊威王報告了自己的體驗。齊威王聽了很讚賞,接受了他的建議,實行鼓勵臣民批評朝政的政策,並正確地對待這些批評,使國家很快強盛了起來。
另一個例子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曾把魏征批評他的一篇奏章寫在屏風上,當做“鏡子”,隨時對照。他總結自己“照鏡子”的體會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迫於人認識的局限性,很容易使人陷入盲目中,缺乏自覺性。而“以人為鏡”“以古為鏡”,學會在人們的各種批評、意見中認識自己,學會在認識別人,認識社會,認識曆史,認識世界中認識自己,這就叫做會“照鏡子”。而凡會“照鏡子”的人,總是比較聰明一些,能幹一些。
“鏡子”雖好,卻有些人不會“照”。比如,怕看到自己的醜陋之處,有傷“麵子”,不敢“照”;自己臉上有疤,卻怪“鏡子”反映得不準確,不願“照”;還有那自以為是“天下第一美人”的,則不屑於“照”;甚至有因醜處被照,短處被揭,惱羞成怒而將“鏡子”棄之、砸之者。這幾種對待“照鏡子”的精神狀態,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為什麽我們害怕被批評?是因為批評迫使我們要麵對自己,認清自己,重新評估自己的價值。批評就如有個人拿著鏡子在你麵前,讓你看清楚自己。
在別人拿著鏡子在你麵前的時候,如果你有意無意地把鏡子移開,不理會或是拒絕那麵鏡子,都是自己的損失。雖然在日後的日子你可能會發現原來那些批評是善意的,是幫你看清自己的一些缺點或弱點,但很可惜的是,自己錯過了早日改過的機會。
批評就如一麵鏡子,但這麵鏡子總是要別人給你的。人家願意免費地把鏡子借給我們,幫我們擦亮自己的眼睛,提醒我們,讓我們發現自己的缺點,給我們足夠的時間改過,我們當然應該感謝及感激。或許真的有可能,別人是抱著想侮辱你、讓你感到難堪的心態來批評你,但如果他真的批評到我們的盲點,那我們不是也賺到了嗎?不要認為被批評是損失,把批評視為成長的主要因素,我們就會覺得我們賺到了。畢竟他還是幫我們擦亮了自己的眼睛,看見自己的盲點。
接受別人的批評時,記得保持心靈寧靜,感激別人給你成長的機會。
當然,批評也有善意的批評和惡意的批評之分。所以人人都要保持冷靜、保持心靈寧靜的原因就是要分辨好或是壞,對還是錯,惡或是善。
在接受別人的批評時記得保持平靜,用真理用智慧去思考及衡量。分析後知道什麽是對的就要趕緊改過自己的缺點,這就是感激別人的最佳方法,這也是一種感恩。別人願意讓我們看清自己的原因就是希望我們改過缺點。別人批評我們的時候其實也是在冒險,因為批評別人的人也可能成為別人的敵人或仇人,更有可能被人責罵或責怪。所以善意批評者是偉大的。
批評是一種恩惠,是在教導自己認清看不到的那一麵。隻要願意張開雙眼認真觀察,雙耳用心聆聽,用心去領悟,用慧眼去看透,用智慧去解剖,用真理去分辨,用足夠的決心和恒心去麵對並且改過,勇往直前,人終究會變得更加的完美及高貴。批評是一種恩惠,是在教導自己認清看不到的那一麵。
2.把批評自己的人當敵人:為淵驅魚
利用別人的批評迫使自己進步,是對待批評最有價值的做法。無論批評者是什麽動機,我們總可以把批評當做改進自己的一種指南。甚至,敵人的批評比朋友的批評更可貴些。
康能第一次到美國眾議院演講時,被言辭犀利的新澤西州的代表菲爾斯嘲諷:“這位從伊利諾伊州來的先生,恐怕是裝著燕麥來的吧?”所有人聽了都哈哈大笑,假如被譏諷的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的人,恐怕就會憤怒了,但是康能不是,他外表雖然有點兒粗俗,但內心卻明白這句話是事實。
“我口袋裏不僅裝著燕麥,而且頭發裏還放著種子,我們西部人都是這麽親近土地,不過我們的種子長出的都是好苗。”
康能因這次反駁而聞名全國,以致最後人們都叫他“伊利諾伊州的種子議員”。他把別人的譏諷變為讚美。他知道不能從批評聲浪中逃走。批評就好像一隻狗,狗看見你怕它,便逞了威風,恐嚇你。但是如果你勇敢地麵對著它,狗便不再吠叫了,反而搖著尾巴來討好你。隻要你正麵迎對你的批評,到頭來,它反而會被你降服。我們之所以怕批評,是因為批評也是事實,越真實我們越逃避。然而批評之所以可貴,便是因為它是真實的。別人批評康能好像草包,他並不回避,承認自己確實很土。不過在他粗野外表下卻是一顆純正的心。
美國救生圈公司的副總經理兼美國航業救生公司的總經理查理?皮茲曾經開除了一個很有前途的青年職員,因為他不能坦然地麵對別人的批評。這個青年從一個小學徒開始往上升。因為他有能力,而且受人歡迎,所以升得很快,最後一直升到公司工程估價部主任,負責該公司工程的估價。有一天,一個速記員查出他的估算中出了2000元差錯,於是把詳情向上報告。後來這件事被皮茲知道了。
“這個速記員沒權利查我的核算。”他氣憤地說,“他也不該提出來。”
“但你確實是算錯了,是不是?”皮茲問他。
“是的。”他說。
(四)忠言逆耳不利行(2)
“然而,你還是覺得速記員不該說出來,難道公司該蒙受損失以維護你的威嚴嗎?”
但這個青年主任覺得就該這樣,皮茲便規勸他,說他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就很難成就一番大事業了。後來這事逐漸被大家淡忘了。
大約過了一年之後,這位青年主任上報了一個美國中西部某項工作的兩萬元估價方案。其上司經過仔細核對後,發現數目應當再加一倍,這事又報送到皮茲那裏,於是皮茲再叫他前來。
這位青年主任說:“我知道你在想什麽,你想用這項工程來陷害我。你上次恨我,於是這次又雇了一位工程師核算,故意揭我的短。我的計算是對的,你懷疑我。”
皮茲回答說:“那好,你自己去找些人來算,看看結果如何。”
在事實麵前,他承認自己確實算錯了,皮茲便對他說:“現在我們隻能分道揚鑣。因為你不肯麵對公正的批評。”
批評的人或許動機不純,但是他的話卻可能是真的。他或許是想害你,但是如果他的批評能讓你進步,對你反而有利。你如果因他的批評而自暴自棄,那就讓他的詭計得逞了。你若是能夠善待批評,就會利用這種批評來使自己進步,並認為這是一件很合算的事。
當林肯還是個年輕的律師時,他為一個重要的案件來到芝加哥,但是沒有人理他。在芝加哥,那些赫赫有名的律師,都覺得和一個外來的後生律師在一起會降低身份。這些人自認為地位崇高,根本看不起別人。他們把林肯扔在一邊不願和他一同吃飯,批評他辯護的方法太幼稚。
林肯是怎樣做的呢?他虛心接受了這些尖刻的批評。後來他回到斯勃林菲爾德的時候,他說:“我到芝加哥才知道自己懂得的東西有限得可憐,而我要學習的又那麽多。”後來,他做了美國的總統,那些律師還是律師。他們的批評隻不過幫助林肯爬到榮譽的頂端。
許多偉人都遭受過不公正的批評、無理由的侮辱,以及惡意的誹謗。偉人所樹立的仇敵要比一般人多很多。不過敵人的數目多少並不重要,因為偉人經常通過敵人的攻擊來看清自己,因為敵人的批評多半是對的。小人物才會不管情況如何都要為自己分辯,也隻有小人物才會自以為是。
客觀開明地衡量別人的批評,利用別人的批評來審視自己,這是許多成功者都具有的優點。若是將批評自己的人當敵人,無異於為淵驅魚。
3.批評是柄雙刃劍,把握分寸與方法
批評是一柄雙刃劍,既可以救人,也可以殺人。當你迫不得已要拿起這把劍去救你的上司時,你恰好與一般人一樣,用到了這柄雙刃劍的“殺人”一麵,你最後極有可能獲得的結果是加薪無望、升職無望。不過,要是你能巧妙地提出批評,用到劍的“救人”一麵,會皆大歡喜,那麽,你的升職還會遠嗎?上司批評下屬時也不可隨心所欲,需要把握分寸和方法,注意場合和手段。
◎怎樣做到委婉地“批評”上司
怎樣用“批評”這副良藥讓擁有權威的上司既不感到苦口,還美滋滋地接受呢?你不妨可以使用以下的法子。
救人利刃一:把“批評”轉變成提醒。
案例:上司自己把文件撂在一邊,既不翻閱,也不簽字。當有關部門追究時,他反而質問下屬為何不提醒他或早點兒給他。作為他的下屬,你必定和任何人一樣,感覺非常氣憤。因為你的上司似乎在有意推卸責任,雖然那樣既沒有道理,也沒有道德。
然而,即使這樣的上司三番五次地犯同樣的錯誤,你也不要反唇相譏、直指其非。畢竟,你隻是他的下屬而不是他的上司,即使是老板,也有可能隻對董事會股東負責。畢竟,他實際上早就知道是自己做得不對了,隻是礙於麵子,不願意麵對現實承認錯誤而已。作為下屬的你,要是不了解到這一點,卻去直接點破“機關”,無疑是在拿自己的前途開玩笑。
懂得說話技巧的下屬,會把批評的話語吞到肚裏,變成日常的提醒。如每天像很關心上司似的提醒他有一份報告還沒簽,或者表現得好像害怕報告沒到他手上似的故意提醒他。如此這般,上司為了避免忘記,就會主動把文件弄好。這樣,不但能夠保證工作如期完成,也保留了上司的自尊和麵子,還增加了你對他的重要性。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呢?如此使用“雙刃劍”的救人一麵,你的晉升之路還會遠嗎?
救人利刃二:當眾讚揚,私下批評。
乍一看,有人會覺到這有兩麵三刀之嫌。事實並非如此,與那種表麵一套、背地一套的人相比,有著本質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