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至真秉性:黃金再貴,丟不得氣節6

6不求名利名自來

一般人認為我比較淡泊名利,這是個假象,我名利之心兼而有之。隻是我再想往上爬,也絕不會奔走、鑽營、吹牛、拍馬,隻問目的,不擇手段。

季老在過往的歲月中被人稱為國學泰鬥、學術權威,獲得榮譽無數,受到國內外各界人士的普遍讚譽與推崇。早在德國留學期間,季老的多篇論文就受到國際學術界高度評價。1946年回國後,又受胡適等人的邀請,任北京大學教授,創辦東方語言文學係。1956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22年後又任北京大學副校長等職。此外季老還出版100多部著作,主持編撰《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傳世藏書》等極具中華傳統文化價值的叢書,在我國學術界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雖然季老著作等身,名揚四海,但他對名利的態度卻是不癡迷,“出點小名,小有得意,卻誠惶誠恐”。麵對既得榮譽和地位,他想到更多的是責任,即使在晚年身體羸弱,在醫院養護之時,還是惦念外邊的工作。這惦念不是因為令人羨慕的待遇,而是“我兼了幾個職位,要處理一些事情”。他甚至因為生病不能工作而生氣。在季老身上沒有對名利處心積慮的追逐,隻有淡然和誠懇,而不求名利的心態則為季老帶來更多的尊崇與敬意,不是名利勝似名利。

《莊子?徐無鬼》中有這樣一段話:“故目之於明也殆,耳之於聰也殆,心之於殆也始。凡能其於府也殆,殆之成也不給改。禍之長也茲萃,其反也緣功,其果也待久。”意思是說:眼睛一味地追求超人的視力也就危險了,耳朵一味地追求超人的聽力也就危險了,心思一味地追求外物也就危險了。才能從內心深處顯露出來就會危險,危險一旦形成已經來不及悔改。災禍滋生並逐漸地增多與聚集,返歸本性卻為功名所累,要想獲得成功便須持續很久很久。

從上麵那段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出,做事不如專注自身,修身養性。處心積慮地追求一件事物,往往會得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晉人車胤,家貧買不起燈油,夏夜就用白布袋裝螢火蟲,借螢光夜讀。這就是中國人家喻戶曉、老少皆知的“囊螢夜讀”的成語故事,成為勉勵寒門子弟勤奮好學的千古美談。

可惜後來“囊螢夜讀”變質了,成了某些人博取虛名的手段。某書生因“囊螢夜讀”而聞名鄉裏,一同鄉大為欽佩,大清早前去拜訪,不料家人說書生已出門去了。同鄉不勝驚詫:大好的光陰為何不用來讀書呢?家人說:沒什麽,他隻是捕螢去了,傍晚就回來。

書生為了追求虛名,大好的天光下出門捕螢,黃昏再回來裝模作樣地表演一番,完全是本末倒置,“名”有了,但時間一長自然露出馬腳。靠一時的投機嘩眾取寵,這樣的“名”往往很短暫,如過眼煙雲,很快會被世人遺忘,這位“名人”便也不再風光了。

有句話說:“名利隻是衣冠塚。”一切功名利祿都是過眼雲煙,對利益過於急迫的追逐,往往會錯過最有價值的東西。佛家有這樣一個故事:

遊方和尚問曹山禪師:“人世間最珍貴的東西是什麽?”

曹山禪師抬眼遠眺,隻見樹的枝丫上懸掛著一團黑色的屍體,於是說道:“死貓的頭最珍貴!”

和尚不解地問道:“為什麽呢?為什麽世人認為一錢不值的東西,禪師竟認為是人世間最珍貴的?”

曹山笑著說:“樗樹根大枝彎,世人因為看它無用,它便得以生存;櫟樹雖然一表樹才,但是做船船沉,做棺腐朽,造器具即折毀,當屋柱生蛀蟲,完全沒有用處,唯一有用的就是可以用來乘涼。正是因為它們無用所以才珍貴!死貓頭最貴,因為沒有人出價爭奪,也沒有人出得起性命的價錢啊!”

所以,學著擺脫名利的束縛,不再醉心於功利的事情,像季老等智者學習,人生自可進入更高的境界,而最大的名利——生活的安寧與人生大自在,或許就會在此刻向你悄悄靠攏。