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行動決定命運財富成就幸福 (5)
點評:(見圖3-47、圖3-48)東方明珠是公認的“世博旅遊第一股”,公司明確表示世博會期間,東方明珠的遊客接待能力將從日均的1萬人次擴大至日均2萬人次,這將大大提升公司的門票收入以及帶動相關的旅遊消費。而在公司的世博業務中,世博演藝中心同樣是一大亮點。東方明珠將由下屬上海東方明珠國際交流有限公司以人民幣5億元及上海世博演藝中心場館年營收的5%,獲得世博演藝中心40年的經營權,世博演藝中心目前擁有80多個包箱,世博會期間將賣出50多個,世博演藝中心將保證一年有約200場演出,10.5億元的廣告收入,東方明珠投資世博演藝中心可謂是誌在長遠。新媒體業務每年也將給公司帶來2個億的收入,另外股權投資方麵,公司目前持有海通證券、廣電網絡、浦發銀行3家上市公司股權,持股數量分別為15963,1360、1000萬股,持有成本均較低。這部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對未來幾年平滑公司業績起到了積極作用。
由於2010年A股無論如何都不能忽視的“世博效應”,在世博每一次的關鍵時間軸上,東方明珠都將會是市場中“聰明的錢”關注的重點,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抓住每一次的波段操作機會就顯得格外重要!
圖3-47 東方明珠日線圖(2009年1月7日,最低7.15元;2009年11月23日,最高12.34元)
圖3-48 東方明珠周線圖(2008年12月31日~2009年12月8日)
上海機場(600009.SH)
點評:(見圖3-49、圖3-50)對於有一些“股齡”的老資格投資者來說,想必對上海機場不會陌生。在A股市場逐步進入機構化操作時代時,作為上海本地股的精華、大藍籌股的代表,上海機場曾經在數級別行情中扮演了龍頭股的角色。即使在大批新的藍籌股不斷進入A股市場後,原先的上海機場如今也隻能是大市值板塊中的“小弟弟”,但該股給多數投資者的印象還是與以前一樣,發揮著藍籌股的作用。
從上海機場的日線圖看,該股一度放出大的單日成交。對於投資者對於這種比較“突兀”的成交,要保持密切關注。正所謂“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當密切成交出現之後,投資者就要關心股價的後續變化。從上海機場表現看主力機構表現得非常耐心:在2009年隻出現過一定幅度的波段行情。隨後,上海機場又快速殺跌,股價跌至前期低位附近。正當投資者失去耐心後,上海機場卻出人意料地隨年末上海本地股的活躍而悄然上漲。從周線圖看,在2009年年末,上海機場的股價已經攻克前期的高點。一般而言,如果個股股價站上前期高點,並成功站穩,那麽,原先的阻力區將成為重要的支撐區,而投資者也應該仔細關注站上前期高點後的個股股價表現。
圖3-49 上海機場日線圖(2008年11月7日,最低9.94元;2009年7月28日,最高18.15元)
圖3-50 上海機場周線圖(2008年11月~2009年12月)新華傳媒(600825.SH)
圖3-51 新華傳媒日線圖(2008年10月28日,最低13.52元;2009年7月23日,最高31.24元)
圖3-52 新華傳媒周線圖(2008年10月~2009年12月)
點評:在“戰上海”的一係列戰役中,國資重組是不可忽略的一道大餐。比如,自重組之後,新華傳媒已經引起了眾多機構投資者的關注。在國內出版業出現變化的背景下,流通規模適中、處於發達地區的新華傳媒可能會引起不少關注。從走勢情況看,該股震蕩調整已有時日,期間不斷有大成交放出,這說明有主力在其中積極運作。從周線角度觀察,該股已經很早處於多頭狀態中運行。一旦後市該股站穩2009年出現的股價高點,那麽未來的上漲空間可能會重新打開。
科華生物(002022.SZ)
第二節 “戰上海”投資攻略(4)
圖3-53 科華生物日線圖(2009年8月20日,最低15.02元;2009年11月20日,最高26.15元;)
點評:作為一隻上海本地股,科華生物能夠進入深圳中小板市場,且作為深市成分股指數的樣本股,這令該股格外令人關注。從“戰上海”理念中跟隨“聰明錢”要點看,科華生物是被機構投資者重點關注和長期運作的個股。在2009年,有強烈防禦性色彩的醫藥股獲得了“H1N1”甲流的題材支撐。
圖3-54 科華生物周線圖(2008年8月~2009年12月)
這給相關個股注入了活力。從盤麵看,科華生物在股價下跌時,成交量卻出現了明顯增長,這種出現在低位的量價背離特征,得到了市場的關心。一般而言,有機構長期關注,且有築底跡象的個股,在獲得成交量的支持之後,股價往往會有所反應。需要提醒的是,從周線圖看,科華生物在“兩次築底”時的第2個底出現了成交明顯萎縮的狀態,這對於投資者來說,是個不錯的買入信號。當然,對於題材概念股,投資者還是以短線操作為宜,從科華生物看,快速上漲之後,股價並沒有盤穩,反而出現了快跌。
B股市場——不該被遺忘的金礦
長期以來,B股市場因為交投清淡,缺乏機構投資者,總是被市場遺忘。然而,這絕不意味著B股市場缺乏投資機會。事實上,B股市場正在以A股市場的對折價進行售賣,這對於以價值投資為取向的投資者來說無疑是一座金礦,一方麵同股同權的B股比A股具有更高的安全邊際,另一方麵B股投資者的潛在分紅收益率要遠高於A股市場。不僅如此,B股市場的製度性改革很可能會給B股投資者帶來意料之中的政策性“紅包”。
B股投資的三大看點
我們認為目前的A股市場已經比較充分地反映了投資者對經濟複蘇的預期,相反同股同權的B股市場以其巨大的折價效應正在不斷地吸引各路投資者,特別是上海B股市場在世博會的引領下可能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都會有較好的表現機會。我們將從三個方麵來剖析B股市場的投資機會。
看點一:巨大的折價效應呈現B股的價值窪地
目前的A股市場,充裕的資金使得上市公司的價值充分反映出來,而在B股市場,交易清淡,機構投資者寥寥,大量優秀公司的股權價值以白菜的價格被“賤賣”。以2010年3月24日的收盤價來算,86家同時發行A、B股的公司中,B股股價均低於其A股股價,平均折價率達到54%,折價率超過50%的有62家,占比逾七成。其中,折價率最高的是ST中紡B股(900906.SH),其A股的價格是人民幣18.10元,同日B股的價格僅為人民幣4.34元,折價率高達76%。緊隨其後的是雙錢B股(900909.SH),折價率也達到了70%。這種高折價率給B股投資帶來了極高的安全邊際。這種安全邊際更具體地反映在投資收益比,如果一家公司同時在A股市場和B股市場發行股票,以目前的折價率50%來算。假設其A股股價是10元,而B股股價僅為5元,那麽,當這家公司對全體股東進行現金分紅時,持有相同股數的A股投資者和B股投資者將獲得相同的現金分紅,但由於B股股價隻有A股股價的一半,因此,B股投資者的分紅收益率將是A股投資者的兩倍,同時還會享受溢價空間收斂的超額收益。
看點二:外資基金和民間資本的湧入或致B股新一輪牛市
最近一年,隨著中國證券市場地不斷上漲,外資基金借道B股熱情也被不斷激發起來,舉牌的現象接二連三。2009年8月12日,張裕B發布公告稱,外資基金首域投資(香港)有限公司通過旗下7隻基金合計持有張裕B股3151.9528萬股,占張裕已發行股份總數5.9778%。同年12月30日,小天鵝A也宣稱截至2009年12月24日,GaolingFund、L.P基金已持有公司B股3160.22萬股,占總股本的5.77%。而就在2010年2月25日,深赤灣B發布公告,由鄧普頓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基共持有公司B股3223.97萬股,占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的5.0002%,構成舉牌事實。這麽多外資基金的紮堆湧入,並且大肆重倉。一方麵是當然是看中了B股相對A股的折價效應帶來的安全邊際,另一方麵可能是出於B股製度性改革帶來的政策性“紅包”。
另外,從人民銀行公布的最新數據來看,金融機構中居民外匯存款為565.04億美元,這相當於目前B股市場市值的3.5倍多。盡管B股當初是為吸引外資而設立,但事實上國內的個人投資者也逐漸參與到B股市場中,如果這部分存款受到外幣利率下調而部分流向B股市場,那麽必然推升股價上漲。
從最近半年B股的整體走勢來看,相對A股漲的多,跌的少,大資金介入的跡象十分明顯。而且B股市場沒有大小非減持的問題,相對A股來說又少一個重要的利空因素。從曆史經驗來看,當折價效應越來越明顯,同時資金大肆介入的時候,通常是引發B股新一輪上漲的前兆。
看點三:B股製度性改革的預期越來越強
管理層開創B股市場的初衷是為了吸引外籍投資者投資我國證券市場,強化股市的融資功能,解決我國外匯短缺問題。然而現在的B股市場已經完全失去了投融資功能,開創時期的外匯短缺的困境也早已經不存在。B股市場的定位變得越來越不清晰,關於B股市場改革的爭論也從來沒有停止過。
現在隨著創業板在2009年的成功推出,10年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等創新業務的相繼上馬,中國證券市場的投資環境越來越完善,關於B股市場改革的呼聲越來越強烈,方案也層出不窮。畢竟建設估值體係統一的市場將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壯大的內在要求,同股同權是必然的趨勢。現在擺在管理層麵前的選擇題,無非是先設立國際版還是先解決B股市場的時間順序問題。
B股在2009年11月13日的飆升行情給了我們很多啟示,據當時傳聞,這和奧巴馬訪華施壓人民升值有關,但實際上當時A股市場貨幣升值受益的銀行地產板塊並無此反應,所以導致B股飆升最大的可能是國際板的推出。之前有建議使用回購B股發行A股,或者采用類似股改的方式解決B股問題,以及將B股合並到港股,這些方式雖然在理論上都是可行的,但是由於B股投資者的結構比較複雜,適用的法律體係存在爭議以及兩個交易所在規則上的差異,實際操作的難度較大。而據相關的專業人士透露,B股市場認為與國際板的合並解決是最現實的選擇。
鑒於B股市場存在巨大的折價,在解決預期明朗和時間表可預測的情況下,我們預期A、B股折價率會逐步縮小,B股逐步回歸價值的趨勢指日可待。
B股回購帶來的井噴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