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18
《文明市民知識競賽》活動取得了圓滿的成功,總決賽和頒獎晚會合並到了一起,王思明成了第一功臣,張宏略不僅在製片人會議上表揚王思明,在一次頻道大會上再次著重表揚了王思明。
“《文明市民知識競賽》活動獲得了成功,得到了省領導、台領導的表揚。王思明作為這次活動的總負責人是應該得到表揚的。特別是通過這次活動,我們還與團委建立了很好的合作關係,這些都是王思明的功勞。”張宏略就像是樹立榜樣似的,對王思明大力地加以讚揚,他同時也覺得應該指出不足。“這次活動在半決賽的時候出現了一些小問題——搶答器不響了,這主要是製作部沒有事先檢查設備,我們也是經驗不足。以後我們都要事先檢查,調試,彩排一下。”說到這,張宏略想到了葉子。“葉子也為這次活動做了一些指導工作。葉子做晚會、活動比較多,經驗豐富一些。以後,我們頻道的人都要爭取得到鍛煉的機會,你們以後都可以是大導演,大製片嘛。”張宏略覺得找到了鼓舞大家士氣的話題,他更加口若懸河。“通過這次活動,我看到了大家的潛力,我發現大家都是人才。隻要給你們機會,你們都可以成為中央台春節晚會的導演嘛。我們都市頻道是一個大舞台,是一個能讓你們自由發揮的舞台,你們隻要能夠拿到活動經費,你們就可以成為大導演,我相信你們都是有這個才能的。”
聽了張宏略富有激情的講話,王思明重又燃起了衝鋒陷陣的信心;崔俊成疑似張宏略對他講出的“頻道沒有人才”的反擊;葉子一肚子牢騷:我在本次活動中的重要意義就是一句“指導”帶過的嗎?至於其他的人,不同的期待、不同的遭遇就會有不同的思想。
王思明請張宏略吃飯,他們倆見麵吃飯都是王思明請客,這已經成了慣例。今天這餐飯,王思明是“答謝午餐”,她特意到菜市場挑了一隻肥壯的鴨子,讓賣鴨者現場殺了,接了鴨血,拔了鴨毛,她準備大顯身手做一道秦淮有名的菜——鹹水鴨。王思明一個上午沒去台裏在家準備著,精心地製作了三道秦淮名菜:鹹水鴨、鴨血粉絲湯和蘆蒿炒香幹。
張宏略快到一點鍾才趕到王思明家,一進家門就抱怨著堵車實在嚴重。
“我們電視台搬遷至海通大道,也算是一個偏僻的地方,過去,我那輛破車在道上跑,總是招來後麵車的喇叭催促——嫌我開得太慢,什麽時候開始,我們這麽個偏僻的地方也能堵上半個多小時,現在開好車也使不上勁了。”張宏略無奈地歎道。
“可以理解呀,就我們總台,一千多號人就有多少車,一到上下班高峰都出動了。還有其他單位的車,現在很多單位都往我們這邊搬遷,以後估計堵得更厲害。”王思明說道。
“你們《晚間新聞》可以做這方麵的報道,題目就叫《看城市的變遷》,跟市規劃局合作一下,把這些年城市的擴展、道路的改變、仍存在的問題、現在正在進行的改造、涉及到的新問題和城市未來的展望等等做係列的報道,切入點就從人們感觸最深的堵車開始,這個報道做好、做深入了將會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重視。”張宏略越說越興奮。
“這個策劃很好的,交給誰來做呢?吉佳應該可以。”王思明話一出口又有一點後悔了。“還有沒有更好的人選呢。”
“吉佳那種人不能用,我覺得紀檢辦的那封匿名信也是他幹的。”張宏略陰沉著臉。
“張總吃飯吧,我今天做了一道秦淮名菜——鹹水鴨,不知道味道好不好,你得評價評價。”王思明趕緊岔開話題。
王思明給張宏略碗裏夾菜,看著他品嚐,等著他評價。
“不錯,好吃,肉嫩多汁,鹹淡適中,香而不膻。”張宏略讚不絕口。
“哎呀,你可真會說,這可是對鹹水鴨最高的評價了。”王思明樂得嘴都合不攏,又往張宏略嘴裏送上了蘆蒿炒香幹。“吃吃看,這道菜怎麽樣。”
“好吃,”張宏略剛咀嚼兩口就不停地誇開了。“又嫩又香,這是什麽菜?”
“‘蘆蒿炒香幹’,這蘆蒿、香幹都是我媽從南京給我寄過來的,地道的秦淮名菜。”王思明看張宏略一筷子接一筷子大口地品嚐著“蘆蒿炒香幹”,就向他介紹起這道菜來。“外地人來我們南京都要慕名點‘蘆蒿炒香幹’這道名菜,南京人甚至以‘蘆蒿隻有南京才有’自居。蘆蒿擇菜時1斤要掐掉8兩,單剩下一段幹幹淨淨、青青脆脆的蘆蒿杆尖;炒香幹也是素炒,除了一點油、鹽,不再加別的調味料,要的就是蘆蒿杆尖和香幹相混的那份自然清香,吃到口中青青澀澀,食後唇齒格外清爽。”
“嗯——是的。”張宏略又品嚐著“鴨血粉絲湯”,點頭稱讚道:“好喝!”
“這叫‘鴨血粉絲湯’,”王思明看張宏略喜歡這些菜,更加津津樂道。“這是今天早上剛剛殺鴨得的新鮮鴨血,我們南京做這道菜還要加點綠蒜苗提味去膻,所以特別好喝。”
“你也吃,別光顧著介紹了。”張宏略吃得開心,方才醒悟過來,他夾了一筷子“蘆蒿炒香幹”放在了王思明的碗裏。“辛苦了,手藝不錯。”
張宏略一向來胃口不太好,這是過去做記者時落下的毛病。他很喜歡跟王思明在一起吃飯,王思明在吃方麵想得很周到,把他照顧得很貼心。吃了一碗飯,張宏略就飽了,王思明又往他碗裏盛湯。
“再喝點湯吧。”王思明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張宏略。
張宏略喝著湯,心思又上來了,他在想著剛才的那個策劃確實不錯,應該可以執行的。
“你們《晚間新聞》新進來的這幾個小青年怎麽樣,能不能勝任剛才談到的這個策劃?”張宏略問王思明。
“就你剛才說的《看城市的變遷》嗎?”王思明猶豫地看著張宏略,有些遺憾地表示道:“我看沒有,他們都太年輕了,不能勝任這麽有深度的報道。”
“你不能小看了這些年輕人,他們是很有熱情和智慧的,可以讓他們試試,說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張宏略鼓動著王思明。
“我都看過他們的新聞稿,問題、毛病不少。上次我們的係列報道《企業名人》,陳濤就跟他們發了一通脾氣,斃掉了很多稿件。我怕他們更做不了這個了。”王思明有些抱歉地看著張宏略。
“在他們中間挑一個最有潛力的,讓他試試,人都在於培養嘛。你看你,這次《文明市民知識競賽》就做到非常成功,關鍵是經驗和鍛煉。你過去做廣告,誰會想到你做製片人也很成功,你現在又能做導演了嗎?”張宏略有意地誇獎著王思明。
“這都是張總的栽培,我能夠做到今天主要是張總對我有知遇之恩,我是真心感謝的。”王思明感激地說道。
張宏略聽了這話很高興,心想:人才——不就是有人給你機會嗎,沒人給你機會,你還不是草寇一個。
“嗯,諸葛亮是人才吧,沒有劉備把他請出茅廬,他哪能有作為。吉佳做他的小編輯,沒有大舞台給他,他又能跳多高?你就在這些年輕人中挑選,把這個任務交給他們,他們說不定能給你一個驚喜。”張宏略聽了王思明的感激之言,更加確定了自己的觀點。
“好吧,我就照你意思,明天跟他們開個會,看他們誰能勝任。”王思明答應道。
“嗯,把任務布置下去,”張宏略想了想又說道,“我也參加這個會議吧。”
張宏略和王思明吃過飯,自然是一番魚水交融。事過後,王思明還是滿懷著心思睡不著,她想著張宏略對自己做導演的一番肯定——有些沾沾自喜。她想:“我真的是一個做導演的人才,隻是經驗不足而已。張宏略既然對我肯定就會給我更多的鍛煉機會,通過這次的活動,我真的可以華麗轉身了。”她轉而又不自信地想道:“通過這次的活動,我跟葉子比較確實有差距。是不是真的隻是經驗的問題?我還有多少東西要學習?以後再擔當導演重任還會遇到什麽問題而又怎麽解決呢?”
王思明無法入睡,她等到張宏略醒來就跟張宏略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覺得活動、晚會應該形成一種製度,包括各崗位的職責、分工;工作中的進度、流程;還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法等,都應該形成文字製度。這樣,以後每一個人做導演,都可以按照這個製度照本宣科,我們頻道就不會缺人才了。你覺得怎麽樣?”王思明問道。
“嗯,不錯的建議,好。”張宏略剛剛睡醒朦朧地答道。
“葉子經驗比較豐富,她又是活動部的製片人,就讓她來寫吧。”王思明提議道。
“好,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