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8)

最後,培養自省意識,就得有自知之明。就像最有可能設計好一個人的就是他自己,而不是別人一樣,最有可能完全了解一個人的就是他自己,而不是別人。但是,正確地認識自己,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不然,古人怎麽會有“人貴有自知之明”、“好說己長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長”之類的古訓呢?自知之明,不僅是一種高尚的品德,而且是一種高深的智慧。因此,你即便能做到嚴於責己,即便能養成自省的習慣,但並不等於說能把自己看得清楚。就以對自己的評價來說,如果把自己估計得過高了,就會自大,看不到自己的短處;把自己估計得過低了,就會自卑,自己對自己缺乏信心:隻有估準了,才算是有自知之明。很多人經常是處於一種既自大又自卑的矛盾狀態。一方麵,自我感覺良好,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另一方麵,卻又在應該展現自己的時候畏縮不前。對自己的評價都如此之難,如果要反省自己的某一個觀念、某一種理論,那就更難了。

傳說著名高僧一燈大師藏有一盞“人生之燈”,這盞燈在當時非常有名,有很多人一直想得到這件寶物。

這可不是一盞普通的燈。這盞燈,燈芯鑲有一顆500年之久的碩大夜明珠。這顆夜明珠晶瑩剔透,光彩照人。

據說,得此燈者,經珠光普照,便可超凡脫俗、超越自我、品性高潔,得世人尊重。有三個弟子跪拜求教怎樣才能得到這個稀世珍寶。

一燈大師聽後哈哈大笑,他對三個弟子講:“世人無數,可分三品:時常損人利己者,心靈落滿灰塵,眼中多有醜惡,此乃人中下品;偶爾損人利己,心靈稍有微塵,恰似白璧微瑕,不掩其輝,此乃人中中品;終生不損人利己者,心如明鏡,純淨潔白,為世人所敬,此乃人中上品,人心本是水晶之體,容不得半點塵埃。所謂‘人生之燈’就是一顆幹淨的心靈。”

8我要控製情緒笑遍世界

常言道:“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個“忍”就是忍耐、無製的意思。做人必須首先自製,也就是懂得管理自己。一個人的言行受著多方麵的製約,如果自己管理不好自己,就必然會受製於人,失去自主的權利。

a控製情緒是一種能力

晚年的海菲,已是一位事業輝煌、建築構起自己強大的商業王國之人,每當他回首自己走向“世界最偉大的推銷員”的曆程時,他總是頗有感慨地說:“對於任何一位想成大事的人來說,要學會控製自己,成為自己的主人,才能夠做到不再難與人相處,而且笑對整個世界,笑對人生。”

還需要你學會控製情緒。

怎樣才能控製情緒,以使每天卓有成效呢?除非你心平氣和麵對一切,否則迎來的又將是失敗的一天。花草樹木,隨著氣候的變化而生長,但是你隻能為自己創造天氣。你要學會用自己的心態彌補氣候的不足。如果你為顧客帶來風雨、冰霜、黑暗和不快,那麽他們也會報之風雨、冰霜、黑暗和不快,最終他們什麽也不會買。相反的,如果你為顧客獻上陽光、溫暖、光明和歡樂,他們也會報之以陽光、溫暖、光明和歡樂,你就能獲得銷售上的成功,賺取無數的金幣。

大學畢業後,李明應聘到一家公司做助理。剛開始,他很難受,特別是老張、小李什麽的動不動就喚他去打雜時,他就會發無名火,覺得很沒尊嚴。他覺得他們在把他當奴才使喚。不過,事後他冷靜一想,又覺得他們並沒有錯,他的工作就是這些。剛進來時,王經理也這麽事先對他說過,但一旦涉及具體事情,他的情緒就有點失控。有時咬牙切齒地幹完某事,又要笑容可掬地向有關人員匯報說:“已經做好了!”如此違心的兩麵派角色,他自己都感到惡心。有幾次,他還與同事爭吵起來。從此以後,他的日子更不好過了,同事們都不理他,李明在公司感到空前的孤獨。

有一天,女秘書小吳不在,王經理便點名叫李明到他辦公室去整理一下辦公桌並為他煮一杯咖啡。他硬著頭皮去了。王經理是很厲害的,他一眼就看出了李明的不滿,便一針見血地指出:“你覺得委屈是不是?你有才華,這點我信,但你必須從這個做起。”

他叫李明先坐下來,聊聊近況。可李明身旁沒有椅子,他不知道自己該坐在那裏了,總不能與王經理並排在長條雙人沙發上坐下吧!

這時,王經理意有所指地說:“心懷不滿的人,永遠找不到一個舒適的椅子。”難得見到他如此親切和慈祥的麵孔,李明放鬆了很多。

手腳忙亂地弄好一杯咖啡後,李明開始整理王經理的桌子。其中有一盆黃沙,細細的,柔柔的,泛著一種陽光般的色澤。李明覺得奇怪,不知道這幹嗎用的。

王經理似乎看出他的心思。伸手抓了一把沙,握拳,黃沙從指縫間滑落,很美!王經理神秘地一笑:“小秋子,你以為隻有你心情不好,有脾氣,其實,我跟你一樣,但我已學會控製情緒……”

原來,那一盆沙子是用來“消氣”的。那是王經理的一位研究心理學的朋友送的。一旦他想發火時,可以抓抓沙子,它會舒緩一個人緊張激動的情緒。朋友的這盆禮物,已伴他從青年走向中年,也教他從一個魯莽少年打工仔,成長為一名穩重、老練、理性的管理者。王經理說:“先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才會管理好其他。”

情緒是人對事物的一種最浮淺、最直觀、最不用腦筋的情感反應。它往往隻從維護情感主體的自尊和利益出發,不對事物做複雜、深遠和智謀的考慮,這樣的結果,常使自己處在很不利的位置上或為他人所利用。本來,情感離智謀就已距離很遠了(人常常以情害事,為情役使,情令智昏),情緒更是情感的最表麵部分、最浮躁部分,以情緒做事,焉有理智?不理智,能有勝算嗎?能占別人的便宜嗎?

但是我們在工作、學習、待人接物中,卻常常依從情緒的擺布,頭腦一發熱(情緒上來了),什麽蠢事都願意做,什麽蠢事都做得出來。比如,因一句無甚利害的話,我們便可能與人打鬥,甚至拚命(詩人萊蒙托夫、詩人普希金與人決鬥死亡,便是此類情緒所為);又如,我們因別人給我們的一點假仁假義,而心腸頓軟,大犯根本性的錯誤(西楚霸王項羽在鴻門宴上耳軟、心軟,以致放走死敵劉邦,最終痛失天下,便是這種柔弱心腸的情緒所為);還有很多因情緒的浮躁、簡單、不理智等而犯的過錯,大則失國失天下,小則誤人誤己誤事。事後冷靜下來,自己也會感到其實可以不必那樣。這都是因為情緒的躁動和亢奮,蒙蔽了人的心智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