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不輕易責備別人

1865年4月15日的早晨,亞伯拉罕·林肯躺在一家廉價租屋的睡床上,瀕臨死亡。林肯碩長的身軀斜躺在鬆垮的睡床上,牆上掛著一幀製作簡陋的羅莎·彭皓爾的名畫《馬集》,屋裏一盞顯得陰鬱的煤氣燈閃著昏黃的光芒。

當林肯咽下最後一口氣時,陸軍部長史丹頓說道:“這裏躺著的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完美的統治者。”

什麽是林肯善於與人相處的秘密呢?林肯喜歡批評人嗎?不錯。他住在印第安那州灣穀的時候,年紀尚輕,不僅喜歡評論是非,還寫信寫詩諷刺別人。他常把寫好的信丟在鄉間路上,使當事人很容易發現。

林肯在當過見習律師後,仍然喜歡在報上公開抨擊反對者,不過隻是偶爾而已。

其中,有封信所導致的後果,使他刻骨銘心,永生難忘。幾年前的一個秋天,他又寫文章諷刺一位自視甚高的政客詹姆士·席爾斯。他在《春田日報》上發表了一封匿名信嘲弄席爾斯,全鎮哄然引為笑料。自負而敏感的席爾斯當然憤怒不已,終於查出寫信的人。他躍馬追蹤林肯,下戰書要求決鬥,林肯本不喜歡決鬥,但迫於情勢和為了維持榮譽,隻好接受挑戰。他有選擇武器的權利,由於臂長,他選擇了騎兵的腰刀,並且向一位西點軍校畢業生學習劍術。到了約定日期,林肯和席爾斯在密西西比河岸碰麵,準備一決生死。幸好在最後一刻有人阻止他們,才終止了決鬥。

這是林肯終生最驚心動魄的一樁事,也讓他懂得了如何與人相處的藝術。從此以後,他不再寫信罵人,也不再任意嘲弄人了。也正是從那時起,他不再為任何事指責任何人。南北戰爭期間,林肯好幾次調兵遣將,更換波多馬克軍的將領——馬克克蘭、波普、伯恩賽德、胡克和米地——這些將領接二連三地出錯,幾乎使林肯陷入絕境。全國有半數人無情地指責林肯用人不當,但林肯“毫不怨天尤人,寬容地保持緘默”。他最喜歡的一句名言是:“你不論斷他人,他人就不會論斷你。”

當時,連林肯夫人都極力譴責南方人。林肯答道:“不用責怪他們,同樣的情況換上我們,大概也會如此而為。”

1863年7月3日,蓋茨堡戰役拉開了,到了7月4日晚上,李將軍開始向南方撤退。當時烏雲密布,隨即暴雨傾盆而下。李將軍帶著敗兵逃到波多馬克河邊,隻見前方是高漲的河水,後方是乘勝追擊的政府軍,李將軍進退無據,真是陷入了絕境。林肯見了,知道這是天降的大好良機,隻要打敗李將軍的軍隊,戰爭很快就可以結束了。於是,他滿懷希望地下了一道命令給米地將軍,要米地將軍立刻出擊李將軍,不能通知緊急軍事會議。林肯不但用電報下令,並且另派專差傳訊,要米地馬上行動。

米地將軍有沒有馬上行動呢?正好相反。他完全違背林肯的命令,先行通知緊急軍事會議。他遲疑不決,故意拖延時間,用盡了各種藉口,拒絕攻打李將軍。最後,水退了,李將軍和軍隊越過波多馬克河,順利南逃。

林肯勃然大怒,“這是怎麽回事?”林肯對著兒子勞勃特咆哮,“老天,這究竟是怎麽回事?他們就在觸手可及的地方,隻要我們伸出手,他們必定跑不掉的。難道我說的話不能讓軍隊移動半步?在這種情況下,什麽人都可以打敗李將軍,就是我也可以讓李將軍俯首就擒。”

極端失望之餘,林肯坐下來給米地寫了一封信。記住,這時的林肯,言論措辭都比以前保守自製。所以,這封寫於1863年的信,已表達了林肯內心的極端不滿。親愛的將軍:

我不相信你對李將軍逃走一事會深感不幸。他就在我們伸手可及之處,而且,隻要他一就擒,加上我們最近獲得的勝利,戰爭即可結束。現在,戰爭勢必延續下去,上星期一你不能順利擒得李將軍,如今他逃到波多馬克河之南,你又如何能保證成功呢?期盼你會成功是不明智的,而我也並不期盼你現在會做得更好。良機一去不複返,我實在深感遺憾。

你以為米地將軍讀了這封信之後,會有什麽表示?

出乎意外的是,米地將軍從沒有讀過這封信,因為林肯並沒有把這封信寄出去。這是後來,別人在一堆文件中發現的。

“我的猜測是……這僅是我的猜測……”林肯在寫完這封信之後,望著窗外,心裏想,慢著,也許我不該這麽性急。坐在安靜的白宮裏發號施令很容易,如果我身在蓋茨堡,像米地一樣每天看見許多人流血,聽許多傷兵哀嚎,也許就不會急著要攻打敵人了,如果我的個性像米地一樣畏縮,大概也會做同樣的決定吧!無論如何,現在木已成舟,把這封信寄出,除了讓我一時覺得痛快以外,沒有別的用處。米地會為自己辯論,會反過來攻擊我,這隻有使大家都不痛快,甚至損及他的前途,或逼他離開軍隊而已。”

於是,林肯把信擱到一邊,慘痛的經驗告訴他:尖銳的批評和攻擊,所得的效果都等於零。

西奧多。羅斯福說,在他當總統的時候,凡是遇到難解的問題,就會望著掛在牆上的林肯像自問:“如果林肯處於我的情況,他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以後,每當我們想指責他人的時候,請拿出一張五美元鈔票,望著上麵的林肯像自問,“如果林肯碰到這個問題,會如何解決?”

英國文學史上很知名的小說家托馬斯·哈代曾因受到苛刻的批評而放棄寫作,另一位英國詩人托馬斯·查特敦年輕的時候並不圓滑,但後來卻變得富有外交手腕,善於與人應對,因而成了美國駐法大使。他的成功秘訣是:“我不說別人的壞話,隻說人家的好處。”

隻有不夠聰明的人才批評、指責和抱怨別人——的確,很多愚蠢的人都這麽做。但是,善解人意和寬恕他人,需要有修養自製的功夫。

托馬斯·卡萊爾說過:“偉人是從對待小人物的行為中顯示其偉大的。

鮑勃·胡佛是個有名的試飛駕駛員,時常表演空中特技。一次,他從聖地亞哥表演完後,準備飛回洛杉磯。根據《飛行作業》雜誌的描述,胡佛在三百尺高的地方時,剛好有兩個引擎同時出現故障。幸虧他反應靈敏,控製得當,飛機才得以降落。雖然無人傷亡,飛機卻已麵目全非。

胡佛在緊急降落之後,第一個工作是檢查飛機用油。不出所料,那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螺旋飛機,裝的是噴射機用油。

回到機場,胡佛求見那位負責保養的機械工。年輕的機械工早為自己犯下的錯誤痛苦不堪,一見到胡佛,眼淚便沿著麵頰流下。他不但毀了一架昂貴的飛機,甚至差點造成三人死亡。你可以想像胡佛當時的憤怒。這位自負、嚴格的飛行員,顯然要對不慎的修護工作大發雷霆,痛責一番。但是,胡佛並沒有責備那個機械工人,隻是伸出手臂,圍住工人的肩膀說:“為了證明你不會再犯錯,我要你明天幫我修護我的F-51飛機。”

讓我們盡量去理解別人,而不要用責罵的方式!讓我們盡量設身處地去想——他們為什麽要這樣做。這比起批評責怪還要有益、有趣得多,而且讓人心生同情、忍耐和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