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走出認識上的“三大誤區”

誤區之一:口才是遺傳的2001年10月12日《北京青年報》第32版登載了一篇題為“牛群體驗不同生命過程”的文章,其中文中寫道:“說相聲之前,牛群本是個一說話就臉紅、一上台就打哆嗦的人,他是怎樣煉就如今的鐵嘴鋼牙的呢?……牛群說對他影響最大的是‘牛嫂’劉肅。年輕時生性靦腆的牛群,不大愛說話,劉肅作為他的女朋友隻為他著急。為了幫助他心想事成,劉肅就故意當著別人的麵讓他下不來台,直到牛群逐漸地能用幽默應對各種情況……”

原來牛群也並不是天生口才就這麽好,他的口才是練出來的。當然,從某種程度上說,口才有一定的遺傳因素,但不是絕對的。通常口才方麵有一定天賦的朋友,如果後天不積極地有意識練習,在一些小場合還能湊合說幾句;遇到大場合正式講話,僅憑天賦要想說得好,是不可能的。

與此相反,天生口才不好的朋友,如果後天主觀努力,加上練習有方,能說會道不是夢J相聲演員牛群的成才之路就是最好的例證。古今中外,還有許多這樣的例證。譬如:已故美國總統裏根,在他的執政期間,曾發表過許多著名的演說,是美國曆屆總統中被譽為有口才者之一。也許有人會說,裏根在成為總統之前曾是美國好萊塢電影圈的一名演員,當演員的口才好是正常的事。但據《裏根傳》記載,裏根在做演員之前,患有嚴重的口吃。為了實現當演員的夢想,他專門找人多的地方練習朗誦,把他人的冷嘲熱諷當作是對自己的鼓勵。克服了口吃後,他又把流利的吐字發音作為突破的目標,於是嘴裏含著石子練……裏根的能說會道,再一次證明口才並非遺傳。現實生活中,為什麽有的人買了一本又一本有關口才的書,到頭來自己的當眾講話水平仍在原地踏步呢?誤區之二:看書就可以了想提高自己當眾講話水平的朋友,通常是到書店購買有關口才方麵的書,回到家裏像看其他書一樣閱讀。自認為隻要了解了書裏麵的技巧和方法就可以了。其實這是認識上的又一大誤區。

當眾講話不是一門知識,從實用角度說,當眾講話是一門技能;從更高的一個層次說,當眾講話又是一門藝術。技能和藝術的獲得需要大量的練習。就像騎車、遊泳、駕車一樣,如果騎車僅弄懂它的平衡原理和騎車要領,而不進行騎車練習;遊泳僅明白了遊泳的相關知識點,而不親自下水去遊;駕車僅知道了駕駛汽車的交通規則和駕車技術,而不去摸方向盤,親自駕車學練,試想,能掌握這些技能嗎?

同樣,想提高當眾講話的水平,如果僅僅停留在看懂一些口才方麵的知識,明白一些技巧和方法,而不去有針對性地當眾練習,當眾講話的水平是永遠也不會有提高的。當眾講話之所以長期以來成為一些人的心病,與錯把技能當知識來學有很大的關係。

因此,要想盡快提高當眾講話的水平,必須走出知識學習的誤區。參加當眾講話的訓練班,或按照書中的技法要求,自己找機會加強實踐。說到這兒,有人會說,我的確按書中的要求,在工作中找機會練習了,可有些技巧和方法在現實生活中用起來總覺得隔著一層,這又是為什麽呢?誤區之三:我是最嚴重的內蒙古有位局級幹部,一遇正規場合講話就緊張,他的表現特征是心髒跳得特厲害,有時甚至有窒息的感覺。於是,他懷疑自己的心髒有問題,專程到北京的阜外醫院檢查心髒問題,檢查結果是一切正常。

排除了心髒問題後,他參加了當眾講話的課程訓練。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他明顯感到在眾人麵前講話時心跳正常了,更加確信自己沒有心髒病。

在結業典禮上他深有體會地說:

製約當眾講話水平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麵的,表現出的症狀也是多種多樣的。這是我參加完“當眾講話訓練班”後的最大體會。單說當眾講話緊張、恐懼問題,原來我以為當眾講話緊張的症狀我是最嚴重的,參加訓練班後才發現,我的“同胞兄妹”有很多,一下子我就輕鬆了好多。

譬如,在第一節課上,有的緊張得臉漲得通紅;有的麵色明顯變黃;有的滿頭大汗;有的兩腿發抖,手**;更有甚者嘴唇哆嗦,麵部抽筋……親眼見到如此眾多的緊張、恐懼的症狀表現,完全改變了我原來的認知,現在我有了練好當眾講話的自信心。

朋友,要想實現在眾人麵前自如表達的願望,在走出了認識上的“三大誤區”後,還要從第一步——突破敢說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