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誌慮心物:人世無常,玄妙機緣需通達7

7錯失良機:一輩子的老農

感謝生命中的許多朋友和機遇。

機遇的重要性對每個人都不言而喻,而對出身異常貧困的季老來說,就更加難能可貴。季老的學生、著名學者錢文忠教授也曾在文章中說:“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季羨林先生的一生當中,有很多非常神秘的、獨特的機緣巧合結合在一起,都降臨到他的人生路途上。”

1917年,季先生六歲,與任何一個普通的農村小孩別無二致:上樹、爬牆、追逐嬉戲,這讓當時因局勢混亂回老家避難的嬸母看在眼裏。嬸母覺得這樣發展,季羨林不會有大出息,就和季羨林的父母商議,將他帶到濟南去撫養,從此,季羨林的命運開始發生轉變。

的叔父雖然沒受過正規教育,卻是自學成才。他喜好文史,常常將自己掌握的內容教授給季先生,季先生至今還記得叔父曾經寫過的一首詩:“楊花流盡菜花香,弱柳扶疏傍寒塘。蛙鼓聲聲向人語,此間即是避秦鄉。”同時,叔父還會讓季先生閱讀與背誦古代著名文章。在叔父的教導下,季先生的知識得到極大增長,同時因為遠離從前困頓閉塞的生活環境,他的眼界與見識也大大增長,為他以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除此,季先生赴德國學習之時,還遇到一位對自己學術研究有重大幫助的老師:西克先生。季先生也在文章中說:“由於一個天上掉下來的機遇,我到了德國哥廷根大學。”他就是在那裏遇到了西克。西克先生當時已經80多歲,是世界研究吐火羅文的權威。他教授季先生不久,就決定將自己平生的絕學,以及數十年的學術心得教授給季先生,而季先生也因此受寵若驚。自此,季先生的學術研究因為恩師的教誨而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

總道機緣因巧合,但再巧合的機緣也不會無依無據地落到某人頭上,總會有某些原因。季先生六歲那年的機遇是因為有了一個靈光的頭腦,叔父的苦心才沒有白費;而德國西克教授願意將自己的絕學教給他,則是因為季先生當時早已是品學兼優的學生,老教授年事已高,也想讓畢生研究得以延續,所以季先生就成了那個“幸運”的人。

俗語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再好的機遇不先做準備,也無法把握。機遇的存在是客觀的也是普遍的,事先做好迎接機遇的準備,機遇就不會與之擦肩而過。守株待兔得來的永遠是一隻兔子,隻有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裏,才能獲得成百上千隻兔子。

在西方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許多年前,一位聰明的國王召集了一群聰明的臣子,給了他們一個任務:“我要你們編一本各時代的智慧錄,好流傳給子孫。”這些聰明人離開國王後,工作了一段很長的時間,最後完成了一本皇皇十二卷的巨作。

國王看了以後說:“各位先生,我確信這是各時代的智慧結晶,然而,它太厚了,我怕人們不會讀,把它濃縮一下吧。”這些聰明人又長期努力地工作,幾經刪減之後,成了一卷書。然而,國王還是認為太長了,又命令他們再濃縮,這些聰明人把一卷書濃縮為一章,又濃縮為一頁,然後減為一段,最後變為一句話。

國王看到這句話後,顯得很得意。“各位先生,”他說,“這真是各時代智慧的結晶,並且各地的人一旦知道這個真理,我們大部分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這句話就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沒有積極的準備,你就抓不住機遇。在平常的生活中,也許已經有許多機遇在等待著我們,或許機遇就在眼前,或許在你的問題當中就隱藏著一個機遇,然而,你卻一直忽略了它們。

你不妨從身邊開始,找尋下一個成功的機遇,或是掌握住現在的機遇,把它做到最好。

俗話說:“天時、地利、人和。”若能早做準備,做好充分的準備,或許真的會有“天助我也”的機遇來臨。季先生如果學習季先生在機遇至來之前早做準備的態度,你的人生也會自己的美好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