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楚策二(2)

秦敗楚漢中。楚王①入秦,秦王②留之。遊騰為楚謂秦王曰:“王挾楚王,而與天下攻楚,則傷行矣。不與天下共攻之,則失利矣。王不如與之盟而歸之。楚王畏,必不敢倍③盟。王④因與三國⑤攻之,義也。”

[注釋]

①楚王:懷王。②秦王:昭王。③倍:通背。④王:下脫背盟二字。⑤三國:齊、韓、魏。

[譯文]

秦軍在漢中打敗楚軍。楚王被騙進入秦國境地,秦王把楚王拘禁起來。遊騰替楚國說情,對秦王說:“如果大王挾持楚王,聯合各路諸侯攻打楚國,那麽大王的品德就會受到不好的影響。如果不聯合各路諸侯攻打楚國,那麽國家的利益就要受到損失。大王為什麽不還和楚國結成聯盟,讓楚王歸國。楚王原本就害怕秦國,肯定不敢背棄兩國之間的盟約。如果楚王背棄盟約,您再就聯合齊、韓、魏三國攻打楚國,這才是正義的舉動。”

楚襄王為太子之時

[原文]

楚襄王為太子之時,質於齊。懷王薨,太子辭於齊王而歸。齊王隘之①:“予我東地五百裏,乃歸子。子不予我,不得歸。”太子曰:“臣有傅,請追而問傅。”傅慎子曰②:“獻之地,所以為身也。愛地不送死父,不義。臣故曰,獻之便③。”太子入,致命齊王曰④:“敬獻地五百裏。”齊王歸楚太子。

太子歸,即位為王。齊使車五十乘,來取東地於楚。楚王告慎子曰:“齊使來求東地,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⑤,皆令獻其計。”

上柱國子良入見。王曰:“寡人之得求反,主墳墓⑥、複群臣、歸社稷也,以東地五百裏許齊。齊令使來求地,為之奈何?”子良曰:“王不可不與也。王身出玉聲⑦,許強萬乘之齊而不與,則不信,後不可以約結諸侯。請與而複攻之。與之信,攻之武。臣故曰與之。”

子良出,昭常⑧入見。王曰:“齊使來求東地五百裏,為之奈何?”昭常曰:“不可與也。萬乘者,以地大為萬乘。今去東地五百裏,是去戰國之半也,有萬乘之號而無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與。常請守之。”

昭常出,景鯉⑨入見。王曰:“齊使來求東地五百裏,為之奈何?”景鯉曰:“不可與也。雖然,楚不能獨守。王身出玉聲,許萬乘之強齊也而不與,負不義於天下。楚亦不能獨守。臣請西索救⑩於秦。”

[注釋]

①隘:阻止,不放。②傅慎子:太子的老師慎子。③便:對,妥當。④致命:致辭,告訴。⑤朝:召見。⑥主墳墓:猶言主持喪禮。⑦王身出玉聲:大王說話一字千金。⑧昭常:楚國大臣。⑨景鯉:楚國大臣。⑩索救:求救。

[譯文]

楚頃襄王還做太子的時候,就曾經被送到齊國做人質。當得知楚懷王駕崩的消息時,太子就去向齊閔王辭行,請求歸國。齊王阻擋他,說:“你答應把東地,靠近齊國的方圓五百裏的土地割讓給我,我就讓您歸國。如果你不答應,歸國就免談。”太子說:“我得回去問問我老師的意見。”太子的老師慎子說:“你就給他土地,這是為了明哲保身。僅僅為了愛惜土地不為死去的父親送葬,那是不仁義的行為。所以我認為,給他土地是對的。”太子進入宮中,向齊王複命說:“我願意獻出土地五百裏。”齊王這才放楚國太子歸國。

太子回到了國內,就即位為王。齊國派出戰車五十輛,到楚國去索取東地土地。楚王告訴慎子說:“齊國派人來索取東地,你對這件事怎麽看?”慎子說:“大王明天就召見群臣,大家一塊商量一個計策。”

於是,上柱國子良進宮拜見楚王。楚王說:“我之所以能夠返回楚國,主持埋葬先王的喪事、再見到各位大臣、恢複國家的正常運轉,是因為我答應齊王,把東地方圓五百裏土地送給齊國。現在齊國派使者來索取土地,你們對這件事怎麽看?”子良說:“大王不能不給他。大王親口允諾,答應了擁有萬輛兵車的強大齊國要給他土地,結果食言,那麽就是大王言而無信,今後也無法與諸侯訂立盟約。請您信守諾言,然後再攻打齊國。所以,信守諾言給齊國土地,是講信用,攻打齊國要回土地,是顯勇武。我所以建議信守諾言。”

子良出來後,昭常入宮拜見楚王。楚王說:“齊國派使臣來,要求索取東地五百裏土地,對這件事怎麽辦?”昭常說:“大王不能給他。所謂萬輛兵車,是因為國土麵積大而號稱萬輛兵車。現在割去淮北五百裏土地,那是幾乎割掉了國家一般的土地,加之,我國隻有萬輛兵車的虛名,實際上沒有千輛兵車的實力,不能割讓土地。所以我建議不要給他。我請求去守衛那裏。”

昭常退出後,景鯉入宮進見楚王。楚王說:“齊國派人來索取淮北五百裏土地,對這件事你怎麽看?”景鯉說:“不能給他。雖然不能給他,但楚國也不能獨自守住這片土地。大王金口玉言,如果答應了擁有萬輛兵車的強大齊國割讓土地給他,現在卻不給,就要失信於諸侯,背上背信棄義的罵名。然而以楚國的能力,也不能保住這片土地。我請求到西邊的秦國去求救。”

[原文]

景鯉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計告慎子曰:“子良見寡人曰:‘不可不與也,與而複攻之。’常見寡人曰:‘不可與也,常請守之。’鯉見寡人曰:‘不可與也,雖然楚不能獨守也,臣請索救於秦。’寡人誰用於三子之計?”慎子對曰:“王皆用之。”王怫然作色曰①:“何謂也?”慎子曰:“臣請效其說②,而王且見其誠然也。王發上柱國子良車五十乘③,而北獻地五百裏於齊。發子良之明日,遣昭常為大司馬,令往守東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鯉車五十乘,西索救於秦。”王曰:“善。”乃遣子良北獻地於齊。遣子良之明日,立昭常為大司馬,使守東地。又遣景鯉西索救於秦。

子良至齊,齊使人以甲④受東地。昭常應齊使曰:“我典主東地,且與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餘萬弊甲鈍兵,願承下塵。”齊王謂子良曰:“大夫來獻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矯也。王攻之。”齊王大興兵,攻東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萬臨齊右壤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奪之東地五百裏,不義。其縮甲則可,不然,則願待戰。”齊王恐焉,乃請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齊患。士卒不用,東地複全。

[注釋]

①怫(fú)然:憤怒的樣子。②效其說:猶言詳細地解釋這種說法。③發:派遣。④甲:軍隊。⑤臨齊右壤:逼近齊國右邊邊境。

[譯文]

景鯉離開之後,太子的老師慎子進宮拜見。楚王把三位大夫的建議告訴了慎子,說:“子良見到我說,‘不能不給齊國。但建議是,給了土地之後再出兵攻打齊國’。昭常見了我說,‘不能給齊國,請讓我去保衛東地。’景鯉見了我說,‘不能給齊國,不能單靠楚國一國的力量來獨守東地,請讓我往西去向秦國求救。’不知道他們三個人的建議我到底采納誰的好?”慎子回答說:“大王都采納。”楚王有點憤怒了,並表現在臉上,說:“您這話是什麽意思?”慎子說:“請讓我說出我的理由,大王就會明白我說的確實是符合事實。大王您先派遣上柱國子良率領五十輛車子,往北到齊國去進獻東地方圓五百裏的土地;然後在子良北去的第二天,再派遣昭常為大司馬,讓他去守衛東地;等昭常東去的第二天,再派遣景鯉帶著五十輛車子,往西到秦國去求救。”楚王說:“好”。於是派子良向北到齊國去敬獻土地。在子良北去的第二天,任命昭常為大司馬,派他去守衛東地。等昭常走後,又派遣景鯉往西向秦國求救。

子良到了齊國,齊國派人帶著士兵前來接受東地。昭常回答齊國使臣說:“我負責保衛東地,發誓要與東地共存亡。我已召集了從小孩到六十歲的老人全部入伍,共三十多萬人,雖然我們的鎧甲破舊,武器鏽鈍。但我們願意誓死保衛這片土地。”齊王對子良說:“您來獻地,但現在卻讓昭常死守東地,這是什麽緣故啊?”子良說:“我是受了敝國大王的命令來進獻東地,昭常守衛東地,這是他假傳大王的命令。大王可以去攻打他吧。”齊王於是派兵攻打東地,攻打昭常。但軍隊還沒有到達東地的邊界,秦國已經派了五十萬大軍逼近齊國右邊邊境,說:“你們拘禁楚國太子,不讓他歸國,這是不仁義的行為;又想搶奪楚國東地方圓五百裏的土地,這更加的不仁義。如果你們收兵的話,算你們識相,如果不收兵的話,我們願和你們決一死戰。”齊王害怕了,就請求子良往南告訴楚國,與楚國講和,又派人往西去秦國,與秦國講和。這樣楚國沒有耗費一兵一卒,卻保全了東地。

女阿謂蘇子

[原文]

女阿謂蘇予①曰:“秦棲楚王,危太子者,公也。今楚王歸,太子南,公必危。公不如令人謂太子曰:‘蘇子知太子之怨己也,必且務不利太子。太子不如善蘇子,蘇子必且為太子入矣。’”蘇子乃令人謂太子。太子複請②善於蘇子。

[注釋]

①女阿謂蘇子:女阿,疑為楚太子之侍女。蘇子,指蘇厲或蘇代。②複請:此處可見女阿謂蘇子乃授命於太子。

[譯文]

女阿對蘇子說:“當初,秦王拘禁了楚王,讓他像鳥在籠中一樣棲居在秦國,並且迫害太子的人也是您。現在楚王回國了,太子也將從齊國南歸回國,您必定要遭遇危險。您為什不派人去對太子說:‘如果蘇子知道太子怨恨他,必將設法傷害太子,太子為什麽和和蘇子搞好關係,蘇子必將幫助太子回到國內。’”蘇子於是就派人去勸說太子。太子聽說後,再一次派人請求和蘇子和睦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