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眼界決定世界看大勢賺大錢 (3)

展望未來,中國經濟將成為世界經濟最重要的推動力量,上海將成為世界經濟的新龍頭,這次危機為中國經濟轉型和上海大開放帶來千載難逢的曆史機遇。相信投資上海將成為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的首選,屆時,也隻有投資於上海,才能真正創造屬於未來的財富奇緣。

每一次變革都是發財的機會

“法人股大王”劉益謙說過:“我不幻想自己一夜暴富,但我不會放過每一次暴富的機會。”

對於經濟領域的革命來說,搶占先機的企業家和投資人,一定可以積累富可敵國的財富。那麽,渴望成功的您,趕快朝目標行進吧!

上海——財富夢想開始的地方

每年的胡潤財富榜總是熱門話題,話題的核心無非是中國眼下又增加多少個億萬富豪,富豪的排名發生了哪些變化。對財富的追求以及財富多寡與判斷一個人成功之間的直接關聯,至少是目前處於社會轉型期的中國一個重要的價值觀。

這是社會發展的一個必然階段。“倉廩足而知禮節”,總比“仇富”、“君子固窮”的落後理念要強百倍。隻要通過合理合法的手段致富,於國家有益,對社會進步有貢獻,都是值得保護和提倡的。

每個人從走向社會開始,會做一些或大或小各種各樣的財富夢想,但是最終成功者卻占比寥寥。何也?一是財富的積累需要時間,這就要求必須有一套係統的賺錢方法;二是財富的積累除了有投資理念、技巧的門檻外,正確的心態有時候更是製勝的關鍵。

在“十萬不算富,百萬剛起步”的時代中,尤其是在像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成為千萬富翁,實現人生的財務自由的財富夢想究竟有沒有實現的土壤和可能呢?

中國人素來低調,財不露眼是傳統古訓。因此,上海千萬富翁的絕對數字隻會高於胡潤榜所披露的11.6萬人。從胡潤研究院的調研取樣來看,《2009胡潤財富報告》調研門檻是擁有1000萬元人民幣(約合146萬美元,110萬歐元)以上資產的個人,這些資產還包括自己創辦的企業價值、自住房產。雖然,胡潤研究院還采用微觀和宏觀的調研方法進行調研,微觀調研上參考高檔住宅成交數量、最近三年豪華汽車銷量、個人所得稅申報人數、企業注冊資本和其他高檔消費等相關指標;宏觀上則參考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8中國GDP、2007中國GNP數據、基尼係數,然後結合洛倫茲曲線模型進行宏觀分析統計,但這也難免讓一些低調的富豪們成為統計的“漏網之魚”。因此,在上海與千萬富翁同擠地鐵或是在同一餐廳進餐,實在也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胡潤的報告數據顯示,相對於浙江等地區的商人富豪,北京、上海等地區的千萬富豪大多為大型企業集團、跨國公司的高層人士,他們以高額年薪、公司分紅等來保證穩定的高收入;同時,炒房者和職業股民也占一定的比例。

上海,絕對是一個財富夢想開始的地方。

踏準變革的節拍——上海富豪發家史解析

“到了北京才知道官小,到了上海才知道錢少”,這種帶有調侃意味的說法從側麵也透露出一個不爭事實:上海的有錢人太多了!但是如果仔細研究上海一些有代表性的富豪發家史,就會驚訝地發現:也許他並不是生下來就口含金鑰匙,也許他並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也許他的學曆還沒有你高,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對特定曆史時期下的變革和機會有著敏銳的嗅覺,並敢於先人一步,抓住機會,主動出擊。

事實上,早在20世紀初,就有不少人從世界各地湧進上海“淘金”,上海為此被譽為“冒險家的樂園”。他們在上海白手起家,一些人很快成為知名富商,至今說起上海的商界故事,他們都是不可忽略的主角。

楊百萬的第一桶金:倒賣國庫券

楊百萬原名楊懷定,回憶當年賺大錢的日子,他笑稱自己手上的老繭是拎錢拎出來的。1988年以前,楊懷定在國有大廠當工人,並偷偷幹第二職業,做“星期六工程師”賺外快。1988年2月,社會巨變悄然來臨,楊懷定似乎感覺到了什麽,他辭職了,從訂閱的幾十份報紙信息中搜尋致富的機會。4月的一天,《新聞報》上“上海將開放國債交易”的消息引起楊懷定的關注。由於人們購買國債不是很積極,不少銀行為了完成銷售指標,隻好打折賣。100元麵值的國債市價隻有70元,而當時國債的年利率高達11.89%,僅折扣和固定利率,就能穩賺40%多。於是,楊懷定就在4月21日開市第一天一早趕到了西康路101號,別人不敢買,他卻用攢下的1萬元買了三年期國庫券。“銀行利率5.4%,三年期國庫券年利率超過15%,為什麽不買?”楊懷定就這麽簡單地想。等到下午,很多人明白過來,紛紛買入時,價格一下就漲到112元,楊懷定拋掉了。就半天時間,他就賺到了以前一年的工資——800元。

很快,楊懷定發現全國8個城市的國債價格差異很大,於是,他開始日夜兼程做起了國庫券異地交易。楊懷定當初倒賣國債的套路很簡單:帶著全部的積蓄前往全國其他省市,在當地銀行以較低的價格買入國債,然後再帶回上海,以較高的價格賣給銀行,賺取差價。就這樣楊懷定首創了國庫券異地交易這種買賣國庫券的方式,挖到了投資的第一桶金。

“法人股大王”劉益謙:靠認購證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

“2008胡潤百富榜”上,劉益謙位列第261名,資產為30億元人民幣。

第一節 未來30年最大的機會已經來臨(4)

劉益謙是一個地道的上海人,有著與生俱來的精明,也有著吃苦耐勞的務實與強烈的財富積累意識。據相關介紹,他早在初中畢業後就開始了創業,而其創業起點是一個生產皮包的家庭作坊,後來還當了兩年的出租車司機。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證券市場在上海起步,在一個對股票和股市還缺乏理性認識的年代,人們瘋狂的致富與背乎常理的股市淘金觀製造了大量的暴富機會,而劉益謙成了幸運者之一。1990年,豫園商城發行股票,當時劉益謙擁有豫園商城城隍廟市場的鋪麵,他對該公司有信心,於是他以每股100元的價位,買入了100股豫園商城。生命中的第一隻股票成了劉益謙財富之路崛起的轉折——在豫園商城股票以失去理性的瘋狂勢頭一路狂漲的過程中,他居然能冒著巨大的風險一直持有,直到1991年,劉益謙將這100股股票以每股1萬元的天價賣出,淨賺了近100萬元!

在上證所成立後的一年多時間內,“老八股”唱獨角戲,有價無市,於是就想到了市場擴容。當時“興業房產”新股在江灣體育場發行,發財心切的人們提前兩天就去排隊,股票最後是發出去了,但麵對差點鬧出人命的混亂秩序,管理層頭疼了。當時,主管市場的中國人民銀行想出了一個可以載入史冊的好主意:先發股票認購證,憑認購證搖號認購股票。但問題又來了,如果認購證價格太便宜,老百姓當彩票買,認購還是人山人海;如果價格太高,大家都不買,股票還是發不出去。在這種管理層與老百姓的博弈過程中,管理層根據當時的物價水平以及大眾心理,最後確定股票認購證30元一份,並告訴大家認購證在1992年內分4次搖號,共發行十多隻股票。決定一出,所有人都懵了,弄不清楚該買還是不該買。

已經掘到第一桶金的劉益謙在這張麵值為30元的認購證上又找到了新的機會,成了上海灘第一批專業認購證炒家。當時,大多數參與者希望通過炒作賺取差價,但劉益謙計算後發現,股票認購證的中簽率為10%左右,中簽後其價格會超出成本很多。於是他以類似期貨交易的手法大量高價收購認購證,認購證平均市價隨之上升,在搖號後再拋出去。由於改革開放的春風迅速吹起,股份製改造需提速,原定的發行額度大大增加,1992年全年要發行的股票一下增至近50隻,於是,認購證成了當時的稀世珍寶。據劉益謙回憶,成本30元一張的股票認購證平均以6000元的價格賣出,大概漲了200倍。

溫州陳氏兄弟:靠“開發浦東”坐地收銀

1991年10月的上海浦東還未成為投資的熱土,很多地方都還是一片田野。楊高路兩旁多是一些冷清的單位或市內企業的庫房。這一天,有兩個土裏土氣的溫州人來到了這裏。他們從楊高路的這一頭步行到另一頭,每人挎了一個髒兮兮的蛇皮袋,叩開了一家又一家單位的大門。陳氏兄弟拋出的“繡球”十分誘人:他們並不租臨街的門麵,隻是相中了各個單位的閑置房子,甚至是空地。據他們講,租用這些房子和地麵,主要用來改造成活動房式店麵,以銷售溫州商品。溫州人辦事非常幹脆實在,立即就從蛇皮口袋裏掏出一遝遝的鈔票來,願意馬上以現金付定金。轉眼到了1991年11月底,陳氏兄弟的65萬元投資全部落實。聯營協議是:上海方投入地皮,溫州方出資將其改造成活動房式店麵,由溫州方經營管理,收入二八分成,上海分二成,溫州分八成,5年不變。

陳氏兄弟果真是以金磚打人嗎?其實不然。陳氏兄弟在上海之前,已經認定浦東將是一塊投資的熱土。通過對楊高路的現場調查,他們敏銳地意識到這條路的巨大商機:浦東開發缺少一條貫通南北的幹道,楊高路的拓寬改造是勢所必然,因此,將來的楊高路上必定繁華無疑。如果能搶在改造之前租下一片店鋪,其價值將難以估量。陳氏兄弟對商機的敏銳竟如此神奇!次年春天,鄧小平視察浦東,竟也在楊高路上駐足。不出陳氏兄弟所料,當年,耗資8億多元的楊高路改造工程被列為上海頭號工程,楊高路改造竣工的日子,也就是他們的店鋪開張的日子。店鋪的租金直線攀升,所改造的109間活動店麵,以平均8000元一年的租金租出98間,還有11間年租金不斷上漲,直逼2萬元,當年就將改造店鋪的資金65萬元收回。保守估計,今後4年他們將淨賺300萬元。陳氏兄弟的故事之所以至今仍在流傳,不僅因為它承載了溫州人敢闖敢幹敢為天下先的商業精神,同時,它也表明了,在一個大變革的時代,上海可謂遍地黃金,隻要你有膽有識能吃苦,即便你是個白手起家的普通百姓,也沒有理由不在上海獲得一定程度的成功。

未來的機會隻會更多

上述的案例僅僅是20世紀末上海淘金的成功範例及縮影。這樣的發財故事每天都在上海上演,每天的主角都在變換。從大家耳熟能詳的楊百萬,到複星集團的郭廣昌,從美特斯邦威的周成建,再到隱藏在國泰君安江蘇路、東方證券陸家浜路、光大證券張楊路等著名遊資聚集地的資本大鱷,無不彰顯著大變革時代上海獨有的財富魅力。

跨入21世紀後,又一千載難逢的財富機會降臨上海。當2002年12月3日上海申博成功的消息傳來,浦江兩岸變成了歡樂的海洋,燦爛的笑容,掛在每一個人臉上。

近水樓台先得月。浙江、江蘇等緊鄰上海的建築企業,率先開始搶吃世博盛宴。資料顯示,僅浙江省諸暨市的建築企業如浙江凱翔建設、宏達建築、萬達建築等,在世博建設中所分得的蛋糕就達30多億元。

世博成為上海的一張新名片!受益的不僅是建築企業,還將帶動旅遊、商業、交通運輸等行業的高速發展,甚至還是上海先進製造業的一次絕佳的發展契機。

2007年5月24日,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在參加上海市第九次黨代會市級機關係統代表團小組審議時指出,上海要實現“四個率先”的目標,必須緊緊抓住眼下所麵臨的四個重大曆史機遇:第一個就是2010年舉辦上海世博會;第二個是浦東綜合配套改革;第三個是中央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區域發展;第四個是上海“四個中心”的建設,特別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的加快發展。

習近平所說的第四個重大曆史機遇很快就來臨了。2009年3月25日,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第54次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國務院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規劃中的上海,到2020年,將基本建成與中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

這是一百多年後的再出發。百年前的上海,就曾經是東亞的金融中心。當時的上海所具備的各項金融功能和航運能力,即使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也毫不遜色。一位美國學者說:“中國的現代化,首先在上海出現,現代中國就在這裏誕生。”

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感到興奮,每一個有誌於成功的中國人,都該感到興奮。由於世博、雙中心、迪士尼、大飛機、京滬高鐵、國資重組等重大經濟事件陸續展開,上海將是21世紀批量誕生千萬富翁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