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腦袋決定口袋思路決定財路 (4)

熟悉證券市場的投資者應該不會對近年來崛起的陽光私募機構感到陌生。除林園、李振寧等完全出身非主流機構的“草根派”人物外,還有但斌、李華輪等來自於證券公司一線自營機構的投資者,另有廣州長金、浙江博鴻等本身就是證券市場大小非的專業陽光私募機構,更有一大批來自於公募基金的燦若星辰般的明星基金經理甚至投資總監,如江暉、呂俊、石波、陳家琳、肖華、王貴文、徐大成、陳繼武、蔡明等,曾經掌管著上百億資金的這些投資精英們正在各自的事業平台上耕耘著。這些出身公募陣營的職業投資人士有著強烈的價值投資傾向,其選股模式以及操作手法更加接近於傳統意義上的對衝基金,並能夠完成公募基金無法完成的在單邊下跌市場中空倉的任務,從而為投資者在盡可能大的範圍內完成絕對收益。

目前的陽光私募基金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一類是從公募基金公司出來的、由明星基金經理擔任主角的私募基金信托計劃。由於這些專業人員在以往公募基金公司平台上的投資、研究工作都相當出色,並熟知遊戲規則,因此最能吸引普通投資者的眼球,私募基金信托也成為當下私募基金行業最新的發展趨勢。一類是由原先證券公司的專業人員所組成的私募機構,由券商自營部門在內的專業人員來擔當私募基金的主要負責人和操盤人員。另外一類是來自於民間的“草根”私募機構。這些機構的經營者和負責人並沒有在專業的證券投資研究機構服務過,更多的是發揮了個人力量,在這幾年牛市中也相當被投資者關注。從現在的實際業績看,由公轉私的基金經理掌舵的私募基金業績總體上要好一些。由於這批專業人員充分經曆了市場的檢驗,是靠實戰打拚出來的,因此業績應該有相當的保證。另外,由於管理資金較小、產品也有封閉期限,這使得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個股的取舍上更具靈活性,可以在通過主動管理有效超越市場的平均指數的同時又避免了流動性風險。

第三節 炒股也要抓主要矛盾(1)

既然對上海經濟的基本麵有足夠的信心,那麽,上海本地股自然很容易成為財富的風向標。從曆史上看,上海本地股幾乎每年都會產生兩到三次行情,抓住上海本地股,也就抓住了A股的牛鼻子,抓住了主要矛盾。

左右行情的不是內幕消息,而是主要矛盾上證綜指的數個高點和低點意義不容忽視,在這數輪的大漲大跌中,不但有著新老機構投資者“改朝換代”的痕跡,更蘊涵著管理層在不同時期對市場的認識態度和與之相伴而來的市場操作理念的“嬗變”。回顧一下上證綜指曆年來的運行圖,才能以更大、更寬、更深入的視角體會“聰明的錢”對A股市場和機會的係統性把握,也更能洞悉“戰上海”理念的現實意義和實用價值。

每次行情的潮起潮落,其中的內在規則,你看懂了嗎?

曆史和經驗告訴大家,隻有以價值眼光和穩定的心態參與市場,才能分享股市長期螺旋式上漲的果實,才不會被股指的波動搞得暈頭轉向。從上證綜指運行20年的情況看,除了初創期“狂躁”般大起大落的行情,指數運行的脈絡非常清晰。盡管如今的A股市場或者說上證綜指已與早年大不一樣。但不可否認的是,股市每次下跌都是大好機會,你可以盡情挑選被嚇走的投資者放棄的廉價股票。

圖2-6 上證綜指曆年周線走勢

盤麵精解:從上證綜指曆年來的周線圖可以發現,如果指數在中長期均線上方運行,行情往往處於牛市;如果中長期均線壓製指數上行,那麽,行情處於熊市狀態;而且,每次指數的高點和低點都與政策麵的幹預有密切聯係。

1994年7月,上證綜指探底325.89點

市場在1993年2月完成了摸高1558.95點之後慘烈下跌,又在1994年9月反擊至1052.94點。A股市場大起大落的特性由此開始進入投資者視野,而政策市的痕跡非常鮮明地刻畫在老一代投資者的腦海中。

在此之前長達一年以上的大型牛市中,新生的A股市場應驗了有人歸納的“野蠻生長”那樣的大幅度上漲,這與當時的股票少而形成的供求局麵的失衡有很大關係。需要提醒的是,在第一波因認購證而引發的財富效應之後,普通投資者越來越認識到股市是個能賺錢的地方,而由此伴隨來的是“市場有風險”的慘痛經曆。尤其在行情的大起大落後,在當時新生的證券市場上第一批“吃螃蟹者”中的很多大戶財富“灰飛煙滅”,碩果僅存者為數寥寥。

1996年1月,上證綜指探底512.83點

這是A股市場後來長期牛市的第二個重要低點。大盤在經過了“救市”之後的整體橫向調整之後,股票市場仍舊沒有擺脫“試”的痕跡;但與此同時,海外大量的股票操作知識以及相關人物介紹也陸續傳遞到國內;部分“聰明的錢”初步擺脫了大戶的痕跡,開始組建以群體性資金聯合為主要特色的“聯合艦隊”,有的已經建立了基金的機構投資者的雛形。但不能否認的是,在這個時間段裏,多數投資者還沒有完全擺脫以往聽消息、做差價的模式,更多的投資者被前期的大幅度暴跌嚇破了膽,對股票市場采取了敬而遠之的態度。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尚屬於新鮮事物的價值投資方法開始進入了投資者尤其是機構投資者的視野,如有的證券公司開始組建其研究所,並把日常工作主要轉向調查公司動向和行業基本麵的主要方法之上。

1997年5月,上證綜指報收1510.17點

在闊別數年之後,上證綜指再度站上1500點一線,A股市場也經曆了一輪建立在價值投資上的跨年度大牛市,由此激勵了更多的資金開始進入這個市場。但隨著市場重新進入全民炒股的瘋狂狀態,政策幹預隨之而來,大盤的調整也如期而至。如果說,自1996年以後的512.83點~1510.17點行情是建立在抑製高度通貨膨脹的背景下的話,那麽在發揮“鎖定”資金的作用之後,股市的另一大功能,即籌資功能越來越受到關注。這裏尤其需要強調的是A股市場當時的外部環境:在1997年之後,東南亞金融危機使股市麵臨了巨大的考驗,而中國經濟“軟著陸”和百年不遇的長江水災,以及當時非常嚴重的通貨緊縮和十分嚴峻的就業形勢,這些都促使人們用更多的耐心等待下一個的來臨。耐人尋味的是,這個階段有大量的新公司上市,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感覺到:大擴容帶來大機遇(籌碼)。這時候,繼大戶、國內地方證券公司和國家級證券公司之後,又一批機構投資者正在“胎動”—中國開始組建正規的基金群體,封閉型基金作為第一批基金隊伍開始出現在投資者眼前,其中,有的是完全新發行的,而有的則是由老基金演化而來的。

1999年5月,上證綜指探底1047.83點

也許,A股市場上的任何一次行情都沒有1999年的“5·19”行情給投資者的記憶深刻、給人的體會多。在結束了長達數年的通貨緊縮之後,“無形之手”終於發力,在神秘資金圍繞網絡股進行“直筒式”建倉之後,上證綜指迅速在半個月內從1000點一線發力至1300點。之後,在嗅覺靈敏的國家級證券公司和地方級證券公司全力“圍剿”之下,國內投資者看到的是指數在不長的時間裏迅速拉高至1750點,主力資金的手法由此可見一斑,而國家意誌也在這個時刻淋漓盡致地顯現出來,投資者一夜之間明白了“炒股要聽黨的話”的真正含義。這輪牛市也把帶有國際背景的網絡經濟帶入了A股市場。

2001年6月,上證綜指在摸高2245.43點後進入了長達數年之久的熊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新生的基金群體並沒有給人太多的印象,甚至在“5·19”行情發動前,剛籌建的幾隻封閉型基金都處於空倉狀態。但在之後的跨年度行情中,新生的基金群體很快在科技股和傳統藍籌股上發力,其間也出現了大量的被外界關注的話題。在“基金黑幕”之後,上證綜指在摸高2245.43點之後進入了A股市場最讓人記憶深刻的調整階段,其間不僅大量的券商問題集中暴露,基金群體本身也在不斷規範中得到發展。

封閉型基金之後,開放型基金以及債券基金等新一代的基金不斷進入市場,但在當時仍舊處於熊市的情況下,投資者對基金的認知還不夠。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這一時期國內機構投資者的“洗牌”行為非常令人關注,曆史上赫赫有名的中經開、南方、華夏以及多家地方實力證券公司,紛紛被重組、清算甚至陷入破產的境地,而部分證券公司也不得不依靠縮小業務來維持生計。應該說,在此前的牛市中,大量的委托理財使得大型證券公司鋌而走險,並采取“做莊模式”不斷推高市值。而隨著如中科係、德隆係等著名民營機構的倒下,那些包含國有資本的證券公司終於也不堪重負,轟然倒地。

其間,有別於國內傳統資產管理機構的海外資金開始進入A股市場,除了大規模組建國內合資基金公司之外,大量的QFII也開始進入並發揮著前所未有的作用,較有代表性的是國投瑞銀等。

與此同時,大量的大型藍籌股進入了A股市場,尤其是進入了上海主板市場,如寶鋼股份、中國石化、招商銀行、中國聯通等。而與之有著重要關係的上證50指數也迎來吐故納新的重要時刻,不僅保留了申能股份、上海機場等具有長線藍籌色彩的老牌上海本地藍籌股,也在新的籌碼注入前提下獲得了新的主幹力量,而後者則成為中國最具代表性行業中的翹楚。這裏需要提一句,在當時大勢不佳的背景下,主流機構投資者還是發動了“五朵金花”行情,使得市場出現了明顯的係統性機會,但真正的大爆發則在數年之後的那個激動人心的日子才出現。

2005年6月,上證綜指探底998.23點,結束了自2245點之後的大熊市行情,並一路上漲至6124.04點

隨後的行情表明,以基金、社保、QFII為代表的合規機構成為市場主流機構投資者。應該說,上證綜指見底998.23點是A股市場完成了股改之後的必然結果。但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在該輪行情爆發前,A股市場上的機構投資者已經悄然完成了置換,即通過證券公司的治理整頓,大量的合規機構不斷成為市場上的主流機構投資者,而傳統意義上的證券公司則退出資產管理的一線舞台,基金、社保、保險、QFII成為A股市場上最為主要的主流機構。這些機構的操盤核心非常接近,即順應基本麵變化和資金麵變化,奉行價值投資理念,強調風險控製等。更為主要的是,這些機構已經初步擺脫了傳統的“坐莊”模式,而是以長線思路考慮問題。

2007年10月,上證綜指摸高6124.04點後一路下滑,直至1664點

第三節 炒股也要抓主要矛盾(2)

應該說,此時的A股走勢將單邊市的特性發揮得淋漓盡致,而這次回調在A股市場曆史上也是相當罕見的。與前幾次大型調整不同,本輪A股調整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即全球金融體係因美國次貸危機遭遇了人類金融曆史上一次罕見的大崩潰,中國國內經濟受此影響發生了重大轉折,並引發了A股市場的調整,A股市場越來越顯現出“晴雨表”的特色。

2008年10月末至2009年年初

本次回調末期,A股市場單邊市場的特性更加顯露無遺。一個十分鮮明的例子是,隨著中國石油上市,一大批“601”打頭的大盤股以及深圳中小板市場個股紛紛跌破發行價,而其間發行的增發股也將參與其中的基金“重套”其中,部分機構手上的增發品種甚至打了對折。正所謂“人棄我取”,正在市場處於蕭條期時,部分“聰明的錢”開始進入。這裏需要提醒一點,在合規機構投資者近年來在A股市場大展英姿的同時,陽光私募基金也陸續進入了投資者的視野,這不僅給居民理財提供了又一個嶄新渠道,更讓高端理財以及更為個性化的理財工具進入了各方視野,給市場提供了活力無窮的“鯰魚”。

2009年,在經曆了前所未有的慘烈下跌之後,A股市場終於迎來了“大年”,上證綜指重新從2000點下方上漲至3400點一線。引領大盤和人氣走向的依然是魅力十足的上海本地股。浦發銀行、上海汽車等頗具代表性的領袖品種,也重新大放異彩,再度上演了戰上海的好戲。

近三年來股市主要矛盾一言以蔽之:

2007年外因主導下的行情,主要矛盾:宏觀調控

2007年是外因主導下的行情,主要矛盾就一點:整個市場就看宏觀調控情況怎麽樣,整個政府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一定要宏觀調控!不進行宏觀調控,會發生通貨膨脹,煤、糧食、油什麽都漲,這影響到股市行情。因此,無論政府怎麽打壓股市,股市都不下來,一直保持在四五千點,甚至半夜雞叫還會上6000點。2007年,通貨膨脹是無法調控的,主要在於國際市場的影響,所以稱之為外因。

2008年外因主導下的行情,主要矛盾:次貸危機

2008年同樣是外因,很多人認為最後改變趨勢的主要原因是基金不能建倉了,但其實是次貸危機影響了中國。次貸危機並非我們所能解決的,怎樣演變也不是我們所能決定的,這一點看看美國就知道了,奧巴馬對次貸危機也沒辦法,不收傭金、不收印花稅股市照樣跌。

2009年內因主導下的行情,主要矛盾:政府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