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在當今世界,在性的問題上,保守派的力量仍舊十分強大。雖然社會對於性想象已經變得相當寬容,但是對性行為還是有著許多的禁製,有些性規範甚至相當嚴厲。人們總是被告知可以有性自由,但是實際做起來既困難,又昂貴。對性最常見的約束就是認為它隻應限於婚內,而一切在婚姻形式之外的不以生育為目的的性行為仍然被保守思潮視為越軌的行為,應當受到像艾滋病這樣的災難的懲罰。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社會潮流是後殖民主義反西方思潮的潮流。非西方民族開始重視它們自身的文化,抵製對西方文化帝國主義的全盤接受。隻是接受西方那些好的東西,同它們自身文化傳統結合起來。有些極端分子鼓吹全盤抵製西方文化,曆數西方文化中的種種陰暗麵,例如種族主義思想、毒品、犯罪、**、離婚等。這些人希望倒轉時鍾,回到殖民時期之前。

總之,西方化和抵製西方化是當今國際生活中的一個新的特征。在性規範這種文化因素很重的領域尤其如此。西方有很多問題,東方有自己的優勢,在西方社會因艾滋病危機而受到巨大挫折,否定自身的性價值、性規範、性觀念時,東方的一些性文化、性規範顯示出某種優越性。麵對這種複雜的局麵,需要獨立的思考,以便使性的規範向有利於人性自由的方麵轉變,而不是相反。

第三部分法律與道德(1)

男權製批判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大多數文化都形成了男權製,並持續了數千年之久,隻有少數例外,例如人類學家米德所研究的一些島國和蔡華研究的我國雲南省的摩梭文化。因此,可以斷言,男權製是一個跨文化的現象。

盡管女性主義理論千差萬別,但是在一點上保持高度一致,那就是:男權製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永恒的,它有人為建構的成分,而且是可以改變的。其實,在最近100年間,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這一改變與女性主義理論家、實踐家的努力有關,是風起雲湧的女性運動的直接後果。

男權製在西方學術話語中被稱為父權製,原因大約在於從詞根上講男權製與父係的、男性家長同源,相對於母係的、女性家長,表示一種男性占據統治地位的兩性不平等的製度。但是從眾多的關於父權製的定義來看,父權製與男權製完全重疊,應當可以通假,視為同義詞。

下麵我們看一組關於男權製(父權製)的定義:

——男權製就是將男性身體和生活模式視為正式和理想的社會組織形式。

——這是一個係統的、結構化的、不公正的男性統治女性的製度。男權製包括這樣一些製度(如政策、實踐、地位、機構、角色和期望)和行為,它們為男性授予特權(較高的身份、價值和特權)。這些製度和行為構成了性別主義的概念框架,後者反過來維護前者,將前者合理化。男權製的核心是對男性特權和權力的維護和將其合理化。

——長期以來最令人驚異的一個事實是,作為女性的對立麵,男性的活動總是被當做絕對重要的,文化體係對男性的角色和活動賦予了絕對的權威和價值。

——男權製:一個社會由男性統治,是認同男性的,男性中心的,這個社會的關鍵因素之一是壓迫女性。

——男權製(父權製)又稱男性中心主義。所謂男性中心是指:注意的中心在於男性及其活動。

概括地說,男權製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男性統治:在一個社會中,無論在政治、經濟、法律、宗教、教育、軍事、家庭領域中,所有權威的位置都保留給男性。用男性的標準評價女性,而不是相反。例如,想象一下在報紙上出現對總統的這樣一句評價:我想知道他是否能夠像女性那樣做個好總統。所有人都會覺得匪夷所思,根本沒有人會這樣說話的。與此同時,在報紙上對一位女性總統競選人做這樣的評價(我想知道她是否能夠像男性那樣做個好總統)卻顯得那麽“自然而然”,司空見慣。這就表明,男尊女卑已經是一個深入人心的既定事實,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甚至感覺不到它的存在,直到你把一個常見的陳述中的男性換成女性,才能發現日常生活邏輯的觸目驚心的荒謬。

男權製強調男性統治的自然基礎,認為男女的差別是自然的,因此男性的統治也是自然的。男權製是一個控製女性的性別結構。男性對資源的控製限製了女性的選擇。

第二,男性認同:核心文化觀念關於什麽是好的、值得向往的、值得追求的或正常的,總是同男性和男性氣質聯係在一起的。例如,用“男人”的“他”代表兩性都在內的人類;男人在前台,女人是背景,使女性邊緣化,把女性變為規範之外的人和例外;在男主外女主內的前提下,把掙錢的工作當做勞動和事業,不掙錢的家務不視為勞動和事業。

男權社會對男性氣質和理想男人的文化描繪與整個社會的核心價值十分接近,如下列特征:有控製權,強大有力,有效率,有競爭性,有強迫性,愛拿主意,有理性,能自立自足,能控製情感等。女性氣質、理想女性同男性氣質、理想男性相比則是次等的。當然,女性的價值也不是完全被否定的,女性的美麗被視為男性的對象,許多化將女性浪漫化,允其是將母性浪漫化。

第三,將女性客體化。在男務和交易中將女性用作客體。限製和阻礙女性的創造力。不讓女性接觸社會知識和文化成就的很多領域。男權製社會的特征之一是:否定女性的性;將男性的性強加於女性;統治和剝削女性的勞動力,控製其產品;控製兩性共同生育的孩子;上限製女性,阻止女性的活動。社會上常見的文化意i隻形態和信息總是將女性擺在次等的地位,貶低女性的角色,女性的工作、產品和社會環境均低於男性。各類傳媒中的符號設計暗含對女性的貶低。社會結構安排從社會最高權力機製上排斥女性。

第四,男權製的思維模式。其中包括兩分思維,即非此即彼的思考方式,將所有的事物分為黑白兩極,忽略中間狀態。例如:陽剛與陰柔、主體與客體、淺膚色與深膚色、理智與感情、心靈與、善與惡。線性思維:時間和曆史都依線性前進,忽略了循環。等級思維:忽略了隻是不同沒有髙低之分的事物。崇尚直線發展型模式:認為現在永遠優於過去。由於社會的進化和選擇自有規律,如果采取社會行動、革命或改變社會秩序的行動,就會打斷進化進程,導致社會的不平衡。

為什麽現代社會仍然存在性別歧視?主要原因在於性別歧視深植於文化之中,這一文化已有數千年的曆史。

《聖經舊約·創世記》這樣寫到男人和女人:“上帝用從男人身上取出的肋骨造了女人,把她領到男人麵前。亞當說,這是我的骨中骨,肉中肉;要把她叫作女人,因為她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由於女人犯了吃智慧之果的原罪,上帝“對女人說,我必多多加增你懷胎的苦楚,你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戀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轄你。”讓一個性別“管轄”另一個性別,這樣的不公平,既沒有像樣的理由,也沒有什麽事實的依據,顯得如此蠻橫霸道。

基督教認為,女性是不潔之物。德爾圖主教說:“女人為了使你不要忘記,你是使人類走向滅亡的東西,你要常常雙眼含著懺悔的淚,用乞求的目光,愁眉苦臉,衣衫襤褸地度日。女人!你該進地獄之門!”他又說道:“哪怕人類滅亡,也必須選擇獨身之路。”如果說男尊女卑的觀點還僅僅是當時社會現實的反映,那麽這位主教的言論簡直太刻毒了。作為一個以愛心為本的宗教,能夠對人類中的一半有如此的怨毒,真讓人感到匪夷所思。

古羅馬法中有這樣的條文:“女人由於心性輕浮,即使長大成人也要有人監護。”直到現代,人們仍然常常把女性和兒童聯係在一起,根源原來在這裏。

柏拉圖是輕視女性的人,他說過:一個男人可能會因為膽怯或不正經,下輩子被罰做女人。在《共和國》一書中他認為未來的統治者、導師不應接近女人、奴隸和下等人。他認為女人貪婪、野心勃勃,會貶抑她的後代和丈夫。雖然桕拉圖說過,“從照看公共財產的角度看,女人與男人的人性是一樣的”,因此女人可以做公共財產的監護但他仍然認為,具有這種天賦的女人少於男人,“女人在各個方麵都是弱者。”公元前4世紀的《律法》一書中記載著他的話說:“女人天生的道德潛能劣於男人,因此她相應地就是個更大的危險,也許要比男人危險一倍。”

亞裏士多德的生理學認為:男性髙於女性,女性是男性有缺陷的、發展不完備的形態。他說:“男人天生高貴,女人天生低賤;男人統治,女人被統治。”“男人是主動的,他很活躍,在政治、商業和文化中有創造性。男性塑.造社會和世界。在另一方麵,女人是被動的。她天性就是呆在家中的。她是等待著活躍的男性原則塑造的物質。當然,在任何尺度上,活躍的成分總是地位更高、更神聖。因此男人在生殖中起主要作用,而女人隻是他的種子的被動孵化器。”

盧梭攻擊所有的社會不公正,但忽略了其中一項:男女的不平等。在《愛彌爾》中,他寫道:“男人和女人是為對方而存在的,然而他們的相互依賴性是不平等的。沒有女人,男人仍然存在,沒有了男人,女人的存在便有問題。女人依靠男人的感覺而活,依靠男人對她們的獎賞而活,依靠男人對她們的吸引力、對她們的美德所設定的價值而活。女人一生的教育都應該依照和男人的相對關係而計劃,女人要取悅男人,要貢獻給男人,要贏得男人的愛和尊重,要哺育男人,要照顧男人,要安慰、勸慰男人,並要使男人的生活甜蜜且愉悅。”盧梭大言不慚的男權製觀點使他成為女性主義的最佳批判目標。女性主義対盧梭的挑戰不僅指向他對女性不公正的忽視,還有他對男女差異的充滿偏見的描述。

叔本華的思想深邃、睿智,但是在他所有那些充滿智慧的言論中,男權製的觀念和論述是一大敗筆。他說:“女人本身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她們輕佻瑣碎、缺乏遠見;簡言之,她們永遠不會成熟,隻能是大孩子——是介於兒童與成年人間的一種中間體。”他反對女性擁有財產,他甚至將法國大革命的起因歸咎於宮廷女人的。“女人從本性上來說意味著服從,對於這一點,我們可以把它看作這樣一個事實,即每一位處於完全獨立的非自然位置上的女人都要直接依附於某個男人,使自己接受他的統治和支配。這是因為她需要一位丈夫和主人。”

尼采說:所有衰退的、病態的、的文化都會有一種“女性”的味道。這是=種中心主義文化的論點,極其不公正。

社會學創始人孔德認為:女人的製度性低於男人。

斯賓塞的進化論和有機體論關於女性的看法強調平衡,認為男主外女主內是最好的製度安排,女人扮演好妻子母親的角色,夷人掙錢養家,就達到了社會的平衡。

康德是在女性主義那裏口碑最壞的哲學家,主要是因為他的厭女傾向和他對身體的輕視。例如他說:女性的天性完全由自然需要來定義,缺乏主見。由於這犖弱點,女人需要男人的保護。由於恐懼和膽怯,女人不適宜做學術工作。他有一次甚至說過這樣無理的話:女學者的學問就像一塊表,隻是為了向他人展示炫耀,實際上是停擺的,顯示不了時間。他說女人的哲學不是理性,隻是感覺而已。他還說:隻有女人想做男人,沒有男人想做女人。由於這些言論和觀點,康德成為女性主義者主要的攻擊對象。

康德強調理性和客觀性,將“人”等同於男性模式,僅僅在與男性的關係中定義女性,強調妻子對丈夫的服從,排斥女性的智力與政治權利,被認為是性別主義在哲學領域中的典型表現。在關於客觀性和理性的辯論中,所謂理性完全是一副男性的麵孔。女性主義挑戰啟蒙理性、普適性和道德共識的原因就在這裏。

但是也有人認為,從生態主義的視角來看,康德把女性與自然連在一起具有正麵的意義。它為女性在生態問題上占據優勢地位提供了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