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至真秉性:黃金再貴,丟不得氣節8

8慈善亦為大愛

慈善是道德的積累。

在季老看來,慈善是種大愛,是道德的發揚,也是道德積累的開端。在一篇專門講慈善的文章中,季老指出慈善應具有廣泛的群眾性,應該人人都慈善,人人都愛人。在季老看來,慈善有高低層次之分,即無私奉獻或為己目的而作出的貢獻,但季老的觀點是:是慈善就不問動機。

真正的慈善並非隻以物質為衡量標準,更在於內心的慈悲和對眾生的關愛。人們常說,佛有菩提心。何謂“菩提心”?菩提心的根本就是大悲心。當悲心的力量越強,為了他人承擔一切的責任感就會越強。這個時候,帶來的菩提心的力量就會愈加堅定。所以菩提心的根源來自對眾生的愛心、悲心以及不忍眾生遭受痛苦的悲憫之心,此亦為慈善,亦為大愛。曾經有過這樣一個寓言:

遠古時,有一片大森林忽然起火,大量樹木被燒著,不少動物的家園被毀,它們四散逃竄。

林中有一隻雉鳥,挺身而出,它拚盡自己微薄之力欲熄滅這場大火。它飛向遠處的河,跳入水中,讓自己的羽毛濕透了,再飛入森林救火。

它如此往返,飛來飛去,不以為苦。但畢竟杯水車薪,於事無補,可它還是堅持這樣做,竭力想撲滅大火。

這時,帝釋天見它這麽不辭勞苦,便問道:“你這樣做是為了什麽呢?”

雉鳥答道:“我隻想撲滅這場大火,好讓森林中的動物都能得到安身之處而已!森林是動物賴以為生的。我雖然身體小,還是有力量的,盡管這力量很微弱,但還算是一分之力。既然還有力量,為什麽不盡力撲救呢?”

於是帝釋天又問:“你的力量這麽微弱,肯定是撲不滅這場大火的,那你打算幹到什麽時候?”雉鳥答道:“我一直這樣飛來飛去,取水救火,一直到我飛不動了,死了,才會停止。”

這種不計功利、價值、得失,毅然躍入火坑的精神與態度,就是一種源於大悲心的菩提心。雉鳥就是這樣一隻擁有善心的鳥,它對他人的愛已經遠遠地勝過了對於自身的愛,它用自己僅有的力量拯救他人,他的善良與赴湯蹈火的精神足以令我們感動,這正是大愛的表現,也是季老所說的道德的積累。

《聖經》記載,當諾亞按耶和華神的吩咐造方舟時,耶和華對他說:“凡有血肉的動物,每樣兩個,一公一母,你要帶進方舟,好在你那裏保全生命。當麵臨天災的時候,人和動物之間還會有怎樣的區別?自然之魂在上界看到的不是萬貫家產和高官厚祿,而隻是蘊涵著靈性的有血肉的相同的生命而已,人所感受到的痛苦動物也能感受到。即使人類作為高級的生命形式有支配管理其他動物的權力,但絕沒有任意虐殺和捕食的權力。”

世間許多道理都是相通的。我們平時所講的眾生也不僅僅指人,一切動物、植物,乃至細菌微生物都是眾生,都是我們關愛的對象。

有一次,弘一法師到弟子豐子愷家,豐子愷請他坐藤椅。他把藤椅輕輕搖動,然後慢慢地坐下去,起先豐子愷不敢問,後來看他每次都如此,豐子愷就問為何這樣謹小慎微。

弘一法師溫和而自然地回答說:“這椅子裏頭,兩根藤之間,也許有小蟲伏著,突然坐下去,會把它們壓死。所以先搖動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讓它們走避。”

即使是一隻毫不起眼的小螞蟻,在佛家眼中那也是一條生命,它與我們人類的生命是一樣的,本質上並沒有什麽區別,也應該享有生命的權利和尊嚴。像弘一大師一樣對小蟲子,甚至草根都憐惜愛護的,還有曹源寺的一位滴水和尚。

滴水和尚十九歲時就上了曹源寺,拜儀山和尚為師,剛開始時,隻被派去替和尚們燒水洗澡。

有一次,師父洗澡嫌水太熱,便讓他去提一桶冷水來調一下。他便去提了涼水來,把熱水調涼了,然後他先把部分熱水潑在地上,又把多餘的冷水也潑在地上。

師父便罵他:“你這麽冒冒失失的,地下有多少螻蟻、草根,這麽燙的水下去,會傷害多少性命。而剩下的涼水,用來澆灌,可活草、樹。你若無慈悲之心,出家又為了什麽呢?”

他於是開悟了,並以“滴水”為號。曹源既是曹源寺,也是曹溪的源頭,這正是真禪的源頭,即後來六祖慧能修過的曹溪。

其實,關愛生命並不僅僅是關懷我們人類自身的生命,還要關懷這世間一切具有生命的生物,哪怕是一隻小小的螞蟻、一株還沒有發芽的小草。做到這一點,你就擁有了慈悲心,是在做善事、積善德。如同季老說的那樣,多做慈善之事,性靈頓悟,也會成道德高尚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