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任何人都可以擁有的危險魔力(2)

就如同穿鞋一樣,要看一看適不適合你的腳。為我們選擇一雙合腳的鞋,才能走更遠的路。這是聰明地生活的最佳方式,要全方位地考量我們的收入、地位、健康,以及更重要的文化、信仰、價值觀和與眾不同的個性。

戴上一件仁義的麵具

你可以將它戴在心裏,這是我希望看到的,盡管有99%甚至更多的人

隻是把它戴在了臉上。無疑,他們中的大多數也獲得了成功。

這是發生在英國的一個真實故事。

有位無兒無女的孤獨老人,由於疾病纏身無人照顧,他決定搬到養老院去。老人有一所漂亮的住宅,他宣布要將它出售。有意購買者聞訊蜂擁而至。雖然老人提出的底價隻有8萬英鎊,但是很快有人將它炒到了10萬英鎊。住宅的價格不斷攀升,老人卻因此陷入了愁苦。如果不是因為自己的身體狀況,他是絕對不會賣掉這棟陪他度過大半生的住宅的。

這時候,一個衣著樸素的年輕人來到了老人的跟前。他俯下身,低聲對老人說:“先生,我也很想買下這棟住宅,可是我隻有1萬英鎊。如果您願意把住宅賣給我,我保證會讓您依舊生活在這裏,每天和我一起喝茶、讀報、散步,我會讓您每天都很快樂——

請您相信我,我會用整顆心來照顧您!”

老人最終把住宅以1萬英鎊的價錢賣給了他。

和目的不一定要通過冷酷的“廝殺”來達到,如果有第二種方法,坦誠是最安全高效的手段。

在這個世界上,我發現有三種不需要學手段的人。也許就在你的身邊,可能你從未注意過。第一種是真誠的人,他們真誠到不需要手段的掩飾;第二種是笨人,他們笨到不知道怎麽運用手段;第三種則是那些毫不在乎得失的人,他們因為不在乎,所以也就不屑於去做任何多餘的事情,這種人是真正強大的人。

從古至今,所有的對人處事的方法歸結起來,大致可以分成兩種:相信手段和相信坦誠。這二者並非完全相反的路線,因為坦誠也可以是一種手段。“仁義”哪怕隻是一件麵具,戴在臉上時間長了,也會讓你的內外全都散發真誠和坦蕩的光芒。

尊奉坦誠的人,並不是無私的聖人,他們對事情也有企圖,隻不過依靠坦誠的方式得以實現。

我經常問一些參與者:你會坦誠地麵對突發問題嗎?會不會展示你的真實想法,並且光明正大地洽談條件以及進行利益的交換?

很多人對我回答:“我從不說謊,真的,我喜歡讓自己善良和坦誠一些。”人們總是這樣說,我從不說謊,但當我們開始捫心問自己:“你一輩子真的沒說過一句謊言嗎?”這時,多數人就會沉默了。做到完全的坦誠這很難,但事實證明,追求事情的成功,做到盡可能地仁義和坦誠,才是最佳的策略。

有一個公司經理,經營上遇到了困難。但是,這個經理從來不跟員工說實話,工資都難以發出來了,他還在和員工強調公司的發展規劃前景。

當員工問到“薪水”的問題時,經理就采取“以拖為上”的戰術,並每次都找出很多搪塞的理由。

結果是,這家公司的員工,一個又一個地“跳糟”離開,另覓高就。他的公司自然很快就倒閉了,這位經理也貧困如洗,生活變得越來越艱辛,最後隻能去給人打工。這證明他沒有管理一家公司的能力。

另一家公司也遇到了同樣的困難,但這個經理的做法卻相反。首先,他召集所有的員工,告訴他們,公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而且,他承認自己在經營上的一些失誤,坦誠地交代了自己的責任,並且告訴員工,現在,他一個人的力量,已經不足以讓公司渡過難關。所以,他希望所有的員工和他共同努力,並且提出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

當然,他也同時申明,如果有人願意走,他也決不強留,並且薪水不扣一分。他會給予離職員工足夠的補償,絕不拖延。

結果是,每個員工都留下了。並且,每個人都像擔負了一個神聖的職責,千方百計為公司著想,一起努力解決麵臨的問題。很快公司的管理走上了正軌,逐漸地擺脫了危機。

同樣的情況,結果卻不一樣,難道不讓人深思嗎?由此可見,即便需要讓別人承擔某些損失,坦誠和仁義的方法也比掩蓋和拖延更有效果。

在去美國之前,我曾在國內做過一陣產品直銷員。那是我非常年輕的時候,大約在90年代的末期,直銷進入中國不久,許多人剛開始從事這個行業。

我當時就手提著商品,挨門挨戶地推銷,多數的“直銷員”為了博取別人的信任,騙開居民的房門,有人說自己是學生實習,有人說自己是搞一項廣告調查的。並且,這類“謊言”還在公司的“培訓會”上大加宣揚。

但我從來不這麽做,不管進誰的家門,我敲門時就首先告訴別人:“您好,我是來推銷一件產品的,它屬於哪一種類型,大體有什麽作用……”

然後請求對方給我五分鍾的時間,讓我介紹完畢。如果對方拒絕開門,我就直接離開,再也不會打擾。

奇怪的是,我的業績在公司一直排名榜首,沒人可以超過我。我從不采取任何欺騙的手段,而是先告訴來意,坦誠告訴客戶我的目的。但也正因為此,我才取得了客戶的信任,他們覺得我與眾不同。

這表明,對於自己的目的從不諱言的人,更容易取得人們的信任。即便你有利益的需求,甚至你的行為本質上就是一種交易,人們也容易接受,因為你的方式值得人們付出信賴。

製定你的經濟和管理策略

控製花錢和布施

我們當然不必去計算任何一件事的投入產出,但需要擬定自己的整體經濟戰略,在生活中,去控製花錢和布施的力度。

聰明人時而慈善,時而又摳門無比。在花錢的時候,他們看重的不是數字的大小,而是去關注“值不值”,以及這件東西和這件事情的最終價值。

高盛公司的一位副總裁曾讓我大開眼界,上午在批準一項2000萬美元的生意時他眼睛都不眨一下,下午卻因為下屬在路上多花掉了5美元就命令他立即辭職。

他說:“錢在我眼裏是一杆秤,除了良心、家庭和生命,任何東西都可以在上麵衡量。”

先學會看人,再去用人

每個組織都要有而且必須有一些看人很準的高手,但是很少有人重視和囤積這類高手,並以他們為核心,建立一種人才製度。很多企業總是無法留住人才或者培養不出人才,就是因為缺乏合理的人才機製。換句話說,這類企業缺乏會“看人”的大師,對人才缺乏了解和掌握,致使人才無法得到最合理的利用,潛能得不到開發甚至被埋沒。

一個人的能力隻有被準確地判斷和定位,才會使其得到最全麵的提升和發展。

要學會看人,首先就要學會觀察。你會發現那些人才管理大師,他們“看人”的本領通常比普通管理者更加精準。他們會通過員工的個性、技能、交際能力、執行力等等各方麵進行比較,從而得出科學準確的結論,就像明確的數據報表一樣。因為他們能夠克服各種偏見和心理障礙,從而做出客觀的判斷。

管理者要不斷地通過練習、模仿、學習獲得這種技能,隻有先學會了“看人”,才能更好地用人。

怎樣識人,看人?方法有很多,但最基本的原則大體有三條:看他的關係網:看一個人的身價和追求,我們可以看一看他的對手都是什麽層次的人。如果你想看清一個人的底牌和實力,則可以觀察一下他的關係圈,看看他有什麽樣的朋友。

看他個體的形象:看一個人在周圍人眼中的形象、名聲,則大體可以看出他為人處世的方式。如果你想看一個人的心術是什麽樣的,則可以觀察一下他的眼神和他在與你說話時的表情。

看他的品位:他的鞋子、衣服以及他對於文化的觀察和他的生活追求。

普通的CEO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財務和戰略目標上,自己殫精竭慮、嘔心瀝血,耗費所有的資源為公司謀劃未來;而開明的CEO則著眼於讓別人幫助自己實現未來,他們的首要目標是培養、利用“適合”的人才,所以,他們的大多數時間都躺在舒適的沙灘椅上曬太陽。

培養一批管理大師,創建適合人才管理成長的文化環境,這才是公司發展的長遠之道。他們的存在,會讓你少花至少1/4的時間去發掘和培養其他領導人才。

在通用電氣和寶潔公司,該比率接近了40%,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幾乎可以告訴你,發現和提拔人才,決定著一家公司的命運。

什麽,你還在幻想著投入一筆資金來改善你的公司嗎?那我可以通知你,在數月後的某一天,你有很大的可能性會處於逃避債務的焦慮中,假如你不懂得如何使用這筆錢,且手下也沒有此類人才的話。

請相信自己明天就會一無所有!

我經常在深夜倒上一杯酒,坐在露台,看著天空,然後問我自己:如果明天睜開眼睛,你一無所有,從此被整個世界孤立,你會怎麽樣?我在等待你們的答案。

“如果明天睜開眼睛,你發現自己已經一無所有:沒有錢,沒有食物,沒有朋友,更沒有工作和家庭;整個世界對於你來說,除了陌生還是陌生;你不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麽,該往哪裏去,你會怎麽辦?”

“你,現在立刻瀕臨於生活的絕境,在與上一秒的幸福之間沒有任何容你思考的轉換和過渡!”

“你,應該怎麽辦?”

不要在乎已經得到的東西,讓自己變得慷慨和大方。隻要你願意,什麽都可以送出去。它們一定能夠回來,加倍償還你的付出。擁有放下的心態,就能征服全世界。

事實上,這是人們最缺少的品質,而正因此,人們也容易被洗腦,因為每個人都不想放棄所有,隻想得到更多。人們在乎銀行存款,盯著房產和汽車,被名牌衣物和流行元素所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成了名利的俘虜,相信了商家的說辭,成了廣告的奴隸。

所以,他們每天都在被洗腦。

永遠不要在乎名利和金錢,隻需要將這些東西視作一種實現理想的工具就可以了。然後你就能夠輕裝上路。

不在乎財富,你才能擁有財富。

不在乎已經擁有的東西,你才不會很快地把它們失去!

如果說,賺錢和對於名聲的獲取,體現了一個人的能力,那麽,如何使用和如何看待金錢,則反映了他真正的智慧。

當我在講到這個話題時,經常有很多人覺得奇怪,他們問我:“花錢還需要智慧嗎?”沒錯,看起來,花錢是不需要智慧的,如果名利在手,何必珍惜?許多人覺得,生命是如此短暫,這個世界已經給我們提供了太多的消費渠道,商店裏琳琅滿目的商品在熱情地召喚我們,媒體上觸目可及的廣告又為我們提供了選擇和參考。如果不重視名利,不拿錢去消費,不及時享樂,我賺這麽多錢的目的是什麽呢?

但我要你知道的是,改善物質生活並不是花錢的唯一途徑,更不是使財富發揮更大效用的最佳方案。世界上有很多富有的人,但既富有又能為人敬重的卻不多。原因是什麽呢?主要就是取決於他們如何使用自己的財富。

不懂得如何使用財富的人,他們被各類營銷洗腦的程度相當嚴重;他們即便擁有了億萬家財,也沒有跳出這個洗腦的環境。許多人都珍愛金錢超過了生命。即使擁有再多,他們依然舍不得以財富去幫助他人,不但舍不得造福社會,也舍不得給家人使用,甚至舍不得給自己享用。

當這類人突然破產、一無所有時,就極容易產生不可控製的悲劇。守護錢財的態度非常愚蠢,當金錢不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時,就如同沒有意義的紙片和數字。

對於這個話題,艾伯特曾經總結說:“追求財富的增長,不是為了滿足我們一己的貪欲,而是為了要得到一種行善的工具。”隻有將財富當作“行善的工具”去追求,才能使財富發揮出更大的作用。當我們擁有這種態度時,就能無形中增加自己對於金錢的吸引力,使得財富如同上遊之水,不可抑製地向你的方向奔流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